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源鎮

太湖源鎮

太湖源鎮地處杭州市臨安區東北部,全鎮總面積243平方公里,是臨安區地域面積最大的鄉鎮。鎮政府駐青雲村,轄20個村、4個居民小組。2006年,全鎮總戶數11437戶,其中,農業10430戶;總人口33075人,其中,農業人口32348人。有外來人口425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2.1‰。耕地面積27257畝;山林面積27.34萬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太湖源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
  • 下轄地區:白沙村 、青雲村
  • 政府駐地:青雲村
  • 電話區號:0571
  • 郵政區碼:311300
  • 面積:243平方公里
  • 人口:3.3萬
  • 方言:吳語
  • 著名景點:太湖源、神龍川、東天目山
  • 車牌代碼:浙A
  • 經濟作物:竹筍、茶葉
產業情況,特色農業,生態建設,背景,發展,成就,環境旅遊,經濟發展,經濟數據,企業,農業,社會建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教育醫療,歷史沿革,新農村建設,一方名村,境內旅遊,太湖源,東天目山,

產業情況

該鎮按照提升主導產業、恢復傳統產業、開發新興產業、深化加工產業的步驟,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加強環境治理,關停或整治不利於環境建設的企業。實施農業八大基地工程,即建設雷竹無公害示範基地、東天目高效竹筍示範基地、天目高山香榧基地、南莊大門塢水果基地、龍鬚山高山花卉基地和高山蔬菜基地、東坑名茶基地、素雲香榧基地。開展防護林、生態公益林建設,並編制《太湖源鎮林業可持續發展規劃》和《生態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太湖源鎮太湖源鎮
農民整理竹子農民整理竹子

特色農業

太湖源鎮根據全鎮四個片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引導發展特色農業。青雲片的竹筍種植和交易成熟、東天目片水果和白茶形成特色、楊嶺片雷竹香榧種植逐步引導、臨目片高山蔬菜花卉和有機茶葉前景看好。政府將通過知識培訓、送科技下鄉、示範戶結對等多種渠道幫助農民增產增收。同時依託三大景區,結合農家樂發展,做到以景區帶人氣、以農家留人住的互贏局面,幫助村民拓寬一條富民之道。

生態建設

背景

太湖源鎮位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目山東麓,因養育著千百萬江、浙、滬人民的浩淼太湖源頭座落於此而得名。早些年,這裡的農民依靠砍樹過日子,大量的天然林被砍伐、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導致暴雨、土石流等災害頻頻發生。自從人們認識到,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生活方式終將導致人與自然都走向窮途末路的道理之時,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結合生態保護搞經濟林開發,因地制宜的發展無公害竹筍、有機茶和山核桃生產,亂砍濫伐現象得到控制。當太湖源再次呈現出綠意蔥濃的景觀時,村民的人均收入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太湖源鎮森林覆蓋率已達78%,竹林、經濟林面積達11萬畝。
太湖源鎮

發展

找到正確致富之路的太湖源鎮,經過幾年的努力建設,無論是生態,還是工農業經濟,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03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已達到40億元,財政收入357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6068元,一躍成為前臨安市的八大經濟強鄉鎮之一。

成就

同時,由於幾年來太湖源鎮在生態環境方面投入大力保護和改造,自然生態景觀良好,先後被評選為“國際示範林鄉村林業可持續發展示範點”,“全國山區綜合開發示範基地”,“杭州市新農村建設基地”,現有生態公益林18萬畝,生態示範村6個,新農村建設示範村10個。2002年被國家環保局評為全國首批“環境優美鄉鎮”,在首獲該榮譽的全國14個鄉鎮之中,太湖源鎮是浙江省唯一入選的鄉鎮。2005年,鎮政府又提出了“工業強鎮、農業大鎮、生態美鎮、建設亮鎮、文明建鎮”的工作思路。

環境旅遊

太湖源為峽谷地形,十里長谷-龍鬚峽谷內絕壁夾峙,青山連綿,綠樹成蔭,山花爛漫,清溪長歌,懸瀑飛瀉,原始的自然景觀是它最永恆、亮麗的風景,無不令人神往。 掠過滋潤、豐盈的山野自然風光,最讓人追憶的是那漫過童年夾著稻草香的農莊炊煙。太湖源的“農家樂”可以讓疲憊的穿梭於鋼筋從林中的都市人,接受一場歸隱自然寧靜與純厚的心靈滌盪。為提高服務質量,管理者們還提出了“建優美環境迎客,以文明禮貌待客,讓健康安全伴客,深厚情感送客”的服務宗旨,以至於太湖源的農家風情讓一批又一批的都市人“沉醉不知歸路”。境內的太湖源、神龍川、東天目山等旅遊景點,山清水秀,環境宜人,開發中注重保護生態資源。全年接待遊客24.2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500餘萬元。

