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華鎮(江蘇宜興市太華鎮)

太華鎮(江蘇宜興市太華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太華鎮隸屬於無錫市宜興市,位於宜興市西南部,蘇、浙、皖三省交界處。東至張渚鎮,南靠安徽省廣德縣、浙江省長興縣,西鄰溧陽市,北接西渚鎮。面積9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51萬人(2017年)。鎮駐地建成區面積3平方千米,鎮人民政府駐龍珠路,在市政府駐地西南30千米處。郵編:21423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太華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江蘇省無錫市
  • 政府駐地:龍珠路
  • 郵政區碼:214235
  • 面積:91.57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2.51萬人(2017年) 
  • 方言:宜興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蘇B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自然資源,經濟,發展,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技,文化,社保,旅遊特色,美譽,

歷史沿革

以境內太華山而得名。1938年設太華鄉,1959年成立太華公社,1983年10月復為鄉,1992年橫山鄉的見花、友誼村劃入,同時撤鄉設鎮。
2003年3月17日,《市政府關於同意太華鎮橋涯村等五個村民委員會區域調整的批覆》(宜政發[2003]63號)同意如下調整:一、橋涯村委會與三洲村委會合併,合併後的名稱為橋涯村委會。二、大澗村委會與新華村委會合併,合併後的名稱為太華村委會。全鎮轄乾元、茂花、太華、太平、橋涯、胥錦、石門、樓新橋8個村和楊店社區。
東漢建安年間,太華屬陽羨縣。公元209年,東吳孫權進妹聯姻,導致劉備至東吳招親。孫權以陽羨為封邑,賜太華(原名方岩山),為妹孫尚香湯沐邑。
公元221年,劉備稱帝於四川成都,建元章武,故太華尊號為章山,紀念章武帝劉備。
西晉惠帝永興元年至懷帝永嘉四年(304~310),義興郡設義鄉、國山、臨津、陽羨、平陵、永世六縣,太華屬國山縣。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將國山、義鄉、臨津併入陽羨縣,改稱義興縣,太華屬義興縣。
宋太平興國元年(976),為避太宗趙光義諱,義興縣改為宜興縣。設定在鄉(農村)稱鄉,太華屬宜興縣金泉鄉。明初沿襲宋制。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改鄉稱區,太華屬宜興縣金泉區。
民國元年(1912)荊溪縣併入宜興縣,設市、鄉。鄉以下沿用清代。太華屬宜興縣元善鄉(即原金泉區)。
民國18年(1929),設定區、鄉、閭鄰制,太華屬張渚區。
民國23年(1934),改閭鄰制為保甲制,太華分設華陰、黃石二鄉。其中太華的荒山上、楊塔里、樓下、橋亭、見花等村屬金源鄉。
民國27年(1938),華陰、黃石二鄉合併稱太華鄉,撤金源鄉並人西渚鄉。
新中國建立後,1951年設定太華、橋涯、礪山三鄉。
1957年,三鄉合併稱太華鄉。
1958年,太華、橋涯、礪山三大隊隸屬竹海人民公社。
1959年撤竹海人民公社,太華、橋涯、礪山三個大隊合併建立太華人民公社。
1984年復稱太華鄉。
1992年撤鄉,建立太華鎮。

