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發射第一個人造地球衛星,標誌著第一太空時代的到來,這一時代隨著太空梭在2010年完成最後一次飛行而宣告結束。第二太空時代始於2004年12月,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當時公布了旨在建立月球基地並隨後登入火星的“太空行動設計方案”。如果一切進展順利的話, 人類將於2020年再次在月球上進行太空行走, 並於2037年首次在火星上進行太空行走。
第一太空時代 俄羅斯1957年10月4日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標誌著第一太空時代的到來。在前蘇聯相繼將人造衛星「史普尼克一號」(Sputnik I)及「史普尼克二號」射入太空後,當時美國朝野人士頗為震驚,因為人造衛星的升空,在軍事上代表一種重大意義,即是前蘇聯能將人造衛星投射到太空去,自然也就能將核子彈或氫彈投射到美國去,這就表示前蘇聯已經發明了
洲際飛彈 。美國突然面臨這一變局,特撥巨款成立「國家航空及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急速動員高級科學家,從事製造長程火箭技術的研究。一九五八年,美國將其第一顆人造衛星射入太空,這也顯示美國有製造洲際飛彈的能力。從此以後,美、俄兩國在利用火箭投射人造衛星的技術上作激烈競賽,相繼射入太空的人造衛星很多,有些作為通訊之用,有些作為測候之用,有些作為偵查對方軍事設備之用等,太空成為美、俄兩國展示其科技成就的場所。
美國科學家經過一段艱苦研究以後,始打破了蘇俄在太空科學上超前的現象。一九六九年七月,美國成功地發射宇宙飛船,將航天員
阿姆斯特朗 (Neil Armstrong)等三人送上
月球 ,而且能使其安返地球,開創了太空研究的新紀元。一九八一年,美國又將第一架太空梭送上太空,從此以後美國就不斷利用太空梭前往太空,從事多項科學研究,成就十分輝煌。
第一太空時代存在兩大錯誤。首先, 第一太空時代源於備戰。俄羅斯發射人造地球衛星後, 美國人不得不跟隨俄羅斯進入太空, 而對“阿波羅”計畫起到決定性影響的並不是科學, 而是全球戰略。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在哈里森施米特乘“阿波羅17”號進行太空飛行前甚至未將地質學家送上過月球。建造太空梭的目的主要是想讓其發揮軍事功能。其次, 隨著俄羅斯太空計畫的衰落以及後來冷戰的結束, 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成為太空主宰。由於將大量資金投給前景日漸黯淡的太空梭計畫, 創新工作遭到扼殺。
史潑尼克一號 史潑尼克一號,或稱
史普尼 克一號(
俄語 :Спутник-1,“衛星一號”或俄語:Sputnik,“旅行者”或音譯“史潑尼克”),是第一顆進入
地球軌道 的
人造衛星 ,也稱為人造地球衛星1號,由前蘇聯於1957年10月24日19:28:34 UTC (22:28:34 MSK)在
拜科努爾航天中心 發射升空。衛星由前蘇聯火箭專家科羅廖夫利用飛彈改制而成,為鋁製球體,直徑58厘米,重83.6千克,有4根鞭狀天線,內裝有科學儀器。在外太空史潑尼克一號以20.005至40.002兆赫的頻率向地球傳送無線電波信號 ,並可由業餘無線電用家所接收,其傳送一直持續至1957年10月26日,才因為電池用盡而中斷。1958年初,史潑尼克一號失去動力,脫離其工作軌道並墜入大氣層,其工作壽命中,在軌道中度過3個多月,圍繞地球轉了1400多圈,共圍繞地球運轉了六千萬公里。
史潑尼克一號 史潑尼克一號通過量度其軌道變化,有助研究高空地球
大氣層 的密度,並為於電離層作
無線電波 傳遞提供原始的資料。由於衛星填充了壓縮氮,因此
史潑尼克一號 亦作了第一次人造物體作
隕石 探測的嘗試, 由於高溫的隕石穿透了史潑尼克一號的表面,導致其內壓泄漏,因此隕石的極端高溫提供證據。
史潑尼克一號是航天啟蒙時代的產物,是冷戰時期太空競爭的標誌。由於當時正值冷戰時期,史潑尼克一號毫無先兆而成功的發射,震撼了整個西方,在
美國 國內引發了一連串事件,如
史潑尼克危機 、華爾街發生小股災,因此亦激起美蘇兩國之後持續二十多年的太空競賽,成為冷戰的一個主要競爭點。
史普尼克二號 史潑尼克2號(
俄語 :Спутник-2)是蘇聯史潑尼克計畫之中發射的第二顆
人造衛星 ,也是第二枚進入地球軌道的人造衛星。它於1957年11月3日發射,它搭載著一隻名為
萊卡 的小狗,這也是人類太空發展史上第一次將動物送入太空軌道運行。不幸地,由於裝載容器沒能從推進器成功地分離而導致溫度控制系統失效產生高溫而死亡,此一情況遭動物保護人士的抗議,蘇聯便以這條狗的崇高犧牲而致以殉難烈士之尊崇。
史普尼克二號 探險者 探險者是美國於1958年1月31日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該衛星重8.22公斤,錐頂圓柱形,高203.2厘米,直徑15.2厘米,沿近地點360.4公里、遠地點2531公里的
橢圓軌道 繞地球運行,軌道傾角33.34°,運行周期114.8分鐘。發射“探險者’-1號的運載火箭是“丘辟特”℃四級運載火箭。
東方紅一號衛星—中國進入太空時代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從甘肅酒泉衛星發射場發射,21時48分進入預定軌道。“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第五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標誌著從此中國正式加入了“太空俱樂部”時代。
