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天空下》分三輯:第一輯與第二輯多是對時間和空間的討論,還有一些遊記類的詩歌,其中對山水詩的重新表達占了較大的比例。通過詩人敘事性的表達,讀者能夠得知這是她遊山玩水時所寫的詩句,體現出她對傳統與現代關係的思考。第三輯中的“徽杭古道”,將前兩個命題結合在一起,指出並承認了即使時間更迭、傳統仍在延續的事實,她在詩句中表達出自己對傳統的看法,即傳統無法完全覆蓋現代,現代也並非是對傳統的遮蔽。
作品目錄
第一輯 | 第二輯 | 第三輯 |
---|
遼闊 我走出房門 盡頭 天空的記憶 鎮揚渡口 秋天的栗樹林 灌溉 園子 屋頂 種玫瑰的人 桃花 在哪裡 峪谷 山泉 在長城下喝酒 大峽谷 天文台 風聲 落地窗 去看海豚 窗外的小山 瘋友 寄自峽谷的信 看望那孤僻之人 童年的河谷 永別 悲歌 天黑了,下雨了 海邊書店 航站樓 山澗 暮色 遠郊之雪 懇求 送路路去北碚 母親節 雨後,在山頂 陪母親重遊西湖 蘆花 抱著白菜回家 山上 兩公里 火車站 木梳 也許我願意 庭院 青檀樹下 山坳 那飛機上的人 山中信札 信號塔 小山坡 一群牛闖入高速公路 杜甫之死 致一位生日相同的詩人 致一位捐獻遺體的亡友 鐵路博物館 降溫 長天 發電風車 麥苗田裡的朝陽 鋼藍色的遠山 舊時屋 | 陽關 進山西 夜宿平遙 太行山 太湖 火車一路向北 晚安,懷柔 約維爾小站 泰晤士河 小城故事 蒼茫 空曠 入夜 臨海的露台 高鐵穿過秋天 海上日出 信號山 柱狀節理 我願住進燈塔 沙灘墓地 海邊松林 海浪 | |
作品鑑賞
該書意象豐富,它們不是城市中沒有溫度的物品,不是物質生活中被過分重視的某一個,而是眾多的植物和動物,是與人類共生於天空之下的萬物。現身於路也詩歌中的植物和動物,沒有冗長的鋪墊,沒有隆重的儀式,就是自然而然地化身文字,毫無違和感地走進詩句,反而顯得日常而親切。植物和動物在《天空下》出現的頻次頗高,這也證實了路也親近自然的個性和詩風。粗略統計,路也在《天空下》共寫了超過100種植物,出現了170餘次;同時還寫了38種動物,出現了45次。這些植物和動物有時在詩句中密集出現(“你的自由/在小蔥和韭菜之間//你的熱情/使土豆蠢蠢欲動//你告訴我西邊那一片,叫龍葵”),有時開篇便映入眼帘(“從這裡,看到大山孤寂的脊背/一隻雨燕竭力飛越之後/再也無力飛回”),有時又是適時登場(“大地正露出倦怠的面容/抬頭望向山岡,望見秋天的栗樹林”),有時又是經過了一番期待後才現身(“我走出房門,越走越遠/只是想看看那油菜花”)。在植物中,“草”和“松”單獨出現的次數排在前兩位,而“菊”則是以菊花、雛菊、野菊、金盞菊、杭白菊、菱葉菊的家族形式組團出現的,可以看出詩人對它們的偏愛。而在動物中,大到北極熊,小到螢火蟲,都能得到詩人的關注。比較而言,詩人似乎更喜歡有羽毛的生靈,它們得以在路也的詩集中自由地飛翔和聚會。路也沒有將植物和動物囿於一園的貪婪想法,她筆下的它們是完全自由的,是與人類相伴共生的。
該書視野開闊。書中的詩歌不是誕生於狹小的書齋,而是誕生於更廣闊的天空之下,是詩人在與萬物的相遇相識相知中萌芽並生長起來的。路也寫出的植物和動物都是她見到遇到的,都是某個場域的主人和標誌,它們在路也的旅途中給予她的是熟悉或陌生的親近以及再次出發的力量。“鷹把自己當英雄,飛至天空的腳後跟/全力以赴地奔向空蕩和虛無/大朵大朵的白雲,具有雲的本色/走走停停,飄浮在天堂的大門口”(《遼闊》)。路也使用了“鷹”的意象,來象徵自由與英雄,並且通過“鷹”與天空取得聯繫。詩人嚮往遠方,更希望到達遠方的方式除了車船和腳步,最好通過天空,這也正是路也對“鷹”以及其他有羽毛的生靈更加珍視的原因。不僅如此,詩人還在該書中十幾次寫到“飛機”,有時是自己乘坐在飛機上,有時是仰望著一架從天空滑過的飛機浮想聯翩,比如在《天空的記憶》中寫,“詩人都倚著舷窗,都沒有行李/拿詞語換取了機票/與星辰有默契/在天空之路,以雲彩作里程碑”;在《那飛機上的人》中寫,“那飛機上的人,正越洋飛行/穿過氣流、雲朵、霞光、暮色和時差/把旅程一千公里一千公里地漢譯英”。更進一步想,詩人雖然在寫天空下的生活,但她心裡的遠方除了水平距離的未必不包括垂直距離的,所以“鷹”和“飛機”自然是她鐘情的意象。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22年8月25日,該書獲第八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路也,現為濟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已出版詩集《天空下》《
大雪封門》《泉邊》,散文隨筆集《未了之青》《寫在詩頁空白處》《蔚然筆記》等。獲2011年度和2021年度人民文學獎、第八屆魯迅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