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音樂

太極音樂是由太極琴俠陳軍領銜、演繹東方傳統文化的一種藝術形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極音樂
  • 發源地:世界文化遺產地武當山太極湖畔
  • 代表作:《太極·二胡聖典》
  • 簡介:太極琴俠陳軍演繹傳統文化的藝術
太極音樂,太極琴俠,相關觀點,太極胡,太極文化,八卦,二胡,傳統音樂,新民樂,

太極音樂

它發源於世界文化遺產地武當山太極湖畔。太極音樂——《太極·二胡聖典》由國寶級民樂演奏家、太極琴俠陳軍領銜,根植於武當山和太極湖承載的和諧文化內涵,通過古琴、笛簫、琵琶等經典民族樂器的對話,結合吟誦、演唱舞蹈武術等多種藝術形式,巧妙融合“詩、舞、樂、武”等我國傳統經典藝術形式及現代舞台表現手法於一體,演繹東方文化的和諧本真之道,是一種全新的民樂藝術風格。

太極琴俠

太極琴俠是2011年中國文化領域的又一奇蹟人物,也是首位在國家大劇院舉辦個人音樂會的國寶級音樂家,身負國樂全球推廣大使、中國傳奇音樂人、太極文化傳播者等多重身份。同時,他極具傳奇色彩的家門和身世也使之成為當代網際網路界最具文化特色的正面“網路紅人”。他立足千年道教聖地武當山的精神滋養,受百里太極湖靈性所感,結合國樂名門世家的深厚底蘊,首創提出了“太極音樂”的思想,是當代民樂植根傳統文化、融匯世界全新音樂理念的又一成功概念。2011年,太極琴俠將攜名琴“陰陽二弦”週遊世界,傳播中國太極文化。此舉已引起西方主流音樂界的轟動,歐美各大媒體均予以強烈關注和密集報導。
業內人士報導稱,太極琴俠的西方音樂之旅必將開啟中國民樂以獨立概念面向全球推廣的大門,對中華文明的崛起具有深遠意義。

相關觀點

中華文化一定會再次復興的,這是一定的!就跟西方文化曾經有過那種大面積的復興一樣,中華文化是一定會復興的。我這個行業是作為這箇中國文化中的一個枝杈,隨著大的文化的復興,它一定會有一個嶄新的形態出現出來。

太極胡

“太極胡”是武當山太極湖集團專為盛大音樂史詩《太極·二胡聖典》設計定製的傳世名琴,全球編號限量發行六十九套,象徵陰陽生化萬物,無來無去,無終無始。太極胡琴桿和琴筒採用優質珍稀紫檀木精工細作,並在傳統二胡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在琴首與音窗部位分別按先天太極和卦象定音,以和正律。因其玄妙的太極文化語言和獨特靈性,承載了穿越時空的和諧價值精神而命名為“太極胡”。
太極胡由中國民樂泰斗陳耀星先生和樂壇頂級演奏家、太極琴俠陳軍先生共同監製。

太極文化

太極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無極即道,是比太極更加原始更加終極的狀態,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太極一詞最早見於《易傳繫辭上》。
"太極"一詞在文言文中是表示"太空的中心"的意思。代表著上古華人對宇宙大爆炸之後狀態的抽象理解。現代科學認為:大約135億年前,無極的混沌狀態起波瀾,不知名的物質相互碰撞,碰撞使不知名的物質產生磁性,磁性又使不知名物質相互吸引,不停地聚集在一起。
聚集在一起的不知名物質繼續相互碰撞,碰撞使到不知名的物質產生了高溫。體積和溫度不斷提高,體積越來越大,溫度越來越高。終於,溫度和體積到達了極艱,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宇宙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時,在相互的作用力之下,大部分極高溫度的物質被瞬間推向外部,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虛無空間,古聖先賢在文言文中把這個空間稱之為"太虛"。
"太虛"就是現代人所認識的"太空"。"太空"指的是一個極度巨大的虛無空間。在這個空間裡已經可以區分出上下,左右,前後。
古聖先賢把"前後,左右,上下"稱之為"六合"或者"宇宙"。
宇宙大爆炸時,在相互的作用力之下,小部分高溫的物質被擠壓在爆炸的中心點上,這箇中心點亦即是"太虛"的中心點,古聖先賢文言文中把這個太虛的中心點稱之為"太極"。 在"太極"中物質繼續相互碰撞,相互吸引,產生著高溫,散發著光芒。它就是萬物之源,我們賴以生存的"太陽"。
宇宙由沒有中心點的混沌狀態變成了有中心點的太空,古聖先賢稱之為"無極生太極"。

八卦

我國古代的一套有象徵意義的符號。用"一"代表陽,用"--"代表陰,用三個這樣的符號,組成八種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離代表火,震代表雷,艮(gèn)代表山,巽(xùn)代表風,兌代表澤。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來象徵各種自然現象和人事現象。在中醫中,八卦指圍繞掌心周圍八個穴位的總稱。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燦爛的文化瑰寶,古人用它來預測未來、決策國家大事、反映當前現象,上測天,下測地,中測人事。然而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學方法之前所依託的一種手段,並不是真正的科學。雖然有些理解與科學相符,那是因為這個理解正好有科學合理性,但就不能因為說它是科學的。只能當它是一種文化。

