奇龐吉猴

奇龐吉猴

奇龐吉猴(學名:Rungwecebus kipunji):2005年在坦尚尼亞高地森林發現的新猴種是一個新的動物類屬。 這個新猴種最初被稱為高地白眉猴,如今已改稱“奇龐吉”猴,應劃歸新的類屬。這是科學家83年來首次在非洲確認靈長目動物新品種。

成年奇龐吉猴約有90厘米高,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除臉和手腳上的毛為黑色外,其身上長有濃密的棕色毛髮。它們發出的叫聲類似於叫聲,與其它靈長目動物的叫聲完全不同,非常奇特。奇龐吉猴有可能是非洲數量最為稀少的猴類

科學家認為,奇龐吉猴這一新猴種的確認強化了一個觀點,即坦尚尼亞南部山區充當了在其它地方已長期滅絕的眾多動物物種的避難所的作用。

基本介紹

物種學史,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相關報導,

物種學史

2005年,在坦尚尼亞高地森林發現的新猴種是一個新的動物類屬。研究人員在《科學》雜誌上報告說,這個新猴種最初被稱為高地白眉猴,如今已改稱“奇龐吉”猴(kipunji),它們與狒狒關係的親密程度超過白瞼猴,事實上應劃歸新的類屬。因而,它們又被重新命名為Rungwecebus kipunji,這也是科學家83年來首次在非洲確認靈長目動物新品種。
美國芝加哥自然歷史博物館哺乳動物研究部門主管威廉姆·斯坦利說:“這確實是令人激動不已的訊息,因為這表明人類的探索發現絕對無止境。”該博物館僅收藏著一隻奇龐吉猴的標本。阿拉斯加大學博物館林克·奧爾森也表示:“發現一個我們研究最為詳盡的哺乳動物新品種,顯然提醒我們必須對地球多樣性進行更多了解。”奧爾森與斯坦利及其他科學家一同完成了這份研究報告。將動植物按層次進行劃分的科學分類法用於說明一種動植物與另一種動植物的親密程度。
瑞典著名植物學家卡爾·馮·林奈(Linnaeus)設計出這一分類系統,作為現代分類法的基礎。現代分類學上採用的等級主要有綱、目、科、屬、種,譬如,人類就屬於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人種。科學家在非洲發現的新猴種最初被劃入冠白瞼猴屬。由於十分罕見,且“害羞”,科學家只能通過照片對其身份進行確認。《科學》雜誌差不多在2005年前就曾刊登過有關發現這種新猴種的報告。後來,有農夫捕獲了一隻,但不久便死了,科學家也因此能夠對其進行詳盡分析,包括DNA檢測。
奧爾森通過對其基因進行分析,發現這種猴與狒狒屬中的狒狒而不是冠白瞼猴關係最為密切。奧爾森在一份聲明中稱:“若我們已獲得這些基於某種基因的令人吃驚的結果,我們可能會疑心重重,但我們分析過的每種基因均有力地支持奇龐吉猴同狒狒的關係,而對奇龐吉猴同其它冠白瞼猴的親密關係則未予支持。”
成年奇龐吉猴約有3英尺高,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除臉和手腳上的毛為黑色外,其身上長有濃密的棕色毛髮。它們發出的叫聲類似於雁叫聲,時而高亢,時而低沉,與其它靈長目動物的叫聲完全不同,非常奇特。
美國紐約亨特學院人類學教授約翰·奧特斯說:“在21世紀發現一種全新的野生新猴種實屬不易,足以讓人倍感驚訝。而發現一種能劃歸新屬、且能揭示非洲和歐亞大陸猴子進化史的新猴種更是不同尋常。此次發現也進一步強化了這種觀點,那就是坦尚尼亞南部山區發揮著充當在其它地方已長期滅絕的眾多動物物種避難所的作用,而在此之前,科學家並不了解那裡的重要性。”。

形態特徵

這是一種中等體型的猴子,成年奇龐吉猴頭體長85-90厘米,體重10-16千克。拖著一條很長的尾巴,毛皮有光澤,除臉和手腳上的毛為黑色外,其身上長有濃密的從紅褐色、棕色至褐色的毛髮。
前肢較低毛色深,手腳黑色,腹部和尾部米色。臉頰瘦窄,黑色的鼻口處有幾簇灰褐色的毛髮呈扇形散開,頭頂有直立的發冠,黑臉。該物種的特有的長毛外套被認為是抵禦寒冷高海拔的嚴寒氣候。這種猴子有一個獨特的聲囊,能發出響亮或低聲調的聲音。

棲息環境

該Ndundulu山區和Rungwe-Livingstone森林保護區在9月時溫度至下降到-3℃,而山區在5月時氣候更寒冷。 奇龐吉猴以喬木為主要棲身之處。只有偶爾因為食物缺乏或群族內部發生衝突及逃避捕食者,才會下降到地面上。在Rungwe-Livingstone森林保護區,這一猴種生活在海拔1750-2450米的高度,在Ndundulu森林保護區,生活在1300-1750米的高度。

生活習性

奇龐吉猴生活在海拔2400米高山的森林中,以樹葉、花瓣、樹皮、水果、青苔、無脊椎動物為食。它們發出的叫聲類似於雁叫聲,與其它靈長目動物的叫聲完全不同,非常奇特。

分布範圍

分布於坦尚尼亞南部山區,是坦尚尼亞特有猴種。它在南部高地Rungwe-Livingstone森林和坦尚尼亞西南部Ndundulu森林保護區生活。棲息在Rungwe-Livingstone森林的約占70平方公里,Ndundulu森林保護區的約占3平方公里。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奇龐吉猴的分布範圍非常有限,數量原就不多,而目前正在減少。由於當地的原始森林在不斷喪失,棲息地被破壞,這些都是該物種生存的主要威脅。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極危(CR)。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Ⅱ級保護動物。

相關報導

新物種的發現由多方面因素所共同驅動,比如新技術的出現,對一些很少涉足生態系統的定向研究,以及在棲息地消失以前抓緊對相關動植物進行鑑定的堅定決心。過去十年間,科學家們一共發現了300種以前從未發現的哺乳動物,奇龐吉猴(kipunji)就是其中之一,它有可能是非洲數量最為稀少的猴類。
2005年之前的一個清晨,在坦尚尼亞西南部海拔1890米的林地里,一支野生動物研究小組正在尋找一種奇異的靈長類動物,當時科學家們懷疑這種被當地獵人稱為奇龐吉的動物不過是虛構出來的而已。他們找著找著,就聽見隊伍里有人大叫了一聲“奇龐吉!”,於是所有人都抬頭看到了那隻後來被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的生物學家蒂姆·達文波特(Tim Davenport)描述為“我所見過的最奇異的猴子”,他們看的目瞪口呆。這種猴子高一米左右,一身厚厚的皮毛,黑色的鼻口處有幾簇灰褐色的毛髮呈扇形散開,看上去就如同維多利亞時代紳士們留的頰鬚一般。“我的天!”達文波特說。“它絕對是個新物種。”
東非不僅是孕育人類的搖籃,同時也是靈長類雲集的非洲一角。在大多數靈長類已經被發現的二十一世紀,從這個角落還能發現如此嶄新的物種的確讓人感到驚嘆(科學家們將猴子正式命名為倫圭奇龐吉猴(Rungwecebus kipunji),在倫圭山(Mount Rungwe)地區差不多還有1100隻這種猴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