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心理學,屬心理學領域內的一門新興學科。太空心理學乃是運用心理學上的原理與方法,專門研究人類或動物在太空中的心理適應,從而發展出甄選及訓練太空人員的方法。太空心理學是一個非常誘人的探索課題。自從美國太空人伊爾·艾姆史特朗、愛德溫·奧爾特林和柯林斯首度登入月球成功並安全返回地球,至今已經27年了。不久前,在相距地面近400公里太空軌道上度過52?歲生日的美國資深太空人羅邁·薩佳德以在太空近4個月的時間,打破了保持11年之久的太空84天持續飛行的記錄。無論是過去的早期太空人,還是現在的資深太空人,在談到他們長期太空飛行時的一個共同感受是:長時間太空飛行經歷中,最嚴重的問題並非在生理方面,而是在心理方面。這種心理問題,不僅存在並影響於當時,而且能影響其返回地球後的生活。因此,重視太空心理學的認識和研究是非常有意義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空心理學
- 屬於:心理學領域內的一門新興學科
- 運用:心理學上的原理與方法
- 包含:專門研究人類或動物
內容簡介,測驗目的,身心困惑,心理狀態,
內容簡介
自從1961年4月由前蘇聯航天員加加林首航太空之後,已有200餘人次的地球人進入太空,他們當中除職業航天員外,還有去太空做科學實驗和特殊作業的科學家、工程師和實驗技術專家(統稱為載荷專家),以及進入太空的旅遊者,他們都要經過嚴格的選拔和特殊的訓練才能進入太空。
人所共知,外層空間的環境是惡劣的,真空、低寒、高溫、輻射和無重力等,都不適宜地球人的生存。因此進入太空必須在地面上建成載入太空飛行器(飛船、航天站、太空梭),以造成與地面相類似的生活環境。即使這樣,狹小的生活環境、噪聲、振動、重力加速度、溫度的變化和太空中的失重環境以及變幻莫測的意外情況,仍會對人體產生不利影響。就“太空噪聲”來說,太空飛行器運行時所產生的噪聲就有兩種:一種是太空飛行器動力系統的噪聲,主要是寬頻帶的,低頻部分聲壓稍高;另一種是太空飛行器通過稠密大氣層時邊緣氣渦所造成的空氣動力器噪聲,它也是寬頻帶的,但以高頻部分為主。這兩種噪聲在太空飛行器發射起飛、上升、返回和動力飛行階段都產生。載人飛船噪聲的總聲壓在起飛後大約60秒時達到最大,飛船外部聲壓可達156分貝,飛船艙內聲壓可達125分貝。只有當太空飛行器進入軌道運動時,由於周圍沒有大氣傳聲,外界噪聲才會消失。人要在這樣的條件下完成複雜而特殊的工作,故必須進行選拔和訓練,才可以進入太空。對於職業航天員的要求則更加嚴格,有人稱他們是用大量金錢和先進科學技術塑造出來的現代社會的“模特兒”。
那么具備什麼條件的人才能進入太空呢?根據俄美等國選拔航天員的標準及航天實際需要的條件,首先要有健壯的身體,以耐受各種惡劣環境條件。其次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質,以掌握複雜的操作技能和應付意外事件;有較高的文化程度,以接受航天及科學知識訓練,並進一步探索航天之謎。此外還要有崇高的獻身精神,以適應航天探險活動。
美國從1959年開始選拔職業航天員,現已進行10?余批。先是從有1500小時以上飛行經驗的軍用飛機駕駛員中選拔,身體要符合國家1?級標準,年齡在40歲以下,身高不超過1.80米。俄國選拔職業航天員的條件與美國相似。中國計畫在本世紀末發射由人駕駛的太空艙(宇宙飛船),屆時中國的航天員將遨遊太空。為此,中國也曾試選一批航天員,其標準與國際上雷同。
選中的航天員必須經過一系列的特殊訓練才能進入太空。訓練項目含提高人體對特殊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提高航天科學知識的一般訓練,還有特殊任務的專項訓練,這些訓練均在地面模擬訓練器和環境模擬設備中進行。中國這類設備的建設也已有一定的規模。
測驗目的
我們知道,人們在生理、心理上都存在個別差異,不是人人都具備適應太空環境的素質特點。一般認為太空人至少應在如下各方面具有優良素質:空間定向能力,肢體的協調運動能力,反應速度,操作動作的精確性、穩定性與靈活性,空間距離和運動辯認力,對速度變化或頻率變化的反應能力,注意分配、轉換能力,短時記憶能力,思維決策能力,等等。心理素質特點的測定方法有紙筆測驗、儀器測驗、練習器操作,以及空中帶飛觀測等。適應訓練,一般用各種練習器或模擬器先在地面對太空人進行模擬訓練。模擬訓練的裝置和方法必須有利於技能訓練的遷移。情境逼真度、心理逼真度和訓練結果的反饋方式等,都是訓練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27年前,美國太空總署在諸多心理學家的積極配合下,開始了一項規模龐大的遴選太空人的心理測驗,為選拔首批登月球的太空人素質過硬作技術準備。為了保證首批太空人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美國太空總署採取了對每一位候選人進行人格問卷、心理測驗和性格測驗等一整套系統測評,最後選拔出了伊爾·艾姆史特朗、愛德溫·奧爾特林和柯林斯等首批太空人。
