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基於深圳市人民政府與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簽訂的《戰略合作框架協定》而設立。其宗旨是依靠政府的支持、資助,搭建國家級的創新平台;拓展國際合作,整合創新資源;依託機制創新,推進載人航天技術成果產業化套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
- 外文名:Space Institute of Southern China (ShenZhen)
成立背景,服務能力,願景和使命,戰略定位,核心業務,
成立背景
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基於深圳市人民政府與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簽訂的《戰略合作框架協定》而設立。其宗旨是依靠政府的支持、資助,搭建國家級的創新平台;拓展國際合作,整合創新資源;依託機制創新,推進載人航天技術成果產業化套用。
服務能力
研究院定位為主要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者自願舉辦、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主要開展載人航天相關技術的研究開發、成果轉化、科普教育和國際合作等業務,側重於套用研究和民用轉化研究,航天員中心作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重要科研機構,通過40多年的科研創新和技術積累,在相關領域特別是生命保障與健康醫學等方面具有極好的套用轉化空間。研究院將成為航天員中心除北京本部之外開展套用技術科研、科技成果轉化、科普教育及國際合作的唯一綜合性平台。
研究院位於深圳國際低碳城龍口工業區,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下設行政保障部、科研管理部、對外合作部、技術轉化部4個職能管理部門。2015年,將建成“太空生態與環境技術”、“在重力環境效應與健康維護技術”2個基礎研究實驗室和建設系列工程化實驗室,並面向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需求,開展相關領域基礎預研和關鍵技術攻關,組織實施“密閉生態系統”和“面向長期空間駐留能力的失重生理效應防護措施驗證”等大型國際合作試驗。
研究院將瞄準未來航天技術發展,建設行業領先的核心技術攻關研究和轉化平台,形成一批具有標誌性的技術研究成果,提升研究院服務國家重大工程任務的能力和水平;將大力開展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套用,通過“天為地用”和“地為天用”的運行模式,推進載人航天技術在民生領域的轉化,以及民用高新技術在載人航天領域的套用,實現航天科技和民用技術充分融合發展;將發揮學科和技術輻射效應,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加強特色人才培養,努力建成為國家級高水平公共科技服務平台,積極致力於推動深圳航空航天和生命健康新興產業的發展。
願景和使命
研究院的願景是“服務航天事業,造福社會民生!”
研究院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為重要依託,緊緊抓住和用好航空航天產業發展的戰略機遇,堅持瞄準國際前沿、填補國內空白、發揮產業優勢、聚焦重點領域,以創新能力提升為引領,以加快技術成果的轉化套用和產業化為核心,促進相關產業規模快速壯大,進一步增強產業輻射與帶動作用。
服務於國家載人航天工程
通過建設國際一流的“太空生態與環境技術”、“航天健康與維護技術”創新研究與套用轉化基地,具備承擔和組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產業技術研發、高層次專業人才培養和獲得大批高水平核心技術成果能力,不斷增強技術創新力和核心競爭力,成為太空生態生保與健康工程領域國際知名研究機構,更好地服務於中國載人航天工程。
服務於深圳航空航天產業發展
深圳市已啟動的航空航天產業培育和發展計畫,“航天生態控制與健康監測”是深圳市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規劃的重點發展領域,研究院將聚焦該技術領域,打造國家級研發平台,以科研攻關為基礎,產業發展為導向,技術創新為抓手,深化產學研合作,推動航天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帶動深圳市航空航天產業的發展,為將深圳打造成國際知名、國內領先的航空航天產業名城作出貢獻。
服務於社會民生
充分利用研究院先進科研平台和技術資源優勢,擴大開放運行,構建環境監測、食品安全、健康監測領域的開放式公共科研服務平台,以政府購買服務、“後補助”等方式提供公共服務。發揮航天技術推動產業變革升級優勢,培育包括大學生在內的各類青年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成為激發創造活力的“吸金石”、航天科技創新創業的“孵化器”。
戰略定位
研究院的戰略定位是努力打造四個平台,暨國家級的太空科技創新平台、科技成果轉化套用平台、公共科技服務平台和產學研資合作交流平台。
核心業務
研究院將依託四大平台,開展研發攻關、成果轉化、項目孵化、技術服務、航天科普等核心業務,形成“產、學、研、資”協同創新鏈條。
研發攻關
依託國家級太空科技創新平台,結合航天員中心的科研實力和深圳市的創新優勢,研究院開展具有前瞻性的重大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聚焦載人航天工程發展需求,開展生態與環境技術研究,突破生保物質高效循環及相關的監測控制技術,提升載人深空探測能力;開展航天員健康保障技術、航天醫學綜合試驗、健康預警系統集成和健康維護技術研究,揭示人類對特殊環境的回響規律與適應機制。
成果轉化和項目孵化
依託科技成果轉化套用平台,充分發揮深圳市產業發展優勢,在載人航天相關專業領域開展研究成果和專利技術的民用轉化套用,共同推動航天技術產業化發展。圍繞可再生能源套用、室內空氣淨化、大氣環境監測與水質監測等載人航天先進技術成果,研製轉化電解水制氫裝置、高效空氣淨化器、“家庭農場”系統、攜帶型小型質譜儀、消防登山用特殊個體防護裝備等產品,套用於環保、新能源以及救生等領域;圍繞大眾健康需求,研發“造血幹細胞高效擴增培養設備”、“穿戴式健康監測設備”、“基於組學技術的健康預警系統”等民用產品;開展航天功能食品研發,建立基於代謝組學的健康狀態辨識標準技術體系,提供大眾健康狀態辨識、偏頗體質評價、不同健康狀態人群食療食養配餐等健康服務。
技術服務
依託公共科技服務平台,以密閉生態循環系統實驗平台、智慧型臥位實驗床、生理生化監測設備、健康大數據集成與挖掘系統等為支撐,圍繞受控生態技術研究、環境參數分析檢測、空氣淨化設備檢測、健康監測維護、食品安全檢測等重點領域,提供針對環境監測、新能源開發、食品安全和都市農業等領域的產業化技術合作和科研服務。
產學研資合作
依託產學研資合作交流平台,協助相關部門整合社會資本,設立航天技術套用轉化發展基金,加強在航天及相關領域的投資,促進國際化團隊項目引進工作。與深圳的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共同成立“深圳市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聯盟”,開展聯合技術攻關,組織和參與行業標準制定。
航天科普
面向青少年開展航天科普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利用多媒體、實物展示、科普講座及舉辦航天員體驗營活動,普及載人航天科普知識,宣傳我國載人航天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