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種是中國水稻研究所以中9A為母本,以中恢161為父本雜交配組育成。其中,不育系中9A是由以優1A為母本,以優11B/L301B//內江菲改B三交種的F3選係為父本,經連續回交育成的印水型三系不育系;恢復系中恢161是以特青為母本,以國際水稻研究所育成的IRBB51為父本雜交,後代經多代系選育成。中國水稻研究所利用新質源、高異交率不育系中9A和多抗恢復系中恢161配組而成的三系雜交秈稻新組合,該組合豐產、抗逆、米質優,且綜合性狀佳,實現像小麥一樣種稻,畝產1500斤左右。
基本介紹
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技術要點,審定意見,
特徵特性
: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晚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17.4天,比對照汕優46短0.4天。株型適中,莖稈粗壯,長勢繁茂,熟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8.5萬穗,株高109.0厘米,穗長22.7厘米,每穗總粒數149.1粒,結實率86.2%,千粒重23.2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6.0級,穗瘟損失率最高9級;白葉枯病5級;褐飛虱9級。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7.9%,長寬比2.8,堊白粒率14%,堊白度1.9%,膠稠度51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1.0%,達到國家《優質稻穀》2級。
產量表現
:2007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遲熟晚秈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00.52千克,比對照汕優46增產4.68%(極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11.99千克,比對照汕優46增產7.02%(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06.25千克,比對照汕優46增產5.85%,增產點比例76.9%;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5.80千克,比對照汕優46增產6.47%。
栽培技術要點
:1.育秧:適時播種,秧田每畝播種量10-12千克,本田每畝用種量1.2-1.5千克,做好種子消毒處理,稀播,適施秧苗肥,注意防治稻薊馬、雜草,培育壯秧。2.移栽:秧齡25-30天移栽,合理密植,株行距30厘米×16.5厘米,每畝栽插1.33萬穴,每穴栽插1粒穀苗。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每畝施複合肥20千克、尿素15千克、氯化鉀5千克,栽插後7-10天追施適量氮肥促早發,看苗補施適量磷鉀肥。灌溉做到寸水返青,淺水促櫱,及時擱田,多次輕擱,灌漿期濕潤灌溉,防止早衰。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螟蟲、稻瘟病、稻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
: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量高,高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米質優。適宜在廣西中北部、廣東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輕發的雙季稻區作晚稻種植。
高蛋白優質雜交稻中優161是中國水稻研究所利用新質源、高異交率不育系中9A和多抗恢復系中恢161配組而成的三系雜交秈稻新組合,該組合豐產、抗逆、米質優,且綜合性狀佳,並攜有抗白葉枯病基因Xa4和xa13、抗稻瘟病基因Pib和Pita,以及蠟質基因wx。2006年參加浙江省“8812”連作晚稻多點聯品試驗時,其米質達國標1級優質米標準,蛋白質含量高達12.6%,而普通稻米蛋白質含量僅約8%,大大高於普通米同期水平,極具開發潛力。該組合於2009年7月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