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穹南北
- 導演:肖童
- 集數:4集
- 類型:大型紀錄片
- 航拍:楊光
- 撰稿:肖童
劇情簡介,拍攝花絮,分集簡介,第一集 一邊飛雪,一邊熾焰,第二集 西眺險峰,東望青山,第三集 南馳北迂,東坦西曲,第四集 景耀東西,豐饒南北,
劇情簡介
八十多年前,地理學家胡煥庸以地形階梯過渡地帶為研究對象,提出了璦琿-騰衝線的概念,並驚嘆中國東西部人口多寡之懸殊問題。由於胡煥庸先生首次發現了這條學術上的地理分界線,在其後的幾十年間人們習慣地稱呼它為“胡煥庸線”。從東北的黑河市愛輝區到西南邊陲雲南省騰衝市,在這條橫跨3700多公里接近45度傾斜角的直線左右,大自然變得不可思議,青藏高原在這裡赫然而止,所有流經這條線的江河開始迂迴縈索,地貌突變特徵一一顯現出來。《天穹南北》正是以“胡煥庸線”為講述主題,探尋中國東西部和南北不同地域的山川、河流、氣候等自然環境的迥異特徵,揭示人文變遷。
拍攝花絮
“這部片子難拍,難就難在這條線並非景觀線,它是抽象的,不像黃河長江一樣可以看得見摸得著,它所釋解的是中國東西部的自然人文差異,所以你很難找到一個具象的元素點。”肖童如是說。
肖童在創作上沒有循規蹈矩沿用舊有的表現手法,而是橫跨中國南北跋履東西幾千公里對不同地區的地貌褶皺特徵進行跨時空對比,多視點多學科貫會融通,將地理、民俗、歷史及地質科考等各種信息元素並軌到一條敘事線上,他自己稱此為“散點聚形”。
在經過一番實地考察後,肖童將目光重點盯在了四川境內的貢嘎山上,這裡是“胡煥庸線”左右地貌突變最為明顯的區域。
貢嘎山是中國境內的第三大高峰,由於海拔落差大,氣候多變等因素,迄今只有24人登頂成功,遇難比例卻遠遠超過了珠穆朗瑪峰和和喬戈里峰。為了拍攝好這組鏡頭攝製組三次進入貢嘎山腹地,在一處叫做雅哈埡口的地方,他們的兩名成員由於高原反應嚴重被當地老鄉背到山下住進醫院。
“當時就想如果真下不了山該怎么辦呢,家裡都有老小。我們帶上去三台航拍器,下來的時候剩下一台,兩台因山谷突起飆風撞到岩壁上,幸好儲存卡沒有損壞使視頻檔案完整保存下來。”當回想起這次拍攝,肖童依然心有餘悸。
《天穹南北》共四集,分別以人、山、水和家園為敘事主線,展現出新中國成立後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發展歷程,尤其是近年來,物流業的空前發展,打破地理環境制約,架構起城市與城市之間龐大的物資互配願景。正如紀錄片中,中國科學院“胡煥庸線時空認知課題組”專家所講:“中國和80年前的中國已經不一樣了,我們的交通是如此發達,這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進步機遇。”
分集簡介
第一集 一邊飛雪
一邊熾焰
十一月,地處東北邊陲的黑河市迎來了入冬的第一場雪。每年這個時候,鄂倫春族的青年人便會自發組成義務巡山隊,進入密林深處防治偷獵和盜伐行為。同樣的時節,雲南省騰衝市秋意正濃。中國多元化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特徵,造就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和人文風貌。如果從黑龍江省黑河市璦琿古鎮向西南畫一條抽象的連線線至雲南省騰衝市,將把中國東西部的地貌特徵勾勒的一目了然,東部多平原丘陵,而西部多是海拔3000米以上雪域高原。
1935年,著名地理學家胡煥庸首次發現了璦琿-騰衝線的地理意義,他所羅列的數據令學術界譁然。如今,胡煥庸最小的兒子胡企中也已近古稀之年,他一直守護著父親遺留下來的著述和資料。在胡企中的幫助下,攝製組梳理清了胡煥庸發現璦琿-騰衝線的整個過程。
