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元素豐度(solar system abundance of element)是1993年公布的地質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陽系元素豐度
- 外文名:solar system abundance of element
- 所屬學科:地質學
- 公布時間:1993年
太陽系元素豐度(solar system abundance of element)是1993年公布的地質學名詞。
太陽光球元素豐度是發射出太陽大部分光能、厚度約100~300千米的太陽表層的元素豐度。光球的平均溫度約6050開,越向內部溫度越高,中心可達2×108開。由氫合成氦的熱核反應產生巨大的能量,以輻射的方式由內部轉移到光球層。光球層的元素豐度代表了太陽和太陽系揮發性元素的豐度。太陽光球中豐度值最大的元素依次是H、He...
太陽系物質來源是指太陽系物質起源於星際氣體塵埃雲和太陽系形成前數百萬年間注人的超新星爆發的氣體和塵埃。太陽星雲的主要組成物質是氫和氦,約占99%,其餘80多種元素的豐度僅約占1%。這些元素來源於宇宙早期的核合成、太陽系形成前的老一代恆星內部的核合成,以及太陽系演化過程中的宇宙線照射成因和其他核反應產物...
太陽系元素(核素)豐度分布有如下特徵:①氫和氦是最豐富的元素,約占原子總數的99%,或總質量的97%。原子質量A為1~100的區域,元素豐度大致按指數規律下降。②原子質量A大於100之後,豐度曲線的斜率顯著減小。③D、Li、Be和B的豐度遠低於其鄰近核素的豐度。④由α 粒子構成的核類,如O、Ne、…、Ca、Ti的豐度...
研究太陽系 對太陽系的長期研究,分化出了這樣幾門學科:太陽系化學:空間化學的一個重要分科,研究太陽系諸天體的化學組成(包括物質來源、元素與同位素豐度)和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年代學和化學演化問題。太陽系化學與太陽系起源有密切關係。太陽系物理學:研究太陽系的行星、衛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以及行星際物質的...
恆星的壽命與其質量相關,質量越大,演化越快,壽命越短。太陽(年齡約為46億年)和質量比太陽大的恆星,壽命比銀河系年齡(約 120億年)短得多。表明銀河系元素分布特徵是若干代恆星核素合成產物的綜合結果。太陽系的元素分布特徵,反映了太陽系形成之前活躍在銀河系中的各種核素合成過程產物的累計平均狀況。
美國天文學家柯伊伯和尤里注重研究太陽系起源的化學問題﹐特別注重隕石的化學分析結果。行星際航行開始後得到許多新資料﹐太陽系化學的研究進入活躍時期。化學組成 太陽系的化學組成 從太陽光譜和太陽風的研究得知太陽外部的化學組成。從隕石的研究得知﹐C型碳質球粒隕石中難揮發元素的豐度與太陽一致。木星和太陽的平均...
化學元素在一定自然體系(通常為地殼)中的相對平均含量。又稱元素豐度。按照不同自然體系計算出來的元素豐度,有地殼元素豐度、地球元素豐度、太陽系元素豐度和宇宙元素豐度等。研究地球及其各地圈的元素豐度,是地球化學的一個重要領域。記述 1889年美國化學家弗蘭克·威格爾斯沃斯·克拉克發表了第一篇關於元素地球化學分布...
太陽系化學 當代空間化學研究的主要內容為太陽系化學,即探討元素與核素在太陽系各天體中的豐度及其演化歷程。太陽系化學中最主要的研究領域有:①太陽系的物質來源 20世紀70年代以前傳統的觀念認為太陽系的物質僅來自太陽星雲,而隕石中同位素組成異常的研究證明,當太陽星雲凝聚時,有鄰近超新星爆發產生的外來物質加入,...
已測得:太陽系各行星形成的年齡為45~46億年,太陽系元素的年齡為50~58億年。在礦產資源研究中,同位素地球化學可以提供成岩、成礦作用的多方面信息,為探索某些地質體和礦床的形成機制和物質來源提供依據。有機化學 研究自然界產出的有機質的組成、結構、性質、空間分布、在地球歷史中的演化規律以及它們參與地質...
