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克莫加戰役

奇克莫加戰役是指1863年9月19日至20日發生在奇克英加小溪邊的戰役。

基本介紹

  • 名稱:奇克莫加戰役
  • 地點:奇克英加小溪邊
  • 時間:1863年9月19日至20日
  • 參戰方:南方聯盟軍田納西(Tennessee)軍團
簡介,經過,總結,

簡介

美國南北戰爭(American Civil War)期間布雷格將軍(Bragg)指揮的南方聯盟軍田納西(Tennessee)軍團與羅斯克蘭將軍(Rosecran)指揮的北方聯邦軍坎伯蘭(Cumberland)軍團於1863年9月19日至20日在奇克英加小溪邊進行的一次戰鬥。南軍渡過小溪發動進攻,一舉擊敗北軍,並切斷北軍與小河之間的通路,迫使羅斯克蘭率部在無水的曠野露營過夜。第2天,南軍再次發動攻勢,除右路受阻外,其他方向均取得勝利,夜幕降臨後,北軍全線撤退。由於布雷格優柔寡斷,南軍沒有乘機擴大戰果,羅斯克蘭率部安全撤回查塔努加(Chattanooga)。此次戰鬥中北軍損失約1.6萬餘人,南軍損失約1.2萬人。

經過

聯邦軍在維克斯堡獲勝後不久,格蘭特將軍便將他的部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去占領新的地區,另一部分則去對付孤守在德克薩斯州、阿肯色州和密蘇里州的南軍。西部地區的主要戰場現已轉移到田納西州,在那裡進行角逐的是威廉·羅斯克蘭斯少將指揮的聯邦軍坎伯蘭軍團與布拉克斯頓·布雷格中將指揮的同盟軍田納西軍團。1862年12月31日至1863年1月2日,羅斯克蘭斯在默夫里斯伯勒之戰(或稱斯通斯河戰役)中擊敗了布雷格。布雷格撤退到謝爾比維爾-沃特雷斯一線,並在更遠的後方城鎮塔拉霍馬構築了預備陣地。南軍與北軍這兩個軍團相距約25英里。在1863年頭6個月的作戰中,雙方採用的主要作戰形式是騎兵突襲,布雷格的騎兵占有明顯的優勢。
儘管聯邦軍總司令亨利·韋傑·哈勒克將軍多次催促羅斯克蘭斯採取行動,但直到6月23日羅斯克蘭斯才開始向前推進,他的目標是要奪取查塔努加。查塔努加雖然只是一座小鎮,但卻具有重大的戰略價值,因為一旦同盟軍失去了這個鐵路樞紐及其周圍富饒肥沃的農田,戰爭結束的日期定會大大提前。羅斯克蘭斯的3個軍,共有步兵40746人,騎兵6806人,炮兵3065人。此外,羅斯克蘭斯還擁有應急預備軍12575人。布雷格的部隊共有步兵30449人,騎兵13962人,炮兵22541人。在羅斯克蘭斯準備進攻查塔努加的同時,安布羅斯·埃弗雷特·伯恩賽德將軍率領的俄亥俄軍團奉命開赴位於查塔努加東北100英里處的田納西至維吉尼亞鐵路線上的諾克斯維爾鎮。
羅斯克蘭斯在進軍時精心策劃了一系列的翼側機動行動。由於這些行動,加上巧妙的欺騙手段,他終於迫使布雷格於6月27日從第一道防禦陣地後退到塔拉霍馬防線。由於地勢崎嶇,大雨如注,加上南軍頑強抵抗,聯邦軍的進展非常緩慢。但由於聯邦軍騎馬步兵發動突襲,扒掉了鐵軌,摧毀了塔拉霍馬南面的一座南軍補給站,聯邦軍的2個步兵旅也實施了大範圍的側翼運動,因此,布雷格再次後退,被迫在查塔努加掘壕堅守。
奇克莫加戰役
8天中,聯邦軍以出色的機動戰占領了同盟軍兩道堅固設防的陣地,俘敵1600名,繳獲大炮11門而羅斯克蘭斯自己僅傷亡560人。如果不是遇上惡劣的天氣(此因素常常決定著戰鬥或戰役的成敗)和地理條件,布雷格的軍隊在田納西河西岸很可能遭到毀滅性的打擊。羅斯克蘭斯把敵軍趕過田納西河後並不打算馬上追擊(儘管哈勒克催促他這么做),因為他要修復前線和後方的鐵路線,要收割大量的莊稼。直到8月16日他才從溫切斯特-麥克明維爾一線前進,準備渡過田納西河。
