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鏈一號01星

天鏈一號01星

“天鏈一號01星”是中國第一顆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主要用於為中國神舟載人飛船及後續載人太空飛行器提供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同時,為中國中、低軌道資源衛星提供數據中繼服務,為太空飛行器發射提供測控支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鏈一號01星
  • 類型:數據中繼衛星 
  • 發射時間: 2008年4月25日23時35分 
  • 發射地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簡介,研製狀況,“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火箭殘骸墜落貴州,發射的意義,中繼衛星,將擇機發射,軍事威懾作用,

簡介

2008年4月25日23時35分,中國首顆數據中繼衛星“天鏈一號01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25分鐘後,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傳來數據表明,“天鏈一號01星”準確進入預定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這也意味著,中國太空飛行器開始擁有天上數據“中轉站”。
天鏈一號01星
中繼衛星享有“衛星的衛星”之譽,可為衛星、飛船等太空飛行器提供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極大提高各類衛星使用效益和應急能力,能使資源衛星、環境衛星等數據實時下傳,從而為應對重大自然災害贏得更多預警時間。

研製狀況

“天鏈一號01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採用成熟的“東方紅三號”通用平台並突破多項關鍵技術,其發射成功填補了中國中繼衛星領域的空白。專家稱,隨著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中繼衛星將得到更廣泛套用。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的“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承擔此次發射任務,該火箭為新型三級液體推進劑火箭,捆綁有兩個助推器,火箭全長約55米,起飛質量約343噸。這次發射是“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首次航天發射,也是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105飛行。
天鏈一號01星天鏈一號01星

“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

用於發射衛星的“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所研製,為新型三級液體擠進劑火箭,主要用於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其GTO運載能力為3.8噸。全長約55米,起飛質量約343噸。該型號火箭最大的特徵是將攜帶兩個助推器,技術難點主要為軸不對稱,這項技術在中國尚屬首次。 這次航天發射是“長征三號丙”火箭的首次發射,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05次飛行。“天鏈一號01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正式投入國際衛星商業發射服務市場,對於進一步滿足中國及國際市場衛星發射服務的需求、增強中國長征火箭市場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
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

火箭殘骸墜落貴州

2008年4月25日23時35分,中國首顆數據中繼衛星“天鏈一號01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時隔8分鐘,用於發射該衛星的運載火箭“長征三號丙”的一級助推器殘骸墜在貴州省仁懷市九倉鎮境內。殘骸墜落山溝,無人員傷亡和損失。 2008年23點35分,設在遵義市仁懷九倉中學的火箭助推器殘骸搜救臨時指揮所以做好火箭助推器殘骸著地準備。在九倉鎮就有觀察哨8處,觀測點240個,每個點都有幹部和民兵值守,基本上每個角度都可觀測得到火箭助推器殘骸的落地情況。
“長征三號丙”的一級助推器殘骸“長征三號丙”的一級助推器殘骸
2008年23點43分,火箭助推器殘骸著地,由仁懷民兵應急分隊組成的搜救組立即奔赴九倉鎮已發現的殘骸落地現場。“長征三號丙”的一級助推器殘骸為白色殘骸形體,分為7個部分散落在不同位置,相距最近的3米左右,最遠的約200米,其中一部分殘骸,長約3米,直徑約2.5米。因殘骸物體發出的氣味相當難聞,搜救人員只能分散在不同位置進行警戒。據指揮所不完全統計,參加此次搜救、疏散撤離的幹部、民兵預備役人員、部隊應急分隊官兵達1000餘人,疏散撤離民眾達8萬餘人。

發射的意義

本次發射還是中國2008年首次航天發射、2007年9月交付使用的“遠望五號航天遠洋測量船首次出海執行測控任務、西昌發射場新改進的低溫燃料加注設備和二號工位遠距離測控發射模式首次執行任務等,集多個首次於一身的此次航天發射獲得成功,表明新投入的一系列新型號新設備經受住考驗,中國航天綜合實力得到穩步提升。
工作人員收集火箭助推器殘骸工作人員收集火箭助推器殘骸
“天鏈一號01星”的順利升空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美聯社、路透社、美國宇航局等媒體與相關機構均在第一時間內進行報導。相關報導除了表示中繼衛星順利發射,意味著中國航天事業進一步發展外,還有美國軍事專家認為這會大幅提升中國的軍事能力。
“天鏈一號01星”的順利升空要素顯示;
中國首顆數據中繼衛星“天鏈一號01星”的成功發射,相對而言也是向世界宣布:中國太空飛行器已進入了一個新的台階,既中國有了天上數據“中轉站”。
中繼衛星的成功發射標誌我國航天應急和管理能力又有新進步。“天鏈一號01星”將在3個方面得到套用並產生巨大效益:
此前“遠望”號測量船隊加上十餘個地面站,才能為“神舟”飛船提供12%的測控覆蓋率。而一顆中繼衛星就可覆蓋飛船50%的飛行軌道,無論是經濟效益還是使用效率都有了質的提高。
太空飛行器在太空中出現故障,搶救時機往往以秒計,一旦錯過就可能造成永遠無法挽回的損失。隨著我國衛星數量的增多,故障率不可避免要增加。張建啟說,中繼衛星投入套用後,將使太空飛行器故障能夠及早發現、儘早解決。
資源衛星、環境衛星等套用衛星獲得的科學數據,要在衛星經過地面站上空時才能下傳使用,如果突發重大自然災害,就會失掉最佳的應對處置時機。中繼衛星可使各類衛星實現數據實時下傳、及時套用,是各類套用衛星的效能倍增器。