二胡

二胡始於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那時叫"奚琴"。宋朝學者陳蜴在《樂書》中記載"奚琴本胡樂也……"唐代詩人岑參所載"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的詩句,說明胡琴在唐代已開始流傳,而且是中西方拉弦樂器和彈拔樂器的總稱。二胡,過去主要流行於長江中下游一帶,所以又稱為南胡。集中於中高音域的表現,音色接近人聲,情感表現力極高,廣為大眾接受。1920年代,二胡始作為獨奏樂器出現在舞台上。在這之前,二胡多用於民間絲竹音樂演奏或民歌、戲曲的伴奏。

傳統音樂

我們在許多民樂CD中都可看到"國樂"二字,這"國樂"指的是從古代流傳下來,在近代又有所發展的屬於"國粹"的音樂,可見"國樂"的創作時間指的是古代;
"新音樂"指的是那些學習過西方音樂的人所寫的音樂,如學堂樂歌,可見新音樂的創作時間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
"中國音樂"則不僅指古代傳承下來的音樂,也指中國人按西方理論創作和改編的音樂。
"中國傳統音樂"是指中國人運用本民族固有方法、採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創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態特徵的音樂,不僅包括在歷史上產生、流傳至今的古代作品,還包括當代作品。可見,傳統音樂包括"國樂"但不包括"新音樂",但它們都是"中國音樂"。
傳統音樂是我國民族音樂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音樂與新音樂的區別並不在於創作時音的先後,而是在於其表現形式及風格特徵。如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漁舟唱晚》雖是近代音樂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屬中華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傳統音樂。相反,學堂樂歌、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樂形態特徵借鑑了西方音樂,故不是傳統音樂。

新民樂

民樂是在90年代末期才廣泛流行開的語彙。它具有其本身較為確定的含義。簡單概括來說,就是運用現代的樂器、藝術手段(比如說電聲樂器、改革後的民族樂器、或者是與現代技術作了一定結合的傳統樂器、現代的發聲技巧等)來重新演繹原有的民樂經典作品,包括器樂、聲樂等。還有就是利用傳統的樂器來演奏使用現當代作曲技巧創作的作品。此類作品多拋棄中國傳統藝術理念中對美與和諧的認識,追求所謂的色彩、印象、解構、超現實。以尋求一種特殊的、不同於現代音樂和古典音樂兩者的效果,是追求古典和現代結合的一種藝術形式的嘗試。目前所提到的新民樂以前者為主。
新民樂的一個重要思想就是將中國人觀念中神聖無比的"藝術"從一個高雅的位置上拖下來,使其成為大眾化的產物。應該說這與近期後現代思潮的影響有極大的關係。而市場經濟的運作形式又給新民樂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和市場。可以近似地認為,新民樂是商品社會的一種必然。
新民樂在民族風格上有極強的表現力。但民族樂隊在頻響上又缺乏寬度,尤其是低頻。因為各個常規民族樂器個性強,所以民族樂隊整體音響融合性差。加上樂器本身音域和演奏技巧的限制已無法滿足聽眾日益提高的審美要求。新民樂把民族器樂,電聲樂隊和MIDI音樂接合在一起,加上流行的配器手法,互補長短;使民樂的個性有了更好的展現,實際上豐富了民樂的藝術表現力。
但是,民樂的眩技+流行的伴奏=新民樂是把問題簡單化了。傳統與現代,古典與流行,保持與發展是個大課題。MIDI的短,正是民樂之長,兩者的巧妙結合,相得益彰是新民樂的方向。
較紅火的女子十二樂坊、青年二胡演奏家王曉楠等都有不少好聽的曲目。比如《袖影》、《舞之魂》、《樓蘭少女》、《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乾》等等。
但回頭來看,新民樂有時也不是結合得很成功。有些節奏為了迎合市場或潮流,改變得與曲調本身毫不協調,沒有了韻味,聽起來顯得雜亂無章;有些經典曲目的改編更是失敗,很是造作。當然,其中也不乏好的作品。
其實,新民樂的定義到底怎樣,我也比較模糊。但我認為,傳統民樂在演奏時較為單薄,背景不厚,不是很大氣,結合西洋與現代音樂後,則可以彌補不足,但過猶不及。如果過分濫用這些東西,反倒突出不了民樂的特徵,顯得不倫不類了。
中國傳統樂器種類繁多,有堂鼓,花鼓,鈴鼓,太平鼓,書鼓,象腳鼓,雲鑼,鈸,鐘,磬,塤,簫,排蕭,八角鼓,笛子,嗩吶,笙,三弦,阮,琵琶,箜篌,二胡,京胡,揚琴,古琴等.
且隨著時代推移新品種更不斷增多,於是有作分類的必要。追溯最早將樂器予以分類的,當始於西周時的"八音"。其分類法是以樂器的製作材料為依據,《周官*春官*大師》載:"皆播之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此分類法雖不盡科學,自周朝至清朝三千多年來,卻始終占著傳統地位,可見其對中國傳統樂器的分類影響甚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