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九五”以來,機械工程學院完成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48多項,獲省部級科研獎勵14項。其中轉讓21項,獲直接經濟效益9600萬元。多項科研成果,如玻璃器皿生產線、製鹽包裝機、乾燥濃縮設備、雙螺桿磨漿機、機器視覺檢測技術及套用等在國內處於領先或先進地位。目前承擔國家863項目、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十一五”支撐項目、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和“十一五”支撐項目等省部級及以上的科研項目24項,科研經費600多萬元,每年公開發表學術論文約100篇、申報國家專利十餘項。
概況
在教學方面,機械工程學院始終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教書育人,加強師德建設和優良學風建設,堅持理論聯繫實際,2003年獲得天津市“師德建設先進集體”。機械工程學院“畫法幾何與機械製圖”和“工程力學”是天津市精品課程,“機械設計”和“工程材料”課程建成校級精品課程。 “十五”以來,編寫和出版教材和教學用書31部,獲得省部優秀教學成果獎勵4項。
機械工程學院現有8個實驗室:機械基礎實驗中心、機械CAD實驗中心、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實驗室、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實驗室、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實驗室、汽車服務工程實驗室、工業設計實驗室和工業工程實驗室。實驗室面積達6000M2 ,實驗設備總值近1400萬元。“十五”以來,中央財政、天津市政府和學校投資1000多萬元進行實驗室建設,購置了高速數控銑床、加工中心、雷射快速成型機、三坐標測量機、雷射三維掃瞄器、電磁跟蹤測量系統、多通道振動測試與分析系統、電子萬能試驗機、液壓伺服疲勞試驗機、FESTO機電模擬生產系統、CAD/CAM/CAE軟體等一批先進試驗儀器設備和軟體,提高了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
機械工程學院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調整課程設定,在學生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把教師的科研和社會服務、學生實習等與本科生就業聯繫起來,不斷提高本科生的就業率,近三年來本科生就業率均達到96%以上,始終處於學校的前列,2005年獲得學校“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獎勵。
機械工程學院目前工作的重點是:搞好學科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為國家和天津市的科技進步和經濟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機械工程學院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學院介紹
機械工程學院是1958年建校時成立的主要院系之一。現有"輕工過程與裝備"博士點一個、"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化工過程機械"碩士點五個,以及本科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模具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工業設計(工科)"、"工業工程"和"汽車工程"七個。學院現有教職工102人,其中有教授14人,副教授(包括高級工程師)51人。
學院現有7個實驗室,分別是機械基礎實驗中心、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實驗室、汽車工程實驗室、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實驗室、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實驗室、工業設計實驗室和工業工程實驗室。實驗室面積約3000M2 ,實驗設備價值1220多萬元,另外,在學校金工實習基地、CAD中心可以使用的專業實驗設備價值460多萬元。
"九五"以來,完成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30多項,獲省部級科研獎勵12項。其中轉讓14項,獲直接經濟效益7800多萬元。多項科研成果,如玻璃器皿生產線、製鹽包裝機、乾燥濃縮設備、機器視覺檢測技術及套用等在國內處於領先或先進地位。
學院目前工作的重點是:搞好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科研成果的轉化、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為國家和天津市的科技進步和經濟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招生專業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專業
Machinery Design and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 (Mach-electronics Engineering)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機械工程及微電子技術的基本理論和知識,掌握機械設計與製造、機電設備及生產系統的自動控制與檢測、計算機套用技術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具有將機、電、液、氣專業知識綜合套用於機電一體化產品和生產系統進行規劃、集成、設計與製造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學制:四年
學位:工學學士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機械設計、電工學與電子技術、氣液傳動與控制、現代控制工程、計算機輔助設計、機電傳動控制、測試技術、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數控技術、自動機械設計、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管理工程與技術經濟學等
就業前景:學生畢業後可到機械、電子、交通、輕工等行業或研究單位、大專院校從事機電產品、設備及生產系統的設計、製造、開發、研究、管理和教學等方面的工作。
