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靈石天石公園的“靈石”因隋文帝賜名而名傳千古,經科學化驗結論,實為一塊鐵隕石。其硬度為5.5-6.0,有磁性,主要成份為鐵, 含量達96.17%,其餘還有鎳、鈦、錳等,含量均不達1%,外部體積之大,僅次於烏魯木齊博物館陳列的鐵隕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晉中靈石天石公園
- 地理位置:山西省靈石縣城賓館西側
基本內容,靈石簡介,文化歷史,
基本內容
天石(亦稱為“靈石”或“天星”),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賓館西側的陳列館八角亭內,是全國著名的第二大隕石。
天石,滿身孔洞,狀若靠椅,而又不規則,“似鐵非鐵、似石非石,其色蒼蒼,其聲錚錚”,露出地面的部分高達1.6米,底部直徑1.5米,體積2.4立方米;埋於地面以下部分的體積究竟有多大,迄今仍然是個謎。
靈石為天外之物,何時降落人間,史無記述,據《靈石縣誌》載,此石為隋文帝開皇十年(公元590年)北巡太原傍汾開道時所獲。相傳石上有“大道永吉”四字(今已不存)。其時,文帝以為靈瑞,遂賜其名為“靈石”,並榜旨割介休西南地與霍州之北地建設縣治,以石命縣,取名為“靈石縣”,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
天石,經科學化驗結論,實為一塊鐵隕石。其硬度為5.5-6.0,有磁性,主要成份為鐵,含量達96.17%,其餘還有鎳、鈦、錳等,含量均不達1%,外部體積之大,僅次於烏魯木齊博物館陳列的鐵隕石。
靈石縣位於山西省中部,晉中盆地南端,距省會太原市150公里,北臨介休市,南接霍州市,東靠沁源縣,西連交口縣、孝義市,有“燕冀之御、秦蜀之經”之稱。全縣總面積1206平方公里,東西寬53.5公里,南北長39公里。總人口23.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萬人,鄉村人口17萬人,人口密度為184.2人/平方公里,轄8鎮10鄉319個行政村598個自然村,15個居委會。境仙群山起伏,溝壑縱橫,大運公路、南同蒲鐵路沿汾河並行而下,是山西南北交通運輸之要衝。
靈石簡介
靈石縣於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置縣,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隋初屬平周縣(今介休市),隋開皇十年,隋文帝楊堅北巡挖河開道,獲一巨石,似鐵非鐵,似石非石,色蒼聲錚,以為靈瑞,遂命名為“靈石”,割平周縣西南地置為靈石縣。1948年6月靈石解放,成立縣人民政府,屬榆次專署。1958年靈石、介休、孝義三縣合併為介休縣,靈石縣改為靈石鎮。1961年恢復靈石縣建置,屬晉中行署管轄。縣域境內地下礦藏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物有煤、鐵、石膏、硫鐵礦以及銅、鉬、鈦、釩、鎢、稀土等32種稀有金屬和非金屬礦。其中煤炭、石膏、硫鐵礦儲量豐富,品質優良。全縣含煤面積860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71.3%,地質儲量為91億噸,且品種齊全,多為肥煤、焦煤、瘦煤和氣煤,尤為突出的是含灰份在10%以下,含硫1%以下的優質主焦煤達12億噸,被譽為“煤海瑰寶”。石膏儲量達17.2億噸,礦石純度達90%-98%,為特級品和一級品,享有靈石“雪花膏”之稱,是華北地區第二大石膏礦床。硫鐵礦儲量達2億噸,是全國煤系硫鐵礦的主產基地之一。靈石縣屬旱作農業區,平均海拔800米,平均氣溫界於9.9℃-10.6℃之間,年平均降水量為320-738毫米,平均無霜期界於144-184天之間。全縣國土面積180.21萬畝,其中農用地86萬畝,含耕地52.7萬畝(水澆地2萬畝),林地32.46萬畝,牧草地81萬畝;建設用地6.5萬畝;未利用地87.5萬畝,人均占有耕地約2.2畝森林覆蓋率為18.01%。農作物以小麥、玉米、穀子、高梁、豆類、薯類為主,正常年景糧食產量為每畝260斤左右,總產5000萬公斤上下。
文化歷史
天外飛來的神奇石頭被靈石人安放在一塊最大的平地上,四周修圍牆,取名“天石公園”。一個公園裡就放一塊石頭,公園呈長方形,南北50米左右,東西百米。早年間,天石被當地百姓尊為“神石”,每逢節日有人來祭祀。
隋朝開皇十年(公元590年),隋文帝楊堅出行去太原途經靈石,老百姓沿汾河整修道路時挖出一塊巨石,《靈石縣誌》這樣形容這塊石頭:滿身孔洞,似鐵非鐵,似石非石,其色蒼蒼,其聲錚錚。相傳上有“大道永吉”四字,現在看不到了。隋文帝認為這是天賜祥物,日後必顯靈氣,所以賜名“靈石”,割介休西南的一塊地方設縣。石頭高一米六,底部直徑一米五,其實是塊隕石,重量將近7噸,含鐵量96%。
在靈石人眼裡,這塊天石十分神奇。傳說日軍侵華時期,一個叫山口大榮的軍官想把天石運回日本,命令士兵連挖數日,卻怎么也挖不到石頭底部,日軍害了怕,趕緊恢復了原樣,再不敢打天石的主意。
天石原來放置在靈石縣城的呂祖廟裡,廟被拆後修起了天石公園。1985年靈石人抬高了這塊天台,將天台放置在了一個高台上,上面修築八角的“靈石亭”。
寫在靈石亭兩側的楹聯表明了靈石人的感激之情:縣以石名,石因縣靈,隋皇聖明置斯邑;山為人美,人緣山秀,蒼天鐘情惠吾民
靈石縣歷史悠久,名勝薈萃,風景獨秀。全縣共有文物古蹟46處,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屬國家級文物保護的有旌介古遺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王家大院、資壽寺、文廟、晉祠廟、后土廟、靈石,石膏山森林公園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明清時期靈石縣有四大家族,分別為兩渡何家、夏門梁家、靜升王家、蒜峪陳家。何家以禮傳家,以文為業,因此人才輩出,較著名的有被譽為“何氏科苑三姐妹”的何澤慧(高能物理學家)、何澤貞(化學碩士、物理學和哲學博士)、何澤瑛(植物與種子專家)、夏門梁家以學優而仕,全族共有生員107人,貢生47人。舉人7人,進士2人,監生142人,最大官至二品。王家以耕讀傳家,由商宦發家,發跡後大興土木,現存住宅王家大院有4.5萬平方米。陳家為官宦人家,世代為官,在蒜峪村建有十幢院落,人稱“十宅”。當代靈石著名的人物有法學家張友艷,版畫家力群、牛文,作家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