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為日本著名歷史小說家山岡莊八歷時十年傾力嘔心之作,全三卷,本書是其晚年最後一部作品,以洋洋近90萬言詳述了從1941年4月13日簽訂《日蘇中立條約》到1945年9月2日在投降書上籤字這一段歷史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的日本戰爭史國際關係史。全書展示了日本民族發動的這場戰爭之歷史、政治、經濟與文化淵源。書中聚焦了一個個或驚心動魄的歷史時刻;詳述了在太平洋戰爭發動過程中各個罪魁元兇隨戰爭結束灰飛煙滅、認罪伏法的過程;展示了日本民族發動的這場戰爭之歷史、政治、經濟與文化淵源。本書作為一代歷史小說家山岡莊八的封筆之作,堪稱是一部現代戰爭啟示錄。
基本介紹
- 書名:太平洋戰爭3
- 作者:山岡莊八
-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 頁數:530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精典博維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 外文名:Syowusetu Taiheiyowu Sennsowu
- 譯者:金哲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550717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日本第一部全面反思日本太平洋戰爭的鴻篇巨製
日本國寶級歷史小說家山岡莊八歷時十年的封筆之作
日本講談社精心打造歷史小說精品,1986~2009,24年間重印42次
正是日本民族的堅忍、決絕把日本帶向戰爭的深淵,也正是這種堅忍與決絕讓日本人在戰後迅速崛起!
現代企業管理與日本天皇“輔弼”制驚人地相似,屬下對天皇盡忠,員工對公司負責。除此之外,大臣們負責具體執行,老闆只看公司的利潤盈虧,這樣既保證忠誠度,又極大地激發員工積極性和聰明才智。
日本國寶級歷史小說家山岡莊八歷時十年的封筆之作
日本講談社精心打造歷史小說精品,1986~2009,24年間重印42次
正是日本民族的堅忍、決絕把日本帶向戰爭的深淵,也正是這種堅忍與決絕讓日本人在戰後迅速崛起!
現代企業管理與日本天皇“輔弼”制驚人地相似,屬下對天皇盡忠,員工對公司負責。除此之外,大臣們負責具體執行,老闆只看公司的利潤盈虧,這樣既保證忠誠度,又極大地激發員工積極性和聰明才智。
作者簡介
山岡莊八,1907—1978,出生於新潟縣小出町,本名藤野莊藏。17歲起開始從事印刷裝訂業,26歲創編《大眾俱樂部》並任主編,1934年左右開始寫小說,師從長谷川伸。《德川家康》、《明治天皇》、《太平洋戰爭》一起被稱為認識日本民族三部曲。山岡莊八一生多產,作品結構宏大,運筆細膩,代表了日本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逝世後,被追授瑞寶勳章。
媒體推薦
“山岡莊八用一支筆,重新喚起迷惘中的大和魂,使日本人再建信心。” ——人文學者、歷史學家柏楊先生
圖書目錄
上篇南部島嶼之火
硫磺島攻防戰(一)
硫磺島攻防戰(二)
硫磺島攻防戰(三)
硫磺島攻防戰(四)
硫磺島攻防戰(五)
沖繩決戰前夜(一)
沖繩決戰前夜(二)
沖繩決戰前夜(三)
沖繩戰·神雷出擊
美軍登入慶良問
沖繩縣民奮勇抗敵
沖繩島生死戰的火柱
中篇戰爭迫近日本本土
戰艦“大和號”出擊的真相(一)
戰艦“大和號”出擊的真相(二)
沖繩成為最後的特攻戰地(一)
沖繩成為最後的特攻戰地(二)
沖繩成為最後的特攻戰地(三)
慘烈!沖繩島戰役的結局(一)
慘烈!沖繩島戰役的結局(二)
慘烈!沖繩島戰役的結局(三)
日本領土上決戰的構想
秘密派遣近衛特使的真相
核子彈爆炸及蘇聯參戰
八月十日黎明的聖斷
簽署《波茨坦公告》的原委
下篇帝國的終結
啊,八月十五日!
日本人的自決!
戰敗的衝擊和混亂
聯合軍進駐!
