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來後書

奇來後書

楊牧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十年之內持續地書寫三本以少年時光為敘事反思之聚焦的《奇來前書》,在某種意義上也代表了那一遠階段的結束。之後,楊牧自覺地開始了一件新的寫作,前後易六寒暑才完成,即《奇來後書》。《奇來後書》在時序上銜接《奇來前書》之結構,同樣隱含文學自傳的況味,卻是從楊牧十八歲之後寫起,告別青少年歲月、故鄉花蓮的山林與海洋,以成年後的學院時光為追探主題──東海、愛荷華、柏克萊、華盛頓、東華等大學……置身多樣的人情和知識環境之間,感受學術、倫理,與宗教等及身的信仰和懷疑。筆法翻復、文類跨界之際,依然緊扣“詩”主題,對詩的執著始終不變,於風雨聲勢中追求愛與美之恆久。封面繪圖(楊牧胞弟作)奇萊山,台灣中央山脈中段的山巒,在楊牧故鄉花蓮境內,台灣十峻之一。台灣版《奇萊後書》來到大陸,楊牧易名《奇來後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奇來後書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400頁
  • 開本:32
  • 作者:楊牧
  • 出版日期:2014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954413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名人推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1. 眾人褒評,梁文道、白岩松、楊照、陳平原、杜維明……啟發幾代華文世界,“在島嶼寫作”,台灣戰後最重要的文學家之一、詩人楊牧文學自傳的收官之作,關於“一個詩人的完成”,前後易六寒暑完成——“字是惟一的條件,把那些已經逝去的和即將逝去的昔日之蹤跡,與今日的預言一一攫捕,編織成章,定位,退後一步觀看”。
2. 發軔之作《奇來前書》、收官之作《奇來後書》創作時間橫跨二十年,用書寫“重新活過那生命的時光”;不同於一般回憶懷舊,更是文學性創作——早期三自傳《山風海雨》、《方向歸零》、《昔我往矣》,探索大自然與記憶之於詩,合為一部《奇來前書》;《後書》接續《前書》之結構,從十八歲之後寫起,告別青少年歲月的山林與海洋,追探成年後的學院時光。
3. 重現學人世界往昔蹤跡,重新體驗,編織成章——《奇來後書》往返各種人情和知識環境之間:徐復觀親授“韓柳文”課程,陳世驤指點《詩經》、《楚辭》、六朝文學,在東海、愛荷華、伯克萊,楊牧因文學結識幾代作家、學人:黃用、瘂弦、覃子豪、林以亮、張愛玲……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對詩的追求無改變。

作者簡介

楊牧,本名王靖獻,早期筆名葉珊,1940年生於台灣花蓮,著名詩人、作家。1964年自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後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參加保羅·安格爾及其妻聶華苓創辦的“國際寫作計畫”詩創作班,獲藝術碩士學位,在愛荷華的前後期同學有餘光中、白先勇、王文興等日後引領台灣文壇的作家。
楊牧自十六歲開始寫作,超過半世紀的創作生涯,累積出無數難以超越的文學經典,並曾分別於北美、台灣、香港等地任教,長期從事教育工作,身兼詩人、散文家、翻譯家與學者多重身身份,作品譯為英、韓、德、法、日、瑞典、荷蘭等文,獲吳三連文藝獎、紐曼華語文學獎等多項重要文學獎(其中,馬悅然翻譯《綠騎:楊牧詩選》[Den grone riddaren]中文、瑞典文對照版,榮獲2011年瑞典皇家圖書館書籍藝術大獎),影響後進無數。
代表作有《柏克萊精神》、《搜尋者》、《奇來前書》、《奇來後書》等。作品曾被譯為英文、德文、法文、日文、瑞典文、荷蘭文。譯著有《葉慈詩選》、《英詩漢譯集》等。
“但知每一片波浪都從花蓮開始”,文學大師系列電影“他們在島嶼寫作”,重新詮釋、紀錄六位台灣文壇重量級文學家(林海音、周夢蝶、余光中、鄭愁予、王文興以及楊牧的生命與創作歷程),其中楊牧電影,即《朝向一首詩的完成》(Towards the Completion of a Poem)。

