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境域
湖北省太子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鄂中江漢平原與大洪山余脈交匯處,
京山市南部,與省會武漢市及周邊中型城市相距均在200公里左右半徑範圍內。
湖北省太子山國家森林公園下轄四個林場、林科所、醫院、學校等15個事業單位和製藥廠、木業公司、機械廠、旅遊開發公司、苗木花卉公司等5個企業單位,總面積793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80.4%。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湖北省太子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貌為低山丘陵區,與省會武漢市及周邊中型城市相距均在200公里左右半徑範圍內,形成了一條都市、平原、丘陵到山地的景觀鏈條。太子山土壤呈酸性,境內土壤主要為:黃褐土、黃棕壤、山地黃棕壤、黃褐色石灰土,其中分布面職最大的是黃棕壤和黃褐色石灰土,主要礦質養分、有機質狀況總體良好。
湖北省太子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貌形態分為岩溶低山區,低山區,低山丘陵區和崗地等四類,是大洪山余脈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地理位置特殊,有明顯的喀斯特地貌,海拔在40-467米之間,水系多呈東北向西南流向。
氣候特點
湖北省太子山國家森林公園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4℃,由於
森林覆蓋率高,氣候溫暖濕潤,一年四季分明,年均降雨量1094.8毫米,無霜期240天左右,春雨、梅雨、颱風雨為主,七、八月間有伏旱。其氣候特徵: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氣溫適中。
資源情況
植物資源
截至2009年,湖北省太子山國家森林公園分布著地球上僅能在此成片生長的國家級—保護植物對節白臘在內的常綠或落葉針葉林、闊葉林、林下植被等138科、204屬近400種。既有禿杉、鵝掌楸、杜仲、厚朴、楠木、刺楸等國家級保護植物,還有第三紀殘留的植物銀杏、水杉等,國外引種的火炬松、濕地松、池杉、墨羽杉生長良好,近萬畝綠化苗木基地種植喬木、灌木、花卉等苗木品種100多個,有
冷杉、雲杉、落葉松、
油松、
樺、
椴木等喬木樹種10多種,灌木樹種、草本植物740多種。
動物資源
截至2009年,湖北省太子山國家森林公園有獸類、鳥類、禽類、魚類、昆蟲動物200多種,並有白鷺等國家、省級保護動物十多種。
水資源
截至2009年,湖北省太子山國家森林公園湖北太子山國家森林公園有大小河流16條,年流量7.1億立方米。
主要景點
王莽溶洞
相傳宋棚橫山中有72洞,王莽洞是其中之一,該洞口是一垂直深達18米,寬約40-60厘米,長約5米的溶洞裂口,拾級而下,大小鐘乳石奇形怪狀。相傳為王莽龜息待機時藏軍晌之處。
纂峰寺遺址
離王莽洞口東南坡約100米處,有一露天洞庭,南入北出,可容百人宴席,傳說是王莽議事廳。南口有一寺廟遺址,相傳王莽新政後,地方官員百姓為紀念他,特將其避難處,建一寺廟,取名為纂峰寺。當年香火很旺,後毀於多次戰火,遺蹟猶存,恢復價值較高。
蝴蝶鏡潭
位於王莽洞西南邊,與王莽洞地下河相通,四季不乾洄。春夏秋時節,潭周圍彩蝶飛舞,碧藍的潭水與五顏六色的蝴蝶形成一大奇景。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2000年,開始建園。
2000年,成立了旅遊開發管理中心。
2003年,擴建太子山賓館。
2004年,太子賓館被評定為二星級賓館。
2007年,開發太子山狩獵場。
2010年,建立太子山狩獵場。
2011年11月,省委決定公園內建設“湖北文化交流創作基地”。
2012年,成立“湖北太子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2013年,太子山國際狩獵場開始試營。
品牌建設
2001年,成為省級森林公園。
2002年12月,被評定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2005年,公園內王莽洞風景區被評為AA級景區。
2008年4月,公園內明顯陵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AAAA級旅遊景區。
2011年,被授予“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
歷史人文
湖北省太子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歷史文化一直處在新石器朝代到現代文明的發展中心,有中國長江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著名的"屈家文化"遺址,還有綠林赤眉起義發源地和封建帝王將相的策封地,內還有西漢五葬藏金、曹操兵敗赤壁,敗走太子山時的“丟石點兵堆”、“跑馬場”、“哭子嶺”、被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明朝黎侍郎墓群;京山古八景的“仙女雲”之地的仙女洞、仙女泉、牛女泉、筘頭與石龍,春秋時期孔子藏周遊列國至此,中途休息的地方“聖人嶺”鄭坂橋墩辦案地;伍子胥伐楚,五場惡戰而勝的雁門關;紅軍與國民黨軍在瓦廟集戰鬥遺址等眾多傳說和歷史文化遺產。
交通線路
交通
1、汽車:
(1)西距荊州、荊門120公里,東距省會武漢180公里,北至襄陽230公里。
(2)杭蘭高速、隨岳高速。
2、火車:距長江埠荊門鐵路40公里,漢丹鐵路115公里,焦枝鐵路110公里。
線路
一日游:遊覽王莽洞景區:探險王莽洞、藏佛洞、石倉雨林。
兩日游:第一天遊覽王莽洞景區、蝴蝶鏡潭,第二天遊覽纂峰寺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