黑河市璦琿古鎮與俄羅斯遠東第三大城市布拉格維申斯克市隔江相望,這裡是璦琿-騰衝線的北部發端。由璦琿古鎮向西南延伸,經大小興安嶺後,璦琿-騰衝線進入渾善達克沙地東緣,一貫東西走向的長城開始變為南北走向,延綿500公里。17世紀中葉,長城不再有禦敵的左右,在這裡逐漸形成了農牧相互交錯的文化地帶。
寶雞市陳倉區鳳閣嶺鎮地處秦嶺山脈最西端,與甘肅省接壤。秦嶺至淮河一線被稱為中國南北氣候的分水嶺,秦嶺淮河以北地區冬季進入冰凍期,而以南地區氣溫則始終保持在0度左右。璦琿-騰衝線與秦嶺淮河線在鳳閣嶺鎮形成了一個交匯點,不但氣候在這裡形成對沖,連綿的山脈也阻斷了東西部正常的交通往來。
大年三十,鳳閣嶺鎮的村民正在排演一出歷史武戲。公元228年的春天,魏國大將通過鳳閣嶺鎮輸送軍隊,截擊了蜀國的北伐行動,從此留下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傳唱至今。所有關於蜀地的戰事,都是一個個蹊蹺的神話。鳳閣嶺鎮是中原地區經大散關進入西蜀的重要關隘,多少詩人在大散關發出“蜀道難”的驚嘆。璦琿-騰衝線經過鳳閣嶺鎮之後,開始進入峰巒遮天日的高山幽谷地帶,沿橫斷山脈隆起脊樑一路向南,跨過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犬齒交錯的陵隰丘地後,到達南部端點騰衝市。在這條橫跨3700公里的延展線上,地貌的突變特徵一一彰顯出來。
“頭腦”是騰衝當地的一種風味小吃。這種興起於元代風靡於明代的小吃,在中原腹地已經很難見到了,卻在西南邊陲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盛行至今。它是明朝時期,中原、江南和湖廣等地的軍民,遠赴西南從事軍屯和民屯固邊作業的一個側影。
華東師範大學的丁金宏教授一直從事著璦琿-騰衝線的研究,在他解讀的概念里,璦琿-騰衝線雖呈東北西南走向,但它卻是中國東西部自然環境和人文風貌的一條分界線,在它的周圍是廣袤的地域,而非狹義的南北物景線。
40年前,人們還不敢想像從東部地區到西藏需要多長時間,中間會遇到多少曲折。一切都在這近40年間發生了變化,如今人們可以從北京、上海、廣州,或者南京、長沙等東部城市任意選擇不同的時段穿越崇山峻岭前往西藏。
今天,西部的交通不再閉塞,物資不再匱乏。一批來自內地的青年人在拉薩開始了創業之路。
第二集 西眺險峰
東望青山
凌晨三點多,康定市新都橋鎮的幾位男女青年正在趕往貢嘎山腹地,他們要在黎明前登上海拔4700多米的雅哈埡口,觀看晝夜交替的景觀。據當地人說:貢嘎山是聖山,拂曉時分日光猶如火焰連綿數十里。他們虔誠地認為那是上天降下的火焰,不會輕易讓人看到。
貢嘎山是中國境內的第三大高峰,僅次於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和喬戈里峰,主峰海拔達到了7556米,很多登山極限運動者對它心存敬畏。迄今為止只有24人登頂成功,而遇難者人數卻達到了37人。
青藏高原自珠穆朗瑪峰為始端,一路向東延展,在四川省甘孜州境內再次屹立起雄偉身姿,與四川平原挽臂相接,形成了6000多米的垂直落差。這一落差相當於四個泰山主峰累加的高度,而泰山主峰僅與貢嘎山東麓山腳下的大渡河的海拔高度奇虎相當。貢嘎山是璦琿-騰衝線上,地貌突變最為明顯的區域,以大渡河為分水嶺,西部還是雪域高原,東部就已經是青山綠水了。
清末光緒年間,潛心地誌研究的黃懋材看到四川、雲南境內的山脈並行迤南,橫斷東西通道,於是提出了“橫斷山”的概念。從此,從四川延綿到雲南境內,縱貫南北東西駢列的峰巒有了一個統稱的名字--橫斷山脈。
每年從太平洋刮來的東南季風,受到橫斷山脈的阻隔,致使山嶺東坡降雨無比充沛,常年雲霧繚繞,植被繁茂。而在西坡形成了焚風,滾滾熱浪在谷地之間遊蕩。橫斷山脈其中的一支,向南一直延展到騰衝市境內,在中緬邊界終於停了下來,這一段被稱為高黎貢山。
