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無人飛船

太陽能無人飛船

太陽能無人飛船,氣囊+太陽能收集系統+水及水蒸氣收集系統+電解水系統+常規及燃料電池系統+氫、氧壓縮系統+通訊系統+搭載設備。太陽能無人飛船,簡稱飛船,利用太陽能發電分解收集來的水,生成氫和氧,氫氣作用浮力劑和燃料電池原料,既提供浮力也提供能量儲備。氧氣作為廢氣排放或加工成臭氧排放或收集起來運回地面。飛船靠壓縮氫氣來調節浮力大小,在水下時氣囊內氣體排空。飛船是運輸工具,根據設計不同,可適應水下、水面、低空、高空、超高空以及臨近空間的工作環境,飛船本身並沒有實際用途,實際用途由搭載設備實現,比如搭載雷達、導航、通訊、飛彈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陽能無人飛船
  • 外文名:Solar unmanned spacecraft
  • 能量來源:太陽光能、熱能
  • 首艘:“宇宙一號”
  • 首艘發射時間:2005年06月22日
  • 延伸產品:太陽帆、太陽能板
第一艘,失敗過程,太陽帆,中國,技術概要,主要功能,功能詳解,美國,2011年的Juno,尋找木衛二地下海洋生命跡象,

第一艘

太陽能飛船是目前人類所能構想的進行星際旅行的最佳選擇,它無需燃料,而是從太陽光中獲取動力。
俄美兩國聯合研製的人類第一艘太陽能宇宙飛船“宇宙一號”升空後不久,由於運載火箭突然出現故障,使飛船未能進入預定軌道,並與地面失去了聯繫。據俄羅斯新聞社的最新訊息,“宇宙一號”已經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墜毀。

失敗過程

俄“波浪”型運載火箭攜帶俄美合作開發的“宇宙一號”太陽能試驗飛船在巴倫支海的水下發射升空,執行這一任務的是俄羅斯北方艦隊的“鮑里索格列布斯克”號戰略核潛艇。按計畫,“波浪”型運載火箭應將“宇宙一號”送到預定的繞地球運行的軌道。飛船上的太陽能電池隨即開始工作,在隨後的幾天裡,“宇宙一號”在環繞地球的軌道上積蓄能量,隨後將展開帆體,開始人類第一次不藉助燃料動力,而是藉助太陽能動力進行的太空之旅。
在“波浪”火箭升空83秒後,火箭的第一級發動機突然停止了運行,從而導致飛船無法進入預定的運行軌道。隨後,“宇宙一號”便與地面失去了聯繫。
就在“宇宙一號”與地面失去聯繫數小時後,位於俄羅斯堪察加半島、車臣境內、太平洋馬紹爾群島和捷克共和國的太空測控站都收到了來自“宇宙一號”的微弱的遙測信號。控制人員認為,這表明“宇宙一號”飛船已進入了圍繞地球的軌道,儘管這個軌道並非原定的運行軌道,但能證明飛船還在運行,當務之急是必須馬上在茫茫太空中找到它的位置。
科學家們認為,如果飛船現有的速度和高度使它不至於墜入大氣層而被焚毀,且飛船上的所有儀器運行正常的話,“宇宙一號”仍然有一線希望於發射後的第4天——在飛船上的太陽能電池積蓄到足夠的能量後——展開帆板,開始星際旅行。理論上講,這8塊總面積650平方米的帆板所反射的太陽的光芒,可在地球上的夜晚,用肉眼直接觀測到。
但目前還有另一種說法,即承擔發射任務的俄羅斯軍方官員稱,飛船可能已經墜毀。不過,從目前的情況看,即使飛船還沒有墜毀,但由於飛船未能進入預定的軌道,此次發射已宣告失敗。
但這次失敗並不能使科學家放棄探索宇宙的雄心。正如行星學會主席布魯斯·默里所說:“我們對已經發生的不感到遺憾。我們已經從中學到很多東西,我認為我們已經顯示出什麼事情是可能的,什麼是可以做的。”

太陽帆

太陽帆是依靠太陽光獲取動力的帆板,是目前科學家們所能構想到的人類進行星際旅行的最佳方案。其運行的基本原理是:在太空中的失重和真空狀態下,飛船沒有任何的重力和阻力,當太陽光照射到帆板上後,帆板將反射出光子,而光子也會對帆板產生反作用力,推動零重力的太陽帆前進。這種飛船不需要燃料和發動機,只要在陽光能照射到的地方,它就能獲取源源不斷的動力,從而使長途星際旅行成為可能。
“宇宙一號”太陽能宇宙飛船是俄美兩國科學家耗資400萬美元聯合研製的。它重112公斤,有8片長度為15米左右的三角形聚氨薄膜帆板,帆板展開後,總面積為650平方米。這些帆板可以像飛機的機翼那樣,通過自身的調整來改變飛行的方向和速度。
按照設計者們的計畫,“宇宙一號”進入繞地軌道後,將在那裡停留4天的時間,這期間,飛船上的太陽能電池將積蓄足夠的能量,用於展開帆體。4天后,飛船上的太陽帆開始展開,在陽光微弱壓力的推動下,“宇宙一號”將開始自己的加速運動。預計第一天它的速度將達到每秒300公里,100天后,其速度將達到每秒1.6萬公里,這是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飛行器都沒有達到過的速度,相當於光速的五十分之一。
如果乘坐太陽能飛船去太陽系九大行星中距離我們最遠的冥王星的話,可以在不到5年的時間裡打個來回。而美國國家宇航局使用現有的宇宙飛船探測冥王星的“地平線計畫”預期的時間卻是將近20年。

