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碉堡

太湖碉堡,位於安徽省太湖縣境內。民國23年(1934),國民黨加緊對共產党進行控制、鎮壓,計畫全省建碉堡2.47萬座,太湖建碉堡60座。是年,縣建成19座,其中青石、黃牸、赤灘、廨院、上羅、下羅、九村等7保各建1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湖碉堡
  • 時間:民國23年
  • 目的:加緊對共產党進行控制
  • 數量:60
民國24年6月3日,劉卓齋主持召開清鄉自衛會議,決定在蔡家河建碉堡1座,當地每人攤費60元,徵集民工20名。同年,安徽省政府下令興建霍、太碉堡線。8月,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保全司令部限令縣第三區在15日內將太湖城至店前河段30座碉堡建築完工,以便抽調團防駐守。9月7日,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保全司令部,應二十五路軍獨立旅的要求,又限令縣青石鄉於9月13日以前在龍灣、茅坪各增築碉堡2座。10月27日,縣政府根據十一路軍的要求,限令青石鄉於11月以前在東北沖建碉堡1座。
抗日戰爭開始後,國民黨當局恐碉堡為日軍所用,下令全省將碉堡一律拆除。
民國28年,國民黨在全國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30年,下令各接近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和抗日人民武裝活動地區的地方一律建築碉堡,並規定每鄉、鎮建築3座,互為依託,成為縱橫交錯的碉堡網。
民國34年7月統計,全縣碉堡共56座:縣城3座,新縣治9座,馬嘶鋪4座,玉珠畈2座,陳園畈2座,何家鋪1座,百里墩3座,象獅嶺3座,劉家畈4座,田家灘3座,彌陀寺4座,南斗沖2座,薛義河1座,牛包嶺3座,平頭嶺2座,趙家河2座,馬王廟1座,大湖河2座,黃谷嶺2座,新倉3座。解放戰爭時期,徐家橋築碉堡4座。解放後,縣內所有碉堡全部拆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