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太白園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江西省景德鎮市
- 人口:25415人(2010年)
基本概況,經濟發展,社區建設,地圖信息,
基本概況
1950年屬南市區、第一街政府,1956年成立太白街道,以後多次合併和析出,分別稱曙光公社、昌江公社、昌江辦事處、新華南路辦事處,1968年稱太白園公社,1980年改現名。1997年,位於昌江區中部偏東,面積3平方千米,人口3萬,轄繡球弄、千佛樓、陳家弄、玉路弄、花園弄、小路園、珠弄里、西瓜洲、工農街、落馬橋、曙光村、獅子弄、戴家弄、楊家塢、魏家弄、秀水橋、浚泗井、饒州弄、劉家弄、太白園路20個居委會,街道辦駐中華南路307號,距區政府3千米。2002年,將昌江區的太白園街道辦事處劃歸珠山區管轄。街道為策應瓷都發展,壯大珠山經濟,創建街道特色做出了積極而有成就的努力。先後榮獲2006年—2007年度,2008年—2009年度全市文明單位,創建江西省第二屆、第三屆文明城市工作先進集體,2008年市容創建先進工作單位。
經濟發展
形成街域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市、區拉開新型城區框架建設使成片棚戶區、老工業區“舊貌變新顏”。強力資本注入浙江路、廣場南路和曙光路,形成強勢第三產業及其它科、工、貿產業。“十一五”時期各項經濟指標完成和增長情況(2010年數據與2007年相比),社會總產值可望實現4.4億元,增長69.23%;工業產值可實現7000萬元,增長22.8%;建築產值可實現6000萬元,增長140%;第三產業產值可實現3.1億元,增長72.22%;固定資產投入可實現4.1億元,比2009年增長70.8%;招商引資可實現1億元,增長51%;協護稅可實現335萬元,比2006年125萬增長168%。千方百計引投資。通過推介區域優勢、最佳化投資環境、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等活動和廣交商界朋友、盯緊資本投資意向,充分利用資源,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抓好工業項目引進,為形成以浙江路為中心、以第三產業為主體的聚商貿、物流、信息為中心地位打下了基礎。街道規模民企達到32家。為打造全市第三產業中心奠定了基礎。在政策扶持推動下,一批下崗職工通過向政府小額貸款興辦和鞏固了一批便於人民民眾生活的“六小”服務行業。到目前為止,遍布大街小巷、新型小區的第三產業達3000餘戶,較“十五”期間增長200%。
社區建設
街道採取“兩條腿”走路,一方面用足用活市、區有關開發房屋、配套社區設施的政策,解決了三個社區的用房問題。一方面政府投入購買和借、租,改善社區辦公用房條件。經過兩年的努力,投資600萬元(國家投資180萬元,三元籌款420萬元)、與第三人民醫院合作,街道衛生服務中心已投入試營運,相關設施設備正在逐步配套配齊。對沿街店面“簽約”率達100%,由街道文明辦和社區對落實“三包、達標”情況進行日檢查、月評比,逐步形成文明經商,衛生經營的良好環境。“垃圾不落地”在規模公共場所,大型餐館已成自然。由於文明衛生教育活動常態化、垃圾池桶適用化、清掃清運正常化,垃圾出弄的陋習得到根治。做到路暢、牆潔、樓道通;做好居民和對象的文明化素養的培育,不斷提升文明化程度,努力建設鄰里守望、市場有秩、道路暢通、無障礙的人與自然和諧大環境。到2010年12月,8個社區辦公用房達1890平方米,比“十五”新增900平方米。其中政府產權房有3個社區,計1100平方米;政策性長期無償用房3個社區,企業借房和租私房2個社區。浙江路社區獨棟三層近800平方米用房開創了全省先例。“三有一化”基本到位,“一廳五室”建設初見成效。
地圖信息
地址:珠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