中繼衛星

中繼衛星相當於把地面上的測控站升高到了地球衛星軌道高度,一顆衛星就能觀測到大部分在近地空域內飛行的太空飛行器,兩顆衛星組網就能基本覆蓋整箇中、低軌道的空域。因此由兩顆衛星和一個測控站所組成的跟蹤和數據中繼衛星系統,可以取代配置在世界各地由許多測控站構成的航天測控網。
中繼衛星全稱是跟蹤和數據中繼衛星,主要用於跟蹤、測定中低軌道衛星、為對地觀測衛星實時轉發遙感、遙測數據、承擔通信和數據傳輸中繼業務及滿足其他需要。513所為首顆中繼衛星提供了測控、供配電等總計13台設備。其中,遙測視頻調製器等設備為該衛星實現後兩個用途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火工品管理器等其他設備對衛星的正常工作也十分關鍵。
看中繼衛星的主要用途: ①跟蹤、測定中、低軌道衛星; ②為對地觀測衛星實時轉發遙感、遙測數據; ③承擔太空梭和載人飛船的通信和數據傳輸中繼業務; ④滿足軍事特殊需要,以往各類軍用的通信、導航、氣象、偵察、監視和預警等衛星的地面航天控制中心,要通過一系列地面站和民用通信網進行跟蹤、測控和數據傳輸。中繼衛星可以擺脫對絕大多數地面站的依賴,自成獨立的專用系統,更有效地為軍事服務。
中國首顆中繼衛星將服務神七 提高測控覆蓋率
中新網西昌2008年4月26日電 (唐振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張建啟二十六日對媒體說,剛剛發射成功的中國首顆數據中繼衛星“天鏈一號○一星”,將在“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中首次套用。屆時,“神舟”飛船的測控覆蓋率將由原來的百分之十二大幅提高到百分之六十左右。

將擇機發射

中新網西昌7月10日電 (張利文 孫自法)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有關負責人10日表示,中國將於近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擇機發射“天鏈一號02星”。  目前,衛星與火箭狀態良好,各項準備工作進展順利。
天鏈一號01星

軍事威懾作用

“天鏈一號01星”衛星的成功標誌著我國軍事高科技信息有了質的提高。敵國的一舉一動,至少在中國周邊的所有軍事動向都將真正在我軍掌控之中! 眾所周知,美國的航空母艦一直是中國的心頭大患,“天鏈一號01星”的升空定位可以及時測控及時跟蹤美國的航空母艦,讓美國的航空母艦變成一艘水面“漂浮物”,隨時隨地搞定它!
美國宇航局資深航天專家雷納德·戴維表示,中國軍事現代化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擁有先進的天基C4ISR(指揮、控制、通訊、計算機、情報、偵察與探測)和目標鎖定能力。五角大樓內部評估報告認為,中國一直致力於獲得災害/環境監測衛星。第一階段的“環境衛星計畫”由3顆衛星組成,其中兩顆裝備有紅外與多孔徑成像系統,第三顆裝備有穿地雷達;第二階段的“環境衛星計畫”由8顆衛星組成,其中4顆是照相,另外4顆是雷達探測。五角大樓的這份內部報告宣稱:“未來10年內,北京非常可能發射雷達探測、海洋偵察、高清晰度照相偵察系列衛星,最終將發射專門用於軍事行動的先進成像、偵察、地球資源衛星。”據五角大樓軍事專家估計,中國已經發射升空的3顆“北斗衛星”,對中國以及周邊鄰國的偵察精度已經達20米。報告稱:“‘北斗’是非常先進的定位系統,該系統適合軍隊、艦船和車輛使用,也適合領導人傳送或者接收保密指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