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會大致可以分為河南林縣天門會和河南濬縣天門會兩個部分。
林縣天門會1926年起源於河南林縣民間,最多時人數達40萬。遍及冀魯豫晉4省的26個縣。曾與軍閥抗爭糾葛。歷經了強盛、沉寂過程,到1932年以後,林縣方向的天門會逐漸衰落沉寂。
濬縣天門會1926年受林縣天門會的影響興起,之後也有沉寂,1938年抗日戰爭中再度興起,最終在1945年8月由時任中共衛西工委書記石俠風、工委委員朱天德、宋在明、傅凌雲、艾林青,冀魯豫軍區派遣天門會胡紫青參謀長等人策動,冀魯豫軍區敵工部部長王樂亭率部接應,實行武裝起義,編為 “中共冀魯豫邊區浚湯支隊”。時任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前解放軍總參謀長楊得志,曾為濬縣天門會題名“天門精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門會
一、天門會淵源
1926年秋末,河南濬縣三角村遭土匪搶掠,三角村受損嚴重,三角村人聽說林縣的天門會人多勢眾,能抗匪保家、該村地主楊清林便讓其子楊貫一赴林縣黃蟒峪向天門會學習,並回到三角村設壇,建立天門會。不久,土匪又來搶掠。濬縣三角村天門會會員在楊貫一的率領下,打跑了土匪,初戰大捷。從1927年開始,濬縣天門會逐步發展,到1929年最強盛時期,濬縣天門會蔓延至浚、湯兩縣100多個村莊,會員達8000人。
1938年春,日軍攻占濬縣,製造了一系列慘案。隨后土匪興起殘害百姓,不少民眾到三角村逃難。楊貫一決定重整旗鼓,恢復天門會。各村天門會會員在屯子鎮開慶祝大會,推楊貫一為總會長。
二、天門會在抗戰初期
天門會在抗日戰爭中,基本保持著割據狀態,沒有完全淪為日軍占領區,是與當地濬縣、湯陰、滑縣一帶的民間抗戰分不開的。而幾次大的民間抗戰又都是天門會的首領們分別領導的。
裴莊打響濬縣抗戰第一槍——常仙甫:
1938年3月15日,日本侵略軍侵犯縣境,裴莊首當其衝。常仙甫率本村青壯年數百人,憑藉土寨,用土槍土炮、大刀長矛,英勇抗擊日軍,打退敵人多次進攻。打死打傷日軍百餘人。裴莊村民後因武器不支,敵眾我寡,土寨被炮彈摧毀,常仙甫指揮村民撤退。裴莊失陷後,村上沒有來及撤走的男女老幼被日寇殺害達70多人。日軍將屍體填了村里7口井。這次戰鬥,打響濬縣抗戰第一槍。打死日本侵略軍百餘人,給犯境日軍當頭一棒,顯示了濬縣人民保家衛國的民族氣概。
常仙甫為濬縣天門會副會長。後被國民黨殺害,被追認革命烈士。
余營抗戰濬縣天門會首領——楊貫一:
1938年4月的一天上午,日軍和皇協軍1000餘人,向濬縣開來,並派腳踏車隊先到屯子鎮號房子。屯子鎮天門會按照總會楊貫一的指示,把腳踏車隊的16輛車卡了、人槍斃了。隨後,在湯浚公路余營村附近,40多個村莊的天門會會員手持大刀長矛與日軍、皇協軍等部隊接了火。戰鬥一直打到天黑才結束,共打死打傷日偽200餘名,繳獲小鋼炮2門,大車16輛(裝的彈藥和藥品等),還有一些槍枝。
通過余營村抗戰,天門會聲威大震,遠道而來要求入會的人絡繹不絕。浚、滑、湯三縣建立天門會的村莊迅速發展到300多個,會員3萬餘人。在豫北,天門會成為一股人數最多、範圍最廣的地方勢力。
楊貫一為濬縣天門會總會長。
東江窯自衛抗擊戰——傅凌雲:
