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彼岸的日子》是2011年1月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袁春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平洋彼岸的日子
- 作者:袁春河
- 出版時間:2011年01月
- 出版社:中國文化出版社
- 類別:文學/作品集
- 定價:31 元
- 開本:787×1092mm1/1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靜靜地,靜靜地,帶著十二分的認真與虔誠,我選擇一些無人打攪的時候,一篇一篇、連續兩遍地品讀地品讀了春河先生的文集《太平洋彼岸的日子》。
無法抑制內心的喜悅與震撼。因為,這些散文與隨筆,或紀實,或議論,或抒情,較為完整地反映春河先生的寫作功力與藝術才華,其中的許多篇章,無疑是我喜歡乃至推崇的。
一
最先讀到的是三組國外紀行散文。應該說,這樣的散文並不好寫:“紀”得少了,無法敘述清楚當地的特色與歷史;“紀”得多了,容易成為流水賬;“思”得少了,文章沒有深度;“思”得多了,又不像是在紀游。我自己兩次出國,卻終未寫出一字,大抵就是因為以上原因。然而,春河先生把握住了這個“度”,訪德、訪美、訪俄印的三組散文,組組有特色,篇篇有亮點。訪德的一組,寫得較為平和與冷靜,基調以讚美為主,不僅介紹了德國各地的地理、歷史與文化,而且對德國人嚴謹、直率的個性與風格予以肯定和讚揚,這一點,僅僅通過標題就可以感受到,比如《埃爾富特冬天裡的春天》、《陽光燦爛的魏瑪古城》、《萊茵河畔美英芝》,又比如《冷峻率直的德國人》、《柏林大街上的祝願》等等。訪美的一組。寫作時便不再平靜,基調以批評為主,這是美利堅長期在國際舞台上耀武揚威、頤指氣使、粗暴干涉其他國家,引起作者極度厭惡的必然結果。在記敘訪美的十篇作品中,有八篇的標題可以直接反映坐著的情感。而訪問俄印的一組,則將這兩個中國的鄰國、世界的大國與中國進行對比,得出了改革開放好、社會主義好和我國人民生活好的結論。
不僅僅是主題方面的深刻與變化。在具體的寫作過程中,春河先生還將敘述、抒情、描寫、議論相結合,創造出許多絕美而獨特的句子。
……
二
在整個文集中,我最為喜愛和推崇的,乃是關於“發熱”的一組雜記。這組雜記共包括七篇,即《疑似發熱巡診》、《齋戒醫學新論》、《<傷寒論>通解》、《網路疼痛異說》、《腸胃生理性反叛》、《“清”、“濁”辯證法》和《後天的啟示》。我之所以喜愛並推崇它們,原因至少有三:一是思想之深刻,二是觀察之細緻與體驗之獨到,三是語言之純熟。
就思想而言,這七篇作品蘊含的決不是普通的思想,而是超常的思想與智慧,是作者深入思考結出的碩果。這些思考,有些是關於健康的,有些是關於人生的,有些是關於世界的,它們既具有創造性,又具有深刻性。比如:“人這個活體,有許多奧秘遠未被認識發現。健康狀態下肢體發達靈動,思維適當活躍與肢體活躍統一達到一個總體水平,並維持某種平衡。同樣,在疾病纏身,特別是在嚴重疾病狀態下,肢體活動受到阻礙,器官功能發揮作用滯後,思維便會百倍活躍,百倍加速運轉,靠全力釋放巨大能量來彌補和維持總體生命的正常存活水平。而且在這種狀態下,人有時會表現出"半人半仙"的狀態,常常能出大智慧、大思想、大方略。”(《網路疼痛異說》)。
就體驗與觀察而言,作者肯定有過一段身臥病榻的經歷,因而續寫出來的體驗才會如此真實而獨到。那些淋漓的大汗、奇異的感覺、詭異的夢境,非真切體驗則無以描述。而觀察作為人們認識生活和從事寫作的基礎,既要抓住事物的特徵,又要有所發現。
至於語言之純熟,七篇雜記篇篇均可說明問題。客觀地說,要把這些所謂的“胡言亂語”,把這些更像小說的內容,敘述到目前這樣的程度,是相當不易的。
……
三
接下來要談到的,是幾篇關於思想與胸懷的理論性文章。這些文章大部分結合了作者的工作實際,進行了深入思考,既有事例,又有高度。文集的第六大部分,收錄了作者三十多歲時所寫的若干短小詩文。這些詩文與前面提到的國外紀行、“發熱”雜記和理論性文章相比,寫作時間的間隔當在十年以上,風格也迥然不同,記錄的只是一時的心情,我自己比較喜歡其中《寧靜以致遠》、《露的三部曲》和《寫在臨別的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