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齊淵

天齊淵

臨淄境內,淄河南岸,牛山西北麓劉家終村北,曾有一處清澈甘甜的泉水,這就是著名的天齊淵,俗稱溫泉。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曾在此祭祀過天主神,是一方名川。因地下水過采,已於1972年徹底乾涸。2008年區政府對天齊淵遺址重修保護,讓遊人再睹名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天齊淵
  • 外文名稱:Tianqiyuan
  • 地理位置:臨淄境內,淄河南岸,牛山西北麓劉家終村北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200平方公里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太公釣魚台,子石磯等
  • 時間:2001年
基本介紹,開放時間及概況,前生今世,天齊淵前的石刻“天齊淵記”,天齊淵概況,古籍中的天齊淵,修禊之地--天齊淵,天齊淵的組成,現代人的記載,

基本介紹

開放時間及概況

觀於2001年9月28日竣工並對遊人開放。新建成的天齊淵是一個綜合性景觀,主體以人造天齊淵中豐 泉、瑞泉、天泉、地泉、天齊池等五泉來再現當年天齊淵的美麗景觀。主要包括山體、瀑布、溶洞、天齊閣、天齊池、摩崖石刻、天齊湖及沿湖齊都碼頭、花架廊、水榭觀瀑、太公釣魚台、子石磯、草房水車、龍池秋月、矮槐夏日等藝術小品。30畝的水面,23.7米高的山體,形態各異的松柏,給這道頗具江南水鄉味道的人間美景平添了一份靈氣、秀氣和生氣,生動的再現了當年齊國名勝“天齊淵”的自然勝景,達到“不是自然,勝似自然”的意境。
天齊淵

前生今世

臨淄境內,淄河南岸,牛山西北麓劉家終村北,曾有一處清澈甘甜的泉水,這就是著名的天齊淵,俗稱溫泉。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曾在此祭祀過天主神,是一方名川。
該泉常年恆溫19℃,因地下水過采,已於1972年徹底乾涸。

天齊淵前的石刻“天齊淵記”

天齊淵,位於牛山西北麓淄河東岸。史有天之腹臍之謂。齊地、齊國亦因此得名。上古時,為天主神祭地。周代齊國至秦漢時,為君主祭天之所在。秦始皇、漢武帝均曾來此祭天祈運。古時,當地民俗“上巳修禊(xi)於此”,即人們於是日在此水邊沐浴,以祛病消災、求子祈福。
天齊淵天齊淵

昔時,天齊淵曾五泉並出,蔚為壯觀,為臨淄勝景。一九七
五年,天齊淵乾涸。今逢盛世,為修復生態,發展旅遊,區政府順民心、應民意,對天齊淵遺址重修保護,以使萬載聖水重現齊地,讓遊人再睹名泉。是故勒石以記,以告後人。
二○○九年八月

天齊淵概況

古籍中的天齊淵

出辛店東南約3公里,淄河東岸,牛山西北麓,有一處平地湧出、深不可測的泉水,這就是天齊淵。天齊淵,俗稱溫泉。《史記·封禪書》中記載:“(秦)始皇東遊海上,行禮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又記“上(漢武帝)遂東巡海上,行禮祠八神”。“天神,一曰天主,祠天齊。天齊淵水,居臨淄南郊山下者”。由此可見,不管是秦還是漢,天齊淵都是作為八神(天主、地主、兵主、陰主、陽主、月主、日主、四時主)之一而被供奉的。秦始皇和漢武帝在這裡祭祀的天主神,即是天齊淵。
“齊所以為齊,以天齊也”。古代齊人,把這裡視為天下的中心,是天的肚臍(“齊”與“臍”通假),也正合了古人把中原地帶看作中央之國而自稱為“中國”一樣。

修禊之地--天齊淵

古時,天齊淵又是上巳修禊之地。上巳指農曆的三月初三,修禊指在水中嬉遊采蘭,以驅除不祥的民間傳統活動。東漢北海(今山東濰坊西)人徐幹,在其《齊都賦》中曾這樣描寫當時的修禊盛況:“青陽季月,上除之良,無大無小,袚於水陽。”春陽即春季,季月即農曆三月,上除則為三月上旬的一個巳日。三國時曹魏定為三月三日。水陽即天齊淵以北,泉水至淄河入口處。這裡山清水秀,春暖花開,為臨淄一處盛景,明朝的八景中,就有溫泉修禊這一景。為紀念這一盛景,有文字記載的石刻有多處,最早屬明朝萬曆七年,臨淄縣令黃策的摩崖石刻之“溫泉”;其次是毛維騶的詩碑,碑南山岩上鐫有“溫泉修禊”,未著年代。再就是崇禎七年,縣令連元所題詩碑。清朝的楊端本與邵嗣堯等人,都曾到此一游。蒞任臨淄的縣令或知縣,於九九重陽日,總是邀約前來,飲酒作詩,寄託心跡;而一般百姓來此,則攀山尋水,踏春祭聖,乞求風調雨順,保一方平安。

天齊淵的組成

據明嘉靖年間《青州府志》上說“五泉並出”,說明天齊淵主要是由五處泉水組成的,這些泉水,因受氣候的影響,時塞時流。當地流傳,只要泉水豐盈,就定會盼來豐收年。為此,清康熙二年時,知縣楊端本改溫泉為瑞泉。康熙五十八年,知縣陶錦在天齊淵上建“管鮑祠”,祭祀管仲和鮑叔牙。可見當時這一名泉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是何等神聖!
依山傍水的天齊淵,源於嶙峋錯落的重岩疊障之中,水從一平滑的青石縫隙中流出,漫過巨石飛流直下,水激岩石,譁然作響,巍為壯觀,這便是第一泉。由此向西南百十步,從石洞中湧出兩股泉水,大者如千葉荷花盛開,小者像朵朵桃花含苞欲放,水中石子隨水流上下翻飛,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二泉西去,有一周長20多米的水域,這便是溫泉的最大一泉。它由上百個細小泉水組成,清晨起來,泉水周圍霧氣蒸騰,霞光一照,波光粼粼,五彩繽紛,仿佛一幅情趣盎然的水墨畫。明代勞之辨所寫長詩《溫泉詩》,就再現了天齊淵當時的勝景:“三過淄河道,見泉不識泉。賢侯好遊覽,山水得奇緣。指我發源處,古名天齊淵。流水牛山下,齊城由此傳。我來方秋冬,暖氣奪冰堅。春風光寒谷,生意草芊芊。坐看不移時,入耳聲潺潺。大泉噴玉碎,小泉吐珠圓。細磷石罅出,造化何自然。呼童亟置茗,洗心憶昔賢。風塵嬰世綱,若為俗慮牽。策馬尋去路,夕陽古道邊。”

現代人的記載

天齊淵清澈透明,匯流成溪,注入淄河。據《臨淄水利志》記載,1957年測流,每日出水量為6900立方米,水溫達19℃。後因全區地下水位下降等原因,天齊淵於1975年乾涸。泉水雖然乾涸了,但世世代代臨淄人民卻永遠懷念她。為了讓人們再睹天齊淵當年的風采,政府投巨資在臨淄齊園再現了天齊淵勝景,惟妙惟肖的造型和設計,會使你在一片感嘆聲中留連忘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