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村,原名天皇嶺村,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平樂鎮東部,北扼孟津古道、大河太行;南連漢魏故城、伊洛嵩山;東依馮王石山、祖師、天帝(廟);西望漢皇墓陵、白鹿、送莊(村)。有5個生產組,264戶。
天皇村,交通地理位置優越,207、310國道依村而過,緊鄰連霍高速孟津站。天皇村景色優異,有洛陽鳳凰山森林公園、千度紅葡萄莊園、天皇嶺葡萄採摘園、天皇嶺草莓園、禪虛寺,是洛陽近郊旅遊休閒的最佳去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天皇村
- 外文名稱:TianHuangcun
- 別名:天皇嶺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電話區號:0379
- 郵政區碼:471125
- 地理位置:孟津縣平樂鎮
- 人口:1108口人
- 著名景點:皇姑寺
- 火車站:洛陽火車站
地圖信息,
天皇村,原名天皇嶺村,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平樂鎮東部,北扼孟津古道、大河太行;南連漢魏故城、伊洛嵩山;東依馮王石山、祖師、天帝(廟);西望漢皇墓陵、白鹿、送莊(村)。有5個生產組,264戶。
天皇村,交通地理位置優越,207、310國道依村而過,緊鄰連霍高速孟津站。天皇村景色優異,有洛陽鳳凰山森林公園、千度紅葡萄莊園、天皇嶺葡萄採摘園、天皇嶺草莓園、禪虛寺,是洛陽近郊旅遊休閒的最佳去處。
天皇嶺村歷史
公元618年的隋末時期,在孟津這片古老的大地上(今平樂鄉天皇嶺村北),曾進行過一場驚心動魄的血戰。唐王朝開國皇帝李世民在這裡留下使他終生難以忘懷的足跡,書寫了歷史上的輝煌篇章,從而成為天皇嶺村及諸村村名的起源。
趕皇嶺村名的來歷
據皇姑寺碑文記載,天皇嶺村原名為趕皇嶺村(明朝天啟年間稱為鎮)。提起這個名字,曾有一段不尋常的來歷和世代相傳的故事:
相傳隋末時期,隋煬帝荒淫無道,魚肉百姓,朝政腐敗,人民民眾怨聲載道,恰逢災年,各地義軍揭竿而起,形成反隋的強大力量,隋王朝的末日已經來臨。當時在諸路義軍中有一支強大的瓦崗軍隊,為首的領袖是李密。他親自率大軍,一舉攻破金庸城,建王宮,稱西魏。這時陝西的唐公侯李淵父子也舉兵反隋,進軍中原。這時,隨著隋王朝的土崩瓦解,各義軍為爭奪正統王位而相互殘殺、相互吞併,造成分裂割據的政治局面。當時,不滿20歲的“唐童”李世民也率軍進入中原,捲入這場政治漩渦。後來,在一次作戰中,李世民被李密擒獲,囚禁於城東南的龍虎監內(一直在今偃師境龍虎灘村的東南)。李密剛稱王不久,又加上夫人喜生貴子,於是傳旨大赦天下,龍虎監內的罪犯都可赦免,但強調唯獨不赦唐童一人。這時瓦崗軍首領程咬金、徐茂公等人深感李密氣量狹小,滿腹狐疑,難成大器,意欲救出李世民,棄暗投明,當下眾弟兄計議,決定連夜動手。徐茂公施展智謀,將聖旨上的“不赦唐童一人”改為“本赦唐童一人”然後同弟兄捧旨趕赴南臨,救出李世民,並說明投唐建業的決心。李世民深受感動,當即慨然應諾,按照徐茂公的布置和安排,讓李世民出東南城門後向北行,然後眾弟兄回軍營攜帶家眷出東城門相互回合,一同投奔唐大營。徐茂公、程咬金等弟兄與隻身逃出的李世民在門外如約匯合,當下眾人向唐王行君臣大禮,互訴衷情,然後一同上馬奔邙嶺西行。這是早有流星快馬報李密,李密親率大軍追殺。當追至北邙一道溝內(今平樂鄉丁溝村附近)。兩路人馬首尾相遇,在黑暗中展開了一場血戰。因雙方力量懸殊過大,程咬金,徐茂公等人殺開一條血路,突出重圍,一看,不見唐王李世民,眾人又二次闖入重圍去救唐王。當行至天皇嶺村北那道土嶺時,程咬金、徐茂公與戰散的弟兄又匯在一起,經檢點兵士,死傷大半。但更令人擔憂的唐王仍無下落。這時一位士兵報告說,他在黑暗中見一人騎馬沿嶺往西逃去。眾人一聽,同聲說道:“趕!一定要追上唐王”。