行政區劃

明清時期
明洪武元年(1368)沿襲宋制,太華隸屬宜興縣金泉鄉,設鄉統都、都統圖。金泉鄉統都六個(四十八都~五十三都),統圖十五個。太華境域分屬金泉鄉四十八都,圖五:潘乾、木竹、相王、乾元、官莊。四十九都圖一,何家,礪山、東橋亭。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改鄉稱區、改都編圖。金泉鄉改稱金泉區,下設十七個圖,其中一到六圖,十六圖均屬太華境域。按千字文每圖一字號:一圖人字號:覺了(太平)、深洞、橋下、路西;二圖奉字號:武花(茂花)、乾元岕、長園裡、流白乾、雙澗;三圖婦字號:橋下、胥井、大栗園、民望、馬跑泉、翔羊、羊店、路東村、官莊;四圖隨字號:北川、長山乾、橫嶺、西山口;五圖外字號:黃坑、襄王下村;六圖母字號:礪山、橋亭、靜山、樓下、西店、可樂園、羊塔里、大塘頭、荷花塘;十六圖又外字號:襄王嶺、潑活岕、馬跪塘。清代沿襲明制。太華隸屬金泉區。轄圖不變。雍正四年(1726)宜興分設宜興、荊溪兩縣,太華屬荊溪縣金泉區。
民國時期
民國元年,荊溪縣並人宜興縣,設市、鄉制。市、鄉下仍沿用清代的圖,太華隸屬宜興縣元善鄉(即原金泉區區域)。
民國18年(1929)2月,改市、鄉為區、鄉、閭鄰制,太華隸屬宜興縣八區(張渚區)。
民國23年(1934)3月,並區劃小鄉,太華屬七區。太華境內設乾元鄉(含乾元、茂花)、覺了鄉(含覺了、官莊)、橋下鄉(含橋下、張家、深洞)、襄杭鄉(含襄陽、杭坑),大澗鄉(含大澗、北川、橫嶺、三儒里),胥民鄉(含胥井、民望)。太華境內的荒山上、羊塔里、樓下、見花、橋亭、荷花塘等村隸屬沸泉、釣橋二鄉。
民國23年(1934)11月,廢閭鄰制推行保甲制。七區轄一鎮十五鄉,太華境域設華陰鄉轄大澗、襄陽、杭坑、北川、橫嶺、三儒里、胥井、民望八個保。黃石鄉轄橋下、覺了、張家、深洞、乾元、武花、官莊(含楊店自然村)七個保。境內的荒山上,羊塔里、樓下、見花、橋亭等村並人金源鄉。
民國27年(1938)5月,七區轄8鄉1鎮,撤華陰、黃石兩鄉合併始稱太華鄉。轄15保。1保襄陽,2保杭坑,3保北川,4保橫嶺,5保三儒里,6保大澗,7保民望,8保胥井,9保橋下,10保張家,11保深洞,12保覺了,13保乾元,14保武花,15保官莊(含楊店村)。撤銷金源鄉,將境內的見花、樓下、橋亭、荷花塘、羊塔里、荒山上等村並人西渚鄉。
民國26年(1937)11月底,日軍侵占宜興後,共產黨在淪陷區發展抗日力量,曾在宜南山區建立宜南辦事處、龍池區,太華鄉屬龍池區。民國34年(1945)3月,宜興南部和溧陽南部合併成立宜溧縣抗日民主政府,轄龍池、萬芳、濱湖等區,太華鄉仍屬龍池區。
民國35年(1946)3月,太華鄉轄16保。1保襄陽,2保杭坑,3保北川,4保橫嶺,5保三儒里,6保大澗,7保民望,8保胥井上村,9保胥井下村,10保橋下,11保張家村,12保深洞,13保覺了(太平),14保乾元,15保武花,16保官莊(含楊店村)。
民國37年(1948)5月,張渚區轄1鎮5鄉,太華鄉轄10保。1保襄陽,2保杭坑、上大澗,3保北川、橫嶺、三儒里,4保民望、下大澗,5保胥井,6保橋下、深洞,7保張家,8保覺了(太平),9保乾元、武花(茂花),10保官莊(含楊店自然村)。境內見花、樓下、荒山上、羊塔里、橋亭、荷花塘屬西渚鄉。