羅斯克蘭斯將要進入的地區山脈縱橫,這些山脈分布於田納西河的東岸,從查塔努加向西南傾斜,穿過喬治亞州的西北角,一直延伸到阿拉巴馬州,奇克莫加-查塔努加戰役就要在這裡進行。位於最西端的是拉孔山(與田納西河平行),稍向南面和東面便是桑德山,然後是盧考特山(海拔2200英尺),此山綿延100英里,一直到達查塔努加以南1至2英里處的田納西河畔,使各個渡口遠遠地隔開。拉孔山和桑德山之間是一道山谷,盧考特河從中穿流而過。在山谷的東面,地勢陡峻,形成另一個難以逾越的屏障,叫米申納里嶺(海拔約400英尺),此嶺距查塔努加城正北的田納西河40英里。在此嶺的東面,地勢逐漸向奇克莫加河方向傾斜。奇克莫加河是一條相當寬的溪流,它蜿蜒穿過荊棘和灌木叢生的荒涼地區,從它的名字——據說意思是“死亡之河”——可以看出,在印第安時代,這就是一個令人生畏的地方。
8月29日,羅斯克蘭斯率領3個軍,即第14、20、21軍開始渡河。3個軍的司令官分別是托馬斯將軍、麥庫克將軍和克里騰登將軍。羅斯克蘭斯為誘使布雷格錯誤地判斷他會在查塔努加以北渡河,派出2個步兵旅和一些騎兵以及騎馬步兵,沿查塔努加以北河道向有敵軍防守的渡口發動佯攻。此計果然奏效,布雷格把他的部隊全部集中到這一地區,使下游幾個渡口毫無戒備。到9月4日,羅斯克蘭斯的3個軍在寬闊的戰線上全部渡過了河:克里騰登在謝爾蒙德渡河,托馬斯在布里奇波特附近渡河,麥庫克從凱伯頓渡口渡河。布雷格一發現聯邦軍在查塔努加南面渡河,就立即撤出該城以便保護其到亞特蘭大的重要補給線。
奇克莫加戰役
這種匆忙撤退使羅斯克蘭斯確信他已迫使布雷格倉皇逃竄。於是,他於9月9日下達命令:麥庫克從位於查塔努加南面約46英里的溫斯頓山口越過盧考特山向阿爾派恩挺進,以便切斷布雷格的退路;駐在特倫頓附近的托馬斯從庫珀山口越過此山,向麥克萊莫爾山谷(盧考特山和皮金山之間的一個山谷)挺進;克里騰登以其軍的1個旅留守查塔努加,其餘部隊沿靈戈爾德公路追擊南軍。這樣,羅斯克蘭斯的3支部隊就完全分開了,並且左右兩翼相距40英里。如果同盟軍並未完全撤退,在交通不便的山區,他的彼此相距很遠的3個軍只會成為同盟軍的囊中之物,因為他們不能相互支援。
實際上布雷格只命令他的部隊撤退到查塔努加以南22英里的拉斐特。在這裡,他集結了他的軍隊(3倍於羅斯克蘭斯已經分開的3個軍中的任何一個軍)。他完全意識到聯邦軍已經落入了圈套,然而他卻未能採取得力的措施將聯邦軍一網打盡。儘管布雷格極力責怪他的幾位軍司令官沒有執行命令,但他自己絕非無可指責。
當時,布雷格有3個軍,分別由列奧尼達波爾克將軍、丹尼爾·哈維·希爾將軍和西蒙·玻利瓦爾·巴克納將軍(他最近才從諾克斯維爾到達)指揮,他同時還得到了約瑟夫·約翰斯頓軍團2個師的支援。北維吉尼亞軍團的朗斯特里特軍本來打算很快與布雷格會合,但由於伯恩賽德占領了諾克斯維爾這個重要的鐵路樞紐,該軍不得不繞道而行(約900英里),因而大大延誤了會合的時間。9月10日至11日同盟軍失去了在麥克萊莫爾山谷擊敗聯邦軍2個師的機會,9月13日進攻一分為二的克里騰登軍的命令根本沒有得到執行。布雷格未能在此時將分散的聯邦軍各個擊破乃是他在奇克莫加戰役中未獲全勝的決定性因素之一。這一點將在以後討論。
直到9月18日,羅斯克蘭斯才把他的部隊重新集結在奇克莫加山谷,集結延誤的原因是麥庫克的部隊從阿爾派恩出發後走了許多彎路。這時羅斯克蘭斯的部署是:克里騰登的部隊作為左翼配置在“李與戈登”磨坊的前面,托馬斯的部隊部署在龐德斯普林;麥庫克的部隊在史蒂文森山口作為右翼;預備部隊(由格蘭傑指揮)駐紮在羅斯維爾。布雷格計畫集中強大的兵力進攻聯邦軍左翼,將聯邦軍趕回到麥克萊莫爾山谷中心地區,切斷聯邦軍到查塔努加的通路,並重新占領該城。
18日上午,詹姆斯·朗斯特里特軍的3個先遣旅在約翰·貝爾·胡德將軍率領下首先到達,其中1個旅當即奉命加入巴克納軍的詹森師,該師準備在里德橋越過奇克莫加河。這些部隊將構成迂迴部隊的右翼,並在下游尋找渡河點。沃克軍和巴克納軍(缺詹森師)將分別在亞歷山大橋和特爾福特淺灘過河。希爾軍將守衛左翼以防可能來自麥克萊莫爾山谷的側翼進攻。南軍在前往奇克莫加的崎嶇山路上進軍速度緩慢,在里德橋和亞歷山大橋,他們又遇到聯邦軍明蒂上校的騎兵和懷爾德上校的騎馬步兵的頑強抵抗。雖然這些守軍終被擊退,但是亞歷山大橋已遭破壞,沃克被迫在下游的蘭伯特淺灘渡河。不過,到19日凌晨,布雷格的部隊(欠3個師)已全部過河。
