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虹舞台藝術

奇虹舞台藝術

《奇虹舞台藝術》作為張奇虹對自己68年藝術人生的一個總結,收錄了其訪談、回憶錄,代表作品的導演闡述與構思,赴海外排演交流的手記、見聞,對戲劇界前輩、友人的懷念文章等。 《奇虹舞台藝術》也是張奇虹繼《導演藝術構思》之後的又一部導演理論專著。該書作為張奇虹創作思想的總結,既是對其原有導演思想的深化,又有新觀點的補充,整體而系統地思考總結了導演藝術的一些重要命題,是其晚年的心血之作。透過該書,亦可窺見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戲劇舞台藝術創造的概貌。

基本介紹

  • 書名:奇虹舞台藝術
  •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 頁數:538頁
  • 開本:16
  • 定價:56.00
  • 作者:張奇虹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3955988
  • 品牌:文化藝術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張奇虹,國家一級導演、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中俄友好協會理事,榮獲“國家有突出貢獻話劇藝術家”榮譽。20世紀50年代被派往前蘇聯莫斯科盧那察爾斯基戲劇學院導演系學習5年,畢業後回國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表演系任教20年,培養了不少戲劇人才,1979年調至原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任導演。
《奇虹舞台藝術》作為張奇虹對自己68年藝術人生的一個總結,收錄了其訪談、回憶錄,代表作品的導演闡述與構思,赴海外排演交流的手記、見聞,對戲劇界前輩、友人的懷念文章等。

作者簡介

張奇虹,國家一級導演、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中俄友好協會理事,榮獲“國家有突出貢獻話劇藝術家”榮譽。20世紀50年代被派往前蘇聯莫斯科盧那察爾斯基戲劇學院導演系學習5年,畢業後回國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表演系任教20年,培養了不少戲劇人才,1979年調至原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任導演。

圖書目錄

序一
序二
序三
我的回顧
我的藝術人生
——從事戲劇藝術六十七年之回顧
從朝霞到夕陽
——張奇虹導演訪談錄
我們的回憶與祝願
——祝賀中戲建院六十周年
為了更高的美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與北京人藝
贊周老
當代民族話劇
為創作當代民族話劇而努力
——《風雪夜歸人》導演闡述與構思
鄧穎超同志談《風雪夜歸人》
保留劇目的創新演出
——談《風雪夜歸人》
曾經有過這樣一位總理
——為重演話劇《風雪夜歸人》作
祖光先生與我談《風雪夜歸人》
探索民族話劇
——《風雪夜歸人》導演札記
懷念周總理與鄧大姐對話劇的關愛
尋求當代民族話劇
神奇的“這一個”
——《西遊記》導演闡述
佛性中的人性“隨緣”
——《西遊記》(第三部)導演闡述
民族魂:我們時代的最強音
——《詹天佑》導演筆記
一次難忘的兩岸戲劇交流
排演《鵲橋DO MI S0OL》的體會
——導演排戲理念
我排民族歌劇《紅雪》
首屆中國歌劇節觀感
《原野》“二度創作”談
重新排演《王屋山下》
導演對劇本的選擇與二度創作
——談《大江灣灣》的排演
導演與劇本
——兼談《紅字》與《愚公移山》的改編
大劇場洋為中用,小劇場一無所有
讓“上帝”降臨東方
——在“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成立大會上的發言
一次令人難忘的合作
在蘇聯導演《一個死者對生者的訪問》
1987年11月11日,令人激動的日子
——赴蘇排戲紀實
我的俄羅斯情結
兩次給中國兒藝排演童話劇《十二個月》
一無所有的演出形式
——小劇場《靈魂出竅》演示
金秋在香港、德國的演出
《威尼斯商人》演出祝辭
《威尼斯商人》導演的話
洋為中用古為今用
——談《威尼斯商人》的導演構思
探索英雄人物的美好心靈
——兼談小劇場藝術的魅力
爭取話劇觀眾之我見
——導演《火神與秋女》的某些啟迪
構思與體現
導演構思
——要景“說話”
凝練的美
談導演的思維
漫談導演的藝術構思
導演與劇作
導演與演員
導演與舞美設計
尤金·奧尼爾《奇異的插曲》改編與導演的闡述
評《奇異的插曲》的中國版
改編
奇異的插曲
復活(無場次心理話劇)
永恆的懷念
紀念吳祖光先生
懷念您,我的恩師曹禺
深切懷念學者張庚
我的回憶與懷念
——紀念恩師舒強
寫意·假定性·時代感
——紀念導演藝術家黃佐臨逝世一周年
一位真正的戲劇藝術家
——紀念中國著名女導演孫維世誕辰九十周年
憶老同學陳頤
他是那一片片綠油油的葉子
我的俄羅斯母親
國際文化之旅
她,真是一個美麗的國家
——瑞典戲劇文化見聞
蘇聯當今話劇掠影
展望1989
——莫斯科觀劇散記
旅美漫記
附錄
張奇虹簡介
創作年表(演·導·編·著書)
深表感謝(代後記)

