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城

天生城

天生城位於重慶市萬州區西北一公里處,海拔467米,總面積400畝,山勢呈南北走向,北窄南寬,南北長約1.5公里。東西寬約500米。自古是“萬州八景”之一——“天城凌空”,也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2000年被列為重慶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天生城
  • 地理位置:重慶市萬州區西北一公里處
  • 占地面積:400畝
  • 景點級別:重慶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海拔:467米
天生城地勢特點,天生城輝煌的歷史,南宋末期,解放時期,古蹟景點,天生城碑記,地圖信息,

天生城地勢特點

天生城因山勢雄奇,平地隆起,四面懸岩,絕壁凌空,峭立如堵,自然成城而得名。相傳三國蜀漢昭烈帝劉備伐吳時,曾屯兵於此,故又名天子城。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一夫當關,萬夫難開。四方懸崖峭壁,僅一線蜿蜒陡直,曲折窄小的石路可通寨門。

天生城輝煌的歷史

相傳,劉備伐吳時曾屯兵於此,上控蜀漢,下窺三峽,“天子城”因此得名。

南宋末期

據資料記載,南宋末期,四川安撫制置使余玠為了抵抗蒙古大軍的入侵,率領四川軍民修造了一系列山城防禦體系,而天生城作為其中的一個據點,與合川的釣魚城、蒼溪大獲城以及奉節白帝城等,把當時橫掃歐亞的蒙哥鐵騎擋在城外達三十六年之久,不但打破了蒙古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更是大大鼓舞了南宋軍民的士氣,被不可一世的蒙古軍隊稱為“川中八柱”。
蒙古大軍在滅亡了南宋王朝後,公元1275年,元朝大將楊大淵帶兵進川,其侄楊文安親率大軍將天生城團團圍住,晝夜攻打,城中軍民在守將上官夔將軍的領導下,拒不投降,拚死抵抗,終於在堅持了五十三天,因內無糧草,外無援兵,被元軍攻克。上官夔將軍在巷戰中力盡而死,印證了三國時川軍將領嚴顏“沒有投降的將軍,只有砍頭的將領”的名言。
至今天生城的老人們說起那段歷史依然津津樂道,如數家珍。仿佛這一切就發生在眼前。
清初,天生城是夔東農民起義軍的抗清據點。

解放時期

八十三歲的周家老太介紹天生城的歷史
世世代代居住在天生城的周家老太微笑著告訴記者,解放前,當地土匪橫行,民不聊生,天生城又因其險惡的地勢成了當時財主們的聚集地。匪幫因垂咽其財富,曾無數次的攻打過天生城,可總是無功而返,望著陡峭的四壁,徒呼奈何。今天當地還流傳著“好個天生城,山高路不平,肥豬一大遍,看到捉不成”的歌謠。
從天生城的制高點極目望去,浩浩長江和整個萬州城盡入眼底。夜幕降臨時萬州主城區燈火如點點繁星,飄浮在江面上,嵌鑲在群山中,層次分明,錯落有致。

古蹟景點

中城門東側殘存淳祐十一年(1251)、寶佑五年(1257)、鹹淳二年(1266)、鹹淳四年(1268)歷任萬州守將的李其呂師夔、劉應達、呂師俞增修天生城的題刻、碑文5幅,以及元至元十二年(1276)的記功碑。
天生城保留前、中、後城門,前、後城門前均有1城卡,分別為1853、1882年重修。

天生城碑記

蜀國古稱天府,據天下上游。主其地者戰則勝,守則固。誠能蓄威昭德,計得志而有餘。自胡騎入躪,逢燧頻仍,殷富之區,鞠為茂草。予三次提師,兩逐笳聲,出水火而■席之,漸有起色矣。永曆十年,歲在丙申。聖天子■宸慮,推轂命,余秉鉞專征,剪桐蜀土,為根本之地。期於水陸分道,力恢陝豫,略定中原。固知義舉仁聞,執訊獲醜,如掃秋葉耳。乃既承寵錫,動須萬全。雖兵民異跡,家室偕情,欲攘外夷,先安內志。務使同仇敵愾者,無遼顧之憂,則一鼓而前,士氣百倍。爰相厥宅,暫拔茅連茹,以為根本之計者,謂治國先治家也。從此長驅北伐,直搗黃龍,奏膚功以繪麟閣,期與諸將士指顧計之。因得洪雅城南二十里許,有勝地焉,舊名千秋坪。世傳漢昭烈與武侯會軍於此,雍閩賓服,乾羽遂停,此隔岸止戈之名所自來矣。詢之父老,僉如其議。余始單騎登臨,豁然有仰接陽芙、俯覽輿圖之慨。壯哉山河,帶礪金湯,無勞鑿築。自非主運昌隆,藩垣莫麗,何以遇此。遽命糾工,布列星拱。公侯衛尉,鹹有寧宇。然後草治行營,居中調度,不一月而丹楹崇墉。工既畢,矢渚將士曰:若輩知予所以營此故乎?往者,漢室式微,昭烈以中山靖王后,賴武侯佐命,君臣同心,共匡漢室,光留史冊。余,昭烈之胤也。昭烈於漢為孝子,予於明為忠臣,異代忠孝,分任其功。其光於列潛,不更大乎?雖然,武侯盡瘁,適當主少國疑,故壯猷弗竟。今我皇上,悖大英明,春秋鼎盛,風聲所到,前徒倒戈,方之武侯,事半功倍。諸將士奮鷹湯,務取燕雲安廟貌鐘■而後已,寧拘拘蜀之一隅,而蜀其根本也。生聚訓練,政實先之。特於千秋坪因不築而金、不鑿而湯者,字之自天生城,用壽諸石,以教天下後世之忠孝者。
永曆十一年丁酉仲春劉耀立。

地圖信息

地址:重慶市萬州區天龍路368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