中國

技術概要

本發明太陽能無人飛船能在水下,水面,空中,高空飛行或懸停。飛船由太陽能收集系統提供能源,靠浮力調控系統調控飛行高度或潛水深度。靠自身動力系統達到改變飛行速度及姿態。所有操作及動作由無人操控系統控制完成。並有搭載系統,可搭載各種專業設備並與飛機(或飛船)協調作業。太陽能無人飛船在運作中,無需補充能量,可自我修復,自主智慧型或遠程遙控運作,無人飛船理論上的飛行時間無限長,作業半徑無限大,幾乎能勝任所有衛星作業及飛機作業,同時,還能實現前所未有的諸多功能。

主要功能

1. 修復臭氧層
2.太陽能發電
3.調控大氣環流
4.科研教育自由
5.地球同步衛星
6.維和反恐邊哨
7.防災減災救災

功能詳解

1.修復臭氧層:飛船靠收集太陽能提供工作能源,通過分解水產生氫氣和氧氣來儲備能源。在氫氣發電時所需要的氧可以在空氣中自然攝取,而分解水得到的高濃度純氧,對飛船是有安全危害隱患的,而且純氧的強氧化性也對飛船的使用壽命發出了挑戰。因此,對於飛船工作中產生的廢氣--純氧,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把純氧加工成臭氧後排放到大氣中,這自然也就起到了修復臭氧層的作用,一舉兩得。
2.太陽能發電:高空不受雲層限制,且太陽光因沒有穿透過多大氣而導致本身能量的損耗。因此太陽能在高空的能效是地面5-10倍,由於太陽能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投資利潤比豐厚,大量開發高空太陽能,將可在地球壽命之內再無能源危機。
高空太陽能發電站高空太陽能發電站
大規模開發太陽能,古今中外,眾多科學家都提出了各式各樣的開發模式。其中太空衛星太陽能電站及月球太陽能電站,是比較值得借鑑的。在借用他們能量傳輸數據。當然不僅僅是微波,還可以用雷射,光導纖維,等離子,人造閃電。。等其他手段傳輸能量。在能量傳輸的距離,從駭人聽聞的遙不可及的高軌道降低到現在已經很普及的0.1~10萬米空域.無論是太空的還是月球的太陽能電站,都有啟動資金巨大,工程量巨大,工期長,投資回報周期大,待開發技術多,未知不可靠因素多。。等等諸多不足。 而高空太陽能電站,相對太空還是月球的電站,上述缺點都縮小到可以接受可實現的階段。
高空太陽能電站的總設計模式為:多個飛船在高空發電,再將發的電指向傳輸給近地高度的旗艦飛船,再由旗艦飛船把匯總後的能量傳送給地面。地面設有接收站,接收站也可以是可移動的可展開的基地車。
這樣的設計模式有很多優勢。在長期穩定的地區,採用基地的模式接收。在臨時的,變動的,不穩定的地區採用車載移動展開式接收站,比如野外,災區,戰地醫院,臨時指揮所。。。等。 其中發電飛船是眾多的,旗艦飛船比接收站略多些,接收站按需建設。在高空太陽能電站的建設過程中,可以先做成試點,看見效益後,再像開連鎖店一樣,分散且統一的快速發展。高空太陽電站要大道太空或月球太陽能電站那么大的發電量其總投資也不是小數。但高空太陽能電站這種分散而統一的建設模式,對於資金的再融資,利潤轉投資,全名參與融資,等,總而言之,資金來源比太空和月球的更多更可靠更容易周轉。
高空太陽能電站是近代比較容易實現的永不枯竭的綠色環保的可替代核能的可實施性高的新能源發電站。
3.調控大氣環流 北京大雨 颱風登入 熱浪侵襲 乾旱洪澇土石流等,其導致災難的根本原因就是大氣環流在該地區超出了人們可接受的極限。面對這類大氣環流類自然災害,人類顯得軟弱無力,唯一能做的也只是在災後的減災救災,當然也有種種防災措施,然而這些只停留在盡人力聽天命的階段,缺少一個從根本上解決天災的方法。
大氣對流大氣對流
太陽能無人飛船的問世,從根本上解決了聽天由命的無奈。熱的空氣會上升,冷的空氣會下沉,就是大氣層中對流層的大氣環流成形原因。太陽對地球地表的輻射能的不均勻分布及周期性改變,造就了地球上的風雨雷電及春夏秋冬。換而言之,若能人為調控地球地表的太陽輻射能的分布及規律,就可以人為的控制風雨雷電及春夏秋冬。(太陽輻射能,看似高深,其通俗全名就是太陽光)。
(人們通常理解成熱空氣帶動大氣流動,其實冷也同樣帶動大氣流動,而飛船就是通過冷,製造冷,來驅動大氣環流的)
3a 大規模的高空太陽能發電站,必然影響該地區地表所能接收的太陽輻射能,從而形成冷的下沉大氣流動,而高空太陽能發電站未及的地區,其地表接收的太陽輻射能不變,從而形成熱的上升大氣流動,一升一降,彼此形成區域內的一個大氣環流實例。根據通過改變高空太陽能發電站的規模、分布、移動、周期等手段,人類就可以人為調控與其規模相等的大氣環流。
三圈環流三圈環流
3b 通過飛船的調控大氣環流的功能,1.將大雨的雲層轉移,讓大雨到海里去下。2.將雲層分散,分散降雨,避免單地區降雨過量。3.通過提前人工降雨及停雨保雲等應急手段避免災害嚴重化 4.靠大量大面積分布飛船收集詳實的大氣資料,通過科學的方法,最大限度提高災害預警能力及應對能力及解決能力。
3c 颱風登入對人們生產生活也帶來很多不便,嚴重時也會附帶災難效果,所以,人為調控颱風的強度,路徑,附生災害等,應提上日程。如通過改變大氣環流來改變颱風的行進路徑,通過調整颱風周邊空氣濕度,減少颱風的降雨量及其他滋生災害。通過人工誘發颱風或海洋上空的高空發電來降低颱風的強度……等手段。
大氣冷熱對流 示意圖
大氣冷熱對流大氣冷熱對流
3d 熱浪侵襲的新聞報導頻頻不絕,高溫警報此起彼伏,全家全城全國空調猛開,拉閘限電、階梯電價、錯峰用電等名詞早已聽出老繭。但,當高空發電站如同一張張巨傘遮擋烈日於城市上方時……,街道再不會因熱浪侵襲而空空蕩蕩,私家車的車主們也不用再擔心在自家車裡被烤麵包,不僅再不用擔心狂飆的電費,而且由於發電量的上升,電價本身就也會變低的。
3e 乾旱洪澇土石流,這類似於3b,都屬於降雨量的兩極端化的災害。控制大氣環流,調控降雨分布,拒絕熱浪,對眾多自然災害大膽說不。
4.科研教育自由
4a偏遠地區的教育問題一直是糾結國人熱血的心病。無底洞的捐款投資永無止盡,而落後蔽塞的面貌卻始終沒有改變。
影視截圖 窮學校的寫照
影視截圖影視截圖
沒有像樣的學校,沒有像樣的老師,以及落後的思想觀念,這就是為什麼偏遠山區的學校總是落破不堪的根本原因。而當飛船的支援的到來,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看,飛船,有數十噸上百噸的運載能力,不需要機場不需要跑道,支援偏遠山區再合適不過了。
第一步:飛船空投或運輸足量水泥沙石磚塊機械,使學校建設費用基本與城市齊平,只要用常規的經費,再偏遠山區的,漂亮學校就可以拔地而起了。
第二步:由於山區師資力量薄弱,教師本身素質低,就算學校建起來,學生的成績依然不容樂觀。同樣是飛船幫忙。學校,建設一個高空太陽能電站的地面接收站,就能輕鬆解決學校長期供電問題。電的問題解決了,配備電腦也不會有難度。教室里,《名家講壇》深入淺出的講課如同放電影一樣在講台放映,教育著學生也同時教育著老師。(教師里,投影機播放著教育部名老師的講演錄像,學生們看錄像學習,小老師上下走動,保證每個孩子認真上課。)