解放後
1949年5月,太華鄉屬張渚區轄10保。1949年9月,廢保甲制,改村、組制。太華地區設太華、橋涯兩鄉。太華鄉轄大澗、襄陽、杭坑、北川、橫嶺、三儒里、胥井、民望。橋涯鄉轄橋下、張家、深洞、大平、乾元、茂花(原名武花含礪山村),官莊村(含楊店自然村)。太華境內的荒山上,羊塔里、樓下、見花、橋亭、荷花塘等村屬金泉鄉。
1951年8月,原太華鄉轄8個村不變。橋涯鄉(原橋下)轄太平、深洞、橋涯、張家村(三洲)、官莊5個村。增設礪山鄉轄乾元、茂花、楊店(含荒山上、羊塔里)、樓下、見花、橋亭(含荷花塘等自然村)6個行政村。
1954年6月,張渚區改為善卷區,轄11鄉,太華、橋涯、礪山三鄉所轄行政村不變。
1956年2月8日,撤橋涯鄉並人太華鄉;撤礪山鄉並人金泉鄉。
1957年9月1日,善卷區轄7鄉。撤金泉鄉,乾元、茂花、楊店、樓下、見花、橋亭6個行政村,並人太華鄉,原茗嶺鄉的石門村劃人太華鄉。全鄉建立21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簡稱高級社):襄陽、杭坑、大澗、北川、橫嶺、新華(原名三儒里)、胥井、華興(胥井村分設)、石門、民望、橋涯、張家、深洞、太平、乾元、茂花、官莊、橋南(原名楊店村)、橋北(原名橋亭村)、樓下、見花。
1958年9月9日,撤銷區、鄉、鎮、村建制。建立人民公社,善卷區改稱竹海人民公社,太華、橋涯、礪山三個大隊隸屬竹海人民公社。
1959年1月12日,撤竹海人民公社,太華、橋涯、礪山三個大隊合併,建立太華人民公社,設5個大隊。太華大隊轄襄陽、杭坑、大澗、新華、北川、橫嶺。民望大隊轄胥井、民望、石門。橋涯大隊轄太平、橋涯、張家、深洞。礪山大隊轄乾元、茂花、官莊。樓下大隊轄橋南、橋北、樓下、見花。
1959年6月,撤橋涯、太華、民望、礪山四個大隊,太華人民公社設15個大隊:橋涯、太平、深洞、張家、胥井、民望、石門、乾元、茂花、官莊、襄陽、大澗、杭坑、新華(含北川、橫嶺)、樓下大隊(含橋南、橋北、見花)。
1960年2月,撤樓下大隊,太華人民公社設18個大隊:橋南、橋北、見花、樓下、乾元、茂花、官莊、太平、橋涯、張家、深洞、胥井、民望、石門、大澗、襄陽、杭坑、新華(含北川、橫嶺)。
1962年1月,撤新華大隊,太華人民公社設20個大隊:新華、北川、橫嶺、大澗、襄陽、杭坑、胥井、民望、石門、橋南、橋北、樓下、見花、橋涯、太平、深洞、張家、乾元、茂花、官莊。
1972年4月,設定橫山人民公社時,太華人民公社劃出見花大隊、橋北大隊的三、四生產隊即東山、下宅、荷花塘、梨雲、靜山與原釣橋馮家村6個自然村組成友誼大隊,並人橫山人民公社。太華人民公社轄19個大隊:大澗、襄陽、紅衛(原稱杭坑)、北川、橫嶺、新華、胥井、民望、石門、橋涯、張家、深洞、太平、乾元、茂花、官莊、樓下、橋南、橋北。
1984年2月,體制改革,實行政社分設,改太華人民公社為太華鄉,改生產大隊為行政村。
1992年5月,撤橫山鄉,見花、友誼二村歸屬太華鄉,轄21個行政村,162個村民小組,92個自然村。同年5月,撤鄉建鎮,建立太華鎮。鎮區設居民委員會1個,下設居民小組13個。
現太華鎮轄乾元村茂花村太華村橋涯村胥錦村太平村石門村、樓新橋村8個行政村,鎮區設楊店居委。

