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8日至5月25日,湖北省天門市博物館配合武漢~荊門高速公路建設,在天門市皂市鎮魯新村二組的彭家山發掘了19座東周楚墓,出土了一批陶器、銅器、玉石料器和漆木角器。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M18出土的4件銅鎮,其中一件銅鎮上有鳥鐫陰刻銘文40字。本報告全面、系統地報導了彭家山楚墓的資料,報告不僅從巨觀上對墓葬進行了綜述,而且從微觀上對每座墓葬資料進行了分述,同時對墓葬的分期與文化因素進行了討論。本書為探索不同區域的考古學楚文化提供了一批難得的實物資料。
基本介紹
- 書名:天門彭家山楚墓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224頁
- 開本:16
- 品牌:科學出版社
- 作者: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天門市博物館
-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030356826, 703035682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天門彭家山楚墓》對研究戰國後期楚與秦及中原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江漢地區東周至漢代區域文化的發展與流變、楚文化成分的構成以及楚文化類型分析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對當今楚文化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2007年1月18日——5月25日,天門市博物館配合武荊高速公路建設,在天門市皂市鎮魯新村二組的彭家山發掘了19座東周楚墓,出土了一批陶器、銅器、玉石料器和漆木角器。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M18出土的4件銅鎮,其中1件銅鎮上有鳥蟲書銘文40字。
本報告全面、系統地報導了彭家山楚墓的資料,報告不僅從巨觀上對墓葬進行了綜述,而且從微觀上對每座墓葬資料進行了分述,同時對墓葬的分期與文化因素進行了討論。《天門彭家山楚墓》為探索不同區域的考古學楚文化提供了一批難得的實物資料。
《天門彭家山楚墓》可供文物考古學、歷史學、歷史地理學、古文字學以及相關學科研究者閱讀、參考。
圖書目錄
序
第一章 緒論
一、位置與環境
(一)地理位置
(二)地理環境
二、工作概況
(一)工作背景
(二)工作思路
(三)田野工作經過
(四)報告編寫過程
第二章 墓葬綜述
一、墓地範圍與墓葬分布
(一)墓地範圍
(二)墓葬分布
二、墓葬形制
(一)墓坑與填土
(二)葬具、葬式與方向
(三)隨葬品放置
(四)墓葬分類
三、隨葬器物
(一)陶器
(二)銅器
(三)玉石料器
(四)漆木角器
第三章 墓葬分述
一、甲類墓
(一)M3
(二)M6
(三)M18
二、乙類墓
(一)M1
(二)M2
(三)M4
(四)M5
(五)M8
(六)M9
(七)M11
三、丙類墓
(一)M7
(二)MIO
(三)M12
(四)M13
(五)M15
(六)M16
四、丁類墓
(一)M14
(二)M20
五、類別不明的墓
第四章 分期
一、隨葬品組合
(一)日用陶器組合
(二)仿銅陶禮器組合
(三)銅禮器組合
(四)陶、銅禮器序列對應關係
二、墓葬分期
(一)墓葬分段
(二)甲、乙、丙、丁類墓各期段的年代
第五章 結語
一、墓葬的文化因素分析
(一)楚文化因素
(二)地域特點與越文化因素
二、各類墓的墓主身份推測
(一)甲類墓
(二)乙類墓
(三)丙類墓
(四)丁類墓
三、墓葬分類與分期反映的埋葬規律
四、彭家山楚墓與楚故都紀南城楚墓之關係
五、彭家山楚墓與楚國歷史
附表
附表一 彭家山楚墓墓葬形制表
附表二 彭家山楚墓隨葬品型式數量登記表
附錄 鳥蟲書青銅席鎮初探
後記
第一章 緒論
一、位置與環境
(一)地理位置
(二)地理環境
二、工作概況
(一)工作背景
(二)工作思路
(三)田野工作經過
(四)報告編寫過程
第二章 墓葬綜述
一、墓地範圍與墓葬分布
(一)墓地範圍
(二)墓葬分布
二、墓葬形制
(一)墓坑與填土
(二)葬具、葬式與方向
(三)隨葬品放置
(四)墓葬分類
三、隨葬器物
(一)陶器
(二)銅器
(三)玉石料器
(四)漆木角器
第三章 墓葬分述
一、甲類墓
(一)M3
(二)M6
(三)M18
二、乙類墓
(一)M1
(二)M2
(三)M4
(四)M5
(五)M8
(六)M9
(七)M11
三、丙類墓
(一)M7
(二)MIO
(三)M12
(四)M13
(五)M15
(六)M16
四、丁類墓
(一)M14
(二)M20
五、類別不明的墓
第四章 分期
一、隨葬品組合
(一)日用陶器組合
(二)仿銅陶禮器組合
(三)銅禮器組合
(四)陶、銅禮器序列對應關係
二、墓葬分期
(一)墓葬分段
(二)甲、乙、丙、丁類墓各期段的年代
第五章 結語
一、墓葬的文化因素分析
(一)楚文化因素
(二)地域特點與越文化因素
二、各類墓的墓主身份推測
(一)甲類墓
(二)乙類墓
(三)丙類墓
(四)丁類墓
三、墓葬分類與分期反映的埋葬規律
四、彭家山楚墓與楚故都紀南城楚墓之關係
五、彭家山楚墓與楚國歷史
附表
附表一 彭家山楚墓墓葬形制表
附表二 彭家山楚墓隨葬品型式數量登記表
附錄 鳥蟲書青銅席鎮初探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