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然被動免疫
- 性質:概念
- 對象:動物
- 母源抗體:通過胎盤等從母體獲得的抗體
涵義,引申,
涵義
通過胎盤、初乳或卵從母體獲得的抗體,稱為母源抗體(maternal antibody)。
引申
1. 不同動物母源抗體的傳遞方式 母源抗體從母體到達胎兒的途徑,取決於胎盤屏障結構的組成。反芻獸的胎盤呈結締組織絨毛膜型,胎兒與母體之間組織層次為5層,而馬、驢和豬的胎盤則為上皮絨毛膜型,胎兒與母體之間的組織層次為6層,具有這兩種胎盤的動物,免疫球蛋白分子通過胎盤的通路全被阻斷,母源抗體必須從初乳獲得。犬和貓的胎盤是內皮絨毛膜性的,胎兒與母體之間組織層次為4層,這些動物能從母體獲得少量IgG,大量抗體也來自初乳。人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的胎盤是血絨毛膜型的,母體血液可以直接和滋養層接觸,母體和胎兒之間的組織層次是3層。這種類型的胎盤容許母體的IgG1,3,4通過,進入胎兒的血液循環,故新生嬰兒具有與其母體基本相同水平的循環IgG,但IgG2、IgM、IgA和IgE不能通過胎盤。由於IgG的這種轉移,可以保護嬰兒不患敗血性傳染。
禽類的抗體可以經卵傳給下一代。產蛋前一周,母雞的抗體通過卵胞膜進入卵黃,因此,產卵時抗體(IgG)進入卵黃內。雞卵孵化的第4天,抗體轉移到卵白內,12~14天抗體在
雞胎中出現。出殼後的3~5天內,繼續從殘餘的卵黃中吸收剩餘的抗體,因此母源抗體滴度的高峰在出殼後的第三天左右。
2. 母源抗體的抗感染保護作用 天然被動免疫是免疫防制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在臨床上廣泛套用。由於動物在生長發育的早期(如胎兒和新生幼齡動物),免疫系統不夠健全,對病原體感染的抵抗力較弱,然而動物可通過獲取母源抗體增強自身免疫力,以保證早期的生長發育,這對生產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例如,給產前懷孕母豬接種大腸桿菌K88疫苗,可使新生哺乳仔豬免受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仔豬黃痢,給產蛋母鵝接種小鵝瘟疫苗以保護雛鵝不患小鵝瘟。天然被動免疫主要有兩方面的意義:①保護胎兒免受病原體的感染;②抵抗幼齡動物傳染病。
在初乳中的IgG、IgM可抵抗敗血性感染,IgA可抵抗腸道病原體的感染。
3. 母源抗體對弱毒疫苗的干擾作用 母源抗體不僅在抗感染免疫中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疫苗接種存在有干擾作用,尤其是對弱毒疫苗的干擾更為嚴重,從而影響了疫苗對幼齡動物的免疫效果,甚至導致免疫失敗。因此,在制定免疫程式(vaccination program)時,必須考慮到母源抗體的干擾作用。例如,多數學者認為有ND母源抗體存在的雞群,出殼雛雞不宜接種ND疫苗,因為雛雞在10~14日齡之前,母源抗體可以提供保護。若出殼時接種,雛雞體內的母源抗體則被ND疫苗抗原所中和,這不但使母源抗體喪失了保護作用,同時也影響了疫苗的免疫原性,從而降低了雛雞抵抗ND的免疫力。
4. 母源抗體的持續期與免疫程式 母源抗體在初生畜禽體內的持續時間及依靠母源抗體所獲得的免疫保護持續時間,對免疫程式的制定至關重要。
未吃初乳的新生動物,正常情況下其血清內含有極低水平的免疫球蛋白,吮吸初乳的動物,血清免疫球蛋白(母源抗體)的水平迅速升高,尤其是 IgG,接近於成年動物的水平。由於腸壁上皮細胞吸收的特性,故在生後24~36h,其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達到高峰。在吸收終止後,被動獲得的母源抗體,通過正常降解作用立即開始下降,下降的速度因動物種類、免疫球蛋白的類別、原始濃度及半衰期的不同而異。母源抗體的持續時間並不等於能耐受強毒攻擊的時間,耐受強毒攻擊要求抗體須保持在一定水平之上。據報導,ND的HI滴度為1∶6~1∶32時可耐受強毒攻擊,一些研究表明,耐受NDV強毒攻擊所需抗體的滴度為1∶16~1∶20,而當HI滴度為1∶8時弱毒苗接種後可以產生主動免疫。
總之,要確定對各種動物、各種疫病的合理免疫程式,主要考慮:①本地區疫情;②疫苗類型及其免疫效能;③幼畜雛禽的母源抗體水平;④傳染病的流行病學特點。如果母畜禽群接種過疫苗,幼畜雛禽通過初乳或卵獲得了母源抗體,初次免疫應予以後延。而母畜母禽沒有免疫過或沒有受過某種傳染病的威脅,則應較早地進行預防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