唐王與程咬金等人在戰亂中失散後,雖英勇作戰,但寡不敵眾,忙在黑暗中突圍出來,拍馬落荒而逃。李密將士見有人突圍,就在後面窮追不捨。唐王經過一夜苦戰,人困馬乏,望見有座廟院(今送莊鄉護莊村附近),唐王就急中生智,翻身下馬,閃身躲進廟內,當準備上路時,忽聽見東面又傳來急促的馬蹄聲,唐王又慌忙躲進神像背後,觀其動靜。這正是程、徐等人追尋唐王而來的。他們忽見路旁有廟一座,便勒馬止步,此廟無人看管,遍地荒草,廟門齊腰處結一個大蜘蛛網。細心的徐茂公見此景象,料想夜間若有人進廟,必然網破,便勸人不要進廟查找。而程咬金是個急性人,遍尋唐王不見,心內煩躁,便大嚷道:“真成怪事,難道他上天入地不成!折騰大半天,我看不如進廟去歇歇腳,再走不遲。”說著搶先向前,掄起宣化斧,照那蜘蛛網就是一斧,破網後,眾人走進廟內,這時躲在老君像背後的唐王聽到熟悉的聲音,才如夢方醒,極度緊張的心才落了地。君臣相見,格外親切。這便是後人所說,“程咬金一斧頭劈出個唐王來”的來由稍作調整後,便護駕唐王至送莊。唐王與眾人灑淚而別。先行上路而去。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唐王登基前這段艱險的歷程,根據所經路線,為沿村起了一連串有紀念意義的的名字:把當年囚禁唐王的龍虎監附近的村莊命名為龍虎灘村;把共保唐王上路的處的村莊成為保駕莊村(在偃師境內,現為保莊村);把唐王與眾人夜戰失散的那道溝稱為丟架溝也叫亂架溝村(今平樂鄉丁溝村),把追趕唐王的那道嶺稱為趕皇嶺,附近的村莊為趕皇嶺村(今平樂鄉天皇嶺村);把老君廟君臣相逢的地方名為送架莊(今送莊鄉宋莊村)。這便是上述各村村名的起源,趕皇嶺村也因此而得名,千百年來為人們所稱道。
趕皇嶺村名演變
相傳在鹹豐年間,趕皇嶺村鄰近的亂架溝村有一書生(其人生平不詳),大筆之年,赴京應試,榮登皇榜,一舉成名,受到鹹豐皇帝的親自召見。行叩拜大禮畢,鹹豐皇帝問起他家居何處,附近有何名勝,以及家鄉風土人情等。那書生一一稟明作答。當說起原郡家鄉村名的時候,暗自思忖道:這家鄉亂架溝村,這名勝皇姑寺所在的趕皇嶺村,如據實上奏,“亂架”與“趕皇”的字意不吉利唯恐皇上聽後龍心不悅。如不據實上奏,那家鄉與名勝應稱作何名?若無由易改村名,皇上查出,落個欺君之罪怎么辦?他一時不知怎么才好,慌得渾身是汗。時不等人,忽然靈機一動,將“亂架溝村”改為“丁家溝村”。(事實上丁溝村根本就沒有一個姓丁的)。將趕皇嶺村改名為“天皇嶺村”。皇上聽罷,滿心喜悅,遂大加封賞。待那書生居官後省親回鄉,說及易改村名之事,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家鄉父老都為皇上能過問本處村名而榮耀。同時都認為根據來歷,這樣更改村名較為確切,而且叫起來順口動聽。因為,亂架溝村的那道溝呈丁字形,至於趕皇嶺村的那道呤,當年程咬金等人追趕唐王時天色已發黃見亮。於是易改村史,弄假成真,逐漸流傳開來。也就是從那時起,趕皇嶺村便成為天皇嶺村,一直沿用至今。
(註:原載於《孟津文史資料》第七期,此文摘自孟津鄉土教材。)
地圖信息
地址:洛陽市孟津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