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太平岩溶洞(太平岩溶洞)

興國太平岩溶洞

太平岩溶洞一般指本詞條

太平岩溶洞位於興國縣梅窖鎮,屬迷宮式中型石灰岩溶洞,長約2000米,總面積在一萬平方米以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興國太平岩溶洞
  • 地理位置:興國縣梅窖鎮
  • 占地面積:一萬平方米
  • :2000米
地理位置,溶洞結構,溶洞簡介,太平岩的故事,

地理位置

太平岩溶洞位於興國縣梅窖鎮,距319國道僅200餘米。其洞口至今仍有古代砌壘的塹牆,可以說明它是一處軍事要隘,要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的岳飛元帥。宋紹興三年,岳飛收洞寇功成,後以其地界寧都、興國三邑之沖,因置寨於此。宋紹興三年為公元1134年,故岳飛設隘於此距今達868年。興國史上的七次大戰,在洞內就發生過兩次。清順治年間,農民先後起義抗軍,均敗兵於此,死傷數千人,因人們不願意再看到戰爭,梅窖洞遂名曰“太平岩”。太平岩屬迷宮式中型石灰岩溶洞,總面積在一萬平方米以上,岩內洞穴巨大、結構複雜,已探明的有三層以上,上層乾燥,中層潮濕,下層有多處地下河,幾十個岔道縱橫交錯,深不可測,30多個洞穴中,大的有數百平方米,小的才幾平方米;洞內遷迥曲折,縱橫交錯,猶如迷宮;岩內鐘乳石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佛像、人物,惟妙惟肖的石蓮、石榕、石桃,海市唇樓般空中塔群,遷回曲折的“萬里長城”以及神態活潑的石猴群,恬靜的梅花鹿,笨拙的企鵝、兇猛的禿鷹莫不形態生動,飛翠流丹,在燈光下變幻著令人目眩的五光十色,令人嘆為觀止。

溶洞結構

興國的溶洞地質遺蹟,主要分布在梅窖鎮的三僚、梅窖、寨洞等村,形成一個寬約二公里,長約8公里的溶岩地質帶,帶上有太平岩、蜂岩、觀音岩、吸石寨等20多處深洞。梅窖溶洞的地質生成屬上古生界石炭系,3.5億年前開始形成,岩性是石灰岩,岩層厚度125米左右,這種岩層在興國縣約6.43平方公里,占全縣面積0.2%,只有在梅窖鎮一帶分布,長約15公里,寬約1公里。溶岩地帶有豐富的地下水,三僚村的觀音岩、寨腦村的出水岩均有泉水湧出,太平岩內亦有泉水涌流。梅窖鎮內大小溶洞約有20個,這些溶洞都是在地質發生重大變化後,地下水改變流向,經地下水長期侵蝕而逐步形成巨大空洞。

溶洞簡介

梅窖鎮太平岩溶洞屬迷宮式中型石灰岩溶洞,長約2000米,總面積在一萬平方米以上。
岩內洞穴巨大,結構複雜,已探明的有3層以上,上層乾燥,中層潮濕,下層有多處地下暗河,幾十個岔道縱橫交錯,深不可測。岩內洞穴大約有30多個,大的有數百平方米,小的才幾平方米。
岩洞深邃幽妙,險奇莫測,岩內石筍林立,鐘乳琉璃,千姿百態,氣象萬千。洞中乳石形成的花草樹木,鳥獸蟲魚,形象逼真;田園屋舍,溝渠道路,井然有序,長廊狹巷、大廳、高樓、時隱時觀;小溪、飛瀑、深澗、湧泉時有時無,令人嘆為觀止。
岩內蜿蜒曲折,雜陳交錯,奇景迭出:情人洞僻靜幽深,情人龜忘情熱吻;花果山猴群神態活潑,水簾洞雨柱高懸歡笑;雄鷹展翅氣勢磅礴,雄獅威武仰天大吼;石榕惟妙惟肖,石桃形態各異:“萬里長城”迂迴曲折,空中塔群青雲矗立;恬靜的梅花鹿迎客來,笨拙的企鵝惹人笑,兇猛的蒼鷹讓人壯志凌雲……
尤為奇特的是一座“觀世音菩薩”:一朵盛開的“蓮花”中心端坐著“觀世音菩薩”,慈眉善目,手執蓮花,體態輕盈,身邊童子笑臉簇擁逗趣,左右護衛兵器威嚴侍立。人物形象各具情態,栩栩如生,使人不由得驚嘆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岩洞盡頭,是一條淙淙流淌的溪流,既看不到頭,也望不到尾,深不可測,河的源頭在哪?出口是何處?至今依然是個謎!據說有人做過試驗,在溪水中放一把谷糠,任其順水漂流,溪的出口處竟然在寧都的賴村。賴村是不是其唯一出口,不得而知。
太平岩得名還有一番來歷:宋高宗紹興四年(1134),岳飛收洞寇功成,見該地處寧都、於都、興國三邑要衝,遂砌土壘牆,置寨成關。自此以後,此地遂成軍事要隘。興國歷史上的七次大戰,發生在這個岩洞裡的就有兩次。尤其是清順治元年(1644),當地菸民因不堪朝廷煙稅之重,在肖國忠等人的率領下揭竿而起,兵敗後躲進太平岩。清兵隨後封鎖洞口,以柴煙燻洞七日七夜。據說肖國忠等人並未被煙燻死,待清兵走後,他們便將財物藏在洞內,並在洞口鐫刻了一百個“蝌蚪文”之後,便遠走他鄉,銷聲匿跡。傳說誰要能全部念出這些字,洞門便會應聲而開,那些金銀財寶自然就是他的了,可惜至今無人識得這些“天書”。
傳說固然誘人,已是無從考證,但當地人因深受戰爭之苦,不願再看到戰爭,卻是事實,於是就把這個洞改為“太平岩”,沿用至今,表達了當地民眾祈求和平的心愿。