地理環境

宜興市太華鎮與浙江省長興縣、安徽省廣德縣、江蘇省溧陽市毗鄰,浙江省天目山余脈綿延境內,屬宜南低山丘陵區。鎮四周群山環繞,層巒疊嶂,森林覆蓋面達77%。集鎮處於較為寬廣的礪山盆地中。屬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尚足,氣候溫和濕潤,空氣清新,物產富饒,景色宜人。太華屬低山帶丘陵區竹林密布,植被茂盛,地帶性土壤為黃紅土壤,宜耐陰性植物的生長,故自然資源比較豐富,盛產竹木、茶葉、板栗、銀杏和中草藥等。

自然資源

太華地區蘊藏著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除少量娑婆樹、古柏、櫸樹外,還有雞爪樹、杉荊樹、青剛、黃檀、石楠等珍稀古樹。
非金屬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石英砂、白泥、瓷土和建築石等。煤主要分布在礪山,屬於無煙煤,藏儲量600多萬噸;石英砂主要分布在太平、官莊、石門、橋涯等村,八十年代開採,後因環境污染嚴重,危及人體健康而停息;白泥:主要分布在胥錦、太平等村。紫泥瓷土:主要分布在太華村杭坑大尖峰內;耐火泥分布在茂花、胥錦等村;化工石分布在胥錦村官莊、橋涯村;建築石:在境內各山體及澗灘內。礬土分布在橋涯村原深洞自然村。
宜興市太華鎮境內地質構造主要為褶皺構造和斷裂構造兩種。

經濟

發展

近幾年來,太華鎮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致力最佳化發展,打造特色重鎮,創優發展環境,經濟建設勢頭良好,社會發展更加和諧,人居環境明顯最佳化,富民步伐不斷加快,太華呈現出政通人和、發展加快、環境最佳化的良好態勢。2006年,全鎮成功創建為江蘇省衛生鎮、江蘇省環境優美鎮、平安江蘇建設先進集體。2007年,基本實現省級生態村全覆蓋。
2008年,我們將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著力轉變發展方式,著力調整經濟結構,著力最佳化發展環境,著力構建和諧社會,努力實現全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努力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富有山鎮特色的發展之路。