經濟發展

經濟數據

2006年全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3億元,比上年增長9.5%。財政總收入4370萬元,增長7.6%;財政總支出3234萬元。上繳國稅、地稅8300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53.72億元,增長27%;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641萬元,增長7%;農民人均收入8908元,增長16.3%。年末存款餘額1.36億元,增長26%。
鑫富藥業董事長-過鑫富鑫富藥業董事長-過鑫富

企業

2006年實現工業總產值60.3億元,比上年增長8%;工業銷售產值50.5億元(首次突破50億元)。紡織服裝功能區總產值突破2億元,在新增的6家規模企業中有4家落戶功能區,園區企業增幅為全鎮平均水平的2倍。規模企業達到46家,新增6家。以四大集團為骨幹,形成化工、紡織、服裝、節能燈等10大產業體系,出現一批明星企業和名牌產品:鑫富藥業已成為全國D-泛醇第一製造商;華興集團的“仿羽絨纖維”填補國內空白;天松集團的“天松”牌合成樹膠獲杭州市著名商標;大偉公司生產的木紋紙全國市場占有率達10%;以華興外貿公司、鑫富、天松等有自營進出口權的企業為龍頭,開拓日本、韓國、東歐等市場。引進6000萬元造紙項目和1.5億元東天目山旅遊開發項目,其中,東天目山旅遊開發一期已啟動。

農業

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2.7億元。竹筍總產量3.8萬噸,產值1.6億元;茶葉總產量233噸,產值1200餘萬元。引進無性良種茶葉項目2個;實施橫路、光輝等村千畝茭白基地和里畈村平山崗茶葉基地項目建設;橫路村萬畝無公害竹筍基地被確認為國家林業局科技成果推廣基地,東坑村1200畝茶葉通過有機食品認證。

社會建設

有農產品加工企業13家,全年銷售產值突破3000萬元,浙江森禾種業落戶平頂山,建立高山鐵皮石枓生產基地。全年墾造耕地970畝,實施里村、碧淙、由口等村宅基地改造,新增耕地33.74畝; 投入472萬元,實施電網改造;投入1401.5萬元,完成方人頭至南莊、龍溪至合塘等12條、計25.8公里道路砂改油及改建工程;實施夏村水庫、羅成塢水庫“千庫保全”工程,實施茹荷村白石坑、由口村由塘塢“百庫脫險”工程,並對一批水庫、堰壩、水渠等進行修建。投入60餘萬元,完成涉及夏村、黃崗、農場等9個村的“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解決農村飲水人數近6000人。全年人工造林50餘畝,完成杭州市級公益林封山8558畝,續封國家級和省級公益林130739畝,質量合格率95%。

基礎設施

太湖源、神龍川和東天目山3家旅遊公司2006年共接待遊客43萬餘人,門票收入1200餘萬元,涉旅收入8000餘萬元;100餘戶“農家樂”經營收入700餘萬元。全鎮有商店380餘家、放心便民店53家。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億元,比上年增長12.8%。
神龍川神龍川
投資150餘萬元,建成垃圾中轉站;完成南莊雨污水管網改造、集鎮道路綠化工程;實施青溪老街西段改造、城防樣板段建設等工程。配合13省道改建工程,移民拆遷安置工作基本到位。各村設定垃圾箱320餘,鎮村兩級共有保潔員65名,基本實現農村垃圾集中無害化處理。梅家、畈龍、南莊、盛村塢等村推廣集中式生活污水淨化處理工程。光輝、方人頭、夏村、溪口、橫路5個村通過重點整治村建設驗收,溪里村通過杭州市級示範村驗收,白沙、泥川、溪里等村獲省級或杭州市級文明村、衛生先進村等榮譽。