文摘

頗有感觸,讓我在此向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致敬,向倡導者——以張和平院長為首的院領導們,人藝的老藝術家們致敬!
下面談談我對斯氏體系的認識。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不是神,他充滿著人生經驗和舞台藝術實踐經驗,他是學者、是蘇維埃人民藝術家。
從童年時斯便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活,他的少年、青年、壯年直到他的晚年一直在戲劇舞台藝術實踐中研究探索表導演理論。1933年他榮獲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加里寧頒發的勞動紅旗勳章。
斯氏體系不是教條,不是藥方,不是概念僵化的說教;也不是單一的體驗表演藝術。而是內心體驗與形體表現,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完整的表演藝術體系。他的表導演體系不是從文學到文學爭論的學說;也不是我們坐在那裡,一杯清茶掰開揉碎的清談的表演藝術。
斯氏體系是行動的藝術、動作的藝術!在行動中讓我們創造一個活人,有血有肉,有人物個性的真實的人。
我在莫斯科學習的時候,每一堂課都要做大量的表演練習。不是靜坐在書桌前,聽老師講斯氏體系的理論。而是不停地做各種練習,在你的行動之後,感悟了什麼是舞台鬆弛,什麼是動作目的,什麼是想像等表演元素。老師根據課上表現出的問題作總結,斯氏的理論書讓你下面自己去讀。
1954年至1959年,國家派我到前蘇聯莫斯科盧那察爾斯基戲劇學院導演系學習。我的老師是全蘇人民藝術家阿·波波夫,紅軍劇院總導演和俄羅斯人民藝術家瑪·奧·克涅別爾,他們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第一批學生。他們都是很有威望、資深的導演藝術家、戲劇理論教育家。
我們老一代的戲劇家們對他們是不陌生的。張守慎翻譯的阿·波波夫論著《論演出的藝術完整性》及周來翻譯的瑪·奧·克涅別爾著的《論聶米羅維奇一丹欽柯導演方法》曾在我國出版發行。中國著名表演藝術家于是之讀後和周來講,書中談到的“演員是劇揚的靈魂”、“心理體系的動作”,“內心獨自”等章節,對他的幫助太大了。此書先後再版兩次,很搶手。中國兒藝準備為《論聶米羅維奇一丹欽柯導演方法》此書第三次再版。 我15歲到解放區參加華北聯合大學文工團,是一個小文藝兵,從來未聽說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氏體系對我來說像一張白紙。1953年做夢也未想到,國家派我去蘇聯學習斯氏表演體系。