課堂播放講座 老師維持次序 提高教學質量
課堂播放講座課堂播放講座
師者,答疑解惑也。當有學生看不懂不理解的放映內容,由值班老師解答。值班老師若有不懂可連線教育局值班老師或其他資深老師。(ps:飛船可提供全球移動寬頻服務,且價格低廉,太陽能電站同時承擔地面大型通訊基站的任務,當然飛船本身就是wifi熱點)
第三步:飛船定期不定期給學校過量補給物質,老師可以賣這些物資補貼家用,慢慢的使學校附近逐漸成為市場。有市場的吸引,人來人往的開始密集,學校附近的經濟變得更活躍,給建造飛船用機場奠定了經濟基礎。有了成熟的裝卸機場之後,偏遠山區的特產、農產品、手工業品、礦產品等就能通過廉價的空中運輸開拓並贏得市場,外面的商品也更容易融入老鄉的生活。再之後,會有可載人的飛船形成固定的空中班車往返山區和小鎮,為山區及小鎮的繁榮做貢獻。
第四步:其實是第三步的後期,有漂亮的房子,有規模的市場,有穿梭往返的飛船,當初的學校,將成為偏遠山區的政治、文化、交通、經濟的中心,有力的帶動周邊的發展腳步。老百姓的日子必然會得到大跨步的改善,老大難的交不起學費的問題也必然的一去不復返。想想,學校是該地區的政治文化交通經濟中心,大人們,是買賣許工作或出行的都不得已的必須每天進出學校,哪還有不送孩子去讀書的愚昧行為。

