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布查人

奇布查人(Chibcha), 南美哥倫比亞和中美部分地區印第安人的一支。又稱契布恰人、穆伊斯卡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奇布查人
  • 外文名:Chibcha
  • 又稱:契布恰人、穆伊斯卡人
  • 地方: 南美哥倫比亞和中美部分地區
簡介,經濟,宗教,

簡介

最早居住在哥倫比亞的昆迪納馬卡和博亞卡。現散居哥倫比亞和中美的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共有10個支系。屬蒙古人種美洲支。使用奇布查語,屬印第安語系馬克羅-奇布查語族。無文字 。現多信天主教 ,湖泊被奉為聖地 ,崇拜太陽和祖先 。16 世紀西班牙殖民者侵入前,已形成早期國家 。在奇布查人居住區共有9個小國 ,這些國家由於分散和經常發生戰爭,力量日益削弱,1536~1541年被西班牙殖民者征服,其政治和宗教組織被摧毀。文化發展與瑪雅人較接近(如象形文字和人祭等)。原來的政治結構同印加帝國類似,具有嚴密的政治組織和複雜的祭司組織。各國由一名世襲酋長統治,酋長和神職人員由母系後代繼承 ,土地由父系後代繼承。設有專職獨身祭司職位,最早祭司名為蘇加穆西,實行齋戒,重禮儀。他們原來使用的語言已在18世紀消失。在印第安人中,奇布查人最早知道淘金、開採寶石。陶器、石器、木器和首飾製作工藝發達。經濟以農業為主,種植玉米、馬鈴薯、棉花、金雞納樹等。同鄰族定期舉行的集市貿易中,經常用黃金進行交換。使用黃金已成為上層階級的一種特權和保持威望的重要手段。現代奇布查人從事棕櫚纖維編織的手工業。以小家庭為單位,保持親屬家庭互助的習俗。
亦稱穆伊斯卡人(Muisca)。南美印第安人。西班牙征服時期居住在哥倫比亞波哥大、通哈(Tunja)這些現代城市周圍的谷地,約有50多萬人。除印加帝國外,奇布查人較其他南美民族在政治上更為集權化。他們擁有很多區,各區有酋長,由於征服及結盟的結果,形成兩個大邦和幾個小邦,各有世襲首領。這些邦並不穩定,但很明顯,西班牙人的入侵才打斷了他們更大政治單元的發展過程。他們的政治結構在16世紀被摧毀,他們的語言18世紀停止使用,並為其他居民所同化。

經濟

奇布查人的經濟特徵是精耕細作的農業、各種手工製品和大量的貿易。較大村落每星期有集市,便於農產品、陶器和棉布的交易;他們在與鄰近各部落的交易中所獲得的黃金,被大量用於裝飾和供品。使用黃金為上層人物的特權,上層人物常乘肩輿外出,備受尊敬。因為家世按母系遺傳,所以酋長和宗教領袖都由姐妹的兒子繼承,不過土地按父系承襲。重要職位的繼任者要通過長期齋戒和隱居,為未來克盡職守作準備,其時間往往長達6∼12年之久。

宗教

宗教由世襲祭司掌握,他們管理廟宇和聖祠,並組織公開典禮。黃金與布匹為常用宗教供品,在特殊情況下,也向太陽舉行人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