逮捕東條英機
戰犯風波的美與醜
巢鴨監獄的友情
近衛文磨之死
七人的絞刑處決始末(一)
七人的絞刑處決始末(二)
偽滿洲國的終結(一)
偽滿洲國的終結(二)
偽滿洲國的終結(三)
太平洋戰爭關係年表
山岡莊八年譜
硫磺島攻防戰(一)
硫磺島攻防戰(二)
硫磺島攻防戰(三)
硫磺島攻防戰(四)
硫磺島攻防戰(五)
沖繩決戰前夜(一)
沖繩決戰前夜(二)
沖繩決戰前夜(三)
沖繩戰·神雷出擊
美軍登入慶良問
沖繩縣民奮勇抗敵
沖繩島生死戰的火柱
中篇戰爭迫近日本本土
戰艦“大和號”出擊的真相(一)
戰艦“大和號”出擊的真相(二)
沖繩成為最後的特攻戰地(一)
沖繩成為最後的特攻戰地(二)
沖繩成為最後的特攻戰地(三)
慘烈!沖繩島戰役的結局(一)
慘烈!沖繩島戰役的結局(二)
慘烈!沖繩島戰役的結局(三)
日本領土上決戰的構想
秘密派遣近衛特使的真相
核子彈爆炸及蘇聯參戰
八月十日黎明的聖斷
簽署《波茨坦公告》的原委
下篇帝國的終結
啊,八月十五日!
日本人的自決!
戰敗的衝擊和混亂
聯合軍進駐!
逮捕東條英機
戰犯風波的美與醜
巢鴨監獄的友情
近衛文磨之死
七人的絞刑處決始末(一)
七人的絞刑處決始末(二)
偽滿洲國的終結(一)
偽滿洲國的終結(二)
偽滿洲國的終結(三)
太平洋戰爭關係年表
山岡莊八年譜
序言
我從昭和三十七年(1962年)開始創作《太平洋戰爭》這部小說。從那時開始到昭和四十六年(1971年)9月,我每個月都要孜孜不倦地大約寫滿四百字的稿紙四十張。最初在《講談俱樂部》的《現代小說》欄目上連載。不可不提的是,能在月刊雜誌上連續十年長篇連載,對我來說實在是極大的榮幸。
太平洋戰爭無論是對擁有數千年歷史的日本,還是對日本人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這場戰爭是從嘉永六年(1853年)黑船來航 黑船來航:1853年,美國的佩里將軍率領四艘船隻到達日本,提出與日本通商,美國船隻可在日本獲得補給等條件,震動日本朝野。之後日本稱此次事件為“黑船來航”。(本書中注釋全為譯者著。)給日本造成的轉變而起,是一場值得人反思的戰爭。
然而,在日本直接參戰的昭和十六年(1941年)12月8日,當時尚為一介文學青年的我,實在是無法理解這場戰爭的深意。
中國事變 中國事變:這裡指日本對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的稱呼。盧溝橋事件中,因為國民政府和中國共產黨發表抗日聯合聲明,日本對之的稱呼由“北中國事變”變為“中國事變”。另一種說法是指從盧溝橋事變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開始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結束持續八年的抗日戰爭。也是如此,恐怕當時大多數日本人也都是這樣。
昭和十六年(1941年)10月18日東條內閣成立,我也結束了第二次服役中國戰爭的生涯,從武漢三鎮途經南京到達上海,並在那裡等待返回長崎的船。
雖然我也很關注離開第三次內閣的近衛的動向,但卻完全沒有想到他的離開直接關係到太平洋戰爭,並成為戰爭爆發的信號。
然而在之後的第五十一天,也即12月8日清晨,廣播中突然傳來了日本戰敗的訊息。
當時我對戰爭的本質已經略有所知。殺人原本是人類最大的惡行,在戰爭中原本毫無怨恨的人們,在政客挾持的國家的煽動下,堂而皇之地互相仇殺。殺人的數量成為功績的標誌,成為計算忠誠度的標尺,成為戰爭勝負的標桿……我無論如何都不能理解現實中這種不可思議的規則。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在文明的偽裝下,隱藏著這種野蠻的邏輯矛盾,我為之震驚。在12月8日這一時點,老實說我除了良心在不寒而慄外,因為能夠回家了,又有一種莫名的興奮。
當時,也即此前提到的10月下旬我從上海返回東京時,日本政府已經決定開戰。我離開陸軍被海軍徵用,作為報導班的一員從軍。
剛剛開戰我便接到正式的徵用令,因為我當時正是34歲,正在徵兵入伍的年齡範圍,也要去參軍。