圖書目錄

設定一個起點
詩人穿燈草絨的衣服
青煙浮翠
一山重構
雨在西班牙
複合式開啟
神父
翅膀的去向
左營
誰謂爾無羊
加爾各答黑洞的文字檔
抽象疏離上
抽象疏離下
愛荷華
翻譯的事
蜘蛛蠹魚和我
鼬之天涯
破缺的金三角
中途
奇來後書跋

後記

有一年夏天當熾熱的太陽正有恆地在天外宣示著光明,更經常續之以強大的霎雨,午後的空中充斥水汽,直到幾乎膨脹或進裂的時候,甚至於回頭之際還使你以為天地也許將永遠罩在不可測的陰影里了,迅速,就看到北邊最高的穹窿一角忽然出現破綻,和片刻前同樣或可能更猛烈的陽光正緊急切過那裂罅,將燦爛,無限銳利的戚揚干戈一併歸還我們再訪的大地。這光仿佛是失而復得的福音。也許不是,這光曾經短暫與你相違,足以讓你在重來的時候不能逼視,但它終於穿過瞬息乾燥的天風,再度照滿山林和曠野,我們上下延伸的記憶領域。
就是那一年夏天,我常常進出木瓜溪更南向的縱谷地帶,無意間體會到屢次多變化的驚異,聲音和顏色,溫差和濕度,今昔的好奇,眼前跳動的陌生,不辨真假。那些都看到,聽到了,甚至雙手觸及摸到了。上升的道路和下沉的河岸,叢生的營芒,百合,水姜,浮雲飄過遠山竹林,回頭欺近小村莊這邊栽植的檳榔和木瓜,還有教堂的十字架和國小的旗桿,更遠丘阿再隆起處山坡地上是一片墓園。我看到兩個放暑假的小童在堤防上騎牛,後面跟著一條黑狗。還有一種微末的野草,我也第一次看到並且雙手摸到了,它有一個動人的名字叫藿香薊,不,叫紫花藿香薊,在一條通向那長年廢治的林務出張所的小路邊,雨停不久的野地里:在正午鳳凰木傾斜著強烈的日光與影之下,我紫花的藿香薊低聲歌唱詠嘆調。
到那一年夏天,我為追尋早年記憶而作的幾本書已經寫好了,但似乎還遺漏了一些無法歸類的人和事,以及長存胸臆深處介乎明暗的形象,竟已變成隨時可以左右我精神或情緒的鬼神,注定將指示我從那些書擱筆之日開始,或者應該說以那些書指涉到的歲月為起點,從童稚的想像開始,就出入於文字的形音與義,不斷嘗試為過去的遭遇和現在的思維下定義,似乎已經在時間的隙縫中編織了張張或疏或密的羅網,無端將自己困守住了。但反過來看,書寫這件事其實也還可以說是我們努力衝刺,從那鬼神的束縛解脫的動作,在一定的大結構里,文字是惟一的條件,把那些已經逝去的和即將逝去的昔日之蹤跡,與今日的預言,一一攫捕,編織成章,定位,退後一步觀看,發現那些其實仍操之在我,追尋記憶只是藉口。追尋完整的文字結構,完整的形音義關係,如黼如黻,才是我們的目的。
先是我從八十年代中開始十年之內,已經相當持續地寫完那三本以少年時光為反思敘事之聚焦的散文集,((山風海雨》,《方向歸零》,和《昔我往矣))。其中第三本出版的時候(一九九七),我已經回到花蓮了。但是當一個人在那種以追尋迢遞往事為最關心的時刻,把自己完全貼近重疊,復沓的現實造景,虛實的今昔,難免分神,雖然就在這若干年內,看得到的和看不到的溪山谷壑想必已經產生了許多變化,不見得就像我們記憶規摹的。的確,通過移換的星霜回頭檢視那幾乎忘卻的自然,我們只能以闊別重逢的心事看待它,慶幸一切並不曾悉歸泡影;提升靈視的高度,認得那親近的啟迪何嘗不是一種智慧的再發現。然而,我們怕的是所謂再發現,在這追尋的過程中,正是完全的失落。但那時我確定並不躇躊於重複的景或象,快速來去的感觸逐漸減少,而我就在那比較開放的心情下,看到,並且雙手摸到一些從前不曾注意過的,自然和人情世界裡最微末的細節,紫花藿香薊只是其中一個。那是一九九八年。
我把那十年陸續完成的三本書編為一帙,合稱(《奇萊前書》(二○○三),在某種意義上也代表了那一遠階段的結束;煙霞潮霧,無非過眼,來不及深入體會和無從解說的也未曾或忘,就由它歸類,落人生命沉積的另一層。雖然如此,就在那合集付梓前後,我其實已經自覺地開始了一件新的寫作,但因為同時也頗有些其他事在進行,只能徐徐圖之,前後易六寒暑才完成,即(《奇萊後書》。擱筆此際,喜悅慚恧皆有,但都不如感受憂患之深。是為跋。
二○○九年二月 台北