這時,羅斯克蘭斯已察覺到布雷格的意圖,他在當天晚上便調托馬斯軍保護聯邦軍的防線翼側;並保衛通往查塔努加的道路,該軍的防線一直延伸到“李與戈登”磨坊稍前的克里騰登軍陣地的側後。麥庫克軍仍留在麥克萊莫爾山谷的最右側,沒有調動。這樣,到9月19日上午,雙方部隊便在長達6英里的防線上形成了對峙狀態,在有些地方,雙方相距只有幾百碼。這個地區樹木茂密,雙方司令官簡直不知道自己的部隊在哪裡,當然也不知道敵人的陣地在何處。
南軍的右翼首先採取行動,福雷斯特將軍是位出色的騎兵軍官,他和他的部下都徒步作戰。正在河岸進行搜尋的布蘭南師(屬託馬斯軍)的2個旅經過激戰,把福雷斯特的部隊擊退,但南軍很快得到沃克軍的增援,他們反過來將布蘭南的部隊擊退,又將聯邦軍的援軍貝爾德師擊退。羅斯克蘭斯的左翼吃緊,麥庫克軍奉命火速增援托馬斯。同盟軍不了解聯邦軍的左翼已大大地擴展,一直在摸索尋找聯邦軍的極左翼。這一側的戰鬥非常激烈。布雷格命令其左翼各師(來自希爾軍和波爾克軍)立即渡過奇克莫加河參加戰鬥。此時,戰鬥演變成了你來我往的拉鋸戰。南軍作戰非常勇敢,但行動不協調,以致失去了許多機會(例如在托馬斯軍與克里騰登軍之間有將近2英里寬的空隙,同盟軍本來是可以乘虛而入的)。
到這天中午,除聯邦軍的預備隊格蘭傑軍和南軍的3個師外,雙方兵力全部投入了這場殘酷而激烈的爭奪戰。下午2時30分剛過,在中路作戰的胡德部迫使聯邦軍的雷諾茲師和范克利夫師後退,並在拉斐特至查塔努加的公路上占據了一個立足點。但當這場幾乎持續到天黑的戰鬥結束時,他們又被迫放棄了這個來之不易的立足點。血淋淋的一天結束了,交戰雙方對戰鬥的結果都不滿意。不過,羅斯克蘭斯的部隊至少已挫敗了同盟軍迂迴包抄其左翼的一切企圖,而且仍占據著查塔努加公路。
當天夜裡,朗斯特里特率幾個旅加入了布雷格的軍隊,但該軍的其他部隊未能及時趕到。在這種情況下,布雷格整編了他的部隊,將其分為左右兩翼,任命波爾克(他是投筆從戎的基督教主教)指揮右翼,朗斯特里特指揮左翼。波爾克統率希爾軍和沃克軍以及自己軍的奇塔姆師,共有步兵18794人及福雷斯特的騎兵3500人;朗斯特里特統率胡德軍和巴克納軍及波爾克軍的欣德曼師,總計步兵22849人及惠勒將軍的騎兵4000人,成為兵力較多的一翼。
布雷格決心執行他頭天的計畫,主攻聯邦軍的左翼,迫使他們離開查塔努加公路,並在難以行動的地帶將其擊潰。波爾克奉命率19日未參戰的布雷肯里奇師在黎明時發動進攻。但是布雷格的計畫在執行中再次出岔。他的命令究竟有什麼問題?應在19日至20日夜裡接到這一命令的2個軍的司令官究竟在哪裡?對這些問題迄今未有令人滿意的答案,而且這些問題也一直是三位主要當事人相互指責,或別人替他們辯護的主題。反正直到20日上午9時30分布雷肯里奇才發起戰鬥。
是夜,羅斯克蘭斯改變了戰鬥部署,一面增加兵力,一面匆忙用木頭和石頭修建臨時胸牆,以加強其左翼。根據他新下達的作戰命令,各師不論原屬哪個軍,均混合配置,因為在隨後的戰鬥中,所有的陣地都非常重要,需分兵把守。聯邦軍首先投入戰鬥的是控制防線左翼的貝爾德師,接下來是詹森師、帕爾默師、雷諾茲師、布蘭南師、尼格利師、戴維斯師和謝里登師。伍德師和范克利夫師作為預備部隊,格蘭傑的部隊仍在羅斯維爾附近。喬治·亨利·托馬斯在防線左翼指揮6個師,麥庫克在右翼指揮2個師,克里騰登的2個師作為預備部隊,以備增援左翼或右翼。這一天開始時,聯邦軍的防線是:最左端沿著緊靠拉斐特公路的凱利菲爾德的東北角面北排列,然後向東轉小半圈越過斐特公路,再向西南伸展到威多·格倫住宅。
