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之初一,中國神話的第一神,出自在《莊子》、《神異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之初一
- 資料:《莊子》
- 類型:神話
簡介,注釋,
簡介
由於其與‘太一’很像,注意區別。太一究其源,可追溯到戰國時期,當時楚地信仰“東皇太一”神,又稱“東君”,即為神化了的太陽神(太陽星君),此為東王公之前身。
詞條資料不全,望有資深人士補充!
《莊子》:頁糠永 泰初有無①,無有無名;一之所起②,有一而未形③。物得以生④,謂之德;未形者有分⑤,且然無閒⑥,謂之命;留動而生物⑦,物成生理⑧,謂之形;形體保神,各有儀則⑨,謂之性。性脩反德⑩,德至同於初。同乃虛,虛乃大。合喙鳴(11);喙鳴合,與天地為合。其合緡緡(12),若愚若昏,是謂玄德,同乎大順(13)。
注釋
①泰:同煉兵囑“太”。初:始。在莊子的哲學觀念中,宇宙產生於元氣,元氣萌動之初就叫做太初,因而“泰初”也就是宇宙的初始。
②一:混一的狀態,指出現存在的初始形態。
③未形:沒有形成形體。
④得:自得。“物得以生”是說萬物從渾一的狀態中產生,即所謂自得而生,外不藉助於他物,內不藉助於自我,不知所以產生而產生。
⑤未形者:沒有形成形體時。分:區別,指所稟受的陰陽之氣不盡相同。
⑥閒(jiàn):“閒”字之古體,今又簡化為“間”,指兩物之間的縫隙。
⑦留:滯靜,與“動”相對應。陰氣靜,陽氣動,陰陽二氣之滯留和運動便產生物。一說“留”講作“流”,“留動”亦即運動。
⑧生理:生命和機理。
⑨儀則:軌跡和準則。
⑩脩:同“修”,修養。
(11)喙(huì):鳥口。
(12)緡緡(mín):泯合無跡的樣子。
(13)大順:指天下回返本真之後的自然情態。
【譯文】
元氣萌動宇宙源起的太初只匪一切只存在於“無”,而沒有存在也就沒有稱謂;混一的狀態就是宇拔拒嚷宙的初始,不過混一之時,還遠未形成各別的形體。萬物從混腿剃淚一的狀態中產生,這就叫做自得;未形成形體時稟受的陰陽之氣已經有了區別,不過陰陽的交合卻是如此吻合而無縫隙,這就叫做天命;陰氣滯留陽氣運動而後生成萬物,萬物生成生命的機理,這就叫做形體;形體守護精神,各有軌跡與法則,這就叫做本性。善於修身養性就會返歸自得,自得的程度達到完美的境界就同於太初之時。同整盼鞏趨於太初之時心榜市巴良胸就會無比虛豁,心胸無比虛豁就能包容廣大。混同合一之時說起話來就跟鳥鳴一樣無心於是非和愛憎,說話跟鳥一樣無別,則與天地融合而共存。混同合一是那么不露蹤跡,好像蒙昧又好像是昏暗,這就叫深奧玄妙的大道,也就如同返回本真而一切歸於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