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鄉志》是孟維芳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太平鄉志
- 作者:孟維芳
- 出版社:山東省地圖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09月
- ISBN:9787807544746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學性、資料性相統一。
作品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編 地理位置與歷史沿革
第一章 地理位置
第二章 成陸過程
第三章 歷史沿革
第一節 抗日戰爭時期
第二節 解放戰爭時期
第三節 建國初至人民公社化
第四節 改革開放
第二編 建置區劃
第一章 建置
第二章 行政區劃
第三編 自然環境與資源
第一章 自然環境
第一節 地勢
第二節 地貌
第二章 氣候物候
第一節 氣候類型與特徵
第二節 日照
第三節 氣溫
第四節 降水與蒸發
第五節 氣壓風向和風速
第六節 地溫
第七節 濕度
第八節 霜期
第九節 物候
第十節 自然災害
第三章 土壤植被
第一節 土壤
第二節 植被
第三節 植被與土壤的關係
第四章 自然資源
第一節 土地資源
第二節 水資源
第三節 植物和動物資源
第四節 海域與漁業資源
第四編 村莊詳考
一 東興村
二 馬家村
三 龍王村
四 丁王村
五 中義村
六 中合村
七 星南村
八 星北村
九 艾和村
十 劉(瞿阝)村
十一 三泉村
十二 仁義村
十三 兩華村
十四 壩上村
十五 一頃六村
十六 雙勝村
十七 三合村
十八 南樓村
十九 新興村
二十 北樓村
二十一 雙泉村
二十二 趙王村
二十三 肥城村
二十四 勝利村
二十五 興華村
二十六 建設村
二十七 丁家村
二十八 和平村
二十九 果園村
三十 太和村
三十一 聯合村
三十二 順河村
三十三 太一村
三十四 太二村
三十五 太三村
三十六 韓家村
三十七 立新村
三十八 龍泉村
三十九 南李村
四十 官莊村
第五編 居民
第一章 人口規模
第二章 人口變動
第三章 人口構成
第一節 姓氏構成
第二節 文化構成
第三節 職業構成
第四節 年齡構成
第四章 婚姻與家庭
第一節 婚姻
第二節 家庭
第五章 計畫生育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計畫生育政策
第三節 生育狀況
第四節 節育措施
第五節 優生優育
第六節 基礎設施
第六編 農業
第一章 農業生產關係的變革
第二章 農村及農業經濟結構
第三章 種植業
第一節 種植結構
第二節 農作物栽培
第四章 農業技術
第一節 耕作制度
第二節 土壤改良
第三節 施肥
第四節 種子改良
第五節 病蟲害防治
第六節 澆水
第五章 特色農業
第一節 發展計畫
第二節 特色種植
第三節 觀光農業
第六章 農田基本建設
第七章 農業綜合開發
第八章 農業機械化
第一節 傳統農具
第二節 農用動力機械
第三節 配套農機具
第九章 林果業
第一節 發展概況
第二節 樹種與分布
第三節 植樹造林
第四節 農田林網
第五節 經濟林果
第六節 林果病蟲害防治
第七節 林業管理
第十章 畜牧業
第一節 發展概況
第二節 管理機構
第三節 草場資源
第四節 畜禽養殖
第五節 飼養管理
第六節 疫病防治
第七節 畜牧產品加工、貯藏與銷售
第八節 畜牧小區建設
第九節 畜牧產業化
第七編 水利
第一章 水系
第一節 排澇水系
第二節 灌溉水系
第三節 庫區水系
第二章 重點工程
第一節 蓄水工程
第二節 人畜吃水工程
第三節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第三章 水土保持
第一節 水土流失現狀
第二節 水土流失治理
第四章 節水灌溉
第五章 防汛 抗旱 防潮
第一節 防汛
第二節 抗旱
第三節 防潮
第六章 水利經濟
第七章 水利管理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管理職能
第八編 鄉鎮企業
第一章 發展概覽
第二章 鄉屬企業
第三章 村辦企業
第四章 招商引資
第五章 企業簡介
第九編 政黨 群團
第一章 中共黨組織建設與發展
第二章 黨組織機構沿革
第一節 中共霑化縣第七區委員會
第二節 中共霑化縣第三區委員會
第三節 中共霑化縣太平區委員會
第四節 中共霑化縣第七區委員會
第五節 中共霑化縣太平鄉委員會
第六節 中共霑化縣太平人民公社(躍進十二社)委員會
第七節 中共墾利縣太平人民公社委員會
第八節 中共霑化縣太平人民公社委員會
第九節 中共霑化縣太平區委員會
第十節 中共霑化縣太平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核心領導小組
第十一節 中共霑化縣太平人民公社第二屆委員會
第十二節 中共霑化縣太平人民公社第三屆委員會
第十三節 中共霑化縣太平人民公社第四屆委員會
第十四節 中共河口區太平人民公社委員會
第十五節 中共河口區太平鄉委員會
第十六節 中共河口區太平鄉第五屆委員會
第十七節 中共河口區太平鄉第六屆委員會
第十八節 中共河口區太平鄉第七屆委員會
第十九節 中共河口區太平鄉第八屆委員會
第二十節 中共河口區太平鄉第九屆委員會
第二十一節 中共河口區太平鄉第十屆委員會
第二十二節 中共河口區太平鄉第十一屆委員會
第三章 黨的建設
第一節 組織建設
第二節 思想建設
第三節 作風建設
第四章 老幹部工作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日常工作
第五章 民眾團體
第一節 農民團體
第二節 青年團體
第三節 婦女組織
第十編 政權 政協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章 政權機構
第一節 抗日戰爭時期
第二節 解放戰爭時期