社會事業

教育醫療

2006年全年教育經費投入近300萬元,共撥教育獎勵金近40萬元。青雲萬冊圖書館被列為杭州圖書館網路流通點之一,建立泥川、光輝、白沙等4個村級圖書流通點。新型合作醫療參保率91%。是年,太湖源鎮被評為浙江省首批興林富民示範鎮和浙江省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全鎮計畫生育率97.1%。

歷史沿革

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太湖源鎮這片熱土上有四個公社,分別是青雲公社、東天目公社、楊嶺公社和臨目公社,1984年撤銷公社,改稱青雲鄉、東天目鄉、楊嶺鄉和臨目鄉,隨後在上世紀90年代末青雲鄉改成了青雲鎮,2001年三鄉一鎮合併為太湖源鎮。
太湖源鎮黨委、政府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壯大鎮域工業,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努力建設生態文明,全力以赴推進一二三產業的協調發展,不斷加強民生保障,全面提升政府執政能力。

新農村建設

“三農”問題解決了,就達到了造福一方的目標,和全國所有鄉鎮一樣,太湖源鎮大力開展新農村建設,全鎮由原先的51個村合併成20個村,村村把新農村建設搞得熱火朝天。
如今的農村一改以前的“破、亂、髒”,各村立足實際,組織、動員廣大村民有計畫、有步驟地推進道路硬化、綠化、路燈亮化、庭院美化、衛生潔化以及圖書室、醫務室、改水改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環境衛生整治,使農村的生產條件和環境面貌煥然一新。
全鎮在全力推進“清潔鄉村”建設活動,所有的道路、河道和村民的生活垃圾都有專門的保潔隊伍進行收集管理,送往鎮建垃圾中轉站進行打包處理。同時各村陸續投入資金對村裡的生活污水進行統一納管處理,做到了山更青、水更綠、環境更美。
太湖源鎮黨委、政府以全新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思路,遵循“突出特色、多種經營、促進經濟、提高效益”的原則,紮實推進效益農業,繼續最佳化農業結構。2007年新建夏村500畝山核桃生態化經營園區,光輝村新開發420畝白茶和白沙村400餘畝高山玉米基地。2008年在碧淙村、光輝村實施1200餘畝的雷竹退化林改造示範工程,南莊村建立了200多畝連片的水果基地,高雲、東坑、光輝和射干等村的香榧種植面積已達3000餘畝,天目青頂東坑茶總產量實現19噸,總產值220萬元。在原先的基礎上最佳化山核桃、竹筍等經濟作物、拓展種植高山花卉、觀賞竹等新產品,同時積極開展農民素質培訓,提高了全鎮農民創業致富能力。
改革開放初期,農村從業人員多,企業少,且都是集體所有,創辦的都是如造紙廠、服裝廠、木材加工廠、花茶廠、竹削板廠等,多以資源消耗性為主,沒有一家私營企業,更沒有所謂的“個體戶”,效益可想而知了。那時候工人農民差不多,做工也是掙工分,年收入也就四、五百元。隨後企業改制、拍賣、重組,經歷了一波又一波變革,發展到太湖源鎮共有非公有制規模企業48家,大小掛牌企業共141家,個體工商戶1000餘家。2007年全鎮工業總產值超50億,並確立“5年之內工業產值沖百億”的目標,鞏固全市工業經濟強鄉鎮的地位。
太湖源鎮全力打造工業平台建設。其中青雲區塊以先進裝備製造業,精細化工、裝飾紙為主導產業,總規劃面積150公頃,其中山地73公頃。現建設區塊征地總面積500餘畝,完成土地平整工作的80%。楊嶺區塊以綠色照明(光源)等為主導產業,規劃面積100公頃,其中山地40公頃,現已征地面積179畝,現已完成區內土地平整,道路框架基礎建設,完成三桿移位規劃,已有1家企業進場施工。積極招商引資,多個投資進駐項目正在協商中。
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城裡人嚮往到山裡遊山玩水,呼吸新鮮空氣。太湖源鎮於1996年開始旅遊開發,至今已開發出太湖源景區、神龍川、東天目山3個旅遊景點,其中太湖源景區是臨安區第一個生態旅遊景點,開闢了臨安生態旅遊的新紀元。2007年旅遊業在東天目山景區停業開發建設的情況下,仍實現了涉旅總收入突破億元大關的目標。全鎮農家樂現有經營戶141戶,床位2674張,並全面啟動農家樂證照辦理及從業人員體檢等工作,高規格舉辦農家樂從業人員培訓班,進一步規範管理農家樂。
此外太湖源鎮早在2004年創建了“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完成全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收集到5000餘條線索,撰寫了20餘萬字的彙編材料;配合完成市志編寫工作,傳承了當地寶貴的文化遺產。積極創建市級學前教育示範鄉鎮,提高標準化教學水平,2008年10月份,還舉辦了青雲中學50周年校慶;通過“百村種文化”活動,一些村紛紛在原有基礎上新建或加強了自己的文體隊伍,其中梅家村的“吳越雙獅”曾參加過法國的尼斯狂歡節;舉辦全民運動會,青年籃球賽等多項農村比賽活動,成功創建了“浙江省體育強鄉鎮”。文化生活一片欣欣向榮。
由於太湖源鎮社會經濟事業蓬勃發展,原有的交通道路日益跟不上車流量的需要,自2001年三鄉一鎮合併以來,共大修、新建、砂改油公路350餘公里,以前“雨天黃泥路,晴天黃沙路”的情況大為改善。2004年,13省道錦城至里畈段改建工程開工,於2007年12月正式開通。該路段全場14.58公里,總投資約1.7億,這條路的建成,大大縮短了太湖源鎮至錦城街道的路程,一改以前車流量大導致交通堵塞頻發的狀況,極大地提升了全鎮的區位優勢,改善了投資和旅遊環境,加快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