經濟概況

太華鎮是江南經濟發達的名鎮之一。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努力和團結拼搏,全鎮現擁有工業企業三百餘家,其中私營企業248家。在大力開拓市場,促進經濟發展中,又逐步形成了以絹紡印染、化工塗料、印鐵制罐、竹木膠合板為四大支柱行業。2003年經濟總量達到二十六億元。其中,應稅銷售超億元企業1家。超五千萬元的企業2家。超千萬元的企業達19家。應稅銷售千萬元以上的企業占全鎮總量的百分之六十。
太華經濟繁榮發展的一個顯著特色是:科技水平含量高,產品市場競爭能力強,後勁實力足。近幾年來,全鎮申報各專利產品項目十幾隻,並有25家企業通過了IS09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為加快促進工業經濟迅猛發展,宜興市太華鎮還投資數千萬元成功創建了太華工業集中區,至今已完成了區內相關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十多家企業入駐集中區,工業集中區將成為太華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和發展亮點。
2012年可實現工業應稅銷售22.5億元;剔除化工關閉因素,工業應稅銷售增6.4%;工業利稅完成1.9億元;工業後勁投入完成1.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億元,其中工業完成1.1億元,完成工商登記協定註冊外資750萬美元,完成到位註冊外資500萬美元;自營出口總額完成6800萬美元;實現鎮級財政收入5060萬元。工業經濟總體發展平穩增長。
特色產業優勢顯現。我鎮原有的四大行業,化工關閉後,其餘的竹木製品、印鐵制罐相對集聚,經濟成長速度較快,兩個行業應稅銷售增幅達40%和23%。
骨幹企業增勢強勁。湧現了一批產品市場適銷,裝備水平提升的骨幹企業。博大竹木業完成應稅銷售3億元,增幅64%;森大竹木業完成應稅銷售1.4億元,增幅50%;海福印鐵制罐完成應稅銷售2.3億元,增幅56%。
後勁投入持續加大。工業後勁投入在困難的年景中邁出步伐,其中:博大竹木業建造1.8萬平方米的廠房擴能項目順利實施;海福公司引進印鐵先進生產線2條,僅設備就投入2000多萬。
創新載體明顯增多。申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新建宜興市級企業研發機構1家,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達60%。正在積極與江南大學合作,建立包裝設計中心。
科技成果體現特色。全年共申請發明專利14件,授權2隻,國家星火計畫項目立項1隻、市級科技計畫項目立項2隻。
2012 現代農業發展迅速。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達1.5億元,同比增長15%。完成農業結構調整1300多畝(其中引進黃茶、黃金魁、白茶360畝,優質葡萄60畝,中草藥750畝,花卉苗木120畝,林果180畝);植樹6萬株;茶葉產量達242噸,產值達3285萬元,獲省“陸羽杯”評比獲特等獎3隻,一等獎5隻;“國飲杯”評比獲特等獎5隻,一等獎2隻;香港鬥茶會銀獎1隻,申報獲有機茶5隻。茶場廠房改造、設備添置,總投入超1000萬元。優質果品:葡萄、桃、梨、杏喜獲豐收。農業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南京農業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相繼在我鎮建立了社會實踐基地,與南京林業大學開展了產學研合作項目的對接。金農園珍稀花卉苗木基地、藍山湖農莊、泥巴園紅梅基地、紅豆杉基地、獻和中草藥基地等一批涉農企業的基地示範效應逐步顯現,觀光效應得到逐步放大。
全年緊緊圍繞加快轉型發展大局,按照“打造花海養生勝地,建設旅遊特色名鎮”的總體目標,致力把太華建成雲湖景區的核心功能組團、宜興旅遊產業的新興板塊以及國內一流、長三角著名的養生休閒度假目的地的目標任務。一是積極參加旅遊的宣傳推介。利用各種平台推介太華生態文化旅遊資源,如“央企懇談會”、“江蘇省第五屆森林生態旅遊節”、“魅力無錫”、“中國·宜興兩岸素食文化博覽會”、“秋洽會”、“中國竹文化節”等活動,通過製作畫冊、展板、視頻,全方位、多層次推介太華。中國行銷學會、中國縣域經濟協會把太華鎮評為“中國最佳生態休閒旅遊目的地”,被列為重點推廣的旅遊目的地之一。二是有效找準定位對外招商引資。突出旅遊度假、農業觀光招商,總體根據《太華鎮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全力“打造花海養生勝地建設旅遊特色名鎮”,深入接洽並推進紅星美凱龍集團、廣東浩芸環境藝術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天智創投有限公司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的旅遊服務業推介項目。三是成功舉辦了各類大型活動。2011年10月份,我鎮在雲湖國際會議中心成功隆重舉行“太華鎮生態文化旅遊產業會暨重大服務業項目簽約儀式”,雲湖桃源度假村、乾元溫泉度假酒店、礪山浪漫花海樂園等項目在內的10個重點服務業項目現場簽約,總投資達35.3億元。營造了各方關注太華、投資太華的濃厚氛圍。

綜述

2014全鎮完成工業應稅銷售26.5億元,同比增長3.5%,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3.3億元,其中服務業後勁投入2.22億元;完成各項稅收5800萬元,同比增長9.5%;完成鎮級財政總收入7136萬元,同比增長22%;完成工商登記協定註冊外資3000萬美元,實際到賬外資910萬美元,同比增長264%;農民人均純收入16500元。

第一產業

2014年改造老茶樹400多畝,新拓茶樹100多畝,有效提高了茶樹品質。去年優質茶葉產量達到128噸,實現產值3300萬元,比往年同期增長13%。繼續開展綠化造林,全年完成綠化造林500多畝,植樹6萬多株,新增生態公益林7643畝。優質果品喜獲豐收,完成產量130噸。藍山湖、金農園有機蔬菜外銷配送至省內外大中城市,深受城市居民歡迎。農業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華錦、分岕嶺茶場總計投入320萬元建設循環農業設施,發揮資源循環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作用;華錦、分岕嶺茶場、曼地亞紅豆杉基地總計投入85萬元新建噴滴灌溉設施,灌溉面積達425畝,提高了勞動效率和經濟效益。藍山湖有機蔬菜基地投入近200萬元建設道路、溝渠、聯棟蔬果大棚,基礎設施得到提檔升級。特色農業品牌不斷打響。乾元茶場投入400多萬進行品牌策劃和廣告宣傳,喜獲國內廣告界的最高獎項“長城獎”;在名優茶評比中,我鎮獲得第十六屆“陸羽杯”特等獎5隻、一等獎2隻,第十屆國際名特優茶比賽金獎5隻;“太華筍乾”、“乾紅早春茶”、“茗鼎牌茶葉”等入選2014年“真正無錫味”評選,進一步擴大了太華名優特產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第二產業