汽車服務工程專業
Automobile Service Engineering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紮實的機械工程、電子與計算機技術的基本理論和知識,素質全面,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具有紮實的現代汽車技術基礎,對汽車工程實現技術支持,具有現代汽車服務理念和職業素質,在汽車工程和汽車運用領域內從事新技術開發、汽車技術服務、汽車貿易等工作的高級複合型人才。
學制:四年
學位:工學學士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汽車構造、汽車電器設備、汽車電子控制技術、發動機原理、氣液傳動、汽車維修工程、汽車檢測與診斷技術、汽車與環境、汽車服務系統規劃、汽車行銷與策劃等
就業前景:本專業就業領域寬闊,有利於學生快速發展。學生畢業後可根據自己的能力、性格、愛好,選擇汽車的設計製造與研究開發、生產組織與管理、檢測與診斷、經營與銷售、保險理賠、理論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模具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專業
Machinery Design and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 (Mould Design and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模具設計與製造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及套用能力,能從事模具設計製造及理論研究工作、成型工業製品的科技開發、掌握自動化控制理論和具有一定管理知識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學制:四年
學位:工學學士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材料學基礎、機械設計、電工學與電子技術、計算機原理與套用、熱加工工藝基礎、模具製造工藝學、測試技術、數控技術、控制工程、電氣傳動與控制、成型加工工藝及模具設計、模具CAD/CAM、成型設備等
就業前景:本專業學生既可以從事各種模具設計與製造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從事機械、電子、輕工、國防等相關行業的技術工作。學生畢業後可到汽車、儀表、電器、計算機、照相機、工具機、航空航天、兵器製造等行業或研究單位、大專院校從事模具方面的設計、製造、研究、管理和教學工作。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食品機械、生物工程裝備)專業
Process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ling Engineering (Foodstuff Machinery and Bioengineering Equipment)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學生系統掌握機械學、化學工程學、生化工程學、控制工程學及管理工程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獲得過程裝備及控制工程設計的系統訓練,掌握過程裝備製造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理論研究及生產管理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學制:四年
學位:工學學士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工程流體力學、機械設計、電工電子技術、化工原理、熱工學、過程流體機械、容器設計、過程設備設計、計算機套用與控制工程、過程測量與控制、生化工程、食品工程、技術經濟學等
就業前景:本專業是多學科、多領域相互交叉,集機、電、生化為一體,知識面寬、深受用人單位歡迎的專業。可從事生化、化工、輕工、機械、食品、製藥、能源、環保和勞動安全等部門的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廣闊的就業前景。
工業設計專業
Industrial Design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在機械、電子、輕工等行業從事工業產品造型設計和教學、科研工作的能力的套用型高級人才。學生要系統掌握工業設計、機電工程的基本理論,能熟練使用各種構成設計方法和藝術表現技法,具有工業產品造型設計和新產品開發的能力。
學制:四年
學位:文學學士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電工電子技術基礎、機械設計基礎、平面構成、色彩、立體構成、素描、效果圖、模型製作、人機工程學、市場調查與消費心理、造型材料與工藝、產品設計、計算機輔助圖形設計等
就業前景:本專業是多學科、多領域相互交叉的專業,集藝術、機械和電子技術為一體,知識面較寬。學生畢業後可到企事業單位、設計部門、科研單位從事工業產品(包括大型工程設備、交通工具、家用電器、生活及辦公用品等)的造型設計和教學、科研工作。
工業工程專業
Industrial Engineering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學生成為既掌握現代工程管理基本理論和方法,又具備堅實的機械工程知識的複合型高級工程管理人才。學生應具有現代製造技術、系統管理等方面的知識;系統掌握機械工程學科、計算機與信息技術、企業經營及生產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接受運用工業工程理論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方面的基本訓練,具備面向實際管理系統開發與設計方面的基本能力。
學制: 四年
學位:工學學士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電工電子技術基礎、機械設計基礎、計算機輔助設計、現代製造系統、人機工程學、軟體工程基礎、運籌學、統計學、管理學、工業工程基礎、成本控制、市場行銷學、經濟法、工程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物流管理、質量管理與控制等
就業前景:本專業的學生具有技術、經濟、管理方面的知識,就業面寬,畢業後可以在國家行政管理部門、事業單位、工商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服務等管理系統的規劃、設計、評價、諮詢等工作,也能在高等院校從事教學、科研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