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景區簡介,歷史記載,地圖信息,
景區簡介
酉陽縣城北桃花源景區的大酉洞,是進景區的入口。洞口高三四十米,寬二三十米,長一百八十餘米。洞尾左側高處的崖石上,刻有清代酉陽知州羅升梧手書的“太古藏書”四個斗大的楷體字,字字遒勁有力。
沿洞左壁的登山棧道,便可以進入洞頂石窟。離地10餘米處的棧道上,設門一道,門樑上書橫批為“太古藏書”,兩邊有題為“陶翁傳記成玄景;秦儒藏書隱洞天”的對聯一副。門外側建有吊腳式的青瓦小木屋一間。
沿棧道扶崖壁拾級曲折而上,越過百多步梯級,便攀上一個天然溶洞式的石窟。石窟下方呈三角形,外低內高。石窟上為方穹頂,延伸出部分大酉洞洞頂一部。石窟周邊修有遊人通行的護欄小道,凹凸的周壁、穹頂上書有諸如“禮”、“易”及“太極圖”之類的題刻。還有因常年的滴水而形成的形態逼真的石鐘乳,或立於石窟下方中間處,或懸掛在穹頂上。立於石窟外側欄桿處,向下俯瞰大酉洞洞底,讓人生畏,平視前方,透過大酉洞口,便將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山水田園、阡陌交通的景觀收入眼帘。
歷史記載
石窟右壁上有兩則題刻,其一為《石窟藏書》說。《酉陽直隸州總志》記載:“有秦人,負書笈,輾轉來酉”。據考證,此景為“太古藏書”之原址。
其二為《石室藏書》說。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結束了群雄割據的戰國時代,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王朝。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進諫,焚燒除秦國歷史、醫藥、占卜、種樹等以外的所有書籍,坑殺反對秦統治的儒生,以加強秦國的專制統治,史稱“焚書坑儒”。相傳,時有鹹陽儒生數人,相約遠逃蠻荒,離鹹陽、經漢中、出劍門,循嘉陵江、長江、烏江,沿枳城(今涪陵)、龔灘,負笈來此絕境,將商周經典古籍藏於洞中石室。
對於酉陽“石窟藏書”之說,也有桃源內刻的清乾隆名人、酉陽直隸州知州章愷題《詠大酉洞》詩做記敘。章愷在詩中說:“荊州記載豈荒唐?古洞探奇事渺茫!千卷遺書秦火後,幾人負笈酉山陽。溪巒晝暝寒雲合,魑魅春深白日藏。自古名山多典故,誰知林壑亦滄桑。”
昔日秦王朝時期的焚書坑儒事件,已隨時光流逝了二千多年。而今對於酉陽“石窟藏書”一事,無論是史實,還是民間傳說。我們至少可以認為,千百年來人們保護珍貴經典古籍的強烈願望,和對傳統文化傳承所作出的艱苦努力,其精神是值得傳承與發揚的。
地圖信息
地址: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桃花源路232號中國酉陽桃花源景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