大約在340萬年前,騰衝地區所處的地殼板塊發生俯衝摩擦,催發了大規模的火山運動。經過地質專家勘探,在騰衝境內共發現97座處於休眠期的火山遺址,它們猶如大地上堆起的井台,沖天而歌伏地而眠。然而,地表的平靜掩藏不住地下的波瀾涌動,大自然的力量依然在延續,數十處滾燙的熱泉從山縫間溢出,形成了獨特的熱海景觀。
公元1639年的一天,徐霞客翻越高黎貢山來到騰越地區。以今天的交通里程計算,這段路只需要不到2個小時的時間,而徐霞客卻整整走了三天。間隔幾個世紀的時空,是一場時間與速度的賽跑。事實上,由於大山的阻隔,古時候西南地區的先民們都是通過馬幫,穿過橫斷山脈的各個埡口,將茶葉等特產運送到拉薩、新疆、內蒙古邊境等地,然後在那裡再換回馬匹以及本地緊缺的生活物資。
哈密市境內的星星峽,古時候曾繁華一時。河西走廊在這裡到達了北部終點,出隘口向西,古代商人們則開始了漫長的大漠征途。常說蜀道難,西南地區行路難難在天嶄,而西北的路卻是兇險。極端氣候和無垠的曠漠,隨時都有吞沒沿途駝隊的危險。
2017年7月,由北京直達烏魯木齊的G7高速公路全線通車,構架起了華北、華東連線西北的物流經濟帶。從烏魯木齊沿G7高速公路一路向東,進入烏蘭察布市境內後,穹廬草原和戈壁大漠這兩種完全不同地貌景觀開始相互交錯,這是璦琿-騰衝線所經過的地帶。如果沿這條線再向上追溯,便進入了興安嶺林區。
幾乎與騰衝地區火山運動同一時期,大小興安嶺一帶也發生了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大量礫石顆粒和玄武石膠堆積在地表結成砂礫岩,這是天然紅松生長所需要的土壤層。紅松是稀缺的珍貴物種,世界上也僅有少數幾個國家小範圍區域適合天然紅松生長。據專家統計,一公頃紅松林,每年可吸收掉13噸二氧化碳,因此它成為城市園林的寵物。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是,紅松發育期非常緩慢,十年樹齡也只有2.5厘米。在這樣的供需矛盾下,小興安嶺的工程師們開始了對紅松生長環境的研究,希冀以科學力量助長紅松發育。
第三集 南馳北迂
東坦西曲
黑龍江的流向形貌幾乎和黃河一樣,在中國北部邊疆形成一個“幾”字形上下迂迴。根據水文工作者2017年5月統計的數字,黑龍江以年徑2712億立方米的流量經過沿途,這一年徑流量在全國所有江河排名中位列第三。不過,即便擁有如此巨大的水文流量,因為河道平均比降僅為0.2,平緩的河床使江底水流湍急涌盪,而江面之上依然是輕盈恬舒的漾馳碧瀾。地貌差異和氣候變化造就了不同的水道流徑狀態,中國西南部的江河已經沒有這般溫順平緩了。
大盈江全長僅有200多公里,其落差達到了3077米,平均比降超過了16.2,是黑龍江的80多倍,這樣的水力坡度難有江河相互匹衡。大盈江與黑龍江構成了璦琿-騰衝線南北兩個水文連線端點。在這條橫跨3700多公里的地貌突變線兩側,所有江河都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變化--黃河突然改道向北,盤旋縈迴成幾字形;長江上游支線金沙江上下摺疊為N形;瀾滄江和怒江則如同兩條直線,幾乎沒有任何彎曲直瀉而下。
英國植物學家金敦·沃德在對滇西北、藏東南等地實地考察時,第一次發現了瀾滄江、金沙江和怒江三江併流直下的曠世奇觀,他在手札中寫道:這是世界地理上的奇蹟。根據現代衛星遙感技術的測量,金沙江與瀾滄江之間,最近時直線距離僅為66.3公里,而瀾滄江與怒江最近處更是縮短到了18.6公里。三座縱貫南北的山脈將它們隔離開來,沿山體直瀉而下,形成了170多公里的駢列景觀帶。金沙江在到達麗江市石鼓鎮時,受到地勢隆起作用陡然彎成V形,折轉北上,經過幾次上下縈迴始終未能回到原有流向,最後在宜賓市與岷江匯集,組成中國第一大江--長江。事實上,在距今200萬年以前,金沙江也和其它兩條大江一樣,穿過石鼓鎮一路向南奔流,並沒有現在的v形曲折。地球第四紀時期喜馬拉雅山新構造運動促使石鼓鎮東南部抬高隆起,才有了金沙江今日北轉東流的閎壯大觀。
