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國

夷國

早在龍山文化時期,東夷人就已進入階級社會,並出現了國家,標誌著文明社會的開始。特指的夷國即指商代方國,妘姓。始封與滅國具體年代不詳。都城在今即墨市藍村鎮古城村。

《世本》載:“夷,古夷國之都,在今山東即墨縣西,夷為妘姓國,古時夷多用為泛稱,此為特指。”宛志文主編《漢語大字典》載:“東夷,古國名。在今山東省即墨市。”《讀史方輿紀要》載:“夷,今山東膠州即墨縣西廢壯武城,即古夷國。”

高密即墨地區考古發掘的夷國青銅器,追溯至商代晚期,可見其文明水準較高,青銅鑄造技術與銘文都比較成熟。其青銅器上的銘文中記載著“夷父癸”,判斷為夷國貴族身份。“夷”是國名,也是族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夷國
  • 外文名:yiguo
歷史背景,歷史評價,

歷史背景

關於夷國,早在商代殷墟甲骨中就已頻繁出現,卜辭中記載為“夷方”或“人方”,商末大興征伐,勞師遠征,使得商王朝國力大損,所謂“紂克東夷而殞其身”。夷方與商王朝交惡,兩敗俱傷,結果被西方的周國得了漁利。武王克商後,夷方歸附周朝,被周王正式冊封為諸侯,爵位為伯爵,重建夷國。重封后的夷國被夾於紀國(今山東壽光)、莒國(今山東莒縣)、萊國(今山東龍口)之間。《左傳》載,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八月,“紀(都城在今山東壽光境內)人伐夷”。這場由紀國發起的戰爭,究竟誰勝誰敗,史書沒有記載,但戰後夷國還在,紀國卻被齊滅。

歷史評價

歷史記載:“紂百征東夷而殞”。出土于山東省梁山縣的晚商青銅器《小臣艅犀尊》銘文記載了帝辛十五祀征夷方的一段歷史:“王賜小臣艅(音余)夔貝,唯王來征人(夷)方。唯王十祀又五,肜日。周武王、姜尚等人遂把握這一有利戰機,乘虛蹈隙,大舉伐紂,經過牧野之戰,一戰而勝,結束了商王朝的統治。西周時,姜尚(子牙)曾向周武王獻“以夷制夷”等計策,平定過東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