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史料中記載的天符奇石位於旺蒼縣城4公里處的東河鎮周家壩東河左岸河灘。據明代《重修廣元縣誌》記載:“黃洋堡周家壩有石在砂礫中。時隱時現,鹹神異之。天然石紋,形如符畫,故名天符石。”據明代史料記載,當時東河周家壩一帶十分荒涼,常有怪獸出沒,傷害人畜。有一年,天上一聲驚雷,掉下一塊石頭,人們遂把這塊“天符奇石”作為鎮地之寶,當成神靈祭拜,從此百姓安居樂業。後來,該石被道教供奉,在河東山腰建成天符寺,此地亦被稱為天符村,地名沿用。《重修廣元縣誌》還記載明代廣元縣令劉崇文專程到此查看該石,為該石吟詩作賦,遠近百姓、官員都到此處用墨脫印石紋,用來避邪。清朝光緒年間東河發大水,巨石被埋沙礫中,便不再見該石。從相關史料查證,發現的巨石石紋與史料記載吻合,由此推斷該石為清代以來就“失蹤”的周家壩“天符奇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符石
- 顏色:淺黃色
- 形狀:遠看如一條臥著的黃牛
- 尺寸:長1.5米,寬80厘米
- 地理位置:旺蒼縣東河鎮周家壩東河左岸河灘
天符奇石橫亘河灘沙礫中,淺黃色石面十分光潔,遠看如一條臥著的黃牛。石面上三四層棕色細石紋,天然形成道教神符。神符字型長1.5米,寬80厘米,字跡虛實相間,蒼勁古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