戰鬥開始不久,托馬斯的部隊就遇到了困難,因為布雷肯里奇的部隊已經包圍了他的左翼部隊。他緊急要求1個師的增援,羅斯克蘭斯當即命令伍德的預備師替換出防線上的尼格利師,由尼格利師去增援托馬斯。但是尼格利師在森林茂密地區一時迷了路,因此托馬斯還是一個勁地要求增援,羅斯克蘭斯只得進一步削弱其右翼,以加強左翼。上午11時左右,斯圖爾特師對處在陣地中心的雷諾茲師和布蘭南師發動攻擊,並且一度迫使這些部隊後退到拉斐特公路後面。但南軍部隊最終被擊退;聯邦軍的防線遂得以重建。接著,沃克軍對受到強大壓力的托馬斯部隊發起攻擊,聯邦軍旋即遭受重大傷亡。
布雷格原計畫當聯邦軍左翼部隊被迫後退時,朗斯特里特部才投入戰鬥,然後,同盟軍將集中力量打擊聯邦軍最左翼的那個師,將其徹底擊潰。朗斯特里特的部隊一直在陣地上等待執行這一計畫,但戰鬥過程中發生了一件預想不到的事情。正當成千上萬的軍隊你死我活地拼殺在一起,打得難解難分的時候,突然一股黃色的火藥煙霧和塵埃遮天蔽日地刮起來,給雙方司令官指揮戰鬥造成了極大的不便。這一地區茂密的森林使問題更加複雜化。由於不幸的誤解,加上對戰場情況不甚了解,羅斯克蘭斯將軍命令伍德率部增援雷諾茲師,因為據說該師的右翼告急。為了完成這一任務,伍德不得不把他的師撤出防線開到布蘭南師的背後。麥庫克準備派戴維斯師接管伍德的陣地。
朗斯特里特抓住戰機將8個旅投入伍德撤走後留下的缺口,這給聯邦軍帶來了災難性後果。菲利普·亨利·謝里登的整個師,戴維斯的2個師,范克利夫的1個旅全被趕出了戰場(雖然其中的2個旅為掩護部隊撤退下午7時許又重新投入了戰鬥)。由於右翼防線的瓦解以及羅斯克蘭斯和2個軍司令官麥庫克和克里騰登的撤離,聯邦軍實際上已經支離破碎。這時只有托馬斯仍在指揮這支潰不成軍的部隊,但他是個沉著冷靜、令人信賴的將軍。作為托馬斯在墨西哥戰爭中的朋友和同志(這是內戰的悲劇),朗斯特里特準備向右翼橫掃托馬斯軍,以期將其徹底擊潰,但托馬斯採取了迅速而積極的措施對抗即將來臨的打擊。
在布蘭南師和雷諾茲師之間出現了一個很大的缺口,如果沒有伍德以最快的速度移師填補,朗斯特里特肯定已經突入,並繞到正在左翼防線抵抗波爾克軍進攻的聯邦軍的背後。伍德師的堅決抵抗為托馬斯建立新的防線贏得了時間。這條防線與向外突出的防線成90度角,沿農場主斯諾德格拉斯住宅以南霍斯舒嶺主峰面南排列。托馬斯憑藉此防線擋住了朗斯特里特一次又一次的猛攻,直到羅斯克蘭斯命令他撤退為止。聯邦軍左翼在托馬斯領導下的戰鬥行動是挽救羅斯克蘭斯軍團的主要因素。該部隊的部署將在後面詳加論述。
奇克莫加戰役
大約在這時或稍晚一些,朗斯特里特向布雷格作了匯報,並請求他堅守住右翼,同時抽出力量加強左翼,以便切斷托馬斯的退路。但據朗斯特里特說,他發現布雷格根本不了解戰局,竟然認為他的部隊正面臨著失敗。他說右翼抽不出增援部隊來。因此,朗斯特里特再次以3個師的兵力攻擊這個山樑,可是傾刻之間,他的部隊便被掃射得屍橫遍野,而聯邦軍的防線仍未被突破。經過長時間連續激烈的戰鬥,聯邦軍的武器彈藥開始匱乏,甚至連滑膛槍都變得太熱而無法上子彈。托馬斯到處給將士們鼓勁,喊著:“使用刺刀……陣地必須守住。”他率領人數遠少於敵軍且幾乎被包圍的3萬將士堅守陣地達5個多小時。天黑時分,托馬斯及時地撤走了他的部隊。他帶回的是一支疲憊不堪,衣衫襤褸的部隊,但正是他們的英勇抵抗挽救了聯邦軍,使之免遭滅頂之災。
羅斯克蘭斯在羅斯維爾山口周圍的陣地堅守到21日,於22日撤到查塔努加。布雷格接到上級命令,催促他於21日追趕聯邦軍,趁其張皇失措之時狠狠打擊他們。南軍取得了奇克莫加戰役的勝利,但並未實現奪取查塔努加這一原定目標。然而,布雷格不願按上級命令立即驅兵追趕,他似乎已被部隊的傷亡所嚇倒。確實他的部隊傷亡十分慘重。21日他花了一天的時間埋葬死者,收集武器和補給品。作為個人的看法,希爾將軍後來寫道,奇克莫加戰役後,南方將士的那股銳氣已不復存在了,“布雷格勇敢地戰鬥到最後,但自奇克莫加戰役以後,他卻悲觀失望,心灰意冷。正是這次‘徒勞無益的勝利’決定了南部同盟的失敗命運。”

總結