算及格的貧困區發展中心參照圖
算及格的貧困區發展中心參照圖算及格的貧困區發展中心參照圖
第五步:小鎮發展了,山區發展了,修路的造價也下來了,偏遠地區的路自然也順理成章的通暢了,誰說這還是偏遠山區?工農手工業,有電有網路有道路有汽車有廠房有學校,該有的都有了,暢飛的夢想,就是孩子自由的夢想。

丁字串聯 天梯近地端天梯 假想圖
丁字串聯丁字串聯
天梯天梯
4b天梯
天梯最初的構想是:用一顆衛星牽引著連線於地面的繩索,誰要去太空,順著繩子爬上去就可以了,當然爬是靠類似於電梯這樣的工具。天梯是最接近理想狀態的地面與地外往返交通平台。天梯是愈演愈烈的太空競賽的最核心技術。甚至有科學家預言:誰將能擁有並保護“天梯”,誰就將擁有不可撼動的制天權。
天梯最初來自1979年的科幻小說《天堂的噴泉》,那時只是科幻,無法實現。直到1991年,碳纖維的問世,天梯所需要的這根長達3.6萬公里繩子才成為可能。雖然目前還做不出這么長的碳纖維繩子,不過科學家們充滿自信,基本上已經把天梯纜繩以外的其他構建全都設計好了,可以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天梯最關鍵的是纜繩,纜繩的核心問題,就是要足夠強,而且能在風雨交加和電閃雷鳴的情況下不能斷,也不能是金屬纜繩,因為金屬纜繩會在跟隨地球自傳時切割地磁引起火災或斷裂。這就是只有碳纖維能勝任的原因。可惜的是目前的碳纖維還做不到那么長。
(科學家們堅信,天梯纜繩的原則問題已經解決,等待只是工業水平的提升。)(科學家們預測,到2018年就可開始建造第一台“天梯”)
以上只是前言,現在才是飛船對於天梯的作用或貢獻。
飛船能代替纜繩近地端100公里的長度。別看這100公里相對3.6萬公里,還不到其零頭的零頭,但這零頭的零頭,卻是3.6萬公里纜繩中最難最關鍵的那一部分。2018年是否真能生產出符合“科幻天梯”需要的纜繩,誰也不能保證。但免去抗風抗雨抗雷電抗腐蝕這幾個要命的要求之後,其工業難度大大降低,生產這么長的碳纖維真的是指日可待了。
飛船把天梯的基站提高的地面約100公里高度,那裡沒有惡劣天氣,對於纜繩的要求自然也就低多了。如圖所示,多艘丁字飛船彼此串聯,彼此接力將地面的物資送與天梯基站,再由基站通過纜繩送往太空。至於要用多少丁字飛船,那就看飛船之間的纜繩質量的好壞,纜繩好就少幾個飛船接力,纜繩不好就多幾個飛船接力。。。沒難度了。
在此,飛船與飛艇沒有絕對的差距,不過飛船比飛艇更便宜,技術更完善,飛船能頂替飛艇,而飛艇不能頂替飛船,所以還是優選飛船。
4c 太空科研
超高空太空觀測台 假想圖大名鼎鼎的哈勃望遠鏡
超高空太空觀測台超高空太空觀測台
大名鼎鼎的哈勃望遠鏡大名鼎鼎的哈勃望遠鏡
右圖是一個浪漫的場面,浩瀚無垠的星空,悠然自得的飛行。可是把裡面的場景換成宇宙觀測台呢?哈勃太空望遠鏡,大名鼎鼎如雷貫耳,之所以在所有的太空望遠鏡中名列前茅,其根本原因就是,哈勃在太空,不受大氣干擾,比如大氣的光漫射,大氣的折射,風速風向引起的折射與干擾,空氣濕度及雲層,等等。但這些干擾都發生在對流層,對於能飛到太空邊緣的臨近空間的飛艇飛船來說,完全能避開這些大氣干擾,為太空觀測台提供類似太空的工作環境,即:如果飛艇飛船,搭載太空望遠鏡,能和哈勃一樣提供清晰準確遙遠的照片。然而,哈勃的有效直徑只有2.4米,這是由火箭穿梭大氣層造成的,哈勃不能太粗,太粗,火箭帶不動它。哈勃的這個軟肋卻是飛艇飛船的強項。如果飛艇飛船以最大能力來搭載望遠鏡的話,這台望遠鏡的直徑可以是24米,240米,甚至更大。望遠鏡的清晰度是和望遠鏡的有效直徑的平方成正比的,也就是說有效半徑增長10倍其清晰度增長100倍,有效半徑增加100倍,其清晰度增加10000倍。。。
飛艇飛船都能用於建造超高空太空觀測台,但飛艇有個致命的弱點—滯空時間有限。就截至2012年,飛艇滯空時間的世界記錄是300多天。這說明,飛艇還是要經常往返於天地之間,然而太空觀測台的設備都高精細的,非常較弱,怕風、怕雨、怕靜電、怕震動、怕對流層里的各種突發情況。而起飛和降落,這些都是必須面對的,更何況無論是起飛還是降落,都是飛行單位事故率最高的階段。對於經常往返天地所需要承擔的風險對於超高空太空觀測台來說危險係數實在太高了,這便是飛船優越于飛艇的關鍵所在。飛船滯空時間幾乎無限長,大大降低了天地往返危險係數,可以像哈勃那樣,一旦升空就再也不回來。當然,如果條件允許,哈勃回不來,可超高空太空觀測台還是能回來的。這此,飛船幾乎無限的滯空時間,是飛船制勝的關鍵。
