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鏡園

《天鏡園》是明代散文家張岱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天鏡園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張岱
  • 作品出處:《陶庵夢憶》
作品原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天鏡園1
天鏡園浴鳧堂2,高槐深竹,樾暗千層,坐對蘭盪,一泓漾之,水木明瑟,魚鳥藻荇,類若乘空。余讀書其中,撲面臨頭,受用一綠,幽窗開卷,字俱碧鮮。
每歲春老,破塘筍必道此3,輕舠飛出4,牙人擇頂大筍一株擲水面5,呼園人曰:"撈筍!"鼓枻飛去6。園丁劃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無可名言,但有慚愧。

詞句注釋

  1. 天鏡園:作者祖父張汝霖讀書之所。
  2. 鳧:即野鴨。
  3. 破塘:在紹興西,以產筍而聞名。
  4. 輕舠(dāo):輕快的小舟。
  5. 牙人:撮合買賣,獲取佣金的中間人,這裡指商販。
  6. 鼓枻(yì):指划槳,謂泛舟。枻,船槳。

白話譯文

天鏡園浴鳧堂中,種有高大的槐樹和密密的竹林,蓊蓊鬱郁樹蔭層疊,與碧波蕩漾的蘭盪湖相對,樹木鮮綠,湖水純淨,水中清晰可見的游魚、天上飛鳥掠過的影子、水底藻荇交錯,這一切景物美得像在空靈之境一樣。我坐在浴鳧堂里讀書,撲面而來的是滿眼的綠色,我在窗前打開書卷,所有的文字全都映上青碧鮮綠的顏色。
每年春末,運破塘筍的船必定途經這裡。輕舟飛出,商販就挑選最大一株筍拋到水面上,呼喚園中人說:“撈筍!”然後划槳飛快地離開。園丁劃著名小舟拾回大筍,筍的形狀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糖。煮食後,我覺得妙不可言,只有慚愧。

作者簡介

張岱(1597--1689),字宗子,後改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六休居士,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張岱出生於官僚之家,家境富裕,年輕時四處遊歷,見識頗廣,又時常休閒遣興於各類藝術之中,生活可謂安逸清閒、豐富多彩。明朝滅亡之後,張岱因拒絕進入清廷任職,從衣食無憂的富家子弟變成了下層貧民,生活窮困潦倒,後來更是以入山著書以終。張岱擅長散文,一生著作頗豐,包括《琅繯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 《夜航船》《石匱書後集》 《四書遇》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