因為我是非戰鬥人員,所以可能會被直接參加戰鬥的士兵們看做是自以為是的懶骨頭,但我認為其實這卻救了我。
我最初飛到西貢,從新加坡進入泰國後追隨陸軍南下,後乘坐木炭列車從曼谷進入馬來半島,然後途經新戈拉、哥達巴魯,到達檳島海軍基地。在這裡,我目睹了日軍在新加坡的失敗。
就這樣我直接參加了太平洋戰爭,直到昭和二十年(1945年)10月15日,日本政府決定解散參謀總部和海軍司令部時,我才正式退伍。 這天我被叫到司令部,長官交給我一個信封(其中裝有五百日圓)。當他對我說,到今天為止日本不再擁有軍隊時,我早已做好思想準備。
那天是10月里難得的晴天,化為灰燼的東京上空萬里無雲。
從這天起,我開始在東京化為廢墟的道路上散步,從丸內休閒區經過銀座到達淺草。
淺草也被徹底燒成了廢墟。不過,在雷門的遺蹟周圍已經出現了一些地攤,販賣著鍋、盆、餐具等保障人們最低生存限度的日用品。看到這些,我想何時才能恢復戰前的生活呢?我眼前擁擠的人群和那些在藍天下招呼客人的攤販,看起來都是無法形容的悲傷與無力。
戰場上的友人們都復員歸來。人們原以為死了的人突然歸來,原以為還活著的人卻早已死了。這就是戰爭,戰爭中的人生死沒有定數。
廣播中播放著日本國民其實是被大本營和軍部軍部:“軍部”一詞,當時軍國主義分子使用這一辭彙,主要是指軍令和軍政等國家軍事機關,後指以軍事機關為核心的軍事實體,不僅壟斷國家軍事(不許議會、政府等介入),而且在政治上與政府分庭抗禮的“某種特殊的政治勢力”。軍部包括陸軍省、海軍省、參謀本部、海軍軍令部以及關東軍和其他軍事機關。太平洋戰爭期間“軍部”是由“少壯派軍官”、“中堅軍官”等組成的一個集團,它依靠陸海軍或其總體的軍事力量,恣意操縱全部國政。巧妙地欺騙、蠱惑了的內容。可以說正是這些廣播,使我意識到自己還沒有完成自己的任務。
參戰的士兵從戰場上回到日本後,需要和所有的日本人民一樣面臨著戰爭給國家帶來的滿目瘡痍,需要重新在一片廢墟中重建家園。但是這場戰爭有更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這就是我動筆撰稿的一個理由。不用說大家也知道,分布在廣大戰場上戰鬥的人們,熟知各自戰場的實情。但這場戰爭因何而起?為什麼我們自己要陷入那樣的苦戰?為什麼日本會把戰爭帶到別的國家去?為什麼我們自身也受到了戰爭的幾近毀滅性的打擊呢?雖然以後會整理資料出版戰史,但作為一名小說作家,我卻想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戰爭的梗概記錄下來,這也是我作為小說作家從軍參加戰爭不可推卸的責任。
我這樣試著寫作,發現自己的作品極為貧瘠,也有很多事讓我有停止寫作的念頭。但我卻想,無論如何我都要把這場前所未有的悲劇的梗概和當時日本人的情感寫下來。雖然本作純屬拙劣之作,但是對於以後人們認識戰爭或有一些現實的意義。
昭和四十六年(1971年)9月29日 山岡莊八於空中庵
太平洋戰爭無論是對擁有數千年歷史的日本,還是對日本人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這場戰爭是從嘉永六年(1853年)黑船來航 黑船來航:1853年,美國的佩里將軍率領四艘船隻到達日本,提出與日本通商,美國船隻可在日本獲得補給等條件,震動日本朝野。之後日本稱此次事件為“黑船來航”。(本書中注釋全為譯者著。)給日本造成的轉變而起,是一場值得人反思的戰爭。
然而,在日本直接參戰的昭和十六年(1941年)12月8日,當時尚為一介文學青年的我,實在是無法理解這場戰爭的深意。
中國事變 中國事變:這裡指日本對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的稱呼。盧溝橋事件中,因為國民政府和中國共產黨發表抗日聯合聲明,日本對之的稱呼由“北中國事變”變為“中國事變”。另一種說法是指從盧溝橋事變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開始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結束持續八年的抗日戰爭。也是如此,恐怕當時大多數日本人也都是這樣。
