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中部多金屬結核和沉積物地球化學研究

《太平洋中部多金屬結核和沉積物地球化學研究》是由地礦部礦床所擔任主要完成單位,郭世勤、吳必豪、盧海龍、孫文泓、李松筠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平洋中部多金屬結核和沉積物地球化學研究
  • 主要完成單位:地礦部礦床所
  • 主要完成人:郭世勤、吳必豪、盧海龍、孫文泓、李松筠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19950043
  • 獎種:科技
  • 獲獎證書編號:KJ-95-2-5
項目摘要
該成果研究了不同地區、不同地形單元、不同時代沉積物、不同形態類型結核的礦物組成和化學成分,探討了南極底流和地形對結核形成的影響,提出地理環境和形成時代則是影響沉積物中常量和微量元素變化的重要因素,特別是根據乳濁層對結核成因、形態、礦物組成化學成分的影響首次建立了乳濁層成核模式。 首次將稀土元素地球化學及Sr、Pb同位素地球化學和結核中C、O、H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引入大洋結核研究,並引入數理統計方法進行數據分析和整理,從微觀上加深了結核物源和形成環境的認識。確定了參與結核形成主要為化學沉積,其元素為活潑或較活潑的元素且主要來自海水,有機絡合物和離子吸咐是元素遷移沉積的主要形式。結核的生長機制是吸附作用,結核中特別富集稀土,而大結核、微結核、沉積物對REE富集能力不同,也受乳化還原條件和Fe質含量的影響,並指出了REE綜合利用的可能性,結核和沉積物的三價稀土分布模式與海水模式相同。Th/U、Sr、Pb、H、O等同位素比值表明結核和沉積物中大部分物質來自陸源,少許與海底火山和熱液作用有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