6.維和反恐邊哨
當代國際局勢動盪不安,恐怖主義猖狂肆虐反恐,各國內亂混戰,南海滋事挑釁,釣魚島頻頻升溫……,這些令人頭痛的國際問題,在太陽能飛船的幫助下,都顯得輕鬆簡單了。
6a 高空鳥覽監察飛船上攜帶攝像器材,在1000米-10萬米高度內自由調整,並把拍攝的圖像或收集的其他信息傳給地面分析站,或通過多個飛船彼此接力傳送給遠方的地面站。高度的自由調節,能為畫面的清晰度做的補充,要看大範圍的就飛高一點,要看的仔細就飛低一點,但然具體高度清晰比主要還是依賴搭載的攝像器材的工作能力。比如賓拉登,是被無人機發現。可是無人機飛行是耗油的,而且不能長時間監視,而飛船不僅不消耗燃料,而且能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監控。這是無人機望塵莫及的差距。(就比如黃岩島,釣魚島,派艘飛船懸停於島的上空,24小時實拍實播,很多問題都能了)
6b 暴力組織恐怖主義小型戰爭正規作戰的區別、劃分和預警。
暴力組織,用棍棒、刀劍、手槍、步槍等武器,作戰能力有限,飛船1000米的高度足以威懾暴力組織或團伙。
而當暴力組織升級成恐怖主義時,打擊能力有所提高,比如火箭筒,炸彈,機槍、重機槍等,但這些武器仍然不足以攻擊1000米以上的高度。所以1000米以上的飛船依然能威懾到這些恐怖主義。
當1000米的飛船被擊落時,說明以及不是暴力組織或恐怖主義的鬥爭規模了。1000米高度,是超出恐怖主義的打擊能力的極限,但依然在小規模局域戰爭的作戰範圍內。換而言之,千米以上的飛船若被攻擊,說明恐怖主義以提升到了擁有小型飛彈的小規模戰爭武器。再說明白點,就是1000米飛船被擊落,則不再是反恐了,而是要進入戰爭戒備狀態,這是戰爭了。
當1萬米以上的飛船被攻擊了,說明有正規軍介入戰爭。因為小規模的戰爭是沒有能打到1萬米高的飛彈的。既然小規模戰爭擁有了萬米以上的飛彈,說明一個問題,這種飛彈只有正規軍才有技術有能力生產及掌控,這也說明,小規模戰爭已經升級到正規軍的對抗階段了。
當2萬米以上的飛船遭受攻擊,說明有已開發國家的高科技裝備進入作戰計畫。因為2萬米以上,已經超過絕大多數戰鬥機的飛行高度,一般國家根本用不上也不需要也不會研製這種高科技且昂貴的飛彈。2萬米以上的飛船遭到攻擊,這足以說明,戰爭規模進一步提升,軍事強國已經介入戰爭。
當3萬米以上的飛船遭受攻擊,這,這說明大國與大國的戰爭已到了宣戰或即將宣戰的階段。而且還都是擁有現代化的科技軍事大國。不可能還是什麼過家家了。
6c南海,越南戰機挑釁,在南海上空巡航。岸基雷達的作用半徑受地球球面影響,索敵半徑有限,當越南戰機被岸基雷達發現時,我國空軍已喪失對其攔截的時機……。而飛船搭載雷達,可當做永不降落的而且飛的更高預警機使用,其雷達有效範圍比起岸基雷達有數倍數十倍上百倍的提高,而且也比岸基雷達或預警機更容易實現陣矩或鏈式雷達群,大大提升我國國防實力。
6d 海外維和新聞中海外的打來打去,安南維和的艱難,各國各勢力的各種小算盤,各種敢做不敢當的明槍暗炮。如果,聯合國派飛船去實行實時的24小時高空鳥覽及明細的直播,各種背後的小動作都明了了,什麼東西都擺到桌面上了,還有什麼不好談的呢?!
立體作戰信息圖
立體作戰信息圖立體作戰信息圖
6e反潛反獵反偷渡飛船還可以在水面及水下作業,搭載聲納系統,就可以把水下世界也納入雷達網,對未知艦船實行全領域無死角的準確檢測,斷掉不法分子的念想。比i如把海標換成換成飛船,如此麻煩的收放作業,只需要一個指揮所,飛船自會到達預定坐標實行海標任務,需要改變或召回維修等,也只需要輕點指揮所里的滑鼠就可以完成。海標由於自帶能量有限,工作時間有限,作業內容也有限 ,而飛船不僅能取代海標所有工作,還增加了雷達聲納和收集海洋噪音的功能,為信息立體化提供大量詳實的數據。(關於飛船能不能有這么多電做比海標還多的事,飛船有自我控制系統,除太陽能外,也能像常規裝備一樣攜帶外部能源,當能源快要耗盡前,通過洋流、大氣環流等順風車及自身動力返回基地補給。在A飛船回家補給的時間段,可由B飛船前往接替工作,當C飛船回家補給時,A飛船又去頂替C飛船的工作崗位,以此循環往復。)(如果海標也有動力和控制系統,就不用換飛船這么勞師動眾了。答:海標自主動力回基地,只能從水面回來,遇到洋流,逆流而行,能耗大大增加,回家補給本來能源有限,這樣遇到海流很可能就回不來了,要不自毀要不派船去打撈,材料精力金錢浪費都很大,而飛船總是搭順風車,能耗很低,就算真的能源耗盡,最終也能靠太陽能回到基地)

