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平溪鎮中心國小
- 外文名:Taiping creek elementary school
- 簡稱:太平溪國小
- 創辦時間:1936年2月
- 類別:公立國小
- 現任校長:張光成
- 所屬地區:宜昌市夷陵區太平溪鎮
學校歷史,教學理念,獲得成績,地圖信息,
學校歷史
太平溪國小創建於1936年2月,原名宜昌縣立第二十六初級國小,首任校長張世定,有土坯教學用房八間,教職工3人,147名學生,設了3個教學班。1936年9月改名為縣立太平溪國小,校長劉維綱,為全縣10所縣立國小之一,有5名教員,1名職工,學生133人,開設3個教學班。1944年,學校改名為三溪鄉中心國小,校長羅崇勛,教職工增至14人,學生232人,6個教學班。1947年,學校改名為三溪鄉中心國民學校,校長張其所,3個教學班,教職工6人。
1950年春,改為宜昌縣太平溪國小,校長余發珍。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建設的發展,適齡兒童入學學生達到200餘人,教職工增加到12人。
1971年,太平溪村和西灣村集資建起了6間土坯房,配備了新桌凳和部分教學儀器、圖書,辦學條件大為改善。同年,教師張綿英大力發起並組織全校師生開展數十年如一日的擁軍優屬活動,1978年,學校被宜昌地區表彰為擁軍優屬先進單位。1985年,學校被湖北省政府、省軍區表彰為擁軍優屬先進單位,校長張綿英代表學校出席省、地、縣、鄉的表彰大會,並作專題報告。
1981年,根據上級的調整布局,國小附設的2個國中班拆走。校園內辦起了全區鄉鎮(除機關幼稚園外)第一個幼兒班。
1983年,學校抓住葛洲壩興建,太平溪移民的第一次機遇,多方集資48000元,在原校址建起860平方米的預製結構二層新教學樓,在全縣開創了集資辦學的先河。
1990年,學校管理不斷創新,少先隊活動紅紅火火,學校被全國少工委表彰為“全國少先隊紅旗大隊”。輔導員望運國被授予“學賴寧全國優秀輔導員”稱號。
隨著三峽大壩的興建,太平溪國小面臨整體移民搬遷。學校在校長尤啟珍的領導下,搶抓第二次移民機遇,於1997年,隨集鎮東遷到新鎮劉家河,緊臨三峽工程永久船閘,與大壩制高點罈子嶺咫尺相隔,風光優美,景色宜人,是理想的育人場所。學校占地10941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4919平方米,總投資360多萬元。其中,得到山東省平度市的大力支援,援助建校資金10萬元,教學儀器、設備4萬元,校名更改為“太平溪鎮平度希望國小”。同年伍相廟完小也因移民與太平溪國小合併。1998年學校實行校長聘任制,望運清被聘任為太平溪國小第一任校長,在他的帶領下,學校各項工作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2003年、2005年再次校園調整,順利完成許家沖完小、落佛村完小的合併,香港燭光教育基金會慷慨解囊,捐資25萬元新建綜合樓一棟,學校布局更為合理,資源更加整合。現有學生799人,72名教職工,18個教學班。
教學理念
學校本著“真心挖掘團隊精神、精心打造和諧校園、全心辦好特色教育”的治校方略和創辦“國小教育一面旗”、“壩頭庫首第一校”的治校目標,積極踐行“用關愛鑄就希望”的辦學理念,以“小學生素質差異性研究”為主導課題,滲透於學校教育、親職教育和社會教育之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主線、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少先隊為主陣地,以福利院、武警水電部隊三峽工程指揮部四支隊為德育教育、國防教育基地,以豐富的育人活動為突破口,倡導德育教育全員參與的德育教育網路,著重培養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文明的行為習慣。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學校已形成了“文明、向上、心齊、創新”的校風,“求真、務實、開拓、創優”的教風,“尊師、勤學、善思、求實”的學風。
獲得成績
學校通過狠抓內部管理,著力實施素質教育,辦學效益日益顯著,2000年被市委市政府評估為“宜昌市名牌學校”、“宜昌市花園式學校”,學校曾多次被區委、區政府表彰為“文明單位”、“安全文明校園”,夷陵區教育局授予“教育教學一類學校”,區研訓中心授予“教育質量十強學校”、“課程改革先進學校”等榮譽稱號。
地圖信息
地址:平安路與茶苑街交叉口東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