同位素是原子序數相同,但原子質量不同的一些原子,即質子數相同但中子數不同。天然形成的同位素不到300個,這些同位素在太陽系形成之前由核合成反應產生,其組成足夠均勻且穩定。自然界中一些天然同位素的同位素豐度會發生一些變化,這些同位素變異來自質量分餾、放射性衰變、宇宙射線、隕石中未混合的原始物質的殘留物以及...
行星體的組成和內部構造難於直接測定,但可由行星密度、地震波速及其傳播特徵,太陽系的元素豐度和太陽系的化學演化理論進行估算。類地行星的密度近似地隨與太陽距離增大而下降,這說明行星中的鐵/矽酸鹽比值隨與太陽距離增大而減小。按計算密度,類地行星可分為兩種類型:月球和火星型,密度約為3~4克/厘米(水星...
對太陽光球、普通球粒隕石、質球粒隕石的重複測試結果,以及對全太陽系的元素豐度的估計,都表明它們的鉀和矽的原子數比值(K/Si)變化範圍不大,約在百萬分之三千二百到四千二百之間。如果地球的K/Si比值和太陽相近,則地球的含鉀量約為百萬分之六百五十至九百(質量),其中約有80~90%可能存在於地幔下部及地核中。...
天體化學研究宇宙中元素和分子的豐度,以及它們和輻射的相互作用;還研究星際間氣體和塵埃間的相互作用,特別是分子氣體雲的形成、相互作用和毀滅。天體化學和天文學以及化學有相互交叉之處。天體化學的研究範圍包含了太陽系行星際物質和星際物質。而研究隕石等太陽系物質元素豐度和同位素比例的學科又被稱為“宇宙化學”;...
這就是說,組成隕石的近百種化學元素同組成太陽、地球、月球等太陽系天體的化學元素是一樣的。其中C1型碳質球粒隕石的元素豐度可能代表著太陽系的平均元素豐度(氫、氦除外)。70年代初,美國科學家首次在碳質球粒隕石中發現了有機化合物,至今已發現60多種有機化合物,一般認為這些有機化合物是在原始太陽星雲凝聚...
③宇宙線引起的核反應。20世紀70年代以來,對隕石中同位素組成的研究,發現了不尋常的同位素豐度變化,這種變化不能用上述3個過程加以解釋,就稱之為“原始同位素組成異常”。這種異常可以根據與一定元素的太陽系同位素豐度之偏差加以確定。發現史 1972年布萊克(D.C.Black)在對碳質球粒隕石進行分段加熱實驗中,首先...
元素的豐度與起源 研究化學元素在太陽、地球、月球、太陽系其他天體、恆星和宇宙線中的分布。元素起源理論認為,首先是宇宙核合成產生氫、氦;恆星的靜態和爆炸核合成產生一系列元素,宇宙線與星際物質的核反應形成少量輕元素。恆星的演化階段反映了元素的形成和演化過程。宇宙線化學 研究宇宙線中元素的豐度及其隨時間的...
這是水相對於氨和氫化硫,比較之下有較高的凝結熱和水的高豐度結果(氧氣是比氮和硫更為豐富的化學元素)。霧層主要位於對流層(0.2巴)和平流層(10毫巴)之間的主雲層之上,後者被認為是由濃縮的重多環芳香烴或聯氨組成的,並是甲烷受到太陽紫外線輻射(UV)影響出現在同溫層的上層。甲烷的豐度相對於氫分子...
1965年後,在宇宙線中陸續發現比鐵重的元素。現在,對初級宇宙線的元素測量已作到了錒系。圖2表示Z=25~60的宇宙線超重核豐度分布,並與太陽系的元素豐度分布對比。一般說,與較輕的核相比,宇宙線超重核的豐度分布更接近於源的豐度分布,可認為,它們在某種程度上能代表源區內部熱核反應等過程產生的物質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