第三節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
第四節 文化大革命時期
第五節 改革開放時期
第三章 機構設定
第四章 執政方式
第一節 政府職權
第二節 領導職責
第三節 工作制度
第五章 施政要述
第六章 政協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主要活動
第十一編 地方軍事
第一章 組織沿革
第二章 兵役
第一節 募兵
第二節 志願兵
第三節 義務兵
第四節 預備役
第五節 民兵
第十二編 政法
第一章 治安管理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鋤奸 反特 鎮反
第三節 槍枝及危爆物品管理
第四節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第五節 群防群治
第六節 打擊刑事犯罪
第七節 110報警服務
第八節 戶籍管理
第二章 法庭工作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職能
第三節 民事審判
第三章 司法行政
第一節 機構與職能
第二節 普法工作
第三節 民事調解
第四節 法律服務
第十三編 經濟管理與基礎設施建設
第一章 土地管理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職能
第三節 土地利用與農田保護
第四節 建設用地管理
第五節 地籍管理
第六節 土地開發整理
第二章 油區管理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落地原油管理與回收
第三節 油區秩序綜合治理
第四節 油地共建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第一節 市場管理
第二節 工商企業登記管理
第三節 個體私營經濟管理
第四章 基礎設施建設
第一節 農業基礎工程
第二節 社會基礎設施
第三節 文化、教育、衛生設施
第五章 新農村建設
第一節 村落結構
第二節 規劃
第三節 鄉域村鎮體系布局
第四節 市級小康文明村
第十四編 財政 稅務 金融
第一章 財政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財政收入
第三節 財政支出
第四節 財政管理
第二章 稅務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稅種稅率
第三節 稅收收入
第三章 金融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金融業務
第三節 貨幣
第十五編 教育
第一章 機構沿革
第二章 學前教育
第一節 發展概況
第二節 園所管理
第三節 幼教隊伍
第三章 國小教育
第一節 發展概況
第二節 學制與課程
第三節 國小選介
第四章 中學教育
第一節 發展概況
第二節 校址更迭
第三節 師資隊伍
第四節 中學介紹
第五章 業餘(成人)教育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培訓場地
第六章 教師
第一節 教師來源與變化
第二節 師資
第三節 教師待遇
第十六編 文化體育
第一章 文化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文化活動
第三節 文化場地
第四節 文化形式
第五節 民間藝術
第六節 新鄉村文化
第七節 宣傳報導
第二章 鄉土文化沉跡
第三章 體育
第一節 學校體育
第一節 民眾體育
第十七編 衛生
第一章 發展概況
第二章 機構沿革
第一節 診所 衛生室
第二節 衛生院
第三節 鄉村醫療隊伍
第三章 醫療
第一節 中醫
第二節 西醫
第三節 醫療制度
第四節 醫藥管理
第四章 衛生防疫 婦幼保健
第一節 防疫隊伍
第二節 衛生防疫
第三節 婦幼保健
第五章 愛國衛生運動
第一節 衛生創建
第二節 農村衛生
第十八編 商業貿易
第一章 集體商業
第二章 供銷合作商業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體制改革
第三節 農業生產資料供應
第四節 農副產品收購
第五節 百貨和日用雜品經營
第六節 棉花經營
第七節 糧油購銷
第三章 集市貿易
第四章 民營商業
第一節 日用百貨
第二節 小五金與家電
第三節 紡織品
第四節 食品蔬菜
第十九編 民政
第一章 機構
第二章 優撫安置
第一節 擁軍優屬
第二節 民眾優待
第三節 國家撫恤
第四節 退伍傷殘軍人安置
第三章 救災 救濟 扶貧
第一節 救災
第二節 救濟
第三節 扶貧
第四章 社會福利
第一節 “五保”老人供養
第二節 老年人優待
第三節 殘疾人保障
第五章 婚喪管理
第一節 婚姻登記管理
第二節 殯葬改革
第二十編 居民習俗
第一章 生產習俗
第一節 男女分工
第二節 耕作習俗
第二章 生活習俗
第一節 家庭組合
第二節 衣
第三節 食
第四節 住
第五節 行
第六節 嗜好
第三章 節日習俗
第四章 禮儀習俗
第一節 婚姻
第二節 喪葬
第三節 慶賀
第五章 信仰習俗
第一節 占卜
第二節 求神
第三節 祭祀
第四節 禁忌
第六章 方言土語
第一節 天文 地理 方位
第二節 時令時間
第三節 農事
第四節 植物
第五節 動物
第六節 房屋器具
第七節 人間稱謂
第八節 身體 病痛
第九節 生活婚喪
第十節 動作行為
第七章 熟語
第一節 諺語
第二節 俗語
第三節 歇後語
第二十一編 人物
第一章 人物傳略
劉鳳鰲
楊子青
王子貞
吳華山
第二章 革命烈士
第二十二編 精神義明建設
第一章 創建評選標準和評選辦法
第一節 評選標準
第二節 評選辦法
第三節 組織領導
第二章 評選條件
第三章 理論學習
第四章 創建成果
第二十三編 榮譽
第一章 集體榮譽
第二章 個人榮譽
附錄
文獻輯存
新聞選輯
後記
《太平鄉志》提供資料人員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