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心公園管理所始建於一九八五年三月,隸屬太原市園林局差額補貼事業單位,地處迎澤大橋東端。管轄市內珠林園、墨藝苑、青年園、濱秀園、桃園、新建路、南沙河七個公園以及位於省政府對面的鼓樓廣場和位於尖草坪區的崛?山風景旅遊區。市內各公園占地總面積為86042平方米(129畝),崛?山占地面積1865畝。
近年來,我所始終本著打造我市乃至全省的園林精品公園的思想。以園林局提出的創“星級公園”的標準要求,加強管理,加大投入,逐年營造出風格迥異的園林精品公園。
地址:太原市迎澤大街398號
電話:0351---4042107 郵編:03000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原街心公園
- 總面積為:86042平方米
- 山占地面積:1865畝
- 詞性:名詞
墨 藝 苑,珠 林 園,鼓 樓 廣 場,青 年 園,濱 秀 苑,桃 園,崛 山 風 景 區,南 沙 河 公 園,新 建 路 公 園,
墨 藝 苑
墨藝苑位於迎澤大橋東端北側,始建於1986年7月,1987年9月30日正式向遊人開放。總面積約13786平方米(21畝),共有樹木2萬餘株,100多個品種。苑內翰墨飄香,崇台延閣,假山水榭,詩詞碑文,內容豐富,古樸典雅。
進入南入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苑中心歇山頂式的仿明清建築思靜殿,斗拱飛檐,漆彩繪飾。左與鏤窗廂房相接,右與曲折遊廊合扣。廊內陳列著詩詞書法字碑二十二塊。殿正前方是多功能圓形水台,既可賞魚,又可觀泉。靜時自由自在的魚成群結伴蕩漾其中,動時跑泉、霧泉、湧泉爭相跳躍,動感十足。殿前左側是寓意“洗筆”的硯池,一潭清流,內置拱形交叉及蓮花式組合噴泉。池畔嶙峋怪石疊起,上落繪意亭,並有名家王朝瑞題“東風小助臨池興,間送呢喃出畫梁”的詩句,亭中環視,公園東部景致盡收眼底。登此清涼之處,揮毫潑墨之意油然而生。殿後是另一番境界,牡丹、芍藥等花卉或開或合,曲徑通幽,斗折蛇行,體現出“庭院深深深幾許”的園林意境。其間土丘積起,取意“筆冢”,寄寓了“書家無奧妙,功到自然成”的道理。冢上或巨石盤踞,或秀石高聳,或突兀或溝壑;皺透齊畢,虛實兼生;匠心獨運,巧奪天工。石間小道左旋右曲,迤邐相續,穿石過洞,變幻無窮,一絲涼意悄然襲來,從石縫中湧出股股清泉,沿著石壁滑落下來。石上翼然小亭,名月山亭,亭柱上掛有名家所題詩句:“一窗風月王維,四壁雲山杜甫詩”,與繪意亭一前一後,遙相呼應。
古建築群外圍的環形甬道與綠色植物,使古樸清雅的境界在自然中延伸。眠石、臥石散落點綴於草木之間,玲瓏剔透,薈萃了書畫家的典故趣聞。
近幾年,公園在種植以北方鄉土樹種為主的前提下,大膽實踐,逐步引進一些南方樹木、花卉品種,營造出“不是江南勝似江南”的北方公園景致,尤其在管理過程中推陳出新,以“星級公園”的要求為標準,處處體現“精品”意識。如今整個公園植物品種豐富,生長茂盛。灌芳幽香,喬秀繁陰,風霜雨露,四時不同,成為廣大書畫愛好者采景寫生、切磋創作的理想園地。
珠 林 園
珠林園位於迎澤大橋東端南側,始建於1983年,1985年國慶節正式向遊人開放。公園共有樹木3萬餘株,80多個品種,占地1830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占24%,呈南北長方形,外緊內闊,富有濃郁的民族風格,是一座古典秀逸與現代華美相結合的新型公園。
