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順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地名,以地理位置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順村村民委員會
- 所屬地區:重慶市
- 羅馬字母拼寫:Tiānshùn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 廢止年份:2002年
天順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地名,以地理位置得名。
天順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地名,以地理位置得名。地名含義因地處王場公社邊緣,遠看地勢好像順著天邊一樣,得名天順村,村民委員會為村民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故名。歷史沿革建國前屬忠縣十二保,19...
東勝村村民委員會是1984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位於鐘東村東面而得名。歷史沿革 解放初屬嘉興縣新豐區鐘埭鄉七村;1950年3月劃入鐘東鄉;1953年先後成立天順樂等5個初級社;1956年1月隨鐘東鄉併入鐘埭鄉,5個初級社調整為東方紅、建強2個初級社,12月與鳳凰、沈章橋2個初級社合併為東方紅高級社;1958年10...
海劉村村民委員會是歷史地名,以寺廟和姓氏得名。地名含義 明天順年間,劉姓由山西遷來居住,取名劉家。萬曆年間,村東修海雲寺廟,改稱海劉。歷史沿革 1954年成立群力、海雲2個初級社;1957年與海徐合成海雲高級社;1958年9月成立東風人民公社後,屬張家管理區轄;1959年將東風公社改為龍口鎮公社,仍屬張家管理...
鐘東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駐地鐘埭集鎮東南部,故名鐘東。歷史沿革 解放初屬嘉興縣新豐區鐘埭鄉七村;1950年3月劃入鐘東鄉;1953年先後成立天順樂等5個初級社;1956年1月隨鐘東鄉併入鐘埭鄉,5個初級社調整為東方紅、建強2個初級社,12月與鳳凰、沈章橋2個初級社合併為東方紅高級社...
小趙家村村民委員會,以姓氏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明天順年間,趙姓由山西遷來居住,因屬高王社,取名高王趙家。解放後,簡稱趙家。1981年地名普查時因重名,更為小趙家。歷史沿革 955年成立東風初級社;1956年與胡家、包家、高王劉合成同心高級社;1958年9月成立東風人民公社後,屬張家管理區轄;1959年將東風...
村中姓氏 世居村民主要姓氏為楊、陸、馮。楊姓祖先從中原遷入廣東南雄珠璣巷牛田坊第三閘,後遷至香山東門外大字都波羅村,明天順年間(1457—1464年)遷至崖口楊家村,清康熙三年(1664年)遷至翠亨村。陸姓祖先從河南遷入廣東香山場白沙敦,明永樂年間(1402—1424年)遷至崖口陸家村,清康熙三年遷至翠亨村。馮...
村區交通到縣城約12公里,全面硬底化,現國小因生源問題和師資原因已經撤併到鎮國小。農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西瓜、三華李、菸草等。平遠縣河頭鎮河清國小 電話:07538211687 村委人員:現村書記為林招敦, 歷任村官分別為林敦福、林天順、林源等。村民厚道樸實,民風極純樸,村民極重耕讀教育,村中特別尊重的文化...
拆遷安置:2012年7月,6、8組整組拆遷,300餘人入住石羊花苑;2015年10月,2、3、4、5、9、14組整組拆遷,700餘人入住天順花苑A區,400餘人過渡待安置;2023年5月,216戶待安置民眾入住永安安置點。截至2023年8月,共安置562戶,占全村總戶數(825戶)的68.12%。歷史現狀 歷史沿革:崇陽街道石埂村源於地名...
2011年末,轄唐公、雙河、蓮經、古寺、天順、會元、餘慶、上元、味江、忙城、白聖11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82個村民小組。截至2021年10月,街子鎮轄7個社區、7個行政村:唐公社區、雙河社區、三郎社區、上元社區、餘慶社區、歡喜社區、會元社區、天順村、古寺村、忙城村、白聖村、益善村、茶園村、鳳鳴村。鎮人民...
天順七年(1463年),改奉議土州為奉議流官州判。嘉靖六年(1527年),降田州土府為田州土州,奉議州改隸思恩府(府治今武鳴區境)。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奉議州改隸鎮安府(府治今德保縣)。乾隆七年(1742年)始置陽萬土州判,隸思恩府。光緒元年(1875年),田州改土歸流,其地劃歸奉議州(今...