名人推薦

夏志清——楊牧《衣飾與追求》一文,把《離騷》和斯賓塞《仙后》相比,是比較中西文學論文中最有見地的一篇。
杜維明——以我們大家對他的了解,他是一位把詩歌當做生命的詩人,一位學養非常深厚的詩人,他的詩的敏感度特別值得大家的讚賞,可以說是代表了一種具有全球意義的地方知識,民族的氣息非常濃烈。他可以說幫助台灣建構了一所大學,他在這所大學裡服務了很長時間,就是現在台灣的國立東華大學。
陳平原——我對楊牧詩歌的理解受惠於我的一位朋友,他對楊牧崇拜得五體投地,總說楊牧是現代漢語詩史上最偉大的詩人,而且不允許我加之一。我在台灣的朋友說過一段話特別令我受感動,他說楊牧先生的詩的寫作,讓我們知道尊重知識,知道寫詩有一種精神系統在裡面,而不是一觸即發的行為。
陳芳明—— 一行詩,一段文字,一則論述,一首譯詩,都可視為生命里有機的內在連結。每種文體,每種技藝,形成詩人靈魂的巨大象徵。楊牧孜孜不倦致力一個詩學的創造,進可干涉社會,退可發抒情感;兩者合而觀之,一位重要詩人的綺麗美好與果敢氣度,儼然俯臨台灣這海島。
奚密——楊牧是一位革新者,一位巨匠。以其對世界文學、文化和歷史的深度介入,他的詩作有著其他現代的漢語詩人,或甚至現代漢詩史上無與倫比的多樣性和深度。 ……讀者能隨他而思索,深入詩中,深入到他的性靈和情愫之中,並開始意識到這個世界及其對人類的究竟意味。
楊照——《奇來前書》的指涉,相對來說是比較對外的,感覺外面不斷有新奇、不能理解的東西來到眼前與心中。《奇來後書》這個系列,其好奇心是偏向自我的,是一個長遠對於自我追求的再探索。……“我以為我可以重新來過,無窮盡的開始,結束,又開始。”這簡短的話,幾乎就是“奇來前後書”的創作宣言。
白岩松——台灣著名詩人楊牧的詩集,它讓我們感受到中文的另一種可能。生活不只是眼前,還有詩與遠方,所以讀讀詩,活得有點詩意。
梁文道——(2009年3月26日,梁文道在北京大學演講知識人的社會角色,即席朗讀台灣楊牧的一首詩《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寫在一封縝密工整的信上,從/外縣市一小鎮寄出,署了/真實姓名和身份證號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