珠林園採用自然式布局,分為南北兩區。北區是由門庭、雕塑院、水景院、盆景花卉院相連而成的一組建築群。初入北門,是由漏窗牆圍合而成的小庭,正面牆上鑲嵌著山石瀑水造型,折皺外形,如同小溪潺潺的清幽山谷。門庭東西壁上各有一個海棠圓門。東門之內是長廊環繞的雕塑院,內有山西現代作家、山藥蛋派始祖趙樹理的漢白玉塑像。清雅小院、深思中的雕塑,使人肅然起敬,引發對作家藝術成就與純樸文風的緬懷。沿長廊往南,穿一小門,進入水景院,院中山石、噴泉、流水交相呼應,卵石鑲嵌,池水汩汩環繞,一個醉人的境界。院南半橢圓形的仿古建築是陳列室,門上鑲有木刻對聯:“滿園琳琅欣共賞;連篇珠玉喜紛呈”,橫聯“綠珠碧玉”,概括出了水景小院的特色。門庭西側的海棠門內,是藤蘿花架構築的盆景花卉院,院內圓形、錐形、多邊形等形態各異的花壇中綻放著斑斕的花卉,明朗而熱烈。三個小院各具特色,由長廊花架連通。長廊上的門豐富多變:瓶形門、腰鼓門、月亮門不一而足。這組建築群採用橫折造型,連環往復。借景入園、奧妙無窮的古典中式園林結構特點盡含其中。
水景院南門之外,豁然開朗。正中一座蘑菇形的淋水塔,水滴下落,聚入塔底小池。池畔是山石相壘,成丘陵狀,青松、翠柏、雲杉及各種落葉喬木錯落其上。
小丘之南是公園的南區,綠地內甬道穿行,悠長曲折,高低錯落。道旁種植各類樹木,春夏時節,桃杏之花競放,鶯飛蝶舞於其間;月季、牡丹、芍藥次開,丹點如砂、濃烈鮮艷、雨潤風姿嬌。茵茵草坪,間以青松綠柳,清新幽雅、參差披拂,間或幾聲候鳥吟唱,“雖為人造,宛若天成”。
公園最南部是總面積約2500平方米的屋頂綠化,由南至北層層推進、步步登高、色彩不斷變化,舉目望去,高低錯落、面寬色廣,給人一種舒適、豁然開朗的感覺。
鼓 樓 廣 場
鼓樓廣場位於省政府對面,占地約1.2萬平方米, 2001年8月正式建成向遊人開放。廣場中央為硬化區,開闊舒展,莊重美觀,供國旗升降、民眾集會等大型活動使用;兩側為綠化區,草綠花紅,小道縱橫,是娛樂、健身、賞景、休閒的多功能場所。廣場內分布著“三晉文哲壁”、 “三賢石塑”、 “詩文刻石”、“太極造型”、“旱地轉流水噴泉”等多處人文及自然景觀。
“三晉文哲壁”正面雕有“地靈圖”,左呂梁右太行、汾河之水流貫其中,濃縮了山西境內的秀麗山川和豐富的自然資源;背面的“人傑圖”刻有九位三晉先賢的雕像及生平簡介:先秦音樂家師曠、漢代女詩人斑婕妤、三國地理學家裴秀、初唐詩人王勃、中唐文學家柳宗元、宋代史學家司馬光、金代詩人元好問、元末小說家羅貫中、清初思想家傅山,集中展示了山西優秀文化與歷史名人風采。
“三賢石塑”分別為捻須沉思的東周趙國思想家荀況、抱卷遠眺的唐代詩人白居易、記錄民情的現代作家趙樹理,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透射出人物思想光輝與文化氣質。“詩文刻石”散布於場內草坪各處,五篇古代優秀作品鑲嵌其上:白居易的《草》、柳宗元的《小石潭記》、王勃的《澗底寒松賦》、《三國演義》卷首引的《臨江仙》、元好問的《中呂.喜春來》。大多是三晉文學家的傳世名作,婦孺皆知,耳熟能詳。“太極造型”位於西北角,攀龍五行石柱鼎立於陰陽太極圖上,凝聚了道家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樸素辨證思想和我國傳統文化精髓。“旱地轉流水噴泉”造型新穎,青蓮出水、眾星拱月、青天一柱、珠落玉盤、雲捲雲舒、瀑水連環等十種水花圖案交替噴放,美不勝收。夜幕降臨,燈光閃爍之處五色噴泉流光溢彩,照壁刻石,熠熠生輝。鼓樓廣場既注重文化品位與人文氣息,又力求水綠相伴,回歸自然,使遊人賞心悅目的同時,得到了精神上的滋養,堪稱省城又一顆耀眼的明珠。
青 年 園
青年園位於迎澤大橋西北端,青年園始建於1986年,1987年7月30日開放。總面積約22000平方米,是迎澤橋頭又一座主題公園。
