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彈道再入:再入體進入大氣層(見返回軌道)運動時只產生阻力不產生升力,或雖產生升力但對升力大小和方向不加控制,這稱為彈道再入。採用這種再入方式的太空飛行器稱為彈道式再入太空飛行器。“東方”號飛船的返回艙為圓球體,“水星”號飛船的返回艙為鐘形,都是典型的彈道式再入太空飛行器。彈道係數M/CDA(M為質量,CDA為阻力面積)是彈道式再入太空飛行器物理特徵的綜合表示。它決定再入太空飛行器經大氣減速所能達到的穩定下降速度(太空飛行器所受的氣動阻力與其重力相等時的下降速度)。為達到較低的穩定下降速度,彈道式再入太空飛行器應有較小的彈道係數。彈道再入的特點是:最大減速度主要由再入角、再入速度和大氣特徵所決定,幾乎與彈道係數無關。合理設計再入太空飛行器可以使它具有較低的彈道係數,達到預定的穩定下降速度,而不影響最大制動過載值。最大制動過載可以通過再入速度和再入角來控制,使其不超過允許限度,但靠減小再入速度來控制最大制動過載是不現實的,因為這意味著太空飛行器必須有大功率的反推火箭發動機和攜帶大量的推進劑。因此,最大制動過載只能靠改變再入角來加以控制。為使最大制動過載不超過人體所能耐受的限度(10g),以第一宇宙速度再入的載人飛船,必須以小於3°的再入角進入大氣層。無人太空飛行器能承受大得多的制動過載(15g),其再入角相應可增大到6°。以第二宇宙速度進行彈道再入需要相當陡峭的再入角(大於5°),才不致使太空飛行器躍出大氣層。這會帶來很大的制動過載,為人體所不能忍受。在再入速度確定的情況下,再入角不僅決定最大制動過載值,而且對制動過載的影響相當敏感,因此精確控制再入角就非常重要。為使再入太空飛行器不致被氣動加熱所燒毀,首先需要儘量減少周圍熾熱氣體傳遞給太空飛行器的熱量。這部分熱量取決於再入太空飛行器周圍氣流的流動特徵,而流動特徵主要又取決於再入太空飛行器的幾何形狀和飛行姿態。太空飛行器的駐點熱流(q)與駐點區直徑(d)的平方根成反比,即 因此彈道式再入太空飛行器(如返回艙)被設計成鈍頭和軸對稱旋成體外形,其迎風面一般是直徑相當大的球面的一部分。熱流還與飛行速度和高度有關。彈道再入是以急轉彎弧線下落,會出現很高的熱流峰值。但再入過程經歷的時間很短,因此傳遞給再入太空飛行器的總熱量並不很多。在彈道係數和再入速度確定的情況下,熱流峰值和總加熱量的主要參數仍決定於再入角。通過再入太空飛行器氣動外形的合理設計和再入角的選擇,可以使再入過程所產生熱量的98%~99%被耗散掉。但僅此1%~2%的熱量傳遞給再入太空飛行器也會使駐點區溫度升高到2000°C以上,足以引起再入太空飛行器在空中解體並燒毀。因此,彈道式再入太空飛行器須採用以燒蝕防熱為主的防熱結構,以保證再入太空飛行器承力結構有足夠的強度和防止乘員座艙過熱。
② 升力再入:再入太空飛行器進入大氣層運動時產生一定可控制的升力,稱升力再入。再入太空飛行器在升力作用下會沿滑翔式軌道或跳躍式軌道滑行。緩和減速過程,延長能量轉換時間,能使最大制動過載減小和熱流峰值降低,但總加熱量則會增加。通過升力控制,再入太空飛行器有一定機動能力,因而能提高落點精度,甚至可在預定場地水平著陸。使彈道式再入太空飛行器(通常為軸對稱旋成體形)產生升力的最簡單的方法,是將其重心配置在離對稱軸很小的一段距離處。再入大氣層時,太空飛行器便會產生一定的攻角(稱為配平攻角),相應地產生一定的升力。利用滾動控制系統改變再入體的傾角便能控制升力的方向,調整再入彈道。由此產生的升力(L)雖然僅是阻力(D)的一小部分,但足以減小最大制動過載,降低熱流峰值,補償再入條件的偏差,提高落點精度。升力與阻力的比值,即L/D稱升阻比。提高升阻比可以減小制動過載,降低熱流峰值,增大再入角範圍,加寬再入走廊,有利於再入過程。太空飛行器返回艙採用重心偏置的方法能夠提高升阻比,例如“阿波羅”號飛船的升阻比靠這種方法提高到0.4,從而為載人月球飛行和安全返回(圖3 )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從任一行星或從行星的衛星軌道返回時,再入地球大氣層的速度遠大於第二宇宙速度。以這樣高的速度再入的再入走廊,比以第二宇宙速度再入的再入走廊要狹窄得多。在這種情況下,唯有採用升力再入以加寬再入走廊的寬度才有利於套用導航和制導系統使太空飛行器穿入預定的再入走廊,完成從行星的直接返回。依靠軸對稱再入體重心位置的偏置所能獲得的升力是有限的,升阻比L/D不可能大於0.5。這樣的升阻比還不能使再入太空飛行器作較大範圍的機動滑翔,更不能水平著陸,因此這種低升阻比再入太空飛行器又稱為升力彈道式太空飛行器或半彈道式再入太空飛行器。欲獲得更大的升力,則須將再入體的外形改成非軸對稱形,甚至設定機翼。採用一種形似飛機但無翼、僅有升力機體的再入太空飛行器──升力體,能產生較大的升力,升阻比可提高到0.7~1.2,這樣的升力體能機動滑翔數百公里。太空梭是形似飛機的有翼再入太空飛行器,能產生相當高的升力,升阻比達到1.3~3.0。它再入大氣層後能機動滑翔數千公里,可在廣闊的範圍內選擇著陸場地,並像普通飛機那樣在跑道上水平著陸。 太空飛行器返回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