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尊閣-天津歷史上道教三大閣之一。天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在天津市寧河縣豐臺鎮南村,還鄉河南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津市豐臺鎮天尊閣
- 地點:天津市豐臺鎮
天尊閣-天津歷史上道教三大閣之一。天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在天津市寧河縣豐臺鎮南村,還鄉河南岸。占地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40平方米。木結構建築,為三層樓閣式,通高17.4米,巍峨挺拔、氣勢恢宏。由山門、配殿和該閣組成,曾為供奉元始天尊、西天王母和紫微大帝等神祗的道教場所,又名太乙觀。下層稱三清殿,面闊5間,進深4間前出廊;中層為王母殿,面闊5間,進深4間;上層名天尊閣,面闊5間,進深2間前出廊。閣頂為青瓦九脊歇山式。
該閣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有唐初始建和明代始建等多種說法。據《豐潤縣誌》等文獻和倖存至今的碑文記載,清康熙年間重修天尊閣,鹹豐八年(1858)曾進行油漆、彩塑。清末廢廟興學時,該閣改為學堂。後為豐臺鎮中學所在地。
1982年,該閣被列為天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得以修繕。
1996年,該閣及文昌宮等建築再獲修葺。
2001年,天尊酒廠和民間人士又出資完善閣前廣場和配殿等,使其格局得以完善,異彩重現。
據專家介紹,天尊閣建築結構巧妙,閣內分布8根均長12米、直徑0·6米的通柱為支撐,通柱外側又輔以檐柱、山柱和廊柱,並通過斗拱、榫卯與三層縱橫樑枋和兩層樓板連線,另有密布的粗大柏木為樁基。形成合理的結構設計體系,此閣的結構造型也十分考究,各層出檐之下和木柱額枋之上,均有各式斗拱為飾。正脊磚雕二龍戲珠紋樣,刻工精細。 兩端的大吻和脊上的走獸也都玲瓏剔透、栩栩如生。此外,每層檐角下還懸掛鐵鐸一隻,每當微風吹拂,方圓數里均聲震悅耳。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附近民房坍塌甚多,高層建築亦所剩無幾,而天尊閣主體結構竟安然無恙,這為研究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抗震性能提供了重要實例,極具研究價值。
該閣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有唐初始建和明代始建等多種說法。據《豐潤縣誌》等文獻和倖存至今的碑文記載,清康熙年間重修天尊閣,鹹豐八年(1858)曾進行油漆、彩塑。清末廢廟興學時,該閣改為學堂。後為豐臺鎮中學所在地。
1982年,該閣被列為天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得以修繕。
1996年,該閣及文昌宮等建築再獲修葺。
2001年,天尊酒廠和民間人士又出資完善閣前廣場和配殿等,使其格局得以完善,異彩重現。
據專家介紹,天尊閣建築結構巧妙,閣內分布8根均長12米、直徑0·6米的通柱為支撐,通柱外側又輔以檐柱、山柱和廊柱,並通過斗拱、榫卯與三層縱橫樑枋和兩層樓板連線,另有密布的粗大柏木為樁基。形成合理的結構設計體系,此閣的結構造型也十分考究,各層出檐之下和木柱額枋之上,均有各式斗拱為飾。正脊磚雕二龍戲珠紋樣,刻工精細。 兩端的大吻和脊上的走獸也都玲瓏剔透、栩栩如生。此外,每層檐角下還懸掛鐵鐸一隻,每當微風吹拂,方圓數里均聲震悅耳。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附近民房坍塌甚多,高層建築亦所剩無幾,而天尊閣主體結構竟安然無恙,這為研究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抗震性能提供了重要實例,極具研究價值。