全園採用中心對稱式布局,立意於象徵青年人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園門處高5米的兩根立柱拔地而起,上方向內彎曲,如馬蹄拱狀。接口處留有空隙,形成對壘之勢,強烈的對比效果寄寓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而兩側低矮的門屋又使這種緊張氣勢得以緩和。青年人追求崇高,熱衷競技角逐的稟性特徵蘊含在這一對挺拔、秀美的鋼石建築之中。園門之內,下三層石階,是一個小型廣場,方圓約一射之地。從此處回望園門,更顯得雄偉、壯觀。園中心橢圓形噴泉與小廣場正門同處一條軸線,磚石砌就,形成一個較廣闊的空間,站立於任意角度,都能體會到心胸開闊的舒暢。鋼質雕塑穩落於噴泉池中。螺旋造型圍繞兩根中軸盤曲向上,猶如管弦樂中音符跳動的軌跡,寓升騰之意。池的外形如盛開鮮花的花瓣,充滿鬱勃生機。噴泉開放,飛水四射,更使人怦然心動,熱血沸騰。
園西部,巾幗英雄、青年人的楷模——劉胡蘭烈士的半身像巍然屹立。女英雄目光炯炯,神情剛毅,“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青天”,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青年意氣奮發,報效國家。園東部設有中日友好紀念基地,內種櫻花樹,花香四溢,蜂蝶群舞,一派東瀛風情。園內綠地分布均勻,種植樹木46個余種。這裡古木參天,松柳林立。清風徐來,松濤陣陣;月季、串紅、丁香密植。朝陽下,鮮花爛漫;夕陽里,紅色似火,洋溢著熱烈奔放的青春氣息。目前已成為青年及學生聚會、宣誓以及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活動場所。
濱 秀 苑
濱秀苑位於迎澤大橋西端南側、汾水之濱,總面積60畝。全園採用空間下降方式,低於路面2米,因此,駐足橋畔,園內景致盡收眼底。
這是一座幾乎無建築物烘托的自然造景型全開放式的遊園。沒有圍欄與園門,只有左側的青松將遊園與繁華街道隔開,形成了一個鬧市取靜的綠色小天地。整個園隨地勢賦形,平坦中見起伏,呈現出波浪狀環曲線條。大面積的草坪如同舒展的塞外草原,遊人不需遠離鬧市即可感受到大自然寧謐和諧的悠然情趣。草坪內塊塊圓石似連非連,組成一條曲折縈迂的小徑,將遊園分割為春園、夏園、秋園、冬園四個景區,營造出“蘭葉春葳蕤,桂花秋皎潔”的不同境界。芳春柔條,勁秋落葉,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或衰草淒淒、白雪罩松,四時風景殊然。
濱秀苑始建於1986年,1987年正式開放。1996年被洪水淹沒,幾乎成為廢墟。後來,經過幾年的恢復改造,特別是2002年大規模的重建,濱秀苑才再次呈現出獨具特色的旖麗風光。
桃 園
桃園,面積2497.5平方米,位於桃園北路與三巷交叉口,熱鬧非凡的居民區之間。
小園三面鐵藝圍欄環護,南側粉牆相隔,欄內牆下綠柳周垂。園門位於南北角,呈現桃形。門內迎面有黃石假山一座,高盈3米,塊狀疊砌,小巧玲瓏。假山之後,一溜單柱翹臂式花架,向北而西,延伸35米,架下條形坐凳相倚,是為休憩廊。園中心的六角攢尖垂花亭,雕甍繡檻,亭內外角分別垂有6小1大7隻紅桃。園東側安裝有健身器材、 滑梯、石桌、石椅等,廣聚遊人。
桃園小巧精緻,白欄、白蓮、白花架;赤山、赤石、赤路面,處處見“桃”,色彩豐富,別具特色。園內植物除體現主題的山桃、碧桃之外,有油松、側柏、雲杉、國槐、龍爪槐等樹木。
建於1983年的桃園,經歷了將近20年的風雨春秋,如今已成為附近居民戶外活動的首選之地。
崛 山 風 景 區