蘇聯專家列斯里的考試我通過了,到了蘇聯盧那察爾斯基戲劇學院的表演考試也通過了。可是瑪·奧·克涅別爾要我改學導演,要我到她和阿·波波夫班上學導演,可是學導演太難了。我問她為什麼?她說,跟我來吧,做導演的藝術生命更長久。我就這樣糊塗地學了導演。我很感謝克涅別爾勸我學了導演。至今我還在導戲。學導演同時要學表演,因為導演是和演員共同創作角色,導演只顧演出形式的處理,而不管角色的創作,就會失去舞台的中心——靈魂,也就失去全劇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斯氏體系從它誕生至今,在世界各個國家的舞台、銀幕中都離不開它。各種不同的流派、各個民族不同的劇種也都離不開斯氏體系。斯氏體系表演的基本元素——注意力集中、想像、交流、貫串動作,最高任務及人物體驗與體現,在各個國家影視、舞台以及不同劇種中,都離不開來自生活的,科學現實主義的表演藝術。
記得1957年梅蘭芳到莫斯科演出《貴妃醉酒》、《白蛇傳》。那天波波夫和克涅別爾特別興奮地走進教室。停止了《李爾王》的排演,從下午4點到晚1l點用了整個晚上談梅蘭芳的表演藝術。也談到法國的表現派,德國的布萊希特等。阿·波波夫說,梅蘭芳的表演藝術是體驗派!梅蘭芳的表演是內心的體驗和中國民族的京劇優美的表現派融為一體的表演藝術!絕妙!精彩!使我興奮一夜未睡好!
我心中納悶,梅蘭芳怎么會是體驗派的表演藝術呢?我當時心想,斯氏的體驗表演藝術只有莫斯科藝術劇院的演出才是體驗的……?
波波夫講,梅蘭芳在她的《貴妃醉酒》三次下腰喝下三杯酒,通過他的肢體、舞步、唱腔、眼神、手姿的表演,全在人物的內心體驗中藝術地呈現在舞台上。他說,我雖然聽不懂,我看見了,我感受到了。他把人物內心的痛苦、哀怨、淒涼達到了極致的美,惟妙睢肖地表現出來,太動人啦! 波波夫又講,眼是心靈的鏡子,梅蘭芳有雙大眼,他不輕易露,他都是有內心根據的,他邊唱邊含淚眯起雙眼……感人的表演是第一自我控制著悲情,第二自我——角色又在人物的體驗中,這是高超的體驗表演藝術。
他又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追求的體驗表演藝術、又談法國的表現派的表演藝術,又談德國的布萊希特,他們都到莫斯科演出過,從中作了比較、分析,重點是梅蘭芳。
這天連晚飯都顧不上吃,下課後回宿舍吃點麵包就是晚餐了。波波夫,克涅別爾給我們上的這堂課,我永遠也忘不了,深深記在我心中。
我在出國前也看過梅蘭芳的戲,只知道好,但不知為什麼好,聽了波波夫這講座,認識到了梅蘭芳表演藝術之偉大。
最後波波夫叮囑中國留學生(當時班上有鄧止怡、周來、陳頤和我)回國後無論是排本民族的戲,還是排外國的戲都要向梅蘭芳學習。吸收本民族的戲曲表演的精華。中國的梅蘭芳是一位偉大的表演藝術家!
看來,斯氏所提倡的“體驗”與“體現”融為一體的表導演藝術非此獨家;而是在世界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高超的“體驗”與“體現”派的表導演藝術。因為他們是來自生活、來自舞台藝術實踐、來自民族傳統戲劇的精華,來自崇高藝術家的心靈,是科學的現實主義的創作觀。
我們當今的戲劇是豐富多采,多元化的戲劇。觀眾是需要創新的,但是一切創新都離不開“根”——現實主義創作美學。我們的戲劇工作者需要學習,需要向科學的現實主義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導演體系學習,向民族傳統戲曲的精華學習,向先輩老戲劇家學習。努力提高我們的藝術水平、美學水平、思想境界,創作出人民大眾喜歡的、真正的精品。P53-55