海標的收放作業
海標的收放作業海標的收放作業
6f邊防哨所巡邏
哨崗的艱苦
哨崗的艱苦哨崗的艱苦
邊防哨崗的艱苦,不用說,大家也都明了。飛船在萬米以上高空,不受惡劣天氣的影響,可以對地面實施24小時不間斷的偵查與監控,大大減輕邊防哨所的作戰壓力及大大提高戰士的作戰效果。主要表現在,穩定可靠經濟實惠不間斷的通訊,不知疲倦及無微不至的偵查、監控和預警。組建有人無人聯防防禦體系,無人哨所多而廣,通過通訊共享海量邊防數據。有人哨所,規模可以更集中,人數更多,環境更好,當執行任務時也不用擔心人手不夠的問題,由於有人哨所的集中,交通工具、作戰工具、設備的多樣化等等的配比和組合更加合理,士兵執行任務(比如巡邏、比如打擊潛入分子)的平均效率也將大幅度提升。
8軍事
飛艇飛船的軍事作用也是非常重要且明顯的。關於飛艇飛船在軍事方面的套用有很多文章都談及到了,可軍事問題向來保密的嚴密,這裡也就只能大概的說一說。
8a反導
美國在反飛彈這個方面算是最積極的了,最先進的反導技術莫過於-雷射反導系統。原理很簡單,發現飛彈,用雷射將其摧毀。用雷射擊毀飛彈存在幾個技術難點,1.要擊毀飛彈,雷射的能量就需要足夠大。2.雷射能量足夠大,就需要足夠大、多、重的周邊設備。3.空氣密度越大,雷射能量衰減就越厲害,為保證雷射在遠距離攻擊時依然能保持高能量,就因儘量避免空氣的高密度區。
衛星雷射武器衛星雷射武器
747雷射反導747雷射反導
2010年2月,美國人將波音747改裝成空中高能雷射堡壘獲得成功,成功攔截演戲用來襲飛彈。然而,不久,這項成功的雷射反導系統卻下馬了。。。
為什麼這么好的東西下馬了?因為養不起。
敵人的飛彈什麼時候來並不知道,所以波音747機要時刻準備著。發現敵軍飛彈到敵飛彈爆炸時間很短,也就10分鐘到20分鐘,如果波音在發現飛彈再開始準備升空,很可能還沒攔截到,飛彈已經爆炸了。所以,747要長時間在天空中巡邏且待命。一架747執行任務肯定不保險,為保護美國全境免受飛彈襲擊,至少需要3架747巡航,再加上輪班休息,至少需要10多架這樣的747。算算吧,747那么龐大的傢伙,整天的飛,還同時至少3架,每一架次都是好幾十噸的航油啊,一天下來就是四五百噸的航油啊!一向財大氣粗的美國人也燒不起這個錢啊。所以下馬了。並不是技術不行,而是養不起。
此時,飛船的優勢就來了。飛船能和747一樣提供超大載重量及高空作業的能力,不過飛船飛在天上飛幾乎無消耗,飛的時間再長,也不用擔心燒錢的問題。況且飛船在飛的過程中還是賺油的過程,簡直太划算了。
衛星雷射反導系統下馬了,波音747雷射反導系統也下馬了,飛船雷射反導系統是時候可以耀武揚威了。
8b空中加油
給飛機加油,就必須保持與飛機的速度同步,環形軌道既能和戰機保持相對速度又不會偏離設定坐標太遠,似乎很合理,而戰鬥機就算以最慢的速度飛也有100公里以上的時速,而要飛艇飛船達到這個速度,還是非常困難的。不過我們可以變通一下,飛艇飛船保持不動,加油管要足夠長,飛船在圓心處,加油管為半徑,加油口環狀軌道上圍繞飛船做圓周運動,這樣就能解決飛機與飛艇速度不協調的缺點,讓空中加油站離現實更近一點。當然還有另外個方案,飛船通過機械臂軟抓取戰機,戰機熄火,開始加油。加完油,戰機再點火,點火成功後飛船釋放抓取,戰機離站繼續飛行,只是這個方案對於無人操作的來說,難度有些高了,可能近年內還有待技術突破。

