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位於福建省永泰縣城峰鄉太原村元帥廟下。
石刻位於福建省永泰縣城峰鄉太原村元帥廟下。
石刻位於福建省永泰縣城峰鄉太原村元帥廟下。太原石刻位於福建省永泰縣城峰鄉太原村元帥廟下。唐太和中(828~835年)永泰縣令潘君任滿離職,因其為官清正,遺愛於民,士民餞行,留連累日。夫人王氏先已解舟泊於五里太原灘下,俟久...
龍山,位於太原市西南二十餘公里處,為呂梁山支脈,前連懸瓮山,西接天龍山。龍山是一處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渾然一體的風景名勝。自然風光旖旎,文物遺存豐富,擁有兩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山石窟和童子寺遺址。還有皇姑洞石窟、...
《三晉石刻大全:太原市杏花嶺區卷》是2011年三晉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魏民、劉澤民。內容簡介 歷史文化總是藉助不同的介質得以保存和傳承,如書籍紙張、口口相傳、石刻碑記等。石刻是鐫刻在石頭上的歷史,是研究社會經濟、政治、文化...
《三晉石刻大全:太原市尖草坪區卷》是2012年三晉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苗元隆、劉澤民。內容簡介 首次詳盡收錄了我區從唐、元、明、清、民國到二十一世紀各個時期不同類型的石刻拓片,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收藏價值,不僅有助於我區...
其人文景觀,除天龍寺和天龍石窟外,還有漫山閣、龍潭靈澤、高歡避暑亭、石刻題字、觀音塔等。1607年(明萬曆三十五年)晉藩靖安王題有天龍八景,即重山環秀、佛閣停雲、龍潭靈澤、虬柏蟠空、鼎峰獨峙、石洞棧道、高歡暑宮、柳跖旗...
而且這塊摩崖石刻的發現還極有可能改變人們對“南絲綢之路”路線的認識,對研究西南地區的交通史有著重要的意義。 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 位於太原市的蒙山開化寺內,是我國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歷史悠久居中國佛像之首。蒙山大佛主峰...
元順帝至正元年(1341年),王思誠任河東山西道(宣慰司),整修晉祠。次年,太原地震,波及晉祠,乃重修聖母殿。至正三年(1343年),石刻《孔子步趨圖》,置於清華堂。明代 明洪武元年(1368年),重修雨花寺,正殿三間,左右配殿各三...
除上述版本外,這裡還有以後從其他寺院或地方移來的藏經多種,如從太原中十萬院移來的明版藏經《南藏》和從大同移來的《北藏》,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從日本清置的影印藏文《大藏經》,又名《甘珠爾》等。此外還有另具特色的石刻《金剛經...
石刻造像 三大佛殿外施仿木構件,殿門兩側外壁上均存有金代精美的石刻造像。東殿左為犀牛望月,右為丹鳳朝陽;中殿是兩個金剛力士;西殿是兩個伽藍菩薩。這3組浮雕線條明快簡潔,形象威武逼真,閃爍著遼金時期建築雕刻藝術的光彩。在千...
雙塔文管所設有戰國馬坑陳列館,展出太原西出土的戰國車馬。法帖陳列,展出大小碑刻300餘件,此外,還有中國古塔圖片展和牡丹攝影展。館藏作品 該所藏品有明代石刻《寶賢堂集古法貼》180通。清代《古寶賢堂法帖》36通,清代著名書法家祁...
太原市雙塔博物館,現收藏和保護有價值的碑刻總計260餘通。其中,有明代石刻珍品《寶賢堂集古法帖》180餘通,有清代著名《古寶賢堂法帖》36通。另有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醉筆石刻《念奴嬌·赤壁懷古》,清代著名書法家、曾是道光鹹豐同治...
迅速地醫治了永祚寺的創傷,投資巨款,修復了重創於“太原戰役”的宣文西塔;精心設計,新建了嵌滿“寶賢堂集古法帖”和“古寶賢堂法帖”兩套珍貴碣石的碑廊;收集和薈萃了散佚在全市各處,不同歷史時期的石雕、石刻、石碑;仿建了...
蒙山大佛現場外露胸頸部分,高17.5米,寬25米,頸部直徑寬5米,唐代記載“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計算約合今63米。目前世界上有確切紀年、開鑿年代最早、體態最大的巨型摩崖石刻釋迦牟尼佛像。2007年起,太原市對蒙山大佛進行了保護和...
《古寶賢堂法帖》是太原府知府李清鑰太原集刻的四卷石刻叢帖。《古寶賢堂法帖》為太原府知府李清鑰(字叔達,今遼寧省鐵嶺人)於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在太原集刻的四卷石刻叢帖。明弘治二年(1489),晉世子朱奇源在太原集刻《寶賢堂...
晉祠博物館相繼出版了《晉祠碑碣》《華嚴經石刻》《太原文物》《翰香館法書》《中國晉祠》《晉祠之銘並序》《晉祠(宋代)彩塑》等圖書資料。所獲榮譽 2001年,晉祠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第一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17年11月,晉祠博物館...
大型陵墓石刻肇始於漢代墓前的石人、石獸。存世的古代陵墓石刻主要為南朝宋、齊、梁、陳及唐、北宋、明、清各代帝陵和勛臣貴戚墓的遺存。北魏、遼、金、西夏等朝代陵墓遭嚴重破壞,僅有少量石刻遺留下來。南朝和唐代的作品代表了陵墓石...
這些碑石中除一小部分是寺院原物外,絕大部分是“文化大革命”之後,從太原各個地方收集的散佚珍品。在這些碑石中,有明代的石刻珍品,名著三晉,海內知名的《寶賢堂集古法帖》180餘通;有清代的《古寶賢堂法帖》36通;有宋代大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