奇克莫加役有三個因素肯定與役的成敗有關:布雷格未能將聯邦軍各個擊破;伍德師於9月20日撤離防線;托馬斯軍於同一天晚些時候進行了英勇抵抗。
當羅斯克蘭斯成功地率領他的3個軍越過田納西河並接近布雷格翼側時,布雷格斷定查塔努加難以防守,於是下令後撤以保護其在喬治亞州北部的交通線。但這並非如羅斯克蘭斯判斷的那樣,是倉皇逃跑,而是有計畫地撤退到拉斐特。布雷格巧妙地集結了他自己以及來自東田納西州、密西西比州和維吉尼亞州的軍隊,並進一步撤下誘餌,派遣一些“逃兵”到查塔努加散布同盟軍士氣低落、灰心喪氣的訊息,誘使這位聯邦軍司令落入圈套。
當羅斯克蘭斯於9月9日獲悉布雷格已放棄查塔努加南撤後,他立即命令他的3個軍的司令官率部追擊。麥庫克的所有騎兵(欠1個旅)和懷爾德的騎馬步兵從右路直撲阿爾派恩和薩默維爾。托馬斯率領他的2個先頭師(尼格利師及貝爾德師)翻越盧考特山從中路向麥克萊莫爾山谷進發,現在他們正沿特倫頓至拉斐特公路向前開進。克里騰登在占領查塔努加後奉命留下1個旅守城,其餘部隊從左路沿羅斯維爾-靈戈爾德-多爾頓公路追擊敵人。這樣,羅斯克蘭斯的兩翼部隊相距40英里之遙,而且每一路都是完全孤立的。麥庫克在率領他的3個師於9月10日趕到阿爾派恩後發現,由於敵軍處於他和托馬斯軍之間,他完全處於孤立狀態。
布雷格象蜘蛛等待獵物一樣,一直在虎視眈地期待著這3路縱隊自投羅網,他於9月9日前已將部隊密集部署在從“李與戈登”磨坊附近到拉斐特之間的關鍵地帶,同時派希爾軍的克利伯恩師占領皮金山各山口。他決定先打羅斯克蘭斯的中路部隊(托馬斯軍),然後再收拾兩翼。9月9日晚布雷格下令於次日兵分兩路向位於麥克萊莫爾山谷的托馬斯軍的先頭師發起進攻。按計畫,波爾克軍的欣德曼師從東北方向向前推進;希爾派遣或親率克利伯恩師穿過皮金山口向西進發。但希爾接到命令後當即答覆無法執行,因為他的師長病了,而且兩個山口被倒伏的樹木阻塞,24小時內無法清除乾淨。
與此同時,欣德曼在9日夜裡前進了約10英里,次日凌晨到達了可以對尼格利師和貝爾德師發動進攻的區域。因此,布雷格於10日下午決定繼續實施原定計畫,並派巴克納軍馳援欣德曼。但這兩位司令官見面後一致認為布雷格的計畫並非最佳方案,於是向布雷格提出了他們的方案。等待回復耗費了大量時間,而等來的回覆卻是他們必須遵原令發動進攻。接著布雷格又命令波爾克派其所剩的那個師掩護進攻部隊的後方,沃克軍立即馳援達格山口的克利伯恩師。按計畫,欣德曼師一發起進攻,克利伯恩師就要立即投入戰鬥。布雷格於11日早晨親自趕到克利伯恩的師部,此時克利伯恩的病情已明顯好轉。他們在一起一直等到中午過後好久,才聽到欣德曼打響第一槍。由於達格山口及卡特利特山口的障礙已事先掃清,克利伯恩隨即率兵衝出山口,結果他們發現托馬斯的先頭部隊早已撤出對其不利的陣地。
我們始終不知道欣德曼和巴克納的部隊為什麼沒在中午之前發起進攻,但原因似乎是,他們因未被允許按照自己的作戰方案行事而憤憤不平,而且他們也根本不喜歡布雷格。但他們和希爾的行為是不可饒怨的。布雷格在陣地上集結了約3萬軍隊,足以打垮托馬斯三分之二的部隊,但由於其下屬的傲慢抗令,他的計畫未取得預期效果。
攻擊敵軍中路未成,布雷格便試圖各個擊破克里騰登的部隊。為此,他於12日晚6時向波爾克下達了命令。直到此時,克里騰登軍仍然是一分為二的:2個師位於奇克莫加河東岸,1個師位於“李與戈登”磨坊附近。這些部隊徒勞地來回移動,試圖摸清同盟軍的陣地,全然不知自己所面臨的危境。但到12日下午,克里騰登全軍在“李與戈登”磨坊附近完成了集結。
布雷格從約10英里之外的地方給波爾克下達了最堅決但卻又不很明確的命令。這並不奇怪,因為這位軍團指揮官不知道克里騰登軍的行蹤。布雷格認為奇克莫加河東岸僅有敵軍1個師,因此他命令波爾克軍在皮瓦恩河邊的靈戈爾德西南與之交戰。而實際情況是,該處有2個師的敵軍,並且在波爾克接到命令時,克里騰登全軍已經會合,部署在河的對面。因此,波爾克向布雷格報告說,面對數量大大超過自己的敵軍,他沒有進攻,而是構築了防禦陣地,並請求增援。波爾克被告知,他的部隊在數量上超過敵軍,應在13日黎明發起進攻。但當13日晨晚些時候布雷格親赴準備增援波爾克的巴克納軍的前沿陣地時,他親眼看到的卻是這樣一種情況:克里騰登已逃出陷阱。