黃河沿黃土高原中部主體縈迴成一個幾字形,通過遙感技術對東西河道進行丈量,它們之間的平均距離大約為400公里,璦琿-騰衝線恰從中間穿過。地處甘肅省境內的黃河石林是幾字形河道向北流轉的起點位置。早更新世時期,黃河石林地區是一個砂礫岩層整體,後來受到地殼運動作用,使岩層體出現裂縫,這些裂縫像一張巨網一樣,布滿了整個地表。大量雨水沿裂縫流淌沖刷,最終形成了砂礫峰林。從河東向西北望,峰林與黃河緊靠相依,黃河彎曲成鐮刀狀,迤邐北流,經寧夏、內蒙古、山西和陝西四省構成了富庶的河套平原。以黃河石林為端點,向東丈量400公里恰是璦琿-騰衝線經過的中心地帶,再向東丈量400公里正好是太行山脈的東部邊緣,璦琿-騰衝線所標示的地理意義再次凸顯出來。
遇丘縈環,遇隰擴灘,這是江河與地貌無法改變的對應關係;更是曲流發育的必然結果。
達斡爾族世代依江傍河而居,一直延續著冬季捕魚的習俗。每年冬季,達斡爾族人便成了黑龍江上的獵人,他們冒著零下三十多度的嚴寒,鑿開冰層,開始了冬獵活動。
第四集 景耀東西
豐饒南北
浩渺宇宙間,人類文明正在空間軌道馳驅航行。大量來自地球物質的電磁波通過這些太空飛行器蒐集起來,然後再傳遞給地面遙感信息研究室。通過對電磁波分析計算,科學家們就可以清楚地掌握地質,以及生物環境的變遷。
郭華東院士是中國國家遙感套用工程技術研究領域的奠基人之一。2015年6月,郭華東院士開始啟動“璦琿-騰衝線時空認知”課題,從空間技術巨觀觀察和大數據支撐幾個方面,對璦琿-騰衝線所涉及的自然、氣候、人口等領域開展系統研究工作,為經濟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在上個世紀中葉的許多年裡,多數學者認為,受到自然環境制約,東西部經濟布局和人居環境將無法突破這條線。面對人力攀爬、馬幫馱運的物流運輸狀態,很難想像生活在高原上的人們該如何改變生活方式。然而,現代科技文明打破了人們以往的認知,將不可能變成現實。中國路網建設和空港運輸突破地理形貌約束,共同構築起全國物流互通網路,曾經以天為路途單位的行程變成以小時來計算。
2017年8月,國道G0613線全線貫通。全長630多公里的g0613高速公路穿越高原多年凍土地帶,像電子數字信息通道一樣,沒有時間約束沒有空間阻隔,將玉樹與外界連線在了一起。從玉樹到達西寧,全部行車裡程僅需8個小時。
玉樹州囊謙縣有兩位藏式陶器製作技藝傳承人—扎旺和東周。
在整個康巴地區,扎旺是唯一年長的黑陶燒制工藝傳承者,在他孩提時代就受到家族薰陶,開始了與泥巴為伴的生活。扎旺師傅遵守著家族傳統,燒制手藝從不傳外人。如今交通越來越便利,四里八鄉都搞起了手工業經濟,年近90歲高齡的扎旺老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開始召集附近的青年人,一起走向了創業之路。
新世紀之初,覺拉鄉的東周抓住時機將藏式紅陶推向了市場。最近幾年他聯合附近的幾戶鄉親共同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生意越發紅火起來,每個季度都有產品脫銷的時候。合作模式建立起來了,市場打開了,東周開始考慮下一步擴大規模的事情。
郭華東院士通過多模式遙感對地系統,對中國西部太陽能和風能產業前景展開研究,經過演算得出了系統數據。從新疆哈巴河縣、塔城市向東南延展,至寧夏賀蘭山西麓,是風能和光能自然資源利用的高產區域。正因此,近十幾年間,利用地理環境開發清潔能源的偉大壯舉在西部拉開了帷幕。中衛市是璦琿-騰衝線上,發展最為迅猛的城市之一。如今,中衛市已發展成為全國屈指可數的沙漠光伏產業集群區。
綜觀歷史上的人類遷徙,總是與經濟發展和產業興盛息息相關,產業在哪裡人就會守護在哪裡。隨著舌尖經濟、網購經濟和生態休閒經濟的興起,人們已經不再滿足於固有的生活空間,一種叫做“旅居遷徙”以興趣選擇定居地的概念越來越受到青年人的喜愛。毫無疑問,人口疏密變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