美國

2011年的Juno

美國發射太陽能無人駕駛飛船探索木星.
2011年美國宇航局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了一艘太陽能無人駕駛飛船,開始探測木星。
飛船取名“朱諾” (Juno),將用5年時間飛抵木星。
木星是太陽系8大行星之一,也是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
探索木星將耗資11億美元。
該項目首席科學家斯考特·博爾頓說,探索木星有助於人類了解所有星球包括地球是如何形成的,藉此了解太陽系的起源。
據報導,美國的"朱諾"號木星探測器已經裝在"宇宙神-5"運載火箭上,最快可在5日從弗羅里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升空。有趣的是,"朱諾"號還會攜帶3個與木星"關係匪淺"的樂高玩具升空。
據介紹,"朱諾"號探測器將是歷來靠太陽能驅動、飛行距離最遠的宇宙探測裝置。該探測器安裝了3塊拖車大小的太陽能電池板,為其長達32億公里、飛到太陽系邊緣的旅程提供動力。
美國宇航局對木星這顆最大可能也是太陽系最古老恆星的探測,將是其未來四個月內三次重要太空任務的第一個。他們的長期目標是2025年時,將航天員送上小行星,2035年時送上火星。
"朱諾"號要飛行5年,於2016年7月抵達繞木星運行軌道。這段路程是太陽到地球距離的5倍。因為木星離太陽有8億公里之遙,上面照射到的太陽光只有地球的1/25,所以探測器的3塊太陽能板每塊有8.8米長、2.7米寬。這些摺疊的太陽能板打開後,就像風車的葉片一樣。
報導稱,"朱諾"號在木星輻射帶中運行一年。在此期間,它繞木星極地33圈,研究這一巨型氣體行星的內部構造、大氣、極光、磁場以及是否存在水和固體核心等。
"朱諾"號探測器上裝有9部儀器,包括一部廣角彩色攝像機,可以向地球發回彩色圖像。為了此次"朱諾"號發射,美國太空總署的科學家還特別委託樂高玩具公司,花1.5萬美元製造了3個樂高玩具,分別代表發現木星4個衛星的著名天文學家伽利略、代表木星的古希臘神祇朱庇特和羅馬神祇朱諾。與普通樂高積木不同,它們不是塑膠,而是由鋁加工而成,確保能承受艱苦的太空旅程的同時,不會干擾"朱諾"號儀器運作。
據報導,至今已經有8個探測器飛向或接近了木星及其衛星,包括20世紀70年代發射的"旅行者"號、以及後來的"先驅者"號、"伽利略"號、"尤利西斯"號探測器、"新視野"(NewHorizons)號木星探測器等。