後記

我首先向人民詩人、我的老領導賀敬之同志深表感謝。他在2007年為我出書作的序言,由於我忙於排演工作的連續及家中事,遲至今完稿,深表歉意,請諒。
老領導賀敬之同志為本書做的序言,文字簡練,含義深刻,分量很重。他不僅是對我個人的鼓勵,而是對我們這一代人——作家、詩人、歌唱家、導演、演員,及無名英雄幕後工作者……也包括了那些走了的戰友和健在的同志們,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地做出了貢獻,給予了極大地鼓勵和深深懷念之情。這是對我們這一代人的勉勵!更是對當代年輕人的鼓勵和期望,感謝老領導的深情厚意。
在此我由衷感謝文化部蔡武部長、原副部長王文章為繁榮發展我國戲劇文化,對戲劇導演學的重視,給予大力支持,鼎力相助。在此我深表感謝!並向文化部現任副部長董偉同志致謝!向藝術司副司長陶誠、副司長翟桂梅等同志表示衷心感謝!向所有關注我的朋友們致謝!
王文章副部長在百忙中為本書作序,對幾十年前看過我排的戲記憶猶新,進行了具體深刻的分析,表現一個學者領導的風範。深表欽佩與感謝!
很使我感動的是1945年華大文工團的老領導周巍峙同志,96歲高齡,在做白內障手術的頭一天為我從藝67周年出書寫下祝詞。深表感謝!祝老領導永遠健康!像高山瀑布奔流,像南山松柏長青!
還有一位忘年之交的年輕朋友顧春芳,她是北大藝術學院副教授,對我進行多次採訪並出書,她還為本書作了序。謝謝。
文化藝術出版社領導侯樣祥及陶瑋、栗鵬等同志在酷暑的夏日、嚴寒的冬天、繁忙的任務中完成此書的出版,由衷的向他們深表感謝!
我好幸福,我有很多的好朋友、領導、戰友們對我的鼓勵、厚愛。我要健康活著,繼續發揮餘熱。

序言

奇虹,迎著解放戰爭的硝煙走進革命文藝隊伍的一名不滿15歲的靦腆少女。
67年後的今天,張奇虹同志,共和國藝術事業的風雨征途上走在前列的老戰士,一位年逾古稀依然英姿颯爽的著名女導演。
與經歷相近並同樣卓有成就的戰友和同行們一起,她(他)們是始終保持革命文藝工作者本色的一代新型藝術家群體。長期的生活實踐和藝術實踐,使她(他)們通過各自的人的個性和藝術個性,鮮明地體現了作為革命的、人民的藝術家應有的本質特徵。
張奇虹同志正是這一群體之中的代表者之一。
熱愛藝術、忠實於藝術,同熱愛祖國、忠實於人民密不可分。真善美的藝術理想,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社會理想密不可分。在為人民服務之中確認個人的生命價值,在和人民結合之中獲取事業成功的保證。
學習掌握業務知識和藝術技巧,同學習掌握先進的藝術觀和世界觀密不可分。學習掌握人類藝術發展的一般規律,同學習掌握社會主義文藝的特殊規律密不可分。在各種文藝思潮和社會思潮的激盪之中,在學習、鑑別、繼承和創新的實踐之中,目標明確、步伐堅定,為自己民族的、社會主義的文藝事業奮進不息。
不因已有的成就而保守自滿,也不因氣候變異而惶然自卑。在應有的自尊、自信和自豪同時,也必有不可或缺的謙虛自省和自我批評精神。
不因任何挫折而消損意志,也不因歲月逼人而悲老嘆衰。用生命的餘年和餘熱寫好文藝戰士的“老兵新傳”;像前輩一樣對後輩傾注心血,以葆社會主義文藝青春的永存。
當然,我並不認為張奇虹同志做到的已是完美無瑕。但作為她少年時代的年長戰友和她成為著名導演後的熱心觀眾,我確實看到了這些基本特徵在她身上閃現的亮點。同時我也看到,她已被越來越多的同行和觀眾所認識並認同。她成功執導的許多劇目,如《原野》、《風雪夜歸人》、《楊開慧》、《劉胡蘭》、《火神與秋女》,歌劇《紅雪》和外國劇目《威尼斯商人》、《十二個月》等等,充分體現出她對正確創作觀念的堅守和思想藝術創新的探求,曾先後獲得國家級導演大獎以及其他各類和各地的獎勵和表彰。多方面事例足以說明,她是一位受到廣大民眾歡迎和尊敬的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導演藝術家。這是不能不使得包括我在內的許多同志感到欣慰並受到鼓舞的。
近聞《奇虹舞台藝術》即將面世,欣喜之中謹以上述諸語略陳管見,敬請專家、讀者和觀眾指正。
2007年4月6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