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蛇龜,中藥材名。本品為龜科動物夾蛇龜的全體。春、夏、秋三季均可捕得。功能主治為:治骨勞,勞熱骨蒸,崩漏帶下,小兒囟門不合,久瘧,痔疾,瘰癧,喉蛾。①《食療本草》:主女人漏下赤白崩中,小兒囟不合,破症瘕痃瘧,療五痔陰濁濕痹,女子陰隱瘡及骨節中寒熱,煮汁浴漬之。②《浙江中藥手冊》:活血消腫。治單雙喉蛾,瘰癧惡瘡。③治骨結核。(江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夾蛇龜
- 漢語名稱:Jia She Gui
- 別名:攝龜,陵龜,蠳龜,鴦龜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生產區域,藥材性狀,用法用量,注意事項,相關論述,化學成份,特別說明,
來源
本品為龜科動物夾蛇龜的全體。春、夏、秋三季均可捕得。
性味歸經
肝;腎;肺經。
功能主治
治骨勞,勞熱骨蒸,崩漏帶下,小兒囟門不合,久瘧,痔疾,瘰癧,喉蛾。
①《食療本草》:主女人漏下赤白崩中,小兒囟不合,破症瘕痃瘧,療五痔陰濁濕痹,女子陰隱瘡及骨節中寒熱,煮汁浴漬之。
②《浙江中藥手冊》:活血消腫。治單雙喉蛾,瘰癧惡瘡。
③治骨結核。(江蘇)
形態特徵
體長圓形,背、腹均有堅硬的鱗甲;甲長約15厘米左右。頭略呈矩圓形;頭頂光滑無鱗,黃綠色,頭側及眼後方有黑紋;鼓膜圓形,明顯。吻端略尖,頜無齒,成角質緣;頸能伸縮。背面鱗甲黑褐色,脊棱明顯;頂鱗甲狹小;脊鱗甲S枚,第2、3、4枚較大,第5枚呈扇形;肋鱗甲兩側各4枚;緣鱗甲每側11枚;肛鱗甲2枚。腹甲長圓形,黑色,邊緣黃色;腹鱗甲12枚,前後兩半間有韌帶相連,能活動,使甲殼閉合。尾尖短。四肢背鱗,指、趾間具蹼,並均有鉤爪。
生產區域
分布浙江、江蘇、湖南、湖北。
藥材性狀
①黃緣閉殼龜,背甲長12-14cm,寬9-10cm,殼高6-6.5cm。背部顯著找人起,邊緣整齊,嵴棱3條,鈍圓不顯,棕褐色,正中嵴棱蠟黃或淺褐色。腹甲大而平坦,前後渾圓,無同心環,腹甲邊緣及甲橋黃色。
②三線閉殼龜,背甲9-16cm,寬7-11cm,殼高3.5-6cm。嵴棱3條,中央寬圓,兩側不顯著,棕褐色。腹甲大而平坦,前緣渾圓,後緣缺刻,黑色,邊緣黃色。
用法用量
內服:酥炙或燒炭研末,1~2錢。外用:煎湯浴漬或燒灰調敷。
注意事項
1.《本草從新》:升散消耗,虛者禁之。
2.《隨息居飲食譜》:凡上焦邪盛,治宜清降者,切不可用。
相關論述
1.《食療本草》:主女人漏下赤白崩中,小兒囟不合,破症瘕瘧,療五痔陰濁濕痹,女子陰隱瘡及骨節中寒熱,煮汁浴漬之。
2.《浙江中藥手冊》:活血消腫。治單雙喉蛾,瘰癧惡瘡。
3.治骨結核。(江蘇)
化學成份
黃緣閉殼龜血中含血紅蛋白(hemoglobins)。
特別說明
本詞條僅用於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於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