直到此刻,羅斯克蘭斯才充分認識到他正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因為他的部隊左翼在“李與戈登”磨坊附近,右翼在阿爾派恩,彼此相距30英里,難以呼應。於是他命令麥庫克立即向托馬斯靠攏,托馬斯與克里騰登原地等待麥庫克。布雷格未抓住敵軍尚未靠攏的戰機發起進攻。眼看自己制訂的天才的戰略計畫已告流產,布雷格決定在發起精心策劃的進攻之前,等待維吉尼亞的援軍趕到。
丹尼爾·希爾將軍事後描述這場戰役時對布雷格頗多微辭。雖然他的話不是沒有道理,但他的話含有個人的偏見。的確,布雷格經常脫離現實,過分依賴他優秀的騎兵,而他的騎兵卻存在許多問題;他很少採取措施改進其情報系統,也很少採取措施監督其命令的執行情況。這些都是他未能消滅克里騰登的主要原因。但是,那種認為他是被自己所制訂的所謂巧妙的戰略計畫所帶來的幾個良好戰機弄得神魂顛倒,忘乎所以的說法是不正確的。最初制訂誘敵計畫時,布雷格對整個戰役的演變進程有著非常清晰的認識。如果此計畫被忠實地執行,同盟軍是可以取得勝利的。但布雷格與下屬闖未能達到靈犀相通的地步,而且他是個不走運的將軍,這兩個因素使他與成功無緣。
9月20日早晨,布雷格終於集結了強大的兵力向聯邦軍左翼發起猛攻,托馬斯立即請求增援。羅斯克蘭斯命令扼守右翼中央陳地的尼格利師撤離防線馳援托馬斯。防線出現的缺口由與范克利夫師共同作為預備部隊的伍德師填補。不一會兒,由於托馬斯再次緊急求援,羅斯克蘭斯又從右翼調兵增援,從而進一步削弱了右翼的力量。他似乎不知道朗斯特里特率領的8個旅對其空虛的右翼已構成嚴重的威脅(儘管他只需快速派人偵察就可了解真情)。
上午11時剛過,托馬斯軍的參謀馮·施拉德中校在勘察防禦工事時未能發現布蘭南師雖已稍向後撤,隱匿於叢林之中,但仍處於雷諾茲與伍德陣地間的防線上。他認為這是個危險的缺口,便向羅斯克蘭斯報告了這個情況。羅斯克蘭斯在未獲確證的情況下即命令伍德師向左翼靠攏,以加強其左翼雷諾茲的防線;同時麥庫克奉命派遣戴維斯師填補由於伍德師移動所留下的缺口;作為預備隊的范克利夫師和原扼守防線最右端的謝里登部也忙於向左運動以加強左翼防線。如此複雜的調動給朗斯特里特提供了一個簡直難以置信的良好戰機。
這是一個人員、時間、地點都趕得很巧的例子,就在伍德師的撤出造成防線出現缺口的一瞬間,朗斯特里特及時乘隙而入。麥庫克手頭僅有戴維斯師的2個旅和謝里登師留下的1個旅可以用來抵擋敵軍的猛烈攻勢,其他部隊都已奉命變換陣地,構築新的防線去了。伍德師已經走到完全將布蘭南部暴露在外的地步,這2個師的側翼均受到朗斯特里特軍排山倒海般的進攻,而戴維斯師還未及進入伍德師撤離時所留下的缺口就被打得潰不成軍了。謝里登師及懷爾德旅均被切斷退路,只好撤離戰場。實際上聯邦軍從布蘭南師防線的中部到威多·格倫住宅外側的整個防線已陷入混亂之中。據同盟軍丹尼爾·希爾將軍稱,在這次戰鬥令聯邦軍右翼被俘1100人,損失大炮27門及無數輜重車輛。
以上就是聯邦軍在奇克莫加遭到大敗的實際情況。如果布雷格抽出朗斯特里特的兵力切斷托馬斯軍的退路,並沿德賴山谷路追擊逃竄的聯邦軍的話,聯邦軍可能敗得更慘,羅斯克蘭斯可能全軍覆沒。儘管布雷格急切地希望突破聯邦軍右翼防線(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實際上他還有1個師(奇塔姆師)未投入使用。由於未能派出增援部隊擴大戰果,他完全可能放過了大獲全勝的良機。