崛山風景區隸屬於太原市街心公園管理所,位於太原市西北24公里尖草坪區柴村街辦呼延村西,南北走向,海拔1400米左右。這裡氣候宜人、交通便利,山勢巍峨高聳、雄關險隘、松柏遍野,山中“崛?紅葉”、“西山疊翠”是古太原著名八景之二。此外還分布著如多福寺、鴛鴦柏、傅山讀書處、珍珠坡、三寶塔等聞名遐爾的歷史名勝與自然 景觀,是遊人觀光踏青、休閒旅遊的好去處。
崛?山自古樺柏成林,尤以秋色優美的“崛?紅葉”最為著名,居古晉陽八景之首。清道光《陽曲縣誌》載有“暮秋霜降,滿山紅葉盡成朱紫”之語。歷經街心公園管理所工作人員的不斷精心栽植養護,崛?紅葉比過去更具規模。在深秋季節,崛?山紅葉燦若落霞、霜葉似火、層林盡染,贏得“小香山”之美譽。
多福寺建在山頂小峪之中,極富古剎風趣。該寺始建於唐貞觀元年(公元786年),初名崛?教寺,後改今名。後唐莊宗父子曾到此禮佛焚香,盛況空前。宋末毀於兵火,明洪武年間重建。多福寺經歷幾代滄桑,至今猶存的山門、鐘樓、大雄寶殿、文殊閣、藏經樓、東西垛殿等以及殿內塑像、壁畫、均為明代遺物,有著極高的文物價值與觀賞價值。1994年重建了千佛殿,新塑像千餘尊,並恢復了東西配殿。
在多福寺藏經樓下豎石碑,上鐫“傅山讀書處”,是一間磚券窯洞。洞外壁有先生墨跡,東側即紅葉洞,都是先生著書行醫的地方,後人將他的著述匯集成冊,名曰《霜紅龕集》。松林中還有傅山隱居的“七松庵”。
在多福寺東南方有山岩,岩下即“珍珠坡”,原是僧人挑水和信士禮佛的岩石古道,現砌成340多級石磴,是遊人從山下登坡游山的最佳路線。在岩頂還建有六角七層的宋代三寶舍利塔,相傳為紀念宋代愛國僧人智遠和尚而建。站在塔基上東望,晉陽大地盡收眼底;西眺,古松蒼柏分列南北山坡,“南松北柏”成為崛?山奇觀之一。
崛?山風景區歷史、文化、自然景觀資源非常豐富,一直享有很高的聲譽。每年都吸引許多外地遊客慕名而來,登山旅遊,感受山西特有的歷史文化氣息與奇特的自然景觀。
南 沙 河 公 園
南沙河公園始建於一九九五年,位於老軍營小區北側,新建南路西側,全園面積4712.36平方米,植物有落葉喬木、灌木、常綠樹,種植布局合理,是一座小型的遊樂和觀賞的公園。
南沙河公園的建成,不僅能夠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質量,豐富園林景觀,而且對提供城市綠化覆蓋率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為附近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活動場所,得到了廣大居民的稱讚。
目前園內共有各種樹木281株,其中闊葉喬木56株、針葉喬木19株、花灌木206株。
新 建 路 公 園
新建路公園位於市政府對面的繁華鬧市,總面積達6293.7平方米。
公園內植物高低錯落,呈波浪造型,襯託了公園,也裝點了新建路。園中心一條帶狀的花崗岩石路自南向北蜿蜒,銜接著兩角的園門。臨近北門,一座直徑1.5米的圓形花壇當坐路中央,壇內葩吐丹沙,綠瘦紅肥。石路兩側彩磚鋪就了兩處略顯開闊的庭院,院內白楊綠柳間植,絲垂翠縷。樹蔭下,體育愛好者舞劍揮刀,彩衣風動,與鮮花倒柳一起構成了園內獨特的風景線。園西北角安裝有吊環、攀繩等多個種類的健身器材,吸引著不同年齡的遊人前來鍛鍊,日夕不輟。院內幾處怪石峭立,瘦硬尖削,外形有似野生動物,使公園又添幾分生氣。
公園建於1982年,2001年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硬化路面,調整綠化布局,從而為豐富廣大市民的業餘文化生活發揮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