1939年3月27日,駐紮在湯陰縣城一個團日軍,先後兩次出動軍車12輛,載步兵500餘名、輕重炮7門、迫擊炮20餘門、輕重機槍40多挺,殺氣騰騰直奔東江窯村。日軍開來就架起重炮和迫擊炮向村內開火,戰鬥由此打響。
東江窯村民受本村青年傅凌雲抗日宣傳日久,抗日熱情高漲。村民推舉的保長傅德順和槍法精準的傅純為戰鬥總指揮,傅凌雲去周圍各村組織外援。東江窯全村只有12支步槍、1支手槍和100多顆手榴彈。因為組織嚴密,分兵合理,再加上槍法極準的傅純、傅德平、傅學恕、張永安等打過游擊,傅純是個神槍手,專打沖在前頭敵人的帽檐,嚇得敵人直後退。戰鬥從中午到傍晚,擊退敵人6次進攻,擊斃日軍30餘人。隨後,傅凌雲組織各村外援趕到,解救突圍。參戰人員無一人傷亡,堪稱奇蹟。
此次戰鬥日軍打了300多炮,炸死村民6人,炸傷村民1人,村內房屋被燒毀485間。當時的湯陰偽縣長沮喪說:“當年攻占安陽,皇軍才打了30多發炮彈,這次一個小小的東江窯,竟打炮彈300餘發。真叫人聞風喪膽,聽而生畏啊!”
傅凌云為濬縣天門會副參謀長。
三 共產党進入天門會
濬縣、滑縣、湯陰縣的天門會地區,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隋唐瓦崗軍發源地,此地民風彪悍、物產豐富。天門會的興起,引起日偽、國民黨等方面的關注。
日軍在遭受幾次民間打擊之後,對天門會採取了懷柔政策。應天門會的要求,日軍撤出天門會地區。準許天門會保留武裝,維持地方治安,在所在地征糧餉。
國民黨則對天門會楊貫一封官許願,遭到拒絕。 後派人進入天門會。 國民黨員出任副會長、副參謀長、中隊長等職務。
面對日偽、國民黨對天門會的拉攏。中共冀魯豫區黨委及二地委是將天門會地區劃為“空白區”。對天門會採取積極爭取、掌握的態勢。組建中共衛西工委。具體實施對這一地區的工作。
衛西工委書記石俠風按照二地委書記指示,一到衛西,就緊密團結東江窯抗戰領導人傅凌雲。發展黨組織,每天夜晚,村中青年就到國小校聽講夜課。點著明亮的汽燈,聽講共產黨八路軍的抗戰主張和理論。從此,該村許多天門會青年就成為了共產黨掌握爭取天門會的骨幹力量。
衛西工委遵照二地委書記的指示,依靠冀魯豫軍區內線胡紫青參謀長作好天門會上層工作,同時也做好基層工作,中共黨支部建立在天門會連隊上,在天門會精銳武裝一、四、五、十八中隊建立了黨支部。並由衛西工委書記石俠風親自擔任支部書記。天門會許多武裝中隊的隊長都是由共產黨員或積極分子擔任。使得天門會成為名副其實的共產黨抗日地下軍。
四 天門會歷史功績
在艱苦的抗日戰爭中,濬縣天門會在共產黨的掌握爭取下完成了一系列重大任務。成功地完成了反掃蕩掩護呂正操部隊撤過平漢線、保障冀魯豫至太行南路交通線暢通、掩護鄧小平通過封鎖線。為共產黨根據地提供大量糧食。濬縣天門會基本上是共產黨抗日地下軍,為抗日戰爭做出了很大貢獻。
1945年8月,濬縣天門會舉行武裝起義,除少部分部隊被國民黨帶走外,大部編為 “中共冀魯豫邊區浚湯支隊” ,1945年濬縣第一次解放,楊貫一任縣長。1947年5月,濬縣第二次解放,傅凌雲任濬縣縣長兼縣大隊隊長。
濬縣天門會的起義是中共成功改造封建會門的一個成功範例,隨後,該部編入第二野戰軍挺進大別山、征戰雲貴川、參加解放全中國的戰鬥。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其部又有一個團參加了著名的上甘嶺戰役,流血犧牲為祖國建立了偉大的功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