2014年年我鎮35家超千萬元企業完成工業應稅銷售超20億元,占全鎮工業應稅銷售的75%以上,占比份額進一步提升。全鎮超2000萬企業增加5家,已達到20家。技改擴能增添後勁。

第三產業

2014年全年我鎮累計接待遊客20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3500萬元,同比增長20%以上。

  

社會事業

科技

2014年累計申請專利25件,成功設立無錫市工業設計中心1個,獲市級科技進步獎1個,申報市級農業科技計畫項目3隻;深化校企產學研合作,富勝機械與上海交通大學、宏宇模具與機械科學研究院等共同合作開展科技研發、推動企業發展。

文化

2014年成功舉辦了“首屆太華鄉村漫遊節”、“百名畫家畫太華”。

社保

2014年全年新增社保248人次。辦理就業失業登記620人次,為失業人員領取靈活就業補貼443.7萬元,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為零;轉移農村勞動力458人;公積金擴面完成85個。新農保參保5355人,上交參保費532.03萬元。扶貧救助全力以赴。全年共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06萬、尊老慰問金70多萬、重度殘疾人生活補貼40萬元。鎮慈善冠名基金二期共籌集到96萬善款,用於困難救助、結對助學、助老助醫等,發放慈善救助金總額超過72萬元。計生工作多措並舉。深化計畫生育依法行政,統籌推進幸福家庭建設。穩妥有序實施“單獨兩孩”政策,及時查處違法生育案件,全年共徵收社會撫養費90多萬元。

旅遊特色

太華鎮位於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長江三角洲的中心,蘇、浙、皖三省的交界之處,是江蘇通往皖南山區的重要門戶。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太華成為三省貨物的集散地,人員交往的中心地。全鎮面積91.57平方千米(2017年)。有八個行政村,總人口2.51萬人(2017年)。鎮區範圍內山體、植被保護良好、生態景觀及自然生態資源豐富,素以“竹的海洋”、“茶的綠洲”、“板栗天地”而著稱。
境內群山環抱,綠樹成蔭,荒山綠化率達100%,10萬畝毛竹浩瀚無垠,青翠欲滴,2000多種植物勝似天然植物王國,並成為南京中醫藥大學教學實驗基地。與800畝水面的龍珠湖相映成趣,真可謂“翠滿三春色,抽來入畫幽”,是生態旅遊、休閒度假的絕佳去處。太華山、九峰禪寺譽志海內外,總投入6000多萬元已建設的龍珠水庫,更為太華的生態錦上添花。
黃石庵竹海景區位於太華鎮西南,10萬畝毛竹青翠欲滴,與龍珠水庫、太華山、九峰禪寺在同一生態風光帶,綿延起伏,逶迤蒼茫,宛如煙波浩淼的綠色海洋,故名竹海,是集資源利用、生態保護和旅遊觀光於一體的世外桃源。這裡的生態環境宜人,山水相映成趣,風景如詩如畫。當你漫步於竹海中舉目遠眺,一望無際的毛竹倚山抱石,千姿百態,茂密的竹葉遮天蔽日,嬌翠欲滴。在竹林的小道上靜靜地穿梭,路邊不時有潺潺的小溪從石縫裡流出,晶瑩清澈。景區內清新幽靜,空氣清新,鳥鳴聲、風聲、溪水聲、竹濤聲使人陶醉。

美譽

太華鎮位於蘇浙皖三省交界處,境內生態環境宜人,山水相映成趣,風景如詩如畫,素以“竹的海洋”“茶的綠洲”“板栗天地”而著稱,是生態旅遊、休閒度假的絕佳去處。全鎮已形成絹紡、化工、印鐵、竹木四大支柱產業,是著名的“絹紡之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