天順二年(1458年)任西川布政使司左布政,贊劃戎務、調度軍餉俱有條不紊。成化六年(1470年)升為南京兵部右侍郎。成化八年,奉命巡視鳳陽、淮安、揚州、廬州四府和徐、和、滁三州,所到之處,設法賑濟饑民,督民及時耕種,有缺耕牛、農具、種子者,令官府措置。對貪官酷吏嚴懲不貸。成化十八年轉南京兵部左侍郎。
郭里鎮,隸屬於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地處鄒城市西南部,白馬河南岸,鄒城市、滕州市、微山縣3縣市交界地,東臨石牆鎮,南與滕州市濱湖鎮接壤,西與微山縣兩城鎮搭界,北隔白馬河與太平鎮相望,鎮人民政府東北距鄒城市區32千米,總面積88.14平方千米。明朝天順、嘉靖年間,郭里鎮境域劃全縣為5鄉39(33)社時,分...
2011年末,麗春鎮轄官渠、花街子、白鶴、清河、花棚、君平街、譚家場、石匣、黃竹、景林、天順、合江、保平、蒲陽、元義、天鵝、白果、聯合、紅旗、碧雞、土溪、塔子、東風、躍進、長廊、利和、黃龍、花草、黃鶴、青光30個村民委員會。截至2021年10月,麗春鎮轄5個社區、13個行政村:花街子社區、譚家場社區...
天順五年(1461) 於白茆港口置“備倭寨”專門對付倭寇。七月大風雨,潮溢,常熟沿江溺者千餘人。嘉靖三十三年(1554) 四月,倭寇由白茆港進入東張地區,東張人民殲其一股,遺屍埋於離鎮南一里許的荒地上,後稱“倭子墩“。隆慶二年(1508) 知縣張博浚白茆港,建石閘。清 康熙二十年(1681) 大旱,巡撫、兵部尚書慕天...
據《明嘉靖寧波府志》載,五港橋始建明天順八年(公元1464年),由黃古林戴氏望族、寧波知府戴浩出資。嘉靖十五年(1536年)仍由戴氏望族中的戴鰲重修,並改名為”資善橋“,與隔河的資善觀同名。同治八年(1869年)再修,橋名仍改為五港橋。席鄉五港橋,全長20米,寬3米,3個半圓橋孔跨水6米,邊孔...
明朝初期,屬寧夏衛,隸陝西統領。天順六年(1462年)以後,蒙古幾部相繼入套,後成為鄂爾多斯部統轄地。清順治六年(1649年),編鄂爾多斯右翼後旗(杭錦旗),其區域包括今杭錦後旗的大部分地區,隸伊克昭盟(今鄂爾多斯市)。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設定五原廳後,今旗境由五原廳和杭錦旗蒙漢分治。民國十四...
李賢(1408年—1466年),字原德,明代賢相,曾輔佐宣宗、英宗、代宗、英宗、憲宗五朝四位皇帝,且是英宗天順年間、憲宗成化初年的內閣首輔,卒謚“文達”,人稱李文達、李閣老。李賢的先祖為薊(今北京城西南隅)人,唐朝時,他的祖先在鄧州做官,因為喜愛鄧州山水清秀、土地肥沃、民風淳樸,就安家於鄧州。子孫...
目前潢涌村有東莞台商子弟學校,潢涌國小,潢涌幼稚園。所獲榮譽 東莞市十個農村先進黨支部,東莞市 文明村,東莞市模範村民委員會,全國造林綠化千佳村,廣東省先進集體,廣東省固本強基省級示範點,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等。目前潢涌村正進行廣東省宜居村和東莞市幸福名村創建工作,並被推薦為廣東省名村示範村創建試點...
里辛村距今已有630多年的歷史,據哪吒廟碑文記載:明洪武二年(1369年),李、魏、韓、董四姓由河北省棗強縣遷此聚居。當時分建三村,西村名纖紡,東村為坡莊,中村名李信村(李信系人名),後人丁繁衍,村落擴大,合為一村,定名李信,後來逐漸演化為里辛。據當代作家田茂泉介紹說,明天順年間,全縣分為四鄉,...
2011年末,坦洲鎮轄坦洲村、合勝、七村、安阜、同勝、十四村、金斗7個居民委員會,新前進、永一、永二、聯一、群聯、新合、裕洲7個村民委員會;下設89個居民小組,209個村民小組。截至2021年10月,坦洲鎮轄7個社區、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坦洲鎮工業大道70號。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坦洲鎮位於中山市南端,...