儘管如此,聯邦軍右翼防線的崩潰使布雷格最終獲得了贏得此次戰役勝利的保證,無論剩餘的聯邦軍如何驍勇善戰——他們的驍勇異常——他們也無法抵禦布雷格全軍的進攻。因此,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是,伍德為什麼要執行招致全軍損兵過半這種災難性的調動命令呢?通常有兩種解釋:一是他接到的命令不準確;二是他從防線上撤離是他對羅斯克蘭斯心懷不滿的一種表現。該命令稱:“總司令指示你部儘快向雷諾茲靠攏,增援他們”。此令似乎並無模稜兩可之處,因此只剩下伍德懷有報復心理這一種原因。
這天清晨,顯然是由於托馬斯軍頻頻告急使羅斯克蘭斯感到壓力很重,羅斯克蘭斯對伍德部替換防線中的尼格利部行動遲緩進行了指責。因此,有人認為,為了讓羅斯克蘭斯難堪,伍德故意執行了一道明知執行不得的命令。據說伍德曾要求將行動命令寫下來,有人認為這證明了他心懷叵測。確實,在這次戰役中已發生過幾次聯邦軍將官們按自己的好惡行事使最高指揮官的計畫破產的情況,而這次的情況也許又是同類事件的又一例證。但人們很難相信一個人竟會因為受到一點批評而有意使成千上萬的戰友遭到危險。特別是,伍德在晚些時候為了阻止朗斯特里特橫掃聯邦軍後衛部隊,曾在霍斯舒嶺進行了約1個小時的殊死戰鬥,人們想起這一點後就更難相信伍德撤出防禦陣地是出於報復心理。
當然,也有這樣一種可能性:儘管伍德對其左右兩翼的情況很了解,對此命令可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他對全局情況並不了解,加之其他部隊正匆匆向左翼運動,他可能更摸不著頭腦了,因此他覺得,不管對錯,他應遵令行事。導致聯邦軍失敗的責任應由羅斯克蘭斯而非伍德承擔。
儘管聯邦軍戰敗,但軍隊尚存,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當朗斯特里特對聯邦軍陣地突施第一次毀滅性的突擊時,正匆忙向右調動的布蘭南師與雷諾茲師之間出現了一個很寬的缺口。前面已經說過,伍德是如何及時填補了此缺口並頑強死守的。他所贏得的短暫戰鬥間歇使當時唯一留在陣地上的高級指揮官托馬斯得以重新部署部隊對付敵人新的進攻。
在聯邦軍的左翼防線上抵抗波爾克軍不斷進攻的聯邦軍部隊,依次是貝爾德師、詹森師、帕爾默師和雷諾茲師。這條防線以下是一道與原防線幾乎成90度角的新防線,位於斯諾德格拉斯住宅正南人稱霍斯舒嶺的頂峰上。此防線由伍德師哈克旅的1200人、尼格利師斯坦利旅的2個步兵團(第19伊利諾伊團及第11密西根團)、布蘭南師(欠1個旅)以及位於最右翼的尼格利師西爾韋爾旅防守。這些部隊面北朝南,正對著朗斯特里特前進的方向。
這種新部署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朗斯特里特部隊從托馬斯陣地右翼迂迴包抄,斷其轍向羅斯維爾山口的退路。在這天的剩餘時間裡,朗斯特里特部隊反覆進攻,試圖突破防線,並且幾乎成功。下午2時左右,欣德曼師的安德森旅和麥克勞師的克肖旅為爭奪山頭拚命地進攻,並一度奪取了山頭,但馬上又被聯邦軍擊退。第21俄亥俄團用科爾特旋轉式來復槍給了敵軍以重大殺傷。此時,形勢十分危急,因為朗斯特里特還有好幾個旅未投入戰鬥,他們隨時都會加入進攻。
格蘭傑的預備軍一直駐紮在靈戈爾德路上。當他聽到拉斐特和德賴山谷各條道路之間傳來的密集槍炮聲時,他覺得該是他行動的時候了。於是他置原命令於不顧,派遣斯蒂德曼師的2個旅(惠特克旅及米歇爾旅)向托馬斯報到,並命令其第3個旅(丹·麥庫克旅)掩護靈戈爾德至拉斐特的道路。經過3.5英里的行軍,斯蒂德曼率軍於下午3時到達霍斯舒嶺。這時他發現托馬斯正在指揮部隊抵抗已得到了欣德曼師及詹森師增援助朗斯特里特軍的進攻,以阻止他們從左右兩翼迂迴包抄。米歇爾及惠特克隨即率部投入了右翼的戰鬥。
