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阿倒持

太阿倒持

太阿倒持,拼音tài ē dào chí,成語,把太阿寶劍倒著拿,比喻以把柄授與人,自身反面臨危險或災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阿倒持
  • 外文名:surrender one's power to another as who holds the sword backward
  • 拼音:tài ē dào chí
  • 注音:ㄊㄞˋ ㄜ ㄉㄠˋ ㄔㄧˊ
  • 出處:《漢書·梅福傳》
解釋,出處,

解釋

把太阿寶劍倒著拿,比喻以把柄授與人,自身反面臨危險或災害。

出處

漢書·梅福傳》:“至秦則不然,張誹謗之罔,以為漢敺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泰阿即太阿,古劍名。後以太阿倒持比喻授人權柄,自受其害。
秦時明月中的太阿劍秦時明月中的太阿劍
秦觀《李訓論》:“自德宗懲北軍之變,以左右神策天威等軍,分委宦官主之,由是太阿倒持,不復可取。”
焦竑《讀論語》:“ 定公為太阿倒持之君,故欲防之以禮;三家為尾大不掉之臣,故欲教之以忠。”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回:“所謂太阿倒持,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亂矣!”
郭沫若十批判書·韓非子的批判》:“權勢既設,這是為人主者所‘獨擅’的東西,絕對不能夠與臣下相共,與臣下相共便是太阿倒持,結果便會為臣下所劫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