一方名村

白沙村
太湖源鎮的白沙村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一個典型的縮影。改革開放初期,白沙村將村內的山林承包到戶,建立了以家庭經營為主的林業經營體制。由於當時的經濟收入主要是依靠上山砍樹所得,從1983年到1987年間,村民大量採伐木材,單純依靠木質資源作為主要經濟收入,森林覆蓋率從1983年的91.9%下降到60.4%,但1987年村民的人均收入卻只有814元。而且過度的砍伐也使白沙環境惡化。
白沙村白沙村
面對困境,白沙人痛定思痛,終於在國家、省、市林業科技人員的指導下,運用生態經濟學原理,大力調整最佳化林業結構,形成了闊葉林+筍乾竹、山核桃林+筍乾竹+茶葉、毛竹+山核桃、闊葉樹+山核桃等多種立體經營模式;通過科學培育,種植開發綠色有機森林食品——茶葉、筍乾、山核桃,發展生態經濟林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1996年,白沙村的人均收入已經達到了3455元,90%是非木質林產品收入。
1998年,白沙村利用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和優美的自然環境,成功招商引資,開發了臨安首個生態旅遊景點——太湖源風景區,吸引了眾多遊客慕名而來。景區良好的客源也有力地推動了改村農家樂休閒度假和旅遊三產服務業的發展,帶動了全村2/3的勞動力參與其中,成為白沙農民增收的最大亮點。白沙村已有農家樂經營戶近百餘戶家,標準客房1000餘間,床位2400多張,山貨攤位60個,茶室3家。2007年接待了近20萬遊客,經營性收入1100多萬元,並且形成了景區相輔相成、共營共建的良好局面。2007年,白沙優美的自然風光還吸引了國際巨星姚明夫婦來此拍攝婚紗照,更是為白沙村打下了一張金名片。
白沙村先後獲得了“國際示範林網路合作夥伴”、“全國綠色小康村”、“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浙江省農家樂特色示範村”、“浙江省旅遊特色村”、“浙江省衛生村”、“2007最佳生態自然村”、“杭州最美的村莊”、“杭州市十大生活品質之村”等幾十項榮譽稱號,成為太湖源鎮名副其實的龍頭村。2007年白沙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2000元,而這其中有60%左右來源於良好的生態環境帶動的旅遊三產。的白沙村既保留了原始山村的味道,又散發著現代化新農村的氣息。