因為化學電池壽命有限,東方紅一號設計的工作壽命只有20天,但它實際在太空中工作了28天,至同年5月14日停止發射信號,與地面失去了聯繫。在運行期間,衛星把遙測參數和各種太空探測資料傳回地面。由於東方紅一號衛星的近地點高度較高,因此東方紅一號衛星至今仍在軌道上,觀測表明,到2009年2月,東方紅一號還運行在近地點430千米、遠地點2075千米的軌道上。
雖然東方紅一號比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
斯普特尼克一號 ”晚了13年,但是它的質量超過了前四個國家第一顆衛星質量的總和,在跟蹤手段、信號傳輸形式和星上溫控系統等技術方面,也均超過了蘇美等國首顆衛星的水平。
第二太空時代 科學占據首要地位 所有人都希望第二太空時代會有所不同: 從月球到火星的太空飛行與戰爭無關, 科學將占據首要地位。此外, 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將不得不面臨競爭。維爾京銀河航天公司等數十家私人企業已開始企劃以更低的成本及更振奮人心的方式進入太空。更為重要的是, 歐洲、俄羅斯、日本、中國和印度都將加入第二太空競賽。甚至連在火星地面上銷聲匿跡的英國“獵兔犬”登入器也將作為月球水源探測器而重新得到啟用。我們希望, 這個時代的太空探索應成為一種全球合作, 它應是一種和平行為, 而非戰爭行為。此外, 從根本上講, 它應是一項載人———而非依靠機器人的太空計畫。很多人在太空梭頻頻出現問題後開始認為, 載人太空飛行代價太大且嚴重缺乏靈活度。實際上, 英國政府最近才重新考慮這一問題, 而其此前所執行的所有太空政策的重點就是拒不支持任何載人航天計畫。而今持這種想法的人已寥寥無幾, 因為遙控設備的工作效率其實並不是很高。舉例來說“,哈勃”天文望遠鏡在1990年被送上太空後就發現存在多處嚴重的光學缺陷。這些缺陷只能由太空人去加以彌補, 而人類為“哈勃”望遠鏡實施的保養計畫延長了它的使用壽命。因此, 就太空而言,今後50年應遠比過去50年更令人興奮。那末, 將來會發生什麼呢?
太空生活的可能性 我們在第二太空時代需要以及可以回答的關鍵問題是: 在太空開始生活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們知道,地球很快就形成了生命———即在地球遭到強烈的隕石撞擊後數億年,而撞擊本會讓地球在初期———比如說5億~7億年成為不毛之地。而火星的情況就要好得多。火星在大約40億年前要比地球平靜得多, 火星為生命起源提供了更好的條件。事實上, 生命原本可能起源於火星, 而正是隕石上的一種緩步類動物才把生命帶到了地球。因此, 如果我們證明火星曾經或現在存在生命的話, 那我們就能懂得我們的存在絕非偶然, 宇宙也不是一片荒漠, 而是一片叢林。
即便不存在外星人, 第二太空時代也將教給我們更多有關人類自身的知識。第一太空時代對人類科學的探索, 是以太空的視角審視我們的星球。幾百年來我們弄懂了一個理論, 即我們所賴以生存的地球只不過是一個從極為不利的宇宙空間裡衝出來的一個小石塊。第二太空時代要回答的重大問題是: 我們能寄希望於擺脫這個極為脆弱的圓形“小石塊”嗎? 毫無疑問, 我們已經成功登月, 並能在地球軌道上停留數月的時間。但目前尚不清楚我們是否真能在地球以外的環境裡長期生存下去。繞行火星一圈就要三年時間, 這比至今任何一位太空人在太空停留的時間要長得多。問題顯得非常嚴重, 太陽的一個耀斑所發出的輻射就可將被送往火星的所有太空人通通殺死。低重力或零重力環境不僅會導致人體日益衰弱, 還會導致人體免疫系統的退化。據最近一次太空梭太空飛行發現, 在太空環境裡生長的沙門氏菌更具有傳染性。這本身就已夠糟糕的了, 但更為糟糕的是, 沙門氏菌變得更具傳染性的原因是這種細菌的基因發生了改變。
就積極的方面而言, 太空飛行要求我們研究人體在上述環境中的狀態並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法, 醫學將由此獲得進展。再有, 科學家們正在通過觀察人體對極端環境的反應來確定人體的適應狀況。人體應對低重力和高輻射環境的方式, 將揭示其能以何種我們無法想像的方式發揮功能。
天文學的徹底革命 毫無疑問, 第二太空時代將使天文學發生徹底革命。“哈勃”望遠鏡已接近使用壽命。替代它的是將於2013年送上太空的“詹姆斯韋布”天文望遠鏡。“韋布”望遠鏡將不會繞 地 球 軌 道 運 行 , 而 將 在 L2 位置———離地球150萬公里的拉格朗日點, 太陽和地球在該點上的重力會相互抵消———進行漂移。“韋布”望遠鏡以及在月球暗邊設定的多部天文望遠鏡將大大提升我們的天文觀測能力。所有這些能有所收益嗎? 科學家們當然不會關心這個問題。我們探索太空是為了發現以及滿足人類強烈的冒險欲望。但人類對利益的渴望也同樣強烈。太空旅行顯然是一大賣點。但這個市場在未來50年裡很可能只適合巨富群體。在月球上開採鈦倒是可能的。月球蘊藏著豐富的鈦資源,價值連城的鈦金屬也值得人類耗費巨額成本將其運回地球。此外, 有許多重大科學理由支持人類登入小行星, 那可以使人類更輕鬆地在商業開採領域獲利。月球上蘊藏的大星氦- 3元素讓人們興奮了好幾年。據認為, 這種元素可被用於在地球上創造聚變能, 但發明有關技術似乎至少尚需30年時間。但現在看來, 氦- 3元素的價值似乎被打了折扣。誰知道呢? 但可以確定的是, 第二太空時代充滿了不確定性。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將努力為自身的火星之旅籌備資金———雖然它能否撥錢進行下一次登月還是個疑問,但國際社會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合作。隨著全球緊張局勢愈演愈烈, 參與太空競爭的國家可能決定單獨採取行動。此外, 所有技術須是尖端技術。雖然我們在理論上知道如何登入火星, 但我們從未實際嘗試過。最重要的是, 經歷兩次太空梭災難後, 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極不願冒險, 而所有太空飛行預算將附加諸多安全要求。毋庸置疑的是, 如果我們採取行動的話, 等待我們的將是奇蹟。第一太空時代只是為開啟下一道門而打開的一道門。穿過那下一道門, 我們將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