尋找木衛二地下海洋生命跡象

太陽能無人飛船
美國宇航局透露將傳送太陽能驅動的飛船前往木衛二尋找地下海洋里生命的跡象。它還透露了九個裝載在這一太陽能宇宙飛船上的設備,這一飛船是一個預計耗資10億美元的項目的一部分,預計將於2020年發射升空。這些設備包括可以穿透凍的雷達、照相機和光譜儀以產生木衛二表面的高解析度圖片,從而確定它的組成。
美國宇航局伽利略項目提供了強烈的證據表明體積相當於月球的木衛二厚度未知的冰凍地殼下方存在一個海洋。一旦被證實這一海洋的確存在,它所包含的水可能是地球的兩倍。擁有了充足的鹽水、岩石海底以及潮汐加熱提供的能量和化學,木衛二將成為太陽系裡尋找地球以外生命存在的最佳地點。
太陽能無人飛船
“木衛二神秘的冰凍表面和廣袤海洋的證據——這是基於伽利略宇宙飛船在十多年前11次飛經木衛二所收集到的數據,加上近期哈勃望遠鏡觀測到木衛二有水流噴射出來——一直吸引著科學家們,” 美國華盛頓美國宇航局科學任務局副局長約翰·格倫斯菲爾德(John Grunsfeld)這樣說道。
太陽能無人飛船
“我們對這一新項目和這些設備所蘊含的揭開木衛二之謎尋找地球以外生命證據的潛力感到興奮不已。”
美國宇航局2016年財政年的預算包括用於開始調查前往木衛二項目的1.4億美金,雖然這個項目的最終花費可能在10億美金左右。這一項目將傳送一個太陽能驅動的宇宙飛船前往環繞氣體巨星木星的漫長、往復的軌道,在三年的周期里重複近距離飛經木衛二。總的來說,這一項目將在25千米至2700千米的高度範圍內飛經木衛二45次。
太陽能無人飛船
選中的科學設備載荷包括照相機和光譜儀以產生高解析度的表面圖片。一個滲透凍的雷達將確定木衛二冰凍外殼的厚度,同時搜尋類似於南極洲下方的亞表面湖泊。這一項目還將攜帶一個磁強計來測量木衛二磁場的強度和方向,這使得科學家可以確定海洋的深度和鹽度。
一個電熱式儀表將在木衛二冰凍表面巡邏,尋找近期溫暖水的噴發,而額外的設備將尋找木衛二稀薄大氣層里水和小型顆粒的存在。
2012年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觀察到木衛二南極地區上方的水蒸氣,這提供了水柱的第一批強烈證據。如果水柱的存在被證實——它與地下海洋有關——它將幫助科學家們調查木衛二潛在可居住環境的化學組成,同時減少鑽透地表冰層的必要。
太陽能無人飛船
去年美國宇航局邀請研究人員提交研究木衛二所需的設備議案。三十三個方案被審閱,其中九個被用於將於2020年發射的項目。“這是我們朝尋找支持生命的綠洲邁出的巨大一步,” 美國宇航局華盛頓總部的木衛二項目科學家柯特·尼布爾(Curt Niebur)這樣說道。“我們很有信心這些通用的科研設備將產生令人興奮的發現。”
這一項目將得到美國宇航局最新預算的支持,它將更強調對生命的尋找,同時支持2022年前往木衛二的項目。在一份草案里,美國宇航局被要求開始一個新的海洋世界探索項目,尋找外太陽系裡的生命。但這一預算提案還包括削減地球科學和私人太空飛行項目,這引來了美國宇航局和白宮的一直批評。這一份草案是由美國眾議院撥款委員會擬定的。
太陽能無人飛船
一旦這一草案被通過,它將為美國宇航局帶來截至至2016年9月高達185.29億的資金,這比去年增加了5.19億美元。令人激動的是,搜尋太陽系以內和以外生命的跡象被再次重點強調,它也是多個項目的目的之一。
太陽能無人飛船
在經過各種削減後2013年行星科學資金也被削減,但現在它又回到正常水平,約為16億美元。“這對於行星科學和對生命的搜尋來說都是了不起的一天,” 《休斯敦紀事報》的科學記者艾瑞克·伯格(Eric Berger)這樣寫道。這一項目申請提出了一個耗資1.4億美元、前往木星衛星木衛二的機器人項目——它比原本申請的預算高出1.1億美元。他要求美國宇航局在“不晚於2022年”完成太空發射系統火箭的發射。
太陽能無人飛船
此外還包括用於海洋世界探索計畫的8600萬美元資金,目的是發現太陽系外部衛星之一上存在的“(已有)生命”。這包括除木衛二以外,土星的衛星土衛六和土衛二,後者被認為在地表下方有巨大的水存儲,潛在的或可能有生命。
雖然這一預算並沒有明確說明將啟動哪個項目,但這筆資金將有助於研究窺探甚至穿透這些天體表面的方法。與此同時,木衛二快帆項目也將多次飛經木衛二以評估所謂的地下海洋。它可能會飛經衛星噴射出的水柱,目前美國宇航局正在調查不同的議案以添加一個著陸器至這一項目,方便對衛星表面進行分析。例如如果可以想方設法“融化”表面,這樣未來著陸器就可以探索地下。然而,白宮並不希望美國宇航局只在太陽系內探索生命。即將來臨的寬視場紅外巡天望遠鏡(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Telescope, 簡稱WFIRST)獲得了3600萬美金的撥款,它將用於太陽系外的系外行星成像。這筆預算要求美國宇航局應該“最終確定那些可能存在生命的系外行星候選者。”
太陽能無人飛船
太陽能無人飛船
至於探索方面,太空發射系統獲得了13.56億美元的撥款——比之前申請的幾乎高出5億美元——但白宮要求美國宇航局為2020年的火箭部署更合適的計畫,現階段的項目目標仍非常模糊。
此外預算還包括重新生產鈽238(Plutonium-238)的資金,後者是用於探索外太陽系的燃料的必要來源。
然而,所有的一切都要付出一些代價。草案提出從地球科學項目申請的預算里削減2.69億美元。這將導致一個名為熱能紅外自由飛行物的衛星報廢,後者旨在對地球進行觀測。至於其它削減方面目前仍不清楚。
在此之前美國參議員特德·克魯茲(Ted Cruz)表示美國宇航局應該關注於太空探索,而非研究我們自己的星球。“我認為幾乎所有美國人都會同意美國宇航局的核心功能是探索太空。“今年三月克魯斯這樣說道。但針對最新預算草案,美國宇航局局長查爾斯·博爾登(Charles Bolden)稱”白宮的提案將極大的減少我們的地球科學項目,這將推遲下一代人對我們目前正在不斷變化的氣候的理解。”此外他補充表示這將影響“我們針對地震、乾旱和暴風事件做準備和及時應對的能力”。
此外,這一預算只為商業船員項目提供10億美元的資金,後者資助類似SpaceX和波音這樣的公司研發載人計畫的太空飛行器。這比申請資金少了2.46億美元,據博爾登表示,這可能嚴重阻礙載人前往火星的研究進展。
博爾登補充表示這一項目“將保證我們持續每年將幾百萬美元花費在俄羅斯莫斯科,而非將這筆前投資在美國本土,創造工作機會或者再次在美國本土傳送美國人升空。”
同時白宮表示木衛二項目的資金水平是“不切實際的”,它是以“損害幫助我們理解其氣候如何發生變化的地球科學項目”為代價。因此,雖然對於行星科學和在太陽系內外搜尋生命來說這筆預算草案是個好訊息,但對於其他預算被削減的領域來說卻是個壞訊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