在斯蒂德曼的2個旅到達的同時,布蘭南師的范迪維爾旅也向托馬斯報到,並緊靠著該師的另外2個已經精疲力竭,彈藥將盡的旅進入了陣地。斯蒂德曼不僅給托馬斯帶來了生力軍,而且還帶來了9.5萬發備用子彈,正是由於得到了這些最寶貴的支援,托馬斯才能抵抗住朗斯特里特的連續猛攻。然而,連續作戰的托馬斯不僅要抗擊敵軍對霍斯舒嶺陣地的攻擊,中午時分他的左翼陣地也遭到了布雷格親自指揮的同盟軍的猛烈進攻。希爾軍的布雷肯里奇師試圖迂迴包圍查塔努加路上的托馬斯的左翼,從背後襲擊貝爾德師。但該師碰上了聯邦軍的幾個預備旅(其中包括還未派往霍斯舒嶺的范迪維爾旅),被迫退卻。此時,波爾克軍連續不斷的進攻給了聯邦軍左翼以很大壓力,聯邦軍的貝爾德師,帕爾默師及詹森師都投入了正面作戰。
下午3時30分左右,這次著名戰役出現了轉折。朗斯特里特為了全線突破和全殲聯邦軍,請求布雷格從右翼調兵增援,但遭到拒絕。於是朗斯特里特動用了他的預備師(普雷斯頓師),並將其戰線一直拉到聯邦軍右翼外側。托馬斯防線的兩翼之間出現了一個很寬的空當,但朗斯特里特卻未加利用,而是又發起了一次正面攻擊(此舉一直受到人們的批評)。由於這次近距離爭奪戰非常混亂,朗斯特里特也許看不清敵軍陣地存在一個空當,但奇怪的是——鑒於他對布雷格提出了增援請求——在此關鍵時刻,他並未將普雷斯頓師全部投入進攻,而是留下了一個旅準備對付子虛烏有的敵軍騎兵的威脅。
對托馬斯部隊的聚殲戰一直持續到天黑,戰鬥進行得極為殘酷。朗斯特里特將欣德曼師與詹森師布置於左翼以對付斯蒂德曼師,這2個師將斯蒂德曼師趕至後面的一個山頭上,同時奪取了布蘭南師右翼的一個陣地,但他們再也沒能前進一步了。在右翼,朗斯特里特讓普雷斯頓師的凱利旅和格雷西旅拉到已經苦戰了一段時間的安德森旅和克肖旅的陣地上。但這2個旅卻被哈克、黑曾和范迪維爾的部隊頑強地牽制在主峰上,並在受到重創後被迫撤退。與此同時,下午4時至6時,希爾軍在沃克師、奇塔姆師以及利德爾師的支援下對聯邦軍左翼發動攻擊,並一度切斷了羅斯維爾路,但正要開始撤退的雷諾茲師將他們趕回了路的東邊。
夕陽西下時,托馬斯的疲憊之師雖然彈藥再次告罄,只好用刺刀拼殺,但他們仍屹立在他們以超人的勇氣和毅力頑強堅守了5個多小時的陣地上。不過此刻,他們也該撤退了。當天下午,羅斯克蘭斯命令托馬斯經麥克法蘭山口撤退到羅斯維爾山口,與麥庫克和克里騰登一起駐守在那裡;托馬斯於下午4時30分許接到了這一命令,並迅速加以執行。他當即命令雷諾茲師首先撤退。如前所述,由於聯邦軍左翼幾乎被同盟軍右翼部隊所包圍,該師不得不且戰且退,貝爾德師與詹森師也不得不邊打邊撤;不過,據守霍斯舒嶺的部隊是趁著夜色,從碧血沙場井然有序地,平靜地撤離的。
9月20日夜間,托馬斯的部隊通過了麥克法蘭山口,並於21日在羅斯維爾山口及沿米申納里嶺到盧考特山的山樑構築了陣地。21日夜,托馬斯的部隊撤到了查塔努加。在此之後的2個月,聯邦軍在該地取得了舉世聞名的勝利。托馬斯,這塊“奇克莫加磐石”,被當之無愧地讚譽為拯救全軍的英雄,但格蘭傑將軍也應該為人們所銘記,是他違令率部向有槍炮聲的地方開進,及時解救了布蘭南師,使其免遭圍困。假如該師被圍,整個陣地就難保了。
布雷格贏得了奇克莫加戰役的勝利,但卻未能完成解救查塔努加的主要任務,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追溯到6月10日至13日麥克萊莫爾山谷及其附近發生的失誤。本書中列舉了幾個由於下級指揮官的無能,包括由於下級指揮官的自負而險些打敗仗的戰例。而此戰役的情況則是一些將軍傲慢無禮,幾乎達到拒不執行其最高指揮官的作戰計畫的程度,同時最高指揮官本人又離戰場太遠,以致無法有效地指揮戰鬥。儘管如此,同盟軍仍然取得了勝利,這的確令人驚奇。不過,由於布雷格不受下屬擁戴(至少有兩位將軍對其不恭並經常脫離其指揮),同盟軍失去了全勝的機會。如此不協調的將帥關係是不可能創造偉大的戰績的。
然而,這次戰役與已經提到過的一些戰役完全不同,戰役的最終勝利是由於一位下級指揮官的行動而贏得的。假如托馬斯軍在奇克莫加未能守住陣地,聯邦軍肯定會被同盟軍從查塔努加趕出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