中國角色 從1956年我國第一個火箭飛彈研製機構成立以來,中國航天不斷取得新突破,朝著航天強國的目標邁進。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 1975年11月26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3天后按預定計畫返回地面。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從軌道上回收衛星技術的國家。 1981年9月20日,中國第一次用一枚火箭成功發射一組三顆衛星。一箭三星的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的重大突破。 1988年9月7日,中國啟用長征四號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發射了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風雲一號。這是中國自行研製和發射的第一顆極地軌道氣象衛星。 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實驗飛船神舟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完成空間飛行試驗之後,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著陸,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飛行實驗成功。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員楊利偉乘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圓滿完成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在太空飛行14圈,歷時21小時23分。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發射成功;2008年11月12日,由嫦娥一號拍攝數據製作完成的“中國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圖”公布。 2011年11月3日和14日,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進行了兩次空間無人自動交會對接,突破和掌握了自動交會對接技術。
2012年6月16日,航天員乘組景海鵬、劉旺、劉洋乘神舟九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一號“太空牽手”。 2013年6月11日,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乘神舟十號,開啟首次套用性太空飛行。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發射成功。12月14日,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虹灣區地區。這是中國太空飛行器首次在地外天體實現軟著陸。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返回艙順利著陸。
太空時代遊戲 太空時代是一款以太空星球為題材的單機回合制打鬥類休閒遊戲。
遊戲背景
公元 2012世界末日之後的公元5752年,又是一次大毀滅,不同的是,經過這次毀滅地球已不復存在。人類在地球爆炸前乘坐太空船逃離了地球。從此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篇章—太空時代。
社交平台上線情況 2009年末,北京伽葉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伽葉科技”)在
人人網 社交平台首度推出國內第一款太空題材
SNS 遊戲——《太空時代》。
2010年9月,《太空時代》進行遊戲更新,添加“拉普蘭德星系”。同時以“簡·兮”服裝代金券為獎品
推出“中秋國慶雙節活動”。
2010年初,《太空時代》又陸續在國內漫遊平台的多個大型社區上線運營。
2011年1月26日,伽葉科技製作的《SPACE-AGE》單機遊戲(該版本為英文版,其中文名稱亦為”太空時代“)在蘋果
App Store 新鮮出爐。
2011年3月,《太空時代》繁體中文版在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
Facebook 完成測試並正式開始運營。
武器升級
該款遊戲一經推出,即受到廣大青少年玩家的一致追捧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