昭和十六年(1941年)10月18日東條內閣成立,我也結束了第二次服役中國戰爭的生涯,從武漢三鎮途經南京到達上海,並在那裡等待返回長崎的船。
雖然我也很關注離開第三次內閣的近衛的動向,但卻完全沒有想到他的離開直接關係到太平洋戰爭,並成為戰爭爆發的信號。
然而在之後的第五十一天,也即12月8日清晨,廣播中突然傳來了日本戰敗的訊息。
當時我對戰爭的本質已經略有所知。殺人原本是人類最大的惡行,在戰爭中原本毫無怨恨的人們,在政客挾持的國家的煽動下,堂而皇之地互相仇殺。殺人的數量成為功績的標誌,成為計算忠誠度的標尺,成為戰爭勝負的標桿……我無論如何都不能理解現實中這種不可思議的規則。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在文明的偽裝下,隱藏著這種野蠻的邏輯矛盾,我為之震驚。在12月8日這一時點,老實說我除了良心在不寒而慄外,因為能夠回家了,又有一種莫名的興奮。
當時,也即此前提到的10月下旬我從上海返回東京時,日本政府已經決定開戰。我離開陸軍被海軍徵用,作為報導班的一員從軍。
剛剛開戰我便接到正式的徵用令,因為我當時正是34歲,正在徵兵入伍的年齡範圍,也要去參軍。
因為我是非戰鬥人員,所以可能會被直接參加戰鬥的士兵們看做是自以為是的懶骨頭,但我認為其實這卻救了我。
我最初飛到西貢,從新加坡進入泰國後追隨陸軍南下,後乘坐木炭列車從曼谷進入馬來半島,然後途經新戈拉、哥達巴魯,到達檳島海軍基地。在這裡,我目睹了日軍在新加坡的失敗。
就這樣我直接參加了太平洋戰爭,直到昭和二十年(1945年)10月15日,日本政府決定解散參謀總部和海軍司令部時,我才正式退伍。 這天我被叫到司令部,長官交給我一個信封(其中裝有五百日圓)。當他對我說,到今天為止日本不再擁有軍隊時,我早已做好思想準備。
那天是10月里難得的晴天,化為灰燼的東京上空萬里無雲。
從這天起,我開始在東京化為廢墟的道路上散步,從丸內休閒區經過銀座到達淺草。
淺草也被徹底燒成了廢墟。不過,在雷門的遺蹟周圍已經出現了一些地攤,販賣著鍋、盆、餐具等保障人們最低生存限度的日用品。看到這些,我想何時才能恢復戰前的生活呢?我眼前擁擠的人群和那些在藍天下招呼客人的攤販,看起來都是無法形容的悲傷與無力。
戰場上的友人們都復員歸來。人們原以為死了的人突然歸來,原以為還活著的人卻早已死了。這就是戰爭,戰爭中的人生死沒有定數。
廣播中播放著日本國民其實是被大本營和軍部軍部:“軍部”一詞,當時軍國主義分子使用這一辭彙,主要是指軍令和軍政等國家軍事機關,後指以軍事機關為核心的軍事實體,不僅壟斷國家軍事(不許議會、政府等介入),而且在政治上與政府分庭抗禮的“某種特殊的政治勢力”。軍部包括陸軍省、海軍省、參謀本部、海軍軍令部以及關東軍和其他軍事機關。太平洋戰爭期間“軍部”是由“少壯派軍官”、“中堅軍官”等組成的一個集團,它依靠陸海軍或其總體的軍事力量,恣意操縱全部國政。巧妙地欺騙、蠱惑了的內容。可以說正是這些廣播,使我意識到自己還沒有完成自己的任務。
參戰的士兵從戰場上回到日本後,需要和所有的日本人民一樣面臨著戰爭給國家帶來的滿目瘡痍,需要重新在一片廢墟中重建家園。但是這場戰爭有更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這就是我動筆撰稿的一個理由。不用說大家也知道,分布在廣大戰場上戰鬥的人們,熟知各自戰場的實情。但這場戰爭因何而起?為什麼我們自己要陷入那樣的苦戰?為什麼日本會把戰爭帶到別的國家去?為什麼我們自身也受到了戰爭的幾近毀滅性的打擊呢?雖然以後會整理資料出版戰史,但作為一名小說作家,我卻想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戰爭的梗概記錄下來,這也是我作為小說作家從軍參加戰爭不可推卸的責任。
我這樣試著寫作,發現自己的作品極為貧瘠,也有很多事讓我有停止寫作的念頭。但我卻想,無論如何我都要把這場前所未有的悲劇的梗概和當時日本人的情感寫下來。雖然本作純屬拙劣之作,但是對於以後人們認識戰爭或有一些現實的意義。
昭和四十六年(1971年)9月29日 山岡莊八於空中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