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學廣場
- 標誌性建築:太學石碑,文史柱,連廊
- 廣場地址:洛陽理工學院開元校區
- 廣場寓意:承古代太學之餘續
廣場碑記,廣場簡介,
廣場碑記
“東漢太學乃中國大學之肇始。洛陽大學承古代太學之餘續,獲專權摹刻稀世文物辟雍碑一通。2003年1月立碑於大明橋西端,同時築高壇、設連廊、樹文史柱,闢為廣場。辟雍碑俗稱太學碑,故名太學廣場。”——太學廣場碑記。
廣場簡介
洛陽理工學院的標誌應該說是開元校區的太學廣場了。步入開元校區的太學廣場,悠久歷史感油然而生。它既象徵著學校的歷史,也代表這一種精神,一種堅持。
太學廣場,2003年1月,在洛陽理工學院開元校區中心區闢地10餘畝,築設連廊,豎文史碑,闢為廣場。在廣場上的眾多景觀中,辟雍碑最為引人注目,辟雍碑俗稱太學碑,因此,廣場取名太學廣場。中國古代教育多是設壇臨教。廣場正中的高壇正是秉承此意。高壇起地五層,由方圓兩種圖形構成。“5”含有東西南北中之意,方圓乃指天方地圓,希望天下英才共集此處。壇上羅列綠樹,取意“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整個廣場東西長約60米,南北寬約55米,面積近4000平方米,鋪地材料採用分色仿天然石材廣場磚,紀念台外圍採用花崗岩裝飾,明儒生平碑採用黑色花崗岩鑲嵌。
洛陽理工學院的這座太學石碑,系經特許臨摹稀世文物辟雍碑原碑而成,其刻工細緻,飛動靈活。
太學是中國古代的大學,太學之名始於西周。漢代始設於京師。漢武帝時,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願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的建議。太學,始創於西漢武帝時期,鼎盛於東漢。其後,經曹魏、西晉,洛陽太學至北朝末衰落,歷時六、七百年,最興盛時學員曾達三萬人,是屹立在世界東方的第一所國立中央大學,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堪稱我國教育史上的奇葩。
緩步向廣場內走去,眼前方形的青石板上,刻著簡潔卻意義深遠的太學廣場碑記,上面記錄著太學的歷史,太學廣場的簡介及名字的由來。
沿著緩緩的台階舉目而視,巍巍太學碑佇立於此,雋永的隸書訴說著歷史的滄桑。《禮記·王制》有云:“王子命之教,然後為學。國小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頖宮。”辟雍,即西周的太學。辟雍碑俗稱太學碑。碑額題“大晉龍興皇帝三臨辟雍皇太子又再蒞之盛德隆熙之頌”23字,碑首兩側刻有浮雕蟠龍圖案。碑文記載了晉武帝司馬炎及皇太子司馬衷親臨辟雍視察的事跡,碑陰刻有行政學官太常、散騎,教職人員博士、助教、主事、司成,以及學員的郡籍、姓名等,多達四百餘人。
走過太學碑,繼續向前,走下台階,南北方向共16塊石碑依次排開。兩側12塊上刻著東漢經師、名臣、魏晉名士,賈達、許慎、鄭玄、杜預、何晏等人的傳記。中間4塊記錄著洛陽理工學院的歷史。巍巍太學數百年雄踞洛陽,自東漢以來,儒學在洛陽得以發揚光大,大師輩出。洛陽“自宋以前隨時建學”,致使洛陽可與孔子設教的洙泗並稱,並有西鄒魯之譽。尤至宋代,著名理學家創始人“二程”(程頤、程顥)夫子即出自洛陽。太學廣場後的石碑,表現出了太學對洛陽影響之深遠,將洛陽理工學院的歷史與太學的歷史融為一體。
太學廣場的東側是藤蔓覆蓋的走廊。藤蔓鋪就的綠蔭下,幾縷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落下來。輕風習習,天高雲淡,誰還願虛度這大好光陰?
太學廣場以古太學為基石,兩千多年的煙雨流淌,留存了多少人文精粹與封藏的翰墨珍寶。再次站立在太學廣場之前,讓人仿佛感受到了那吹徹天際的古韻漢風,青石的石階上,正重現一場禮樂宴飲,輕歌曼舞的大漢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