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興國講寺重修之碑位於常州市天寧區天寧街道五角場社區紅梅公園東側,隸屬園林局紅梅公園管理處,碑的底座為1.15米×0.48米×0.38米,碑高2.95米,寬0.93米,厚0.18米,碑身長1.85米。碑為明代,保存完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平興國講寺重修之碑
- 所屬年代:明代
文物歷史
敘述該寺始建於齊梁高祖,始稱建元寺,俗稱塔下寺,宋太平興國時重建後稱太平興國禪寺,明洪武二十四年改稱太平興國講寺,正統二年重修,內容十分翔實。太平寺位於延陵東路天寧寺東側,其創建人是齊高祖蕭道成,創建於南齊建元年間,為常州最古老的寺院之一。據南宋鹹淳《毗陵志》記載:太平寺系南朝齊高帝蕭道成創建於建元年間,初名“建元寺”;唐肅宗乾元年間,寺經僧法偁改建後,規模漸盛。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建元寺改額“太平興國禪寺”。蘇軾來常州時,曾數次遊覽該寺,並留下《常州太平寺觀牡丹》、《常州太平寺法華院薝蔔亭醉題》等詩。南宋初,太平寺毀於兵燹,“僅餘三數殿與甘露戒壇”。元初重建太平寺時,寺分創為三院;元末,寺又遭兵毀,僅存七級浮屠。南宋以來的常州志書,均提及郡內“太平寺畫水”與“天慶觀畫龍”兩勝。明初邑人謝應芳撰《太平興國寺修塔造寺疏》,描繪出元末明初之際太平寺的破敗蕭條,創議修塔造寺。洪武二十四年(1391),寺改為“太平興國講寺”,因寺建有浮屠,故又稱“塔下寺”。宣德三年(1428),塔遭火災,僅存磚壁;後逐漸恢復殿閣,萬曆年間又數度重修殿塔。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太平寺塔毀兩級,乾隆九年(1744)修復。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帝第五次南巡,過常州時曾御書“太平興國寺”額,並賜寺僧以匾額、對聯。乾隆中葉以來,太平寺的規模與影響始漸遜於“東南第一叢林”天寧寺。光緒末年蘇州香山匠師重建太平寺塔時,塔剎銘文中有“太平禪寺”字樣,表明寺在清代又曾改為禪寺。明唐鶴徵撰“太平興國講寺重修(之)碑”記雲,太平寺於“(元)至正兵毀,惟塔則蕭齊舊物也”。2008年12月,“太平興國講寺重修之碑”被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常州市市區第一批歷史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