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蹟般的撤退:敦刻爾克戰役

奇蹟般的撤退:敦刻爾克戰役

《奇蹟般的撤退:敦刻爾克戰役》主要講述了,1940年初夏,300多萬裝備精良、富有作戰經驗的德軍跨過西部邊境入侵西歐四國,戰爭開始僅十數天聯軍就遭到了災難性的失敗。但由於德軍高層指揮失誤,英法聯軍的決死抵抗,英國海軍的強大及其它因素,英國動員全國之力只用了九天時間就從德軍的重重包圍之中從敦刻爾克撤出了33萬餘人的部隊,創造了戰爭史上空前的“敦刻爾克奇蹟”,為日後的大反攻奠定了基礎。 《奇蹟般的撤退:敦刻爾克戰役》以二戰史上著名的“停止前進”命令和“敦刻爾克大撤退”為主線,利用豐富的史料,以圖並茂的形式,具體生動地講述了這場改變二戰進程的關鍵性戰役。

基本介紹

  • 書名:奇蹟般的撤退:敦刻爾克戰役
  •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 頁數:415頁
  • 開本:16
  • 品牌:武漢大學出版社
  • 作者:常子儀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712185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奇蹟般的撤退:敦刻爾克戰役》寫到,在西方戰役開始之前,法國和英國已經開始嘗到長期的綏靖政策所帶來的惡果,軍備廢弛以及對德戰略態勢的惡化讓他們被迫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卷人一場新的歐洲大戰。一方面,納粹黨在德國上台後的七年時間裡實際上已經幾乎擺脫了“凡爾賽和約”的束縛並重新躋身一流強國的行列,而且通過“鮮花戰爭”、西班牙內戰、建立德意軸心、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波蘭戰役和北歐戰役等一系列軍事政治行動,不僅成功增強了國力還大大改善了周邊戰略形勢。另一方面,到1940年初,英法在歐洲的戰略態勢上事實上處於十分尷尬的“孤立”地位:慕尼黑會議後,法國於20世紀20年代在中東歐苦心經營的“小協約國”事實上已名存實亡;北方的屏障荷比兩國鑒於英法此前對盟國屢屢背信棄義而深感失望,只得嚴守中立;兩大潛在的盟友美國和蘇聯,前者由於自身戰備不足和國內強大的孤立主義傾向暫時還對歐洲戰局鞭長莫及,而後者因為《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也決定置身事外。

圖書目錄

第一章序幕
最後的華爾茲
從比利時後撤
奔向海峽
第二章西方攻勢前的聯軍
英國陸軍
法國陸軍
第三章隱藏的危險——從拉昂到阿拉斯
德軍的隱憂
聯軍的反擊計畫
上校的逆襲
阿拉斯危機
第四章兵臨城下
布洛涅之戰
加來保衛戰
里爾爭奪戰
命懸一線
第五章“停止前進”命令之謎
“停止前進”命令的下達
“停止前進”命令下達的主要原因
神話?笑話?——下達“停止前進”命令的其他因素
一家之言——筆者的觀點
第六章敦刻爾克大撤退
前奏
一線生機
絕望的掙扎——阿布維爾反擊戰
撤退的準備
德軍的圍剿計畫
九日奇蹟
悲劇的落幕:6月4日星期二
第七章撤退的小結和相關統計
撤退人數和艦船損失統計
交戰雙方傷亡及損失統計
第八章黑暗篇章:拉帕拉迪斯和沃爾穆特大屠殺
拉帕拉迪斯慘案
沃爾穆特大屠殺
第九章敦刻爾克戰役的思考
關於敦刻爾克戰役成敗的問題
敦刻爾克大撤退成功的原因
敦刻爾克戰役的終極猜想兼論其意義和影響
蝴蝶效應——敦刻爾克戰役的另一種結局
第十章後記
主要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