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魏太武帝滅佛
- 類別:事件
- 時期:北魏
- 皇帝:太武帝
背景介紹,經過,結果,主要影響,
背景介紹
崔浩出身於著名世家清河崔氏,博覽經史,善於陰陽五行及術數之學,歷仕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帝,官至司徒,經常參與軍政機要,深受太武帝的信任;結識寇謙之之後,信奉道教,受其法術。寇謙之早年就熱衷仙道,修持漢末張陵、張衡、張魯創立傳承的五斗米道,隨方士入華山、嵩山學道修煉,自詡曾有太上老君授他天師之位及《雲中音誦新科之誡》二十卷。在明元帝末年,寇謙之從嵩山入平城,結交崔浩,常通宵達旦聽崔浩談論古代治亂史,為之嘆美。後來,寇謙之把儒家學說和佛教經律論及齋戒祭祀儀式吸收到道教中來,重新改造五斗米道,期使北魏帝王容易接納。
太武帝始光初年,寇謙之獻上道書,但當時朝野信奉者很少,崔浩於是上書勸諫太武帝,使太武帝因而信奉道教,並派人奉玉帛牲畜去祭嵩山。太武帝又在平城東南建立天師道場,自稱太平真君,並親受符籙,興建靜輪天宮,奉祀太平真君,改年號為太平真君,成了十足的道教徒。
同時,北魏境內寺廟與僧侶數量眾多,不符合太武帝全民皆兵的理念,外加兵荒馬亂,沒有多餘的錢養僧侶,以及僧侶的資產也很多,太武帝對這種現狀很不滿意。
經過
太平真君六年(445年)九月,出身盧水胡的蓋吳在杏城(今陝西黃陵縣)發動起義,反對北魏統治,太武帝拓跋燾親率大軍討伐。大軍駐紮長安時,在一處寺廟中搜出大量兵器。拓跋燾盛怒之下誅殺全寺僧人,抄沒寺廟財產。在抄沒寺廟財產的過程中又發現寺廟裡有州郡牧守以及富人所寄藏的財物巨量。在同樣厭惡佛教的崔浩建言下,整個長安城的佛寺受到波及,經卷被焚燒、僧人被處死、佛像被毀壞。隨後,拓跋燾頒布詔令,以九州天命正統的名義,將這場滅佛行動推向北魏全境。
結果
太武帝下令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一概禁止私養沙門,並限期交出私匿的沙門,若有隱瞞,誅滅全門。
當時太子拓跋晃監國秉政,一向篤信佛法,再三上表,向太武帝勸阻,雖然都不被採納,但也由於如此,廢佛的詔書得以緩宣,而使遠近的沙門聞訊逃匿獲免,佛像、經論亦多得密藏;然而北魏境內的寺院塔廟卻無一幸免於難,史稱太武法難。廢佛後不久,寇謙之病死,崔浩後來也因撰《魏史》,書中蔑視胡族而遭腰斬,其族人被誅者百餘人。廢佛後六年,太武帝駕崩,文成帝即位,下詔復興佛教,佛教才又逐漸恢復發展。
主要影響
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佛教過度發展給國家帶來之不利,並獲取一定的錢財補充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