太平岩的故事

很小的時候,說聽老人們講過一個古老的故事。在江西興國縣城東的梅窖鎮,有一個太平岩洞,溶洞裡埋藏著無數金銀財寶。溶洞口是一座巨大的石壁作洞門,石壁上刻有一百個“天書”,誰要能全部念出這些字,洞門便會應聲而開,那些金銀財寶自然就是他的。否則,沒有任何力量能打開洞門獲得財寶。有位古人認出了九十九個字,洞門微微張開了一點點,露出了黃澄澄的金子,他伸手往裡一抓,居然在山門重合之前,抓出了一把,可惜,抓出的金銀,剛好醫治他那隻被石門壓傷的手。
神奇的故事強烈地吸引著我,總想去梅窖看看那個神奇的大溶洞,但一直未能如願。直到前些時候,村里一位飄落台灣五十多年的老人轉道香港回來尋根,才忙裡偷閒,陪這位嘉明爺爺踏進那個神秘的溶洞。
梅窖,距興國縣城65公里。我們取道319國道,2個小時後便進入了梅窖鎮。
棄車步行二里許,便到了溶洞前。嚮導一路上向我們介紹說,這個洞原來叫“梅窖洞”,興國縣歷史上的七次大戰,發生在這個岩洞裡的就有兩次。因當地人深受戰爭之苦,不願再看到戰爭,就把這個洞改為“太平岩”。嘉明爺爺仔細聽著嚮導的講解,末了,抽口煙,深吸口氣,說:“是該叫太平岩才好!”
太平岩洞口被一根兩人才能合抱的“擎天柱”一分為二。洞內深邃漆黑,不見一絲亮光。我們只好舉著火把,小心翼翼地踏進這深深幽幽的地下迷宮。
高約數丈、寬可容數百人的大岩洞裡,石筍林立,石乳低垂,怪石嶙峋,千姿百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這些鐘乳石雕琢成了一個奇異的世界:這裡有恬靜的梅花鹿,有笨拙的企鵝,有兇猛的禿鷹,有駿馬在奔騰……造型栩栩如生,令人目不暇接。嘉明爺爺一邊不住地稱讚大自然的神奇,一邊舉起相機,一個勁地撳快門。閃光燈在洞內不停地閃,那些奇異景物,好像都活了似的,在一動一動的。
順著蜿蜒的山洞,我們進入了另一個岩洞。這個洞宛然是個幽靜的田園農舍,石床、石凳、石桌、石碗一應俱全。大家圍著石桌坐下來,我不由得又想起兒時聽的那個故事來。這個洞內果真有寶藏?“那是個傳說。”嚮導笑著說。“也許跟這個歷史故事有關”。在距今三百多年前,這裡的人種煙,為興國首富之地。清順治元年,菸民因不堪清廷煙稅之重,在首領肖國忠等人的率領下揭竿而起,結果敗進太平岩。清兵隨後趕至,封鎖洞口,以柴焚煙燻洞七日七夜。傳說肖國忠等人並未被煙燻死,待清兵走後,他們將財物藏在洞內,並在洞口鐫刻了一百個“蝌蚪文”後,便遠走他鄉,銷聲匿跡了。“那些字還在嗎?”“早就毀啦!”嚮導說。“唉!”嘉明爺爺發出一聲深深的嘆息。我忽然發現,嘉明爺爺變得沉默起來了。這位飽經滄桑、年近80歲的老人,一邊用手輕輕地撫摸著桌面,一邊用略已變異的鄉音輕輕吟喔:“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遺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這是李白的一首《關山月》,嘉明爺爺吟得蒼涼嘶啞,而且把李白詩中的“戍客”改成了“遺客”!一字之改,道出了老人心中無限的辛酸。
“爺爺,我們再走走吧。”我深吸口氣,扶起老人。“好呀,‘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要不,我這把老骨頭恐怕真要埋在異鄉了。”老人深深地吐了口氣,滿是皺紋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當我們走出太平岩的時候,夕陽正站在西山頭,將最後一片光芒灑向這片神奇的山巒。我和嘉明爺爺不約而同地回首洞口。在夕陽金輝的照耀下,太平岩越發顯得神秘。我想,如果那些傳說中的字沒有毀去,我和嘉明爺爺或許能認些出來。當然,我們不是希圖財寶,而是比財寶更珍貴的東西———太平!但願,我們能永遠擁有了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