截至2020年6月,繁陽鎮下轄12個社區和12個行政村。2019年,繁陽鎮有工業企業120個,其中規模以上1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6個。歷史沿革 古稱金峨上鄉。明天順元年(1457年),繁昌縣治由廷載鄉(今新港鎮)遷此。1949年,名城廂鎮,後更名為城關鎮。1961年,改春谷公社,後更名為...
2009年底,平武縣共轄9個鎮(其中3個羌族聚居鎮)、16個鄉(其中6個藏族鄉、3個羌族鄉),249個村,1486個村民小組,10個街道居民委員會。2019年12月26日,平武縣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撤銷水田羌族鄉;撤銷水觀鄉和南壩鎮,設立江油關鎮;撤銷平南羌族鄉和平通鎮,設立平通羌族鄉;撤銷徐塘羌族鄉和豆叩鎮,...
截至2020年6月,四海鎮下轄1個社區和1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四海鎮北街東一區70號。2011年,四海鎮總共生產糧食5萬噸,人均7268千克。畜牧業總產值1382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3%。累計造林5645畝,林木覆蓋率79.4%。建置沿革 明天順八年(1464年),四海地區築城,為京北重鎮。清康熙年間,四海地區設縣。民國...
明正統九年(1444年),昔馬鎮境域屬乾崖宣撫司。2002年1月,改昔馬鎮。截至2020年6月,昔馬鎮轄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勝利村。截至2019年末,昔馬鎮有工業企業4個,規模以上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歷史沿革 明正統九年(1444年),昔馬鎮境域屬乾崖宣撫司。明天順二年(...
北宿鎮,隸屬於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地處鄒城市西南部,東與鳧山街道相連,南與唐村鎮、石牆鎮毗鄰,西與太平鎮接壤,北與中心店鎮為鄰,行政區域面積85.73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北宿鎮戶籍人口為96836人。明天順、嘉靖年間,屬第二鄉落陵社。1987年1月,組建北宿鎮。2009年,與鄒城經濟開發區合併。截至2021...
南宋建炎年間,有靜觀法師遊歷顧山,卓錫開山,建造了顧山庵。元末該庵毀於兵燹。明洪武三年(1370年)顧山重建寺院。天順初,僧玉峰擴建寺院後請朝廷賜額香山觀音禪寺。寺內原有一株山茶樹,傳為昭明太子手植。經歷數百年茂盛不衰。天氣晴朗時,山茶花開,十里開外都能看見,人稱“十里紅”,明人顧潛有《味山茶》...
小泊子清康熙年間,高姓建村。因村位於泊子村南,故名小泊子。206戶。台上劉家明嘉靖年間,劉姓建村,因地處黃泥高台,名黃泥台上劉家。後簡化為台上劉家。1490戶。台上楚家明永樂年間,楚姓建村,名楚家莊。後以村處高台上,更名台上楚家。315戶。台上鄒家明天順年間,鄒姓建村,因地處高台之上,故名。
三墩村——富田橋(民國),後興橋(1921年),龍鳳橋(民國),雙龍橋(1790年) ,天順橋(1836年),文瀾橋(1881年)。鐘管集鎮——洪興橋(1868年),西安長橋(1930年)北代舍村(羅豐)——化秀橋(1921年),永安橋(民國)。青墩村——康樂橋(1922年),廟橋(民國),太平橋(清早期),萬壽橋(1917...
明天順二年(1458年),平原鎮境域屬盞達副宣撫司轄區。1984年4月,城關公社改為平原鎮。截至2020年6月,平原鎮轄6個社區、1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象城路69號。2019年,平原鎮有工業企業219個,規模以上企業18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9個。歷史沿革 明天順二年(1458年),平原鎮境域屬...
2002年附近各村村民自發捐款在山南山坡上重建玉皇堂廟。栲栳埠山 栲栳埠山海拔576.6米,與鳳仙山連為一體,各峰形似倒扣的栲栳,故稱栲栳山(“栲栳”,方言“柯簍”)。明朝天順三年(1457年),《重修龍門山靈覺寺碑記》載:“自古龍門山,後靠栲栳崮,東有蟠龍伏虎山,西有白龍鳳凰山”。山腳下有岱雲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