作為搭載俄羅斯航天飛行器的第一位美國人,羅邁·薩佳德被美國航天局派到俄羅斯接受了為期1年的訓練,?並明智地選擇了這樣一位略帶靦腆、時常微笑、十分溫和,而且成熟穩重的性格的人,來承擔如此長時間的美俄聯合飛行任務。這裡也有心理測驗、心理訓練的背景和功勞。
身心困惑
太空人在太空飛行中的身心困惑是多方面的。有人把這種身心困惑稱為“太空綜合症”,又稱宇宙病。它是太空人受太空飛行器軌道運動刺激所引起的綜合症。主要症狀表現為腹部不適、噁心、嘔吐、蒼白、出汗,有時還可能出現倒置和傾斜等錯覺。太空病約需要一周左右時間才能適應,但仍會復發。對太空人進行嚴格地選拔和訓練,可以提高對該病的耐受性。
然而,太空人最大的困惑還是來自心理上的。首先是心理孤獨。薩佳德談得最多的是在太空飛行中的心理孤獨。他由“聯盟TM—21”號飛船送上“和平”號之後,每有機會就告訴地面上的新聞界和同行:他想家,希望早日與妻子和兒子團聚。薩佳德承認,他或許不會願意在“和平”號上呆半年長時間。如果允許攜帶配偶,他可能會與結婚已經30年的妻子柯爾比同行。他建議,航天局在考慮讓太空人滯留太空半年甚至一年長時間的可能性時,應該更多地研究長期飛行可能造成的心理影響。首先應考慮如何更好地保證太空人在飛行期間能與家人保持聯絡。美國航天局局長戈爾丁也承認,航天局在這一問題上過去一貫把注意力投向太空人的安全的醫學保障,從而忽略了他們的心理需求。薩佳德提出的是一個嚴肅的課題,或許是美俄此次聯合飛行得出的一個最重要的結果。
其次是“情感剝奪”後可能出現的“孤寂之旅同性相戀”。在艾姆史特朗和奧爾特林到月球漫步時,駕駛太空船在軌道上運行的柯林斯曾經在自己出版的一本名叫《升空》的書中,敘述了這種心理困惑,他說,長期生活在太空中,全是男性的太空人很可能發生同性戀情。這雖不符合美國太空總署對此問題閉口不談的政策,但柯林斯對那種不考慮太空人的心理情感因素的政策置之不理,而在書中對“太空同性戀”作了剖析。
另外,國際間的聯合飛行還應考慮文化心理因素。薩佳德與俄羅斯同行在太空一起開展醫學實驗,對薩佳德來說,俄羅斯速凍或脫水食品沒有選擇餘地,為醫學研究而記錄下每天的食譜簡直是受罪,難以忍受,體重下降了近6千克,他希望吃上“熱狗”、“漢堡包”和冰淇淋。薩佳德能說流利的俄語,而他的俄羅斯同行卻不能說英語,語言障礙以致使他曾經好幾次連續3天沒有機會與能說英語的人交談,?很少能夠得到地面上的新聞。載入飛行,文化心理因素不容忽視,畢竟人的心理需求太重要了。
心理狀態
太空人太空歸來一般有兩種傾向,一是自此隱退,一是更著迷太空計畫,全力投入如火星旅行和科幻小說般的情境。無論哪種情形,都對他們親自參與的月球之旅,沒有變成當初構想的成為探測太空之始,而是太空探險顛峰,感到相當失望。
第一個登上月球的艾姆史特朗,現年65歲,自回到地球後深居簡出,只在總統(如布希)徵召時才公開露面。他雖然表示從不接受訪問,只出席記者招待會,但他的容貌是美國民眾最熟悉的。因為他不僅出現在郵票上,也出現在美國太空總署的官方宣傳里。艾姆史特朗隱居在俄亥俄州一個小城鎮的郊外,生活平淡無奇,住宅樸實無華。他和任職旅行社的太太珍妮相依為命,不但大門緊閉謝客,屋內百葉窗也遮蔽密實。1969年7月20日,艾姆史特朗登上月球所說的“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至今仍為流傳最廣的名言。大約每隔5年,他會勉強出現在休斯頓或華盛頓舉行的登入月球慶祝大會,以第一位踏上月球太空人的身份為民眾簽名。艾姆史特朗曾一度表示,“我不希望成為一個活生生的紀念品。那些日子已經過去很久了。”他在1971?年“阿波羅12號”登入月球後不久,自太空總署退休,任教於大學航空機械系。當太空船挑戰者號爆炸,喪失7名太空人性命後,里根總統要他協助調查,迫使他重現江湖。他是他兒子電腦公司的主管。
至於艾姆史特朗登上月球時跟在身後的奧爾特林,有很長一段時間似乎沒辦法從僅是月球漫步“第二人”的迷思中甦醒。他回到地球不久,長期陷入沮喪中,兩年後被關進空軍醫院病房。他和妻子分手,轉向酒精尋求安慰。1993年他接受訪問時表示:“當我們從月球回來,對隨之而來的阿諛奉承沒有心理準備。我們原是工程師、科學家和戰鬥機飛行員,卻被當成電影明星,我們中有許多人無法適應,尤其是我。”由此可見,太空歸來的心理引導和心理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奧爾特林的第二次婚姻也告失敗。不過,他不但戒酒已16年,而且成功地舉行了第三次婚禮,在加里福尼亞洲過著快樂的日子。他寫了兩本書,一本與回復現實生活有關,一本描寫未來太空旅行。1994年他的第一本科幻小說已經問世。67歲的奧爾特林至今仍從27年前短暫的月球之旅中獲利。他出席一次餐會演講開價5000美元,並為各式各樣的產品作宣傳。豐厚的收入,使他有能力給自己買一輛車牌為“月球女孩”的寶馬車。這就是太空人太空歸來的心態實錄和心理狀態演變的縮影。從太空入升空前、太空中、歸來後的心理軌跡可以看出,太空心理學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