境內旅遊

太湖源

景區簡介
太湖源坐落於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天目山南麓的太湖源鎮,該鎮因景點而獲名,又因景 點而揚名。 太湖源為峽谷地形,十里長谷龍鬚峽是主景點。峽谷內絕壁夾峙,青山連綿,綠樹成蔭,山花爛漫,清溪長歌,懸瀑飛瀉,原始自然是其主要特色。
臨安太湖源臨安太湖源
太湖源位於東天目山自然生態區,太湖水系主河流東苕溪的源頭,人稱“小九寨溝”。景區植被覆蓋率為98%,植物種類豐富,野生景觀植物遍布山野,四季景色迷人,又是一個野生動物的天堂,生活著黑麂、獼猴等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景區內峭壁陡崖,綠樹成蔭,山花爛漫,清溪長歌,懸瀑飛瀉,原始自然。
景區又是一個野生動物的天堂,生活著雲豹、黑麂、獼猴等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太湖源年平均氣溫21攝氏度,夏季清涼,是理想的避暑勝地。景區距臨安城區20公里,距杭州65公里,離上海、南京、蘇州等大城市景約三小時車程,區位優勢明顯,是一個旅遊休閒的極佳去處。因養育千百萬江浙滬人民的浩淼太湖的源頭坐落於此,景區故名太湖源。
太湖源那山溪如同一個天然空調,源源不斷地向四周散發著冷氣,即使在酷暑三伏,只要你一走進太湖源的林海之中,立即熱汗全消,頓感神清氣爽,渾身舒坦。
山峰越來越高,山坡卻越來越綠。過了里畈水庫的地方就進入一道峽谷,一條山溪順著峽谷蜿蜒而來,一灣清流一路歌,環境十分幽雅。兩邊刀削似的懸崖峭壁拔地參天,被峽谷山峰擠壓得只成一條帶狀的藍天顯得分外高遠。
過猴群所在的千仞崖後,遊程中還有神風谷、雙龍潭、古佛院等近十個景點,景區的最後一站是明源亭。明源亭周圍的景色美不勝收,近旁一掛飛瀑嘩嘩而歌,對面突兀矗立的幾塊巨岩如虎似獅。猴子飛也似地攀上岩頂,太湖源那些未經馴化的野猴一般都活動在馬尖崗一帶的深山密林中,平時一個月難得下來一次。而這難得的機會竟讓我們給碰上了,這不能不說是幸運。據說太湖源景區在每年的二月底都要舉辦野猴節,到時我還會再來看望這些小猴子的,那時我一定會給它帶上一份禮物。

東天目山

景區簡介
東天目山地處浙江省西北部臨安區境內,距臨安市區25公里,東距杭州68公里。東天目景區是省級自然保護區,景區分四個區塊,它們分別是:東瀑大峽谷、林海大瀑布(西瀑大森林)、昭明大禪院和天目大仙峰。在自然景觀方面,東天目山主要表現在峽谷、瀑布、森林、雲海等。
東天目山東天目山
東瀑大峽谷
全長1.2公里,海拔200米至350米左右,東瀑大峽谷是天目山脈中最為典型的峽谷。峽谷內茂盛的植物,遮天蔽日,原始良好的生態環境,使得眾多動物在這裡繁衍生息,這裡是動物的家園。東瀑大峽谷引人入勝的是幽,最為賞心悅目的是水,一個又一個的水潭,一個又一個的瀑布,水與石在幽靜的環境中組成了一幅又一幅的美麗圖畫。水是峽谷中的靈魂,也是峽谷中的童話。
西瀑大森林
西瀑大森林由西崖瀑布與萬松林兩部分組成,總落差達360米左右,萬松林也叫萬松岩,是長在岩石上的一大片原始森林。瀑布與奇松構成一幅中國潑墨山水畫,是昭明大禪院的外圍。主要有龍女瀑、禪杖瀑、觀音瀑、北斗七星、七星潭、西嶺垂虹等。
昭明大禪院
昭明大禪院是臨濟宗的中興之地,現為淨土宗。寺院殿宇宏偉,鐘磬悠揚,是當代名僧淨空法師著力推薦的國內最為重要的念佛道場,昭明禪院由昭明下院、上院、志公禪院、白雲窩講經堂、分經台組成。
古寺始建於1700多年前的梁朝大同年間。當時還不叫昭明寺。後來昭明太子蕭統在天目山編纂《昭明文選》、圈點《金剛經》,為保存中國古代的文學資料和弘揚佛法做出了很大貢獻,老百姓懷念他,就在他去世之後,把一個頻臨頹敗的寺廟加以修葺,並給這寺廟加上了他的名諱—昭明。
天目大仙峰
海拔1479米,是杭州西去第一高峰,其上怪石嶙峋,絕壁千仞,時常雲霧繚繞,較為險峻。但現尚未開放,為